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烦(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2:24 体裁作文
烦(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初三语文:谈谈散文

初三语文 谈谈散文

同学们好

今天在这节课里

老师要和同学们

共同来谈谈散文这种问体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 一般称作抒情散文

当然在五四时期

也曾有过美文 小品文之称 近年又有人称它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 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 能够让我们通过

一个十分精粹 亲切的形式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

就既要求我们能够细心地领会 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又要认真分析作者

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那么我们首先就和同学们来说说 散文中的感悟

作者的主观感悟

是散文的思想意味之本 从散文里我们看到

作者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 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 无不是从自我感悟出发 这种感悟也就是

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 也是感觉的结果

事实上感悟经常是

观察 思索 感觉的综合的思维活动 是作者感情激荡

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

思想感情 意味情趣的本源 有作者的深思妙悟

才有散文中深刻隽永的 情 理 意 味

因此散文的选材

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 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

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例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朱自清先生的《春》

写到春天的山 水 草 花 风 雨 风筝 孩子等等

本来都是常见的事物

但是一旦融入作者的特殊感悟 一切便现出新的个性和光彩 变得令人神往起来

再有我们学过肖乾的《枣核》 在这篇作品中几颗枣核 更是平凡微小

但是由于作者感悟到其中蕴藏的 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就能敷衍成如此感人的文章 老舍的《小麻雀》也是如此 写的是一只小麻雀的

猫口余生的遭遇

却能够让我们从中读出 社会人生的况味

倘若作者没有那种深刻的感悟 又怎么能够从动物世界里 寻找出人生的暗示呢

所以说一篇散文

就是一杯作者

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 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 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出

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 得到启迪 这种感悟的特点

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 也就是说

作者披襟剖心 真诚道白 让读者从文中见出

作者本人的经历 个性 趣味 爱好 志向 学识 修养等等

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

地形 地势 积雪的山 清明的水 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 他传达给我们的

是一个外来者 客居者的 新鲜 独特 丰富的感受 或许这种感受是

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 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的 那么除此以外作者的感悟 还往往包含或暗示着

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作者的所思所想 所感所悟

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 因此作者的感悟

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

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 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

直接 广泛的沟通

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

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 描写作者一生中

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

表现一个普通日本教师 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

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 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

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

也能看出中国人作为弱国于民 备受异族人欺侮的

这样的悲惨现实

除了我们说了散文的感悟 也就是内容以外

我们接下来可以再和同学们 谈一谈散文的形式

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

社会风云的一角

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 抒写一缕情思 传达某种趣味 有人说散文姓散

散 就是散淡散漫 自由灵活 这种自由灵活

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 写法不拘一格 任意起止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我们读过鲁迅 朱自清 冰心的散文 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

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异之作 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 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 最佳的结构蓝图

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 能轻松自如地

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果我们细致推究

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

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 文无定法 有的比较讲究章法 精心布局 形式显得缜密 谨严

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 层次 比如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 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 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

控制思路 形式比较松散自由 但脉络 层次也清晰可辨 比如我们刚刚说到的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和情绪 错综变化

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 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 似乎无迹可求

如居里夫人的那一篇散文名作 《我的信念》

要以精短的篇幅

写出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而且写得坦诚 亲切 优美 隽永 既有一箭中的那样准确有力 又有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青峰 那样的含蓄有味

这便是散文对形式的要求 这一要求决定了

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那么接下来

老师简单地给同学们分析一下

散文形式创造的一系列特点 首先在叙述方式上

散文对事物的反映

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 以个人抒情为主

虽然也使用记叙 议论等叙述方式 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 常常将抒情 记叙 议论融为一炉 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读起来使人犹如

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

聆听其倾诉衷情 备感亲切 第二在艺术表现上

散文虽不像小说 诗歌 戏剧那样 有特定的要求

但也需要相当的机智

有人曾将散文的艺术

表现比喻为用奇兵

出奇制胜 以少胜多

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

出奇制胜 以少胜多的机智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细处落笔 小中见大 读散文我们常常看到

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 总是那么细致入微

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

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 寥寥几笔

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 或个人情思 或人物风貌 或山水美景 或环境气氛 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

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抓住父亲背影 这一细节大做文章

对父亲过铁道

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 不厌其烦地写来

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电影特写镜头那样的慢动作 那么细致 那么清晰

无限的父爱

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

篇二: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一、导入:

复习: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情:内核,关键。

名言链接:

要写好风景,首先要立足“情感”。

——格非

散文可以偏重于风景,但必须有思想。

——丁玲

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郁达夫

二、品味揣摩:

借景抒情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

[元] 白 朴[元]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的残照,在路旁的层楼脊上还看得出来。店头的灯火,也星星的上了。日暮的空气,带着微凉,拂上面来。城外一带杨柳桑树上的鸣蝉,叫得可怜,它们的哀吟,一声声沁入了我的心脾,一种淡淡的悲哀,把我的全身溶化了。

——郁达夫《还乡记》

车过了松江,风景又添了一味和平的景色。弯了背在田里工作的农夫,草原上散放着的羊群,平桥浅渚,野寺村场,都好像在那里作会心的微笑。一家泥墙草舍里忽有几声鸡唱的声音,传了过来。草舍的门口有一个赤膊的农夫,吸着烟站在那里对火车呆看。啊!我几年不与你相见的和平的村落啊! 选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独特景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真实情感

选本身带有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

(1)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

一片叶子的落下是一次辉煌的事件!

