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之“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课例作文
精选作文:《写作指导之“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课例作文
--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材料作文内容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材料核心词的含义。
2、在把握材料作文倾向性的过程中,触发自己对于材料看法的形成。
【教学重点】
通过总结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审题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材料作文“限制和开放”中“限制”的含义。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温故以促知新
梳理高中至今训练过的材料作文,完成微型问卷调查。
二、课堂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时光匆匆,再过一周我们即将步入高二学习的尾声了,而材料作文的“审题”至今还是我们同学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最后冲刺阶段,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的讨论学习,我们能总结出一些基本方法,从而帮助大家读懂材料,准确审题。
教师公布微型问卷调查结果,呈现学生在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前,我们完成了一份微型问卷调查。聚焦问题3,老师发现在回收
(1)如何从理解关键词入手,真正找到我们要写的那个东西。(顾方祎)——材料主要内容的准确提炼和概括。
(2)
师:(过渡语)下面我们就结合最近刚写过的一则材料作文来思考如何读懂材料,准确审题。
三、案例研究,寻找审题方法
我没有办法理解
核心问题1:请问哪一则材料概括更为准确?请结合作文材料说明理由。
(2)我们不能只注重实用主义,总是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或目的而行事。(朱子明)
(3)
(4)
(5)
作者对于只注重“实用主义”思想在当今教育各领域危害的担忧。(教师备选)
(1)从分析核心词入手。
例如:“实用主义”是本材料的核心词,需要对其概念进行解释。后文“所想做的一切都必须指向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一句是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其实质是反映人们当下仅以有无实际效用价值来评价事物的思想观念。作文材料中还出现了大量关键词例如“学习”、“教育”、“生存”、“生活”都是围绕核心词“实用主义”(只注重)展开的。
(2)从分析限制词入手。
例如:只注重(实用主义),都必须(指向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说明“实用主义”思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这个概念前加上了“只注重”三个字就说明了当今社会这部分人思想观念已经走向了极端,反映了当下功利化的社会弊端。
提示:比较“注重“实用主义”的人”和只注重“实用主义”的人区别。
(3)从分析(补充)逻辑关系入手。
例如:只注重(实用主义),【补充】而忽略了(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创新追求等……)
“既然…【补充】那么…”,那么可知本作文材料首要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社会一部人只注重“实用主义”的思想(因),所以对教育领域不同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果)。
不再会为了(学习)而学习,【补充】而会为了(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而学习
(如何赚取更好的生存),而不是(如何更好的生活)
【辅助资料】:
1、“实用主义”的定义
①
2、“生存”和“生活”的定义
①生存:维持生命;活着。
②生活:人和动物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活动。
3、“学习”的定义
学习:通过读书、听课、研究、时间等手段获取知识或技能
(以上若干词条均摘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4、“教育”的定义:
从“实用主义”教育学角度理解“教育”——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
核心问题2:结合以上材料,你能否总结出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预设】通过对作文材料的核心词、限制词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分析准确审题。
教师进一步点拨准确审题的作用:
(1)努力做到写作不偏题。
其一、通过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联,提炼出核心词(也就是这篇作文探讨的话题)。
其二、通过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限制词和核心词词义的分析,准确把握核心词的含义(也就是说材料核心词的含义理解必须基于作文材料语境的分析)。
(2)有助于获得立意的启发。
正确审题,为更高层次地立意做好准备。
其一、读出材料隐含的含义。例如:只注重…,(而忽略了非实用主义);不再会…(而会为了具体功利性的目的而学习),而这些内容恰恰与材料重要内容构成了对比关系,拓宽了我们的思考空间。
【过渡环节设计】
四、引入新题,引导拓展迁移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未曾舍弃)……
核心问题3:(1)这则作文材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2)你怎么看待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或
(1)从分析核心词入手。
例如:“微光”是本材料的核心词,比较上则材料中“实用主义”,对其词义本身的理解角度有同有异:
①
②
(2)从分析限制词入手。例如:往往会(舍弃)、只因为(自己的东西),“往往”体现一种普遍规律,“只”强调了原因的唯一性。
对象
做法
结果
原因
人们
舍弃(心灵的微光)
(补充:
未取得应有的成就)
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值得我们分析:内因&外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天才
(补充:未曾舍弃)
创作了杰出的作品
同上
我们的基本看法是褒?是贬?还是辩证地看待?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如果既有肯定、又有否定,那么这两者何为主?何为次?)
