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徽派建筑手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37:17 作文素材
徽派建筑手抄报作文素材

篇一:徽派建筑的造型和特点

中国建筑史调研论文 ——徽派建筑造型与特点

班级:城规101

姓名:朱冠宇

学号:102706

徽派建筑造型与特点

前段时间,我们在安徽宏村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写生实习。那里徽派民居的古朴和典雅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而两个星期的观察和接触,也令我发现了一些徽派建筑造型上的特色和特点。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始形成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时期,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相信它自然古朴,隐僻典雅的建筑造型,不矫饰造作,信守传统,崇奉风水,追求淳朴古素的立意,会给每个人带来心灵的

碰撞与洗礼,得到

心灵上美的满足。

正如在古徽

州民间流传的那

句话:“青砖黛瓦

马头墙,回廊挂落

花格窗。”粉墙、

青瓦、马头墙、砖

木石雕以及层楼

叠院、高脊飞檐、

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

居在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

着重采用了马

头山墙的建筑

造型,将房屋

两端的山墙升

高超过屋面及

屋脊,并以水

平线条状的山

墙檐收顶。为

了避免山墙檐

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

料,又使山墙

高低错落,富

于变化。于是,

通过徽州民居

规模宏伟、结

构合理的布置,

使其造型和结

构形成了完美

的统一,共同

形成了风格清新典雅的建筑特色。

而在总体布局上,

徽派建筑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

其民居依山就势,

在山水环抱中进

行建筑,是理想的

人居环境和山水

意境,于是被誉为

“中国画里的乡

村”。而受到传统

风水“水为财源”

观念的影响,寄命

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

园林。流水从民

居的门口流过,

在给人们带来生

活方便的同时,

也造就了村落间

山水画的意境。

在平面布局

上,徽派建筑规

模灵活,变幻无

穷,其组合形式多为多进院落式的集合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其布局以

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

篇二:徽派建筑之浅析

徽派建筑之浅析

——从安徽歙县民居建筑风格到现代建筑的继承发展 摘要:徽派建筑是古徽州人创造的灿烂的建筑文化的结晶,徽派是中国古建筑最有名的流派之一。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徽派建筑尊重自然,重视和谐人居的精神,汇集山川灵气,融通俗文化精华,风格独树一帜,建筑结构严谨,雕镂技

艺精湛,至今已经流传数百年。安徽歙县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为研究建筑的历史和古人的建筑设计风格、技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例,也为当今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促进了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

关键词:徽派建筑;歙县;现代建筑;融合

引言:

歙县是古徽州所在地,北倚美丽的黄山,南临景色绮丽的千岛湖。歙县在徽州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歙县是一座山庄式的古城,四周山水环绕,风景非常秀美。

歙县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数量非常之多。世间罕见的许国牌坊与棠褪碑坊群,气势恢宏古雅壮观。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祠堂等,数量繁多,历经时间的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构思之巧妙,三雕之精美,堪称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有名的安徽民俗的旅游胜地。

一、安徽歙县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歙县地处黄山脚下,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唐代以来歙县文风昌盛,宋代以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这里的徽派建筑构思非常奇巧,集徽三雕于一体,在古建筑中占重要一席之位。这里的古代徽派建筑保存的较为完好。在歙县从小桥流水,到粉墙黛瓦,从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到长满青苔的旧瓦,都像在诉说着歙县昨天的繁华。古民居渗透着的点点滴滴,让人回味无穷。

歙县的古建筑多依山而建,古宅前水流通畅,场地宽平,视野开阔。水口之处白石阑干、月牙桥等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再加上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和沿河两岸的红花绿树,宛如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歙县的古徽派建筑十分丰富,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牌坊,气势恢宏,壮观典雅。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宅院和祠堂,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古貌尚存。

1.1歙县的牌坊

素来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到明清时所建造的石坊数量相当之多,总共建有250多座。这些古牌坊中,成规模主要包括的有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石坊。 歙县的牌坊不但具有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奇巧的构造,并且融合了石雕艺术、绘画手法、匾联文辞以及书法篆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独特的建造意义,体现出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以及古代民风民俗。 ①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棠西乡樾村,村中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民风古朴,美不胜收,是徽州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村。在群山围绕的棠樾村头石道上,耸立着七座井然有序牌坊,雄伟高大,古朴典雅,构成了棠樾牌坊群。棠械牌坊群,是以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各具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各有不同的建造意义,却又彰显了共同的徽派石雕的风格。对于研究徽文化和古典的徽派建筑风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宝库。

