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窑洞10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陕西窑洞1000字作文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环境。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锢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独立式窑洞(箍窑)。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五年级:林洁如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环境。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锢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独立式窑洞(箍窑)。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浅析陕西窑洞与云南土掌房的异曲同工
浅析陕西窑洞与云南土掌房的异曲同工
(1、2, 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摘 要:本文通过陕西靠山式窑洞和云南土掌房在地形、气候、材料、建造等四个方面的对比,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试图说明靠山式窑洞和土掌房异曲同工之妙,是因其对地形、气候的适应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所决定的。
关键词:陕西;窑洞;云南;土掌房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nalysis why Shaanxi cliff-cave and Yunnan Tu Zhang-house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but serve the same purpose
Xu Zi-shen1,Wu Zhi-hong2
(1,2. Faculty of Architectural and City Pla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ly on the comparison of four aspects—terrain , climate , material , construction—of Shaanxi cliff-cave and Yunnan Tu Zhang-house , to find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 Try to instruct cliff-cave and Tu Zhang-house though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serve the same purpose ,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ities on terrain , climate adapt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
Key Words: Shaanxi;
cliff-cave;
Yunnan;
Tu Zhang-house
1简介
1.1窑洞
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带特有的一种民居形态,也是我国原始穴居的成熟形态,在我国分布很广。按窑洞分布的密集度来划分, 有晋中南窑洞区、陕西窑洞区和陇东窑洞区。而陕西窑洞区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的延安和榆林。延安窑洞多为靠崖式窑洞;榆林地区兼有靠崖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两种。由于靠山式窑洞群体与土掌房村寨在外部形态上很相像,故本文仅对靠山式窑洞和土掌房在形态上进行比较研究。
靠山式窑洞出现在山坡、土塬的边缘地区,背面靠山,前面有较开阔的川地。一般都沿等高线布置,呈现出曲线或折线型排列,与环境非常协调。有些山坡可以布置台梯式窑洞,形成层层退台,底层窑顶是上层窑洞前院,这样既丰富了空
间层次又节约了土地。(如图1)
1.2土掌房
土掌房,主要分布在元江、峨山、新平、江川、红河、元阳、绿春等地,滇南哀牢山、无量山的高寒山区和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的干热少雨地区,是彝族(包括少部分傣族和哈尼族)一种极富特色的民居形式。以土木为原料,立木为柱,四周夯土为墙,或垒石、土坯为墙,外墙无窗或二层开小窗,平顶屋面用来晾晒谷物、歇息纳凉。
彝族聚居村寨的土掌房,往往背靠高山,面对河流,七八十户人家的房屋集中连片,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鳞次栉比、甚为壮观。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也有效利用了屋顶平台。(如图2)
图1 靠山式窑洞
图2 土掌房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靠山式窑洞与土掌房村寨在整体上有着相似的空间层次、肌理和布局模式。相距甚远的两地为什么会出现形制类似的民居?这两个地区、两种民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亦或是它们各自形成、发展却得到了同一种形制?到底是什么使它们形成了“异曲同工”之妙?以下就将从靠山式窑洞与土掌房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材料、建造等四个方面的对比来分析解答问题。
2两种民居形式成因的比较 2.1地形地貌
陕北高原一般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组成,形成了三种主要地貌特征:沟谷深切的黄土塬(如图3);梁状峁状丘陵(如图4);侵蚀剥蚀岩质山地(如图5)。靠山式窑洞是就是利用“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在塬上、丘陵上或山体上挖洞形成的。
图3 黄土塬
图4 梁状峁状丘陵
图5 岩质山地
图6 山地河谷
滇中南地区地形主要为海拔两三千米的山地和河流冲击形成的河谷(如图6),当地居民为了居住和种植方便,将大量的土掌房聚落依山而建,沿等高线平行、垂直或者偏转一定的角度进行布局,山脚和河谷冲击处则为农田,形成了“上边有坡养羊,下边有田种粮”的依山傍水、土肥草美的格局。现今滇中南地区的彝族一般居住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区或半山区,地形错综复杂。
两地相似的地形及其农耕要求,就需要民居依山就势,在顺应地形和节约建筑用地等方面做出空间上的回应。
2.2气候
陕北高原属暖温带冷温半干旱气候区,其中北部和西北部属冷温半干旱季风气候类型,东南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温和降雨量从东南到西北递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地形地貌也导致了梁、塬、峁、沟地形中小气候的形成。
土掌房大都分布在亚湿润型的边缘热带气候区。由于地形错综复杂,并且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滇中南地区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玉溪市大部分是亚热带内陆高原型气候,其南部的元江河谷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红河州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这些地区的立体气候特征均较为明显。
2.2.1气温
表1 (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http://.cn)
表1为延安、榆林、玉溪、元江等地1971—2000年的温度(单位为:℃)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延安、榆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玉溪、元江四季如春,气温年较差小。但查阅资料可知,延安、榆林、玉溪、元江四地的气温日较差都较大,冬、春两季尤为明显。故两地民居在防寒方面的措施显示其对气候的应对和抵御,如生土材料的应用,窑洞内窑炕和土掌房中火塘的设置。
2.2.2降水
表2为延安、榆林、玉溪、元江等地1971—200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单位为:mm)和降水天数(单位为:天)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延安、榆林的年平均降水量低于600mm,降水天数也较少,而这正是发展黄土窑洞的先决条件。而玉溪、元江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小于1000mm,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而言,也算是很低的,并且土掌房屋顶以粗细不等的横木分层覆盖,用树枝、柴草铺平后,再以泥土分层夯实,面层涂抹平滑,整个屋顶面结实平整不漏雨。故降水少及民居防水工艺是土掌房发展的先决条件。
2.2.3日照
延安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8.6小时,年日照率为55%;榆林年日照时数在2600—2900小时范围内;元江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39.3小时;峨山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86.9小时,年日照率为52%;玉溪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100—2300小时范围内。
无论是陕北高原还是滇中南的广阔山区,都有着较高的日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所以对于夏季避暑、遮阳是这两个地区所需解决的同样的问题。
2.3材料
靠山式窑洞与土掌房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天然的生土,所不同的是由于地
表2 (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
理位置的南北差异,靠山式窑洞所用的是黄土,在黄土高原上直接横向挖洞;土掌房所用的是红土,制作夯土后利用。
陕北高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黄土层发育成熟的地区,厚度大,且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黄土层俱全。黄土层由下向上对应地质年代由远及近,依次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以及次生黄土。其中离石黄土层厚度大,土质密实,力学性能好,是挖掘黄土窑洞的理想层位,挖出的窑洞一般都不会坍塌。陕北的许多靠山式窑洞均建在山腰和山脚下,且质量较好,就是由离石黄土层的分布所决定的。
云南山多地广,有“美丽的红土高原”之称。无论是高山、河谷、平坝都有很厚的土层,红土的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多数地区土壤带胶性,含砂量小,是十分适宜的建筑材料。且土掌房分布地区,土质细腻、干湿适中,土层深厚容易挖掘。相对其他天然材料,土的分布最广,方便易得,经济实用,拌水成泥,可以粘结、成型,是一种天然的可塑性材料。故彝族祖先选择了红土作为他们的建筑材料。
2.4建造
图7. 靠山窑剖面
图9. 窑洞的拱形图
图8. 土掌房剖面
下页 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