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获奖评论赏析:兼论评论的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1:45:40 写作技巧
获奖评论赏析:兼论评论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对文章赏析题的几点思考

对文章赏析题的几点思考

浏阳六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宏观把握

(一)功夫在短文本身之外。

2006年湖南高考大纲补充说明对文章赏析题有明确界定:六大题,文章赏析。“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落在赏析上。因此,它主要不是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而是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鉴赏的根本还是在于读,要读懂、读深、读透。平时复习不要将时间和精力过分集中于写的训练,要全盘考虑,抓好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敏感性。这是学生能在文章赏析中提出正确观点、切中要害的前提条件,是文章赏析成功的关键。就象作文立意一样,立意一步错,后面步步皆错。答文章赏析题,如果学生对所选问题的看法不准确,后面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观点缺乏深度,后面就会流于平庸。

因此平时让学生多接触文学作品。一日一篇,长度以千字左右为佳;一篇一得,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最有特点的或感受最深的一点深入展开,有所收获。这里有必要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平时学生阅读文章读完后往往弃之不顾,有读无思,过后总感到收效甚微。高三所剩时间不多,最好能让学生变消遣式阅读为研究性阅读。读完文章后应追加几分钟时间,根据文章本身特点或自己的主观感受,确定一个方向深入思考,务必形成比较清晰和系统的认识。这实际就是文章赏析的分解训练,长期坚持,对文章赏析题应该能应付自如。几分钟时间并不算多,但它能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催化和提效的作用。

(二)构建文章知识系统

第一,文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每一点都有可能成为文章赏析的考查对象。而平时的高考复习,不管怎样训练和考试,都不可能涵盖它的整个系统,还是会留下一些空白,容易形成知识与能力的空档。如去年赏析“联想”的妙用,平时复习恐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第二,学生课外阅读时,读完一篇文章后到底要鉴赏什么,哪些地方值得鉴赏,很多人都不甚了然。第三,考试中很多人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答题的角度和要点。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构建文章知识系统。先列出形象、语言、技巧、主题、构思等若干子项,子项下面再生成各自的子项。高考赏析题的命题是不可能超出这个系统的,逐项解决,才能增加胜算。例如表达方式类有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等)、议论、说明;表现手法类有象征、铺垫、烘托、衬托、对比等;结构手法类有顺序、线索、转换、过渡、照应等;构思技巧类有开门见山、正反对照、抑扬、以小见大、详略、人称运用、形散神不散等;语言修辞类有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等。

二 考纲变化

(一)有关信息

长沙举办的高考语文研讨会传出的信息称07年的“文章赏析题”有可能减少字数,甚至有06年参与了高考命题的专家称其字数可能减少至200字左右。减少字数的依据有两个。第一,增加了文言文简答题,答题量相应增加,从平衡的角度考虑,会减少其他主观题的文字量,这个主观题,文章赏析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300字的文章赏析确实遭遇了尴尬,主要表现在:①300字左右的赏析要求更倾向于是一篇短文的写作。这导致考生在实际赏析中过于注重赏析短文结构的完美和语言文

采。这与60分作文的考查又是重叠的。②从试卷评阅的实际情况来看,评卷老师不易找到赏析的评分点,这不利于阅卷教师的客观公正准确地打分,并最终导致评阅与赋分的随意性与主观性,从而损害了高考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原则。③这一要求可能导致此题偏离命题初衷。命题者本是要通过这一形式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与赏析能力,结果一不留神就上演成文采与章法等的较量。通过减少字数,让这一题型在答题和评分上摆脱文章的影响。

(二)如果字数减少,主要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⑴ 从试卷的评阅上而言,可以提高评卷老师寻找赋分点的速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赋分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⑵设题的意图与考查的指向将得到更有效的体现与彰显。湖南之所以单独设置这样一道取名为“文章赏析”的题不是“赏析文章”的题,是有其鲜明的考查指向与考查目标的。其考查核心是落在读懂文章和初步“赏析”上,而不是落在对赏析内容的“写作”上。

⑶从考生这边看,将减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其作答的指向性与准确性。学生不必过于担对自己所写赏析性文字是否合结构要求以及有没有文采。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对文章相关要点的赏析上。