② 许国牌坊位于歙县城阳和门内,石坊跨街矗立。因其四面八柱,又称“八脚牌楼”。整个牌坊通体是由质地坚硬的青石组成,用料非常宏大厚实。许国石坊从上到下,每一个方石柱,每一道梁,每一块匾,均有精美的雕刻装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成双成对的珍禽,于雕梁之间翱翔,画壁之中飞龙走兽,雄距于石础之上狮子,神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显示出徽州砖雕、石刻传统工艺的技艺精湛。

1.2歙县古民居

歙县现存的明清民居也是将徽派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坐落在歙县西溪南的古屋古舍,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正面是水平高墙,大门有水磨砖砌的门罩。屋内石柱浑圆高大,楼上厅堂宽敞明亮,阁栅外露。房屋主要是木架构,形式奇巧多样,花纹图案绚丽多彩。梁架之上的叉手、霸拳、雀替以及斜撑等构件,巧妙的相互迂回连接使得技术工艺与艺术相互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这些梁架漆以桐油,又显得清淡柔和古朴典雅。狭长的天井满足室内的采光需求,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墙顶的蝴蝶瓦构成参差错落的外观,景色美如画卷。

1.3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地处歙县练江之西,和练江东的徽州古城遥遥相对,故又被称作

“西园”。徽商大宅院十分重现肥梁瘦柱,简约舒展。徽山大宅院建筑内涵十分丰富,雕刻装饰细腻。在黄山旅游格局中,徽商大宅院无法取代,在歙县打造旅游强县的历史进程当中,会做出巨大贡献。

歙县作为一个古老村落,也是一个新的旅游胜地,怎样进一步的彰显出其徽派建筑特色,更好的去适应现代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档男枰U饩鸵笪颐潜匦攵炼ㄏ兀私馑恋硐吕吹奈幕诤挥辛私饬怂拍芨玫娜ソㄉ韪脑臁?/p>

二、歙县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的矛盾

现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都发生了变化,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和以前相比也出现了巨大的不同。使得现代建筑与歙县式的徽派建筑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只有将这些矛盾化解才能打造出“新时代的徽派建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装饰简单,用简单几何形体作为构图元素,看重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造型多简洁,反对多余繁琐的装饰。构成工艺讲求合理,重视材料的性能,看重材料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对建筑施工的速度和效率要求高。歙县徽派建筑装饰虽精致细腻,但建筑构造工艺极为繁琐,再加上繁琐的装饰会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的施工周期也很久,一栋建筑建成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徽派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矛盾,表明徽派古建筑的建造理念与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不能照搬歙县古建筑的风格,应该对歙县建筑的空间特征与形态提炼变化,表现出现代徽派的精神意蕴,是我们当前将要面对的问题。

三、现代建筑与徽派建筑元素的融合

歙县徽州建筑风格受它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观念的影响,彰显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歙县建筑的诸多元素在功能和结构上因地域性的原因不适合生搬硬套,但是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要现代建筑传承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的哲学思想和当前的生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其建筑的理念是我们可以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另外,徽派建筑设计的细腻,不但适宜居住,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因此实用精美徽派建筑的风格应借鉴到现代的建筑当中,可以弥补现代建筑粗糙的不足。

3.1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色调的体现

歙县古民居的色调非常古朴,白墙黑瓦是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表达,只要一

听到这个词人们便知道是指徽派建筑。白墙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元素,古徽州人特有的审美,设计出灰白的色彩基调,而这种单一色彩的构成,却体现出更多层次的美学内涵。黑瓦指的是徽州建筑屋面铺盖的小青瓦,徽派建筑屋顶都是青一色的青瓦屋面,绝没有杂色或者用其他屋面材料。这样做主要是使屋顶的木结构不会外露,也能防止飞火从屋顶入侵。