相同点:对于材料的基本看法,并非完全脱离材料,自说自话。而应当从分析材料的倾向性入手,形成自己的基本看法。
不同点:相较于第一则材料,具有明显表明材料倾向性的关键词,例如“我没有办法理解”、“我担心”,在第二则材料中,只有通过分析关联词“而”(表转折关系)读出材料隐含的倾向性:对“人们”做法的贬和对“天才”做法的褒。另一方面,往往会(舍弃)、只因为(自己的东西)这里特别值得思考的是为何自己的东西往往会将它舍弃。不妨可以思考“自己的东西”的矛盾关系的概念,例如“社会认可的东西”,进而推究造成人们普遍这一做法的深层原因。
【板书设计】
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核心词:
限制词:
逻辑关系:(因果,对比)
(1)既然…(那么)…;
(2)只注重…,(而忽略了…);
不再会…(而会…);…,而不是…。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对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了进一步认识。不难发现,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相较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在“主要写什么”和“如何看待”这两个重要问题具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必须准确读出作文材料限制的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立意和论证。
六、课后作业
微型问卷调查
班级
友情提醒:
同学,你好!
1、高中至今,在所有写过的材料作文中,你认为审题有困难或发生偏题的题目是?(提示:至多写2个,作文题目详见【附录】)
(1)黎锦熙
(7)为我&为人
2、结合一则你曾经写过的材料作文题目,请回顾你在具体审题过程中走过怎样的弯路?请简述之。
3、在材料作文审题方面,你希望通过本堂写作指导课学习,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附录】
班级
(1)语言学家黎锦熙在湖南办报时,常请三位青年抄写文稿。
第一位不问文稿哪怕是技术性错误都照抄不误。
第二位是见到文稿中的问题总要提出,并主动润色修饰。
第三位则与众不同,看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文稿就干脆不抄写,更不屑在枝节问题上纠缠。
后来,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成了著名的戏剧家。第三位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
(2)林肯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给他买了一支七分钱的铅笔,他很喜欢那支笔,甚至舍不得用。可是后来那支笔丢失了,林肯非常伤心,他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绝望。后来,林肯回忆往事时,面对做生意亏本,当律师打输官司,甚至竞选总统失败,他淡淡地说:“只是丢了一支铅笔罢了。”
(3)2013年4月26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全国公映,引起很大反响。影评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是的,青春终将散场,现实远比电影更加骨感,有着更多的失望甚至绝望,曾经的爱情、梦想、信仰可能无法实现。但不妨为心保留一块温柔的地方,心怀温暖,直面现实。
(4)“正能量”是物理学名词,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德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5)今年1月,华裔耶鲁毕业生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SOM)捐赠88888888美元。
张磊出生于中国中部,曾是高考状元。他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1998年至2002年在耶鲁读MBA,并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张磊在解释向耶鲁捐款的行为时说,因为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
张磊这一做法也引来诸多不同的议论。
(6)一个英俊的英国小伙子参加“非诚勿扰”节目。
女方问:“你是独生子吗?”
回:“不,还有一个哥哥刚结婚。”(数灯熄灭)
女方问:“有房吗?婚后跟谁住?”
回:“百年的老房子;跟奶奶、爸爸、后妈、哥哥、嫂嫂一起住。”(数灯熄灭)
女方问:“你什么工作?”
回:“当兵。”(剩最后一盏灯)
女方“结婚可有奔驰宝马当礼车?”
回:“我奶奶肯定不同意,一般都用马车。”
女孩嗤之以鼻道:“我宁可在宝马上哭泣,不愿在马车上微笑。”(灯全灭)
英国小伙子含泪离开现场。
隔天,英《泰晤士报》头版头条为:我皇室哈利王子,参加中国电视徵婚相亲节目,首轮即遭淘汰,含泪归国。
(7)胡适先生曾经说:“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这句话引发你哪些思考?
