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开展科学观察活动的三个策略[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0:30:04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开展科学观察活动的三个策略[1]教育学论文
【论文秘籍网 - 教育学论文】
[论文作者:陈景生]在科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持久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在这方面普遍做得不尽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虽然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感到新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观察同一内容,于是逐渐失去好奇心,再加上意志力薄弱、教师关注程度不够、家长不支持等原因,最终导致观察活动难以持久,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活动和科学素养的最终形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持久、长期的观察活动,帮助其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呢?笔者结合以前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策略一:提供足够的材料保证其活动的持续性
  在观察活动的进行中,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为探究的材料出了故障,而导致探究活动不能继续下去。如请孩子们把蜗牛带回家为它设计舒适温馨的家,继续观察蜗牛的活动中,不少同学因为饲养不当,没几天就跑来告诉老师,他的蜗牛死了。没有了蜗牛,这个观察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了,更谈不上观察能力的培养了。为此,要进行一个长期的探究活动,教师首先就必须在材料上保证学生活动的可持续性。如在要求学生观察记录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时,教师就在每个教室里摆放一个室温计以方便学生观察温度情况;在开展养蜗牛、蚕宝宝、种凤仙花这样的活动时,除了提供给每位学生蚕宝宝的卵和凤仙花的种子外,还可在每个班级开辟一个生物角,在那里也种养一些,供全班同学随时观察。这些材料的准备对于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来说相当必要,只有从客观上保障了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之后,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会比以前有明显地改进。
  策略二:利用积极评价促使学生意志力的形成
  观察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取决于学生意志力的强弱。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事物被学生熟悉了以后,这时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不再单纯是兴趣了,同时需要意志力的支持。这就需要教师不时地利用反馈评价活动来维持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将观察活动上升为自觉的学习活动。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没有注意到这点,在课上提出观察任务以后,就任由学生自己操作,对他们的探究活动缺少相应的关注,最终使学生觉得反正我观察得好与不好、记录与不记录老师都不会说,没有关系的。当学生有了这种想法以后,探究活动往往也就不了了之了。著名科学家贝费里奇认为:“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索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观察活动时,并不只是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象,更要通过这样一个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坚决杜绝有始无终的现象,对于自己布置的任务、要求,一定要及时督查,并进行反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加以积极地评价鼓励,以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部分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和蚕的生长变化,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学生们一开始兴趣盎然,但没过几天就热情减退了。针对这些现象,我的做法是:每隔一个阶段,就利用一节课时间开展一个成果展示会,积极评价学生们前期的观察记录情况,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并将评价情况与他们的班级奖励机制挂钩。同时采用小组合作观察记录,在教室里张挂各组观察记录竞赛表,通过评选“最佳观察记录手”等方法,来锻炼学生观察的持久性和精确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策略三:借助多方沟通促使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目前科学教师任课的现状是:任教班级多、课时量大而且普遍不受家长重视。所以,我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深入到每个班级去关注每位同学的后续探究活动。而且,由于家长的不重视,也不可能使每位学生都按老师的要求来开展长期探究活动。那么,作为科学教师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并及时地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价,促使其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呢?我觉得:我们除了要利用好课堂上这40分钟宝贵的时光外,应创设多种形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1. 多方沟通。如养蚕时,我就与语文教师联系,利用他们作文教学中有一次动物描写的训练内容,建议语文教师让同学们写一篇《我的蚕宝宝》的作文,将养殖活动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自从语文教师提出写作要求以后,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原来一些不支持学生养蚕的家长,因为语文教师(很多是班主任)的参与后,开始不再反对学生把时间花在课外的观察活动上了,毕竟语文老师(班主任)的权威不是我们能取代的。有了家长的支持和班主任的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也就更好地开展了,这就是加强沟通带来的成效。所以,我们要积极地争取家长、其他任课教师等多方力量的支持,来帮助学生观察活动的深入开展。
  2. 创新方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往很多老师往往只局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