(三)考生应当如何应对这种变动

如果赏析字数真减少或减少到200字左右,那就意味着该题已在要求上淡化了赏析性文段在结构安排上要求完整性的追求。相反,“答题”二字的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从本质上而言,“文章赏析”应当是“答”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作”出来的。所谓“答题”最基本的就是按要求答准答全要点。因此,“要点”二字应是这一道题中的“重头戏”。字数减少,其可能的意图就是引导考生对答题“要点”的关注。据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一道题可能出现的情形或许会是:①命题者将引导考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围绕赏析要求去筛选与提炼完成赏析所需要的要点上。②考生答题所要做的是答出相关要点,而“赏析”的“析”是在对要点进行的印证性分析;③阅卷老师在评卷中所要做的是根据相关要点及考生对要点的分析予以赋分。首先要加强的是围绕赏析要求加强对原文中所蕴含的合符要求的要点的提炼。

可以猜想,湖南这道赏析题从本质上而言,将简约地包括以下两步:①命题者要求赏析什么,考生便开门见山地答出什么。②考生再根据第①步中所答要点作结合原文相关内容的用语相对简洁的分析与评价。比如,请对××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而这篇文章所运用到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对比、烘托三种。那么,其赏析就简化成一答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对比、烘托三种表现手法。二分别围绕象征、对比、烘托作结合原文内容写大约50个字的的印证与作用或效果分析。当然也可能只要求考生对本文所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赏析,而本文运用对比手法最多有四处。那么它的答法就大致是: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四处。②分别围绕四处不同的对比内容作相关的作用与效果的分析。

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变动的应对办法,概括起来说,就是:

①根据要求,到原文认真筛选符合要求的要点

②命题者问什么考生开头就答什么,决不转弯抹角,也不罗里巴嗦。

③分析是对要点的分析。分析不能缺失,也不能空谈。分析离不开原文相关内容。 ④用语只求简洁,不求文采,表述清楚就行。

三 贯彻几个重要意识

(一)文体意识

高考强调文章赏析不是短文,也不是简答题,但它毕竟不是不伦不类的东西,它应该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文章赏析应属议论性文段,但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两者比较,相同点是:

论点、论据、论证的要素相同;论述的方法相同,有引用,还必须有分析论证;语言特点相同,即简洁、概括、准确。不同点是:一般议论文主观色彩浓厚,赏析以原文为本,更近于客观;论据来源不同,一是来自生活、社会、名著经典,一是来自文本内部。

文章赏析同时又属文学评论的范筹,它的本质特征在于分析和评价。如2006年“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如果只移用景物,缺乏评论性语言,记入四档,分值为0-4分。因为改变其文体属性,是原则性的错误。

(二)研究文本的意识

有些同学阅读文本以后,完成四道主观题,就开始做文章赏析题。答题的根据就是不准确或不完备的感性认识。这样处理,随之而来的就是以下问题:观点错误,不深不透,要点不全,本末倒置,等等。从阅读文本到行文答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即对文本信息的研究和处理。

一要扫描信息。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我们要选准角度,树立标准,搜索出有效信息。否则行文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到“不相关”信息的干扰,导致文章赏析内容混杂;二是答题要点缺失,分析难以到位和透彻。如《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妙用”,可搜索出以下要点:①磨剑圣地的联想,②睹物思人,③精神的雕像,④鲁迅的社会理想。

二要研究信息。即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比较、揣摩,以获得某种感悟,形成独特的认识。第一,要寻找和发现信息内部的联系及规律,如上述信息,①②涉及作品内容及人的经历,属浅表的东西,③④涉及人物精神,是深层次的内核。全文就是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联想,逐步展示鲁迅作为一座精神雕像的深刻内涵的。第二,将有效信息放在全文的大语境中研究,注重其作用、效果及与主题的关系,从而准确领会信息包含的精髓。如以上信息与赞颂鲁迅伟大精神的主题水乳交融。这样做可以保障感悟和认识的正确方向。

(三)框架意识

学生文章赏析存在的问题:(1)思路不清,语无伦次;(2)一段到底;(3)要点缺乏明确的简洁的概括性句子.让短文从形式上看起来成为铁板一块,让阅卷老师来分段分层.(高考阅卷实情:平均速度十三四秒,每篇只要不少于十秒即符合要求.)