(8)歌德曾经说:“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常常嘲笑的那些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9)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是多养一头牛。如果所有的牧民都这样做,那么草地将因过度放牧而枯竭,他们的牛都将被饿死。
(10)Naomi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没有办法理解那些只注重实用主义的人。既然我们所想做的一切都必须指向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我担心今后人们将不再会为了学习而学习。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教育人们如何赚取更好的生存而不是如何更好的生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
【思考题】
认真回顾材料作文(11),请问这则材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课堂实录--
【师】时光匆匆,再过一周我们即将步入高二学习的尾声了,而材料作文的“审题”至今还是我们同学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最后冲刺阶段,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的讨论学习,我们能总结出一些基本方法,从而帮助大家读懂材料,准确审题。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一份微型问卷调查。聚焦问题3,施老师发现在回收41份问卷调查中,有33位同学(占班级人数80.5%)谈到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我这里摘引的是两位同学,一位是顾方祎同学所写到的:如何从理解关键词入手,真正找到我们要写的那个东西。陈旭洋同学写到:如何找到材料倾向性。那么这两个问题恐怕就是我们在材料作文写作中主要解决的:1、材料主要内容的准确提炼和概括。2、材料基本看法我们如何去形成。
【师】好,下面我们就结合最近刚写过的一则材料作文来思考如何读懂材料,准确审题。
首先,我请一位同学念一下这段材料,在座同学请思考看一看上面的问题。有请石小恬,好吗。
【生1】我没有办法理解
【师】非常感谢,请坐。关注右侧黑板中呈现的五位同学问题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请问:
(1)
(2)
(3)
(4)
(5)
【生2】(停顿片刻)我认为我目前觉得第二句我比较赞同。
【师】说说看理由。
【生2】因为材料它本来讲实用主义的事情,然后第二句中确实点到实用主义这个词,后半句是对作为材料对后面讲的比较细的东西的总结。
【师】是对于后面东西的总结吗?“总是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或目的而行事”这个究竟是什么内容的总结呢?好,能说说吗?(停顿)好,暂时没有想法,需要做进一步考虑,没关系,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你可以补充的观点,当然你也可以表达你自己的观点。来,沈萱羽你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还是第二个比较完整。
【师】第二个,为什么呢?
【生3】它虽然材料里面有说到教育,但是我觉得应该辐射更大的方面。后面几句辐射到教育领域,但我认为不仅局限于此。
【师】后面的哪几句辐射到教育领域,你感觉到?
【生3】这里的第五句。
【师】哦,它辐射到了教育领域。(教师板书重点标注)那么文章中是否有讨论到教育领域的话语
【生3】有。
【师】那么我们在材料内容概括时,需不需要纳入到材料概括中去呢?
【生3】需要是需要,但是不应该局限于这个方面。
【师】我们可以忽略这方面的概括吗?
【生3】(笑)
【师】如果是这样,那么第二则概括似乎好像是有所缺失的。是不是?
【生3】(点头)
【师】请坐,这是我们两位同学的观点。还有什么观点,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观点,顾方祎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4】其实我赞同第五个回答。
【师】为什么呢?
【生4】我觉得材料中作者对实用主义持否定态度,而这个回答中用了“我担心”、“我不能理解”这些词,而第五条谈到了教育领域,但又不局限于教育领域,说明实用主义不单单出现在教育这一个领域,反而强调了其体现在各个领域,所以我觉得第五条有它可取之处。(教师板书)
【师】好的,我们同学似乎看到了材料几个关键词“我担心”、“我不能理解”,它们是作者隐藏在材料内容背后的观点和看法。还有没有?能否把你的想法说说看?与大家做个交流。陈逸文,你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生5】我觉得比较喜欢选第五个。
【师】为什么呢?
【生5】因为材料主要写了在教育领域只注重实用主义所带来的后果。但是,其它领域是通过你通过阅读材料更深层次想到的,而不是材料首先谈的。如果概括材料,主要概括到教育领域就可以了。
【师】
【生6】材料中,第一句话和后面两句有总分的关系。如果我要改上面第五句话,我可以改为作者对于纯粹实用主义,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担心。
【师】你加了一个限定词(板书:特别),因为这只是他罗列的若干中现象或领域中其中一个方面。
【生6】对的。
【师】好的。还有没有其它不同的观点。再请同学来说说看,王李,你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生7】我觉得没有必要加“特别”这个词,虽然它提到实用主义在教育方面的不适用性,作者更强调是担心只注重实用主义的人,而不是仅仅再教育领域中注重实用主义的人。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不提倡只(强调读音)注重实用主义的人,这就是第五句中所提到的“纯粹实用主义”。
【师】我有个问题想追问,你的回答一再强调作者对只注重实用主义人的批判,在这则材料中,请问作者对待“实用主义”和“只注重实用主义”的态度是一致的吗?