如图3-1现代建筑中的白墙黑瓦,继承了歙县古民居以白墙灰瓦为主的色调。其建筑的色调也主要以白、灰色为主。白墙配以灰砖及少数灰瓦装饰,结合现代的建筑元素的使用,强调黑白灰的组合配比,色彩力求淡雅,既能体现出传统徽派建筑的色彩,又具有现代建筑的鲜明的个性。

图3-1 现代建筑中的粉墙黛瓦

3.2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马头墙的体现

歙县古民居最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马头墙,也是现代建筑当中常常借鉴使用的元素。马头墙指的是民居中高出两侧山墙屋面的墙垣,马头墙的最初设计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在现代建筑当中马头墙的使用,自然没有被忽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做了极大的简化,而且取消了瓦脊,墙头只镶灰边的略作直线转折,部分建筑中甚至只用一条灰边来替代。结构简单却又富含古徽派建筑的韵味。

图3-2现代建筑中的马头墙

3.3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式门窗的体现

大门作为歙县民宅中最耀眼的精华部位,不仅其外在的美观气派,再加上木雕石雕等也都容入其中。现代建筑设计中取消了装饰的石雕,线条上也做了大量的简化,将大部分起翘和曲线都简化为直线,却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总体模样,让人一眼就知道是继承了传统徽派建筑的影响。

图3-3 现代建筑中门头的设计

如果门大体现的是气派,窗小则表达的是谨慎小心。歙县古民居的采光一般靠天井,所以极少对外留窗,即便开窗也只是开极小的小窗,这也是最有徽派特点的的元素之一。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部分现代建筑中也开了类似的小窗,并且把小窗上部的窗檐,抽象为灰色的一条突起。

图3-4现代建筑中小窗的设计

3.4现代建筑中徽派雕刻艺术的体现

歙县的三雕也是巧夺天宫,不论是牌坊上的石雕砖雕或是古民居中的木雕,

篇三:徽派建筑和新徽派的探索

徽派建筑和新徽派的探索 [发布时间]:2009-02-11 [作者]:单德启 李小妹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211

“傅统告诉你的是要不断询问实际情况”。

“徽州文化的濳台词是:开放、消融、创新”。

“探究一个事物的来龙去脉对于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是太重要了” 。

——摘自读书笔记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和谐”是她的主旋律。面对当今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矛盾,“和谐”也是解扣的基本思路。“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诸凡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社会富裕和社会公平,无一不需以“和”而应对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在充分重视了硬件打造的同时深感软件的缺失,把注意力又调整到更为科学的平台。传统是事物的源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当人们觉得传统是一种禁锢时,是误读了传统。其实,传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不断吸纳新事物、兼容而后消融、继承而后创新的理念。

这就是我们对这次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大背景和缘起的解读。为此,我们以《徽派建筑和新徽派的探索》为题,探讨一个伟大民族三大举世瞩目的地域文化之一徽派建筑的建筑文脉,以期在自已的工作中拓展大视野,调整价值观,抢占制高点。同时,与各位行家里手相互交流,听取批评。

<一>、传统徽派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内涵。

就在黄山市域内,就有两项世界遗产:一是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称号的黄山,一是中国第一个村落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无论如何,这一现象是既似出乎人意外,又实在情理之中。巧得很,黄山、震憾人心的自然山水,让人们有无尽的遐想,出世了;徽州,温馨人生的人居环境,使人们有无穷的眷念,入世了。说它出人意外,是天上人间竟然如此贴近!说它情理之中,是天工人巧本来就合璧珠连。

讲基本特征,主要是指硬件上的形态。人们很容易联想马头墙、三雕、祠堂牌坊等等,这些方面徽层建筑确实精彩,尤其是马头墙已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但我们认为,传统徽派建筑本质上的特征更应该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显山露水。村镇聚落、民居建筑和山水打成一片。

在古徽州,无论是人居环境、聚落选址、村镇结构,街巷布局、视觉廊道都显山露水。村镇聚落选址多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街巷布局与山体山形与溪水水圳形成有机的结构,或背山临水、或枕山面水、或依山跨水。和自然山水打成一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传统徽派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淡雅简约。建筑色彩淡雅清新——黑白灰;建筑元素简约精粹——