解决方法:(1)首段要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亮出观点.(2)主体部分一般会包括若干要点,一个要点为一层,或独成一段;一个要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概括,置于层首或段首。同时可以辅以明确结构的标志性词语。利用简洁的关键句(要点句)和标志性词语构建短文的框架。 一第一段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二第二段的框架

(首先)+得分点+原文+分析评价

(其次)+得分点+原文+分析评价

(最后)+得分点+原文+分析评价

(四)答要点的意识

问题:(1)归纳概括不准确,出现方向性错误;(2)要点缺失,答题不全面;(3)有引述,有分析评价,无要点概括句。如《扛椽树》。。。。。。

解决方法:研究文本,语言的概括训练。

(五)正确运用素材的意识

问题:直接引用过多,挤占了分析评价的空间,使短文在文体上偏离了文学评论的范筹,形成致命伤。

解决办法:三种方式综合运用。一是直接引用,二是转述,三是概括。没有直引就看不到作品的原貌,没有转述和概括,就难看到作品的全貌,三者综合运用,既能节约篇幅,又能达到全面真实地展现作品形式、内容和技巧的目的。

(六)化大为小的意识

2005年湖南考纲补充说明关于赏析短文有题型示例:

21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5 分)

① 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 《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③ 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可能是受此影响,模拟试题在设题时,考查点往往范围宽泛,学生已经适应了这类题型。但近两年高考命题的实际情况是设题的考查点往往比较细,如2005年考的是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侧面描写,2006年考的是谋篇布局的技巧、联想的巧妙运用、景物描写的特色。 如果文章赏析字数减少,高考命制赏析题时必然从小角度切入,范围太大,文章赏析恐怕就真成了简答题。从实际情况来看,范围大,学生似乎更容易敷衍成文;范围小,角度单一,往往不好展开。比如考查表现手法,一篇散文主要用了对比、象征、烘托三种手法,每种只要几十个字的长度即可。又比如,2006年高考题,考查联想的妙用,考查点比较细,角度也比较单一,写成200-300字的短文,确实有难度。平时要作小角度赏析题的训练,告诉学生哪类题应该如何展开。如上题,首先要了解哪些地方用了联想手法,其次要弄清楚这几处联想的内在联系,最后要明确因为联想手法的运用在丰富内容、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又如2005年高考题,(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二是由远及近,逐层深入;三是虚实结合。让学生掌握类似题型的答题技巧,恐怕就不是大范围赏析题的复习所能奏效的。

此外,还要重视文章赏析的基本格式,掌握文章赏析的常用术语,明确文章赏析的评分标准。

篇二:文 学 评 论 写 作

文 学 评 论 写 作

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三、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

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篇三:文学评论范例

文 学 评 论 写 作

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三、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文学评论写作》范本分析

卡夫卡《御旨》

据说,皇上临驾崩前曾在御床上向你传下一条御旨。而你不过是皇上的光辉在极其遥远的地方投下的一丝飘忽的影子,但皇上却恰恰只对你一个人——可怜的属臣传下了这条御旨。皇上命传旨人跪在榻前,贴着他的耳,悄声传下了御旨。由于皇上对这条御旨很重视,因而讲完以后,还让传旨者在他的耳边复述了一遍,并点点头表示领旨人没有弄错。临终前,群臣聚集,四周的护墙都拆除了,在高高的摇晃的拱形门前的台阶上,帝国的巨头们排成圆圈,当着群臣面,皇上遣出了这位传旨者。传旨者得令后随即就上路了。他十分强壮,精力充沛。他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分开拥挤的人群,辟出一条道来。遇到阻拦,他就指一指胸脯上的太阳标记;他畅通无阻,一直前往,没有别人像他这样顺当。但人群聚集得太多了,他们的房屋简直望不到尽头。如果传旨人能来到空旷的田野的话,他马上就会像飞一样地行走起来,这样不一会儿,你大概就会听到传旨人的拳头打你房门时发出的巨响。但代替这情景的却是,他的努力完全无用;他得不断地一再地穿过内宫里的屋子;可是他一直没有成功;即使他穿过了这些内宫,也没有什么用;他还得费力下那些台阶;可是下台阶后,也是徒劳;他还得走过那些院子,但是,在走完第二个深宫四周的院落后,前面却又是台阶和院落;在它们后面又是一座宫殿,如此排列下去有好几千;假使他最终冲出最后一道宫门的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于是,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座都邑,它是世界的中心,那里堆积着很高的渣滓。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能走得过去,更不用说一位带着死者的使命的人了——当夜色来临时,你却坐在窗前,梦想着得到这道御旨。(刘小枫译)

思路与提纲

(一)内容复述:必要性。

(二)主题意蕴:1.点明隐喻:哪些方面。2.揭示隐喻:人物;场景。

(三)艺术特色:象征手法。

(四)特别指出:意义的多元化。

一切归于绝望

——读卡夫卡《御旨》

《御旨》这篇情节并不复杂的短篇小说,却是一则蕴意不甚清晰的现代寓言。寥寥数百字,读来似乎得到的只是一些似懂非懂的领悟。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皇帝?(主要人物之一)临终前想通过一个传旨人将御旨传给?你?(主要人物之二),?你?作为小说中自始至终贯穿的线索,?是皇上的光辉在极其遥远的地方投下的一丝飘忽的影子?,然而?你?却受到皇上的重视,恰恰是唯一将得到御旨的人。如果?传旨人?(主要人物之三)顺利到达目的地,?你?将成功地得到御旨,而?你?的希望最终落空——由于人群的阻挡,尤其是迷宫般的宫殿结构,?传旨人?的使命最终没有完成,?当夜色来临时,你却坐在窗前,梦想着得到这道御旨。?