【生7】这,我觉得应该是不一致的,否则就不符合辩证看问题了。
【师】是这样的,辩证是对一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思考,而今天我们对于“实用主义”给予一定的限制,放在“只注重”三个字上,我们来请写第五则的同学来谈谈她的看法,好不好?甲鱼,你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生8】是第二稿吗?因为第一次写,我对“实用主义”有倾向性,所以我就在材料中找出能让我写出东西的东西,就是那个“只”字可以借题发挥一下,因为我们不能片面地否定实用主义,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就会出现很多弊端,我把重心放在讲这个问题上。
【师】
【生9】他们做事更倾向于一种功利性,为一个实际的目的.如果是只注重实用主义,就是例如后面所提到的教会人如何更好地生存,比较注重于物质层次方面的;如果说不是完全注重实用主义的话,就会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比较注重关于精神层次方面的。
【师】
【师】声音渐渐微弱下来,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迟明浩你来说说。
【生10】
【师】好的,我们同学比较强调关键词的捕捉与把握,迟明浩,能否请你再站会儿,我想问个问题?比如说黑板上,同学所谈到的两个关键词(“实用主义”和“只注重”),你认为有什么细微的差异?
【生10】就是“实用主义”本身还是有价值的,但是加上“只注重”就是把这个思想推向了极端。
【师】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问的是这两个词有什么差异?因为,我们在拿到一则材料的时候,你会关注到很多的关键信息,你都会把它们圈画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问题时这些信息中,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次?哪一个为哪一个做服务的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生10】老师,我主要没有理解这个“差异”是什么意思?
【师】当我们发现了“实用主义”这个关键词时,我们“只注重”给予这个词限制与修饰,围绕前一个关键词进行了具体的思考。所以在众多材料关键词,有些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的,而有些则是围绕其展开的,为其服务的。是不是?
【生10】
【师】好的,请坐。我们再来请同学谈谈看法。张哲娴,我看你记录些东西,有什么能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11】我记的东西还是挺简单的,就是先要理解这段材料的意思,然而把它的层次分一下,可以看出作者的中心论点在哪里,然而我还圈画一些词语,比如说“只”、“我担心”,这些词语都体现了作者情感的倾向性,
【师】(教师板书:情感的倾向性),我们对同学的发言作一个小结,不难发现,我们刚刚所谈到的问题恐怕有三个方面:1、核心词2、限制和修饰核心词的限制词3、如果这是一个句群的话,是否三句话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思考,能否使我们比较准确地审题。但是进一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部工作呢?首先正如许多同学在问卷调查中写到的是,首先努力做到写作不偏题。希望大家第一时间,通过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联,提炼出核心词;第二,通过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限制词和核心词词义的分析,准确把握核心词的含义。比方说我们同学在当堂写作是没有字典可以参考,我们对于核心词的理解建立在材料本身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解之上。大家说是不是?
第二,审题恐怕只是写作的第一步,它还有助于我们获得立意的启发。这里请大家关注亮点:其一、能否读出材料隐含的含义。例如:只注重…,而忽略了非实用主义;不再会…而会为了具体功利性的目的而学习,这个学习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值得我们深思。其二、读出材料的倾向性。它对于我的观点、看法起到指导作用。我的看法不是随心所欲的。
刚才总结的这些方法对你的作文审题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呢?你能否借助你的经验和智慧,对这些方法再做补充呢?好,下面我们尝试再读一个新的题目。好下面一则题目,这是一则2012上海高考试题,我也请一位来念一下这则题目,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这则作文材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怎么看待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有请王李天牧。
【生12】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师】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两个问题。(4分钟以后)这样,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的方法,也可以用你自己的理解对新的材料进行问题思考。这里第一组请位来说说看,陈旭洋你能来说说看吗?