点线面。黑和白,在色彩学里称为“极色”,它深邃、高雅、永恒;点线面,是最本原的造型元素。徽派古建筑都把它用上了。我们曾春夏秋冬四季踏访宏村,无论是桃红柳绿、遍地菜花的春天,还是枫丹白露,秋高气爽的秋季,雷岗南湖之间的粉墙黛瓦建筑,都是那么提神、那么隽永!甚至阴晴雨雪,晨曦夕阳,那么岚、云气、溪光、树影都在渲染着“白屋”。这种自然美,乡土美,是任何人工雕琢和金银堆砌所难能取代的。

第三、亲切宜人。主要是指建筑本身所形成的空间界面以及围合的街巷空间的尺度,是以人为本的尺度。古徽州“地狭人稠”,聚落选址因山就水,加上先民珍惜土地,因而低层高密度的村落街巷多曲折幽深,宽度较窄,这种“深巷重门”宁静安详,亲切宜人;即使是宽仅数尺的小巷,也因门券洞的分割和点式雕窗、门窗罩的装点,滞留了视角,并不压抑单调。这种人性化的尺度,是以人为本的“量”的择取,是人居环境经典性的规划设计。我们最近在西班牙考察,无论是山镇龙多,还是滨海小村米哈斯,都惊叹有类似的发现,可见人类毕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的真善美追求。

第四、点到为止。这是指装修装饰。计成在《园治》中指出“土木之事,切忌糜费”。这当然不止于装修装饰。传统徽派建筑装修装饰可以说是少而精,突出重点,点到为止,惜墨如金。首先,建筑外装修主要是突出大门。徽派古建筑出于防护要求外墙较为封闭,门窗洞也很小,为了突出大门的标志性和装饰性,门洞之外加青石门套,上设砖雕花饰板,再上是防雨的门檐,因而文化意义上的“门”比功能意义上的“门”大了一圈,与正立面外墙大小就非常相衬。此外,根据建筑规模等级也有不少变化,如府邸的八字门,祠堂牌楼门置大门等等。装修和装饰与结构、材料、构造的有机统一,以及其饱含的民族和地方文化,也有很多讲究,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第五、意境升华。谁说乡土建筑没文化?在人文荟萃、江南邹鲁的古徽州,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凝聚在建筑里。有专家称徽州民居是文学的建筑。这无须多大投资,就提高了建筑的品位,升华了人居环境的意境。如村名地名,西递、碧山、棠樾、渔梁等;如宅名、祠名,承志堂、宝纶阁、竹山书院等;如券门题额,迎晖、挹爽、西园等;如堂屋楹联:“迎门饮湖绿;倚窗眺山峦”。一座普通山村,一栋普通建筑,寥寥数语触景生情。此外,丰富的砖雕、木雕、石雕的“三绝”,饱含太多的精彩,非片言只语所能尽意。

传统徽派建筑基本特征所呈现的物质形态,其背后还深藏丰蕴的人文内涵。它直接和间接诱发的文学情愫、历史体验和哲学启迪,更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说“文”。文学实际是人学,人最宝贵的是情,它是钱财难以代替的,你走到徽州聚落里,可以感受情的氛围:乡土情、家族情、同胞情、民族情、从而激发一种归宿感,一种真善美的顿悟,一种从这种顿悟中获得了对自己、对同胞、社会、民族生存和发展本质的体验。总之,你找到了自我;不像穿梭忙

碌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尔虞我诈的拜金环境里那样,成了机器零件,或成了鼠标。龙应台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文学的解读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你看见了”。她说得可能比我更玄,但确确实实,实实在在。

——比如说“史”。徽派建筑、徽州民居、徽州古村落,它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走向如何,你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屯溪发掘的汉明器上的建筑是干栏?为什么黟县深山还有干栏木楼?为什么徽州兴旺在明清?为什么明代徽州民居和清代徽州民居最明显的区别是一层二层比例掉了个?为什么歙县新安江岸有“花山谜窟”,那里发掘的大量石材怎么消失了?等等,等等。

