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三年级 > 教育资讯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3 04:36:53 初中三年级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初中三年级
第1课 俄国的十月革命

  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二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任务: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④结果: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
①时间:1917年11月,
②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
③任务:推翻临时政府
④结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人民委员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⑤原因分析:(课文动脑筋部分)
  A.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B.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E.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⑥地点:彼得格勒(揭开序幕)
    起义总部:斯莫尔尼宫
    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⑦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
 领导者:布尔什维克党(列宁)
 最主要特征: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⑧巩固政权的措施:
  A.政治上: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
  c.外交上:同德、奥匈议和,退出第一
次世界大战。
d.军事上:通过三年(1918年-1920年)国内战争,打败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1918~1921年三年国内战争;
目的:为赢得战争作准备,巩固政权;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对中小型企业实行 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生活必需品实行 配给制。
作用:为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对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由此诞生;
②对帝国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一是在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二是在斯大林时期,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方面:新经济政策
A、时间:1921年开始;

B、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D、内容:
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集制;
②工业:允许私人、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③商业:恢复自由贸易,废除生活用品配给制;
E、意义: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F、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政治方面:苏联的建立
A、时间:1922年底
B、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
C、成员: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D、意义:
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
A、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时间: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
②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
③作用: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B、农业集体化运动:
①方式:建立集体农庄;
②作用:促进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苏联农业长期落后.
2、斯大林模式:
A、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新宪法的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同时标志着苏联成为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基本特征:高度集中
C、评价:
①积极: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②消极:具有初中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