【生13】
【师】那么,请问在这则材料中,他和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请看材料。
【生13】
【师】所以从你的观点来看,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你认为这个材料在写什么?
【生13】(学生笑了,想了半晌)我觉得比较难概括。
【师】好的,可以再思考一下,的确比较难概括。请坐。朱佳瑜你能对这个材料做个补充吗?你认为这则材料讲了什么?简单来说两句。
【生14】我觉得这则材料主要写的是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对待微光上。但我不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微光是由别人帮你来点亮的,我觉得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可以点燃你的微光。
【师】所以你主要从我们作为一般人怎么样点亮心灵的微光来思考的。
【生14】我觉得是两个角度,一个是怎样抓住自己的微光,另一个是怎样再次拯救自己的微光。
【师】那么我想追问一下:你认为材料中的微光指什么呢?
【生14】应该是灵感或是思想上的进步。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14】“闪过的”是很快,像灵感冒的电灯泡,稍纵即逝的;还有一个就是“微”,是指小,很琐碎,很容易被你扔掉。还有一个就是“在天才的作品中被认出来”,说明它一旦被放大,就会放出非常漂亮的光芒。
【师】
【生15】
【师】关键在于天才坚持了,而许多普通人放弃了他们所有的微光。是吧?
【生15】对。
【师】好的,非常感谢,请坐。还有没有其它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呢?石小恬,你怎么来看?
【生16】
【师】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能请这几位同学,来作交流。其实材料可供挖掘的地方很多,可以留待我们同学课后做进一步的思考。我更希望,同学在一些重要词的关注以外,对材料中的关联词做进一步的推敲。比方说这两句中,有一个“而”字的联接,留待我们同学做个进一步的思考。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课堂小结。其实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只要讨论的是关于材料作文的审题,但是相较于之前接触的“话题作文”是有一定限制的,它主要“材料作文”在“主要写什么”和“如何看待”做一定的限制,这也为我们接下来写作如何更好地立论,如何更好地论证,做好铺垫。给同学们留两个课后作业,第一、结合微型问卷调查问题1,请同学对自己审题有困难或发生偏题的题目进行重新审题,用200字简要阐释你对这则材料的基本看法。第二、补充完善自己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我是硬着头皮做完这堂写作指导课的课堂实录的,不是因为耗时长久,而是自己课堂表现令我崩溃,逐字逐句打下自己的课堂语言发现问题多多,我想通过梳理本堂课存在的问题,帮助自己发现一些许久忽略但确实不得不改的毛病。
第一、课堂语言十分啰嗦,喜用长句,修饰语过多,同义反复情况比较多,使听者听得很累。尤其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课前无法预设)不够精炼。希望今后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提问要言不烦,无歧义,归纳总结多用短句,重点突出。
第
第三、课堂问答处理不够成熟。这堂课请了16人次学生回答,占班级人数40%,
本次写作专题课研讨从酝酿-备课-试讲-磨课-开课历时两个多月,过程是漫长痛苦的,但是其对于之我的教学启发和收获却是很大的。
第一、这次开课成为我写作课教学观念发生急剧变化的过程。在三次试讲、七稿教案修改的过程中,我从只注重学科知识逐步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力图改变以往一讲到底的欲望冲动,努力带领学生一同解读作文材料,并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法的总结和提升。
第
第
根据这次教学实践,我认为还可以如下教学修改。
第一、在教学环节3
第二、提高学生发言的有效评价。作文教学课的课堂生成有很大部分取决于学生即使反馈,但是这很考验教师临场引导的功力。我觉得今后如果教师无法临场即刻评
第三、提高课堂语言精炼化。希望今后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提问要言不烦,无歧义,归纳总结多用短句,重点突出,如此课堂层层推进才能脉络清晰。
篇一:特级教师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
特级教师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特级教师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最新)
焦文林
转自太子头上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实例,谈谈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
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聪明的同学,将“独木桥”上的残酷竞争,转化为互相抱住,转身换位,顺利通过。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在竞争日趋渗入每个角落的今天,怎样在竞争中寻合作,在合作中求双赢,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可以将材料的主题归纳为“团结协作,互惠双赢”,考生由此出发,去再现或想象与
“团结协作,是互惠双赢”相关的故事,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即可成就精彩的文章。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
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
美好的社会。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
【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
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
“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