现在保存下来的数以百计的徽州古村落和数以千计的徽州传统徽派建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亘古就有的,它是历史上某一时期,先民们出于彼时的功能需要,根据彼时所能普遍运用的材料、结构等技术条件,以及彼时的审美水平逐步创造和逐步完善的。没有历史观点,不从辩证历史观来评判它的价值,我们既有可能用今天的价值取向末摒弃它,更有可能以彼时的价值取向来简单膜拜它搬用它。何况,传统徽派民居本身也在变化演进之中。试看:明代的、清代的、民国时期的、解放后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徽州民居,都有演变的清晰的轨迹。

——再说“哲”。哲学的解读是一种理性的启迪。传统徽州聚落和徽派民居,它与自然的和谐与山水的共生,它所构成的“器”里,相当理想地维系了一个个家族、一组组家庭的生产和生活之“道”;它所派生出来的“情”和“理”,就是一部农业社会鼎盛时期,并带有地区特点的人与居住环境共生的哲学。

总之,传统徽派建筑的人文解读的文化内涵太重要了,至今我们还没有把握说读好了这部真经。

<二>、从传统徽派建筑到新徽派建筑的探索

现在保存下来的传统徽派建筑,毕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封建社会先民的创造。它与今天的现代社会,时间上(成熟的鼎盛时期距离现在)相差好几百年;老村落的结构与布局以及老房子,明代的已罕见,多为清代晚期和民国初年,以及一批历代不断演进的新徽派建筑。我们面临的经济持续发展、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城乡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能源的紧缺,与各地传统民居一样,徽派传统建筑和老村落也面临空前挑战。

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徽派传统建筑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现在从专家学者到普通乡民,一方面争议很多,一方面也没有停止过实践和探索。(限于篇幅不多论述,参见人民网房建频道访谈和网易博客shan.d.a@blog.163.com相关方案)

一是关于传统徽派建筑的保护。前面论述过,作为文化层面的徽派传统建筑,对它的保护与保存是肯定的,包括古村落。但作为人居环境,它们显然有悖于这个时代,从人口、资源(土地)和环境,从现代人居住功能,从整个乡村

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从审美情趣的变化等等角度。因而本人曾一再化析:“传统民居”与“民居传统”是两回事,对老房子、老村落要区别对待,既不能“推倒重来”,也不能“原封不动”,只能是“少量保护,大量更新改造。”以徽州地区而论,有资料显示它有六百多座古村落,八千多座传统民居;我们认为:如果能保存下来(请注意:这是“原封不动”、加以维修的保护)十分之一,即有六十多座古村落原汁原味地保护它的原生态,八百多栋古民居修旧如旧地保存下来,我想就非常不容易了。

二是对老房子的更新改造,事实上很多地区(如广西桂北、如浙江绍兴,如云南西双版纳)很多乡民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应该视这种更新改造为另一种保护,即“更新保护”、“基因保护”。建设部标准院和各地院校、设计院合作编集的《地区传统住宅标准图集》就是这种更新保护的一种努力。

三是对传统徽派建筑的移植。一方面移植也是一种异地保护,国内外都有先例。但我们认为不应提倡而需加以限制,因为另一方面的负面影响是这搬迁移植的传统民居离开它的原生环境,大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保护保存意义;同时不加限制的移植、外卖、搬迁,将使地区的传统建筑风貌和结构受到严重损害,地区传统文化失去了物质和空间支撑。

关于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改造,这里不准备更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着重谈论新徽派建筑的探索与创造。

传统地区建筑的创新,源于这几方面的动力:一是前面大篇论述的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与更新,一是源于旅游的兴起激活有地区特色的旅游和景观建筑的创造,再就是正面临热议的所谓“城市无特色”、“千城一面”。像黄山市这座有地区特色建筑文化的城市,理应有浓郁的“徽派”风格和氛围。吴良镛先生其实在理论上已作了概括,即“传统(一作“乡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讲得精辟、全面。所谓“传统建筑现代化”,实际上是讲述了老房子的保护与更新。