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据说?这个词,这是一个假定,一个道听途说的传言,卡夫卡其实就是用这样的假设确立了这篇作品的现代寓言特征。像《变形记》一样,卡夫卡的作品充满着变形、荒诞与象征意味,这篇令人费解的《御旨》也不例外。在我看来,《御旨》整部作品都充满着象征意味,而揭开其中的隐喻意义的,是三个主要人物(皇帝、?你?、?传旨人?),一个串联起人物的线索(御旨),以及那阻挠了传旨人的迷宫(宫殿的结构)。

首先,御旨-希望。皇上的御旨是?你?日思夜想的东西,象征着一种梦想,一种希望;而结果却是希望落空,传旨人最终未能走出迷宫般的宫殿,这又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其次,迷宫-现代社会。作者用8个句子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传旨人面临的困境,他走不出这个迷宫,迷宫象征着现代社会体制化的樊笼,也许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隔膜,也许还包括人自身为自己设下的牢笼;而结果是传旨人未能找到出口,这又象征着人类面对自己设臵的困境,永远也走不出去。

第三,你-现代人或人类。?你?是小说中最模糊的一个人物,更具象征意味,隐喻着现代人或整个人类;而结果则是像?等待戈多?那样没有等到希望的到来,这又是一个象征,表现了卡夫卡的幻灭感与绝望感。

感受着这样的象征意味,我们不难理解另外两个人物身上的隐喻色彩。皇帝是给?你?希望的人,现在却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其实象征着人类希望的渺茫。传旨人代表着人类的努力,但最终也未能完成使命,这岂不征兆着人类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徒劳?

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承继了卡夫卡一贯的象征手法,大到整部作品的构思,小到人物的塑造、迷宫的描写,都表现出十足的象征意味。作者用一个?据说?,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现代寓言的基调,可谓言简义丰;而在这部原本就篇幅不长的作品中,不惜笔墨连用8个句子描写层层叠叠、曲曲绕绕的迷宫,又可谓渲染尽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卡夫卡本人来说, 这篇小说中的皇帝、御旨、传旨人、?你?等等,究竟在暗示什么,在我看来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我认为最好

不要把它们的象征内涵理解成一种确定的、单一的意义,这样做无疑会大大消弱作品多重意义解读的可能。正如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一样,文本一经被创造,其内容与形式的自洽已构成一个独立的自足体,文本就在这里,作为一个读者是有权利做出自己的解读的。也许,笔者的这番解读并非卡夫卡的原意,但这又有何妨呢?象征本就充满着难以解索的隐喻意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思路与提纲

(一)主题意蕴:逐联分析(另一种复述)。

(二)艺术特色:诗画;意境;手法。

(三)特别指出:文学史:山水诗的成熟。

山水的画卷与人生的感怀

——王维《山居秋暝》细读

这是一首山水诗歌的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属于全景式的描写,交代了时间(晚)、时令(秋)和地点(山),似一幅水墨山水的画卷,营造出清新淡远、恬静舒畅的世外桃源景象。其中,?空?字不仅是对山的实写,也在一定意义上渲染了山的空灵之美,为全诗表现诗人的空旷寂静的心境做好了铺垫。而?新?字用得尤其出色,点出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山间气象,同样为诗人表现自己返璞归真的纯净理想进行了铺垫。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由首联的全景转入山中的近景,同样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诗人通过描写如此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自己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山间自然景色转入人世之景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χ鹱殴槔戳耍煌ねび窳⒌暮梢斗追紫蛄脚耘郑鞘撬沉鞫碌挠嬷刍屏撕商猎律哪病T谡馇嗨擅髟轮拢渲袂嗔校钭耪庋蝗何抻俏蘼堑?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们。这幅图画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向往纯朴本真的生活愿望。正因为此,作者在尾联自然而然地转入了感情的直接抒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虽然春天已去,芳华不再,但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