而为什么还有一句“现代建筑本土化”呢?我们理解是:随着现代化发展,一大批老祖宗们当时遇不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现代化城市建设——新区建设和老区更新改造;新的建筑类型,如体育和会展场馆,如机场火车站等现代交通建筑,如博物馆、宾馆、超市、医院、办公楼等等;新的建筑形态和设备保障,如高层建筑、住区、节能建筑、智能化建筑、地下建筑(地铁和地下商场)等等。这些问题在老祖宗那个时代(如徽派传统建筑成型和鼎盛期明、清时代)以及其后的一个相当时期,西方欧美甚至日本都走在前面,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因此造成了在理论探索、学术研究、建设实践和国民心态导向上的极大误区:以为现代化就等于西化或国际化,现代建筑就是“欧陆风”。事实上,许多国外实践也在探索他们自己的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建筑,崛起的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尤盛,如日本,如阿拉伯地区的埃及、阿联酋。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国民族建筑的研究应当而且要充分重视如同新徽派建筑这样的探讨和创造。因为,我们也在书写历史;我们也在延续和发展我们的民族建筑。

实际上,早在五十多年前的建国初期,一代宗师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就在北京古城保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以及国徽设计中率先作了典范,继之为首都十大建筑的设计实践。而对徽派建筑的保护、更新与创造,也有几代清华学人的积极参与。早在1978年,吴良镛、朱畅中等十几位清华教授遍访徽州,首登黄山,后由朱畅中教授主持完成了黄山风景区第一个总体规划;80年,李道增教授陪同了美国加州大学四位教授考察西递、宏村,是为新时期首轮踏上古徽州的国际学者;我国第一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经典案例屯溪老街,是朱自煊教授锲而不舍,并由其弟子钟舸教授延续至今的。也可以说是第一批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建筑创作实践——黄山云谷山庄,是以汪国瑜教授领衔完成的。近十多年来,我们地区建筑和聚落规划研究所多位教授和研究生先后完成了黟县宏村的奇墅湖旅游度假村,位于黄山大门区的“华艺苑”艺术家接待中心和黄山行政中心等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炼了“新徽派建筑”的共识,而且又衍生为“传统徽”、“ 徽而新”、“新而徽”等好几个层次的理念。

下面结合黄山“云谷山庄”和汤口“华艺苑”、“黄山行政中心”简要汇报我们在民族建筑探索、在地区建筑实践中的案例。

一是黄山“云谷山庄”,它可以说是“徽而新”的代表作。本人有幸作为主要设计人之一和工程主持人参与了全过程。欣慰的是,各界反映不错并给予鼓励,它获得多项奖励,是“二十世纪中国百顼建筑”中安徽省唯一一个录入的,这是对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对倡导民族建筑的一个鼓励。

黄山“云谷山庄”的项目背景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登黄山,提出“一定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年首轮规划和黄山改革开放后第一轮三大建设项目中唯一的旅游接待建筑,同时也是景观建筑。彼时创作的基础就是清华师生登黄山、下徽州,遍访和调查古村落、古民居。设计定位为:园林式布局,徽派建筑风格。三选场地,多种方案比较,多次向省长汇报;历时两年,七八位教师、教授,两届十八位毕业班学生以及来自十一个单位的七个工种的工程师们联手合作完成的。

云谷山庄的造型充分吸取徽派传统建筑及聚落的特征和风貌,单体建筑灵活多变的组合,分解了建筑体量,跨苦竹溪水。前面讲述的徽派建筑五大基本特征,都能从中得到体验;也可以说是黄山云谷山庄的创作,理念化了徽派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现在看来,“云谷山庄”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它的体形组合和空间营造;如中心庭园,如连廊,如绣楼等等。极言之,即使云谷山庄不设马头墙符号,它也具有应有的魅力。当然,云谷山庄的马头墙,也是“徽而新”的马头墙。

二是“华艺苑”艺术家接待中心,即位于黄山南大门外汤口镇的“华艺宾馆”,与云谷山庄的兴建隔了二十年。激发我们在新徽派探索中要继续努力的理论背景是“现代化建筑本土化”的提出,而更多的是实践中的正反经验。自云谷山庄落成以后,至少在黄山市域内的建设中,不断地有相当数量的项目问世,有简单搬用云谷山庄造型的,也有如黄山国际大酒店式的创造。实践证明,高层建筑,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