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

它从他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它并不向下,而是漂浮着。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

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

点评:

于坚是一个“有情人”,也是“有心人”,他躺在自然的怀抱中,聆听自然的絮语,凝视自然的神韵,描绘出了云南冬天树林的色彩、温度乃至生命。

不应流于所谓的绿叶象征向上,落叶必定凋零俗套,应除去他们的遮蔽,以审美的姿态去接近事物本身。达到物我同一的澄明之境。

(2)矛盾《雷雨前》

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轰隆隆,轰隆隆,他胜利地叫着。胡——胡——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点评:

茅盾《雷雨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雷雨来临之前的风、雷、电,以及人的状态,暗含了革命处于低潮但又是新的高潮就要到来之时的社会现状。

三、散文模式研究:欣赏一篇完整的写景抒情散文。

(一)听雨

快乐的叶子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 [抒情诠释]

听雨,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 [引发联想]

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而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似乎天地荒芜,惟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感悟哲思]

雨声不自觉地寄托了听雨者绝对的孤独,而听雨者呢,因雨声自应有不可言传地一笑,是心有灵犀的会意,还是放开怀抱的欢畅?

听雨,最妙犹在深夜。 [变换角度]

夜色苍茫,抹去了所有的颜色,遮掩了一切的亮光。窗外一切若无,惟有雨声潺潺。张耳细听,在无穷的暗夜里,真是清妙的天籁呀!如飞珠溅玉,声声滴在心灵的最敏锐处,给予听雨者最直接地震荡,像落叶飘风,像静夜飞花,像寒山寺的钟声,像赤壁的划然一啸。[诗意描写]

夜雨潇潇,空阶滴到明的惆怅都因这空灵的妙音而冰雪消融了。李义山吟咏,“留得残荷听雨声”真是悲秋后的旷达! [文化链接]

听雨,能听出人生的一种况味来,又岂止留在残荷上的一片雨声。[含蓄结尾]

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写作角度?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模式一:

引出景物——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变换角度)

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变换角度)

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

教师示范:

月是诗意的,梦幻的。

鲜亮的月色,如一泓柔水,化在万物之上,似有一种淡淡的香,轻飘飘弥散在夜(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空。仰望苍穹,目光直抵那无垠的太空,心也完全溶进了这浩瀚的宇宙,没有私心杂念,没有烦恼忧伤,只存清明和澄澈。

当大地被蒙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空气中便流淌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优美的旋律同回忆一样悠长,若隐若现的琴音里仿佛牵着许多东西。

那音乐之手,似正在轻轻梳理着一种灿烂。

(二)飘落心灵的枫叶

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所以小路边的梧桐林虽将那秋日里和熙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么?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

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红树叶。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的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做出的痛苦决定么,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而我,却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其实命运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这篇散文的结构有点类似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于圆形结构。不同的是本文首段就作了清楚的交代。这样有利于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把握文章的思路。次段写事,即造成自己心绪不宁的原因,并且和话题联系起来,提出选择的原因与作出的选择。三段写景,触景生情,并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情感的开解。末段作结,为全文收束,并作升华。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模式二:

第一段:写心情不佳及发生的转变或者只写心情不佳(如《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自己的心境]

第二段:写心情不好的原因,交代简要交代事情。 [相关的事情]

第三段:触景生情,细致描写景物以及景物给自己的感触。(注意与话题联系)[看到的景物]

第四段:升华主旨。(最好有一定的哲理。如前文没有交代心情的变化,这里要补充交代)[恰当的升华]

四、构思训练:

以话题“坦然是一种美丽”列一个借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提纲。

五、经典散文欣赏:

晚秋初冬

(日)德富芦花

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这个时节的白昼是静谧的。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寒凉。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对窗读书,周围悄无人声,虽身居都市,亦觉得异常的幽静。偶尔有物影映在格子门上,开门一望,院子的李树,叶子落了,枝条交错,纵横于蓝天之上。梧桐坠下一片硕大的枯叶,静静躺在地上,在太阳下闪光。

庭院寂静,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鸟雀啄含后残留的南天竹的果实,在八角金盘下泛着红光。失去了华美的姿态,使它显得多么寂寥。两三只麻雀飞到院里觅食。廊椽下一只老猫躺着晒太阳。一只苍蝇飞来,在格子门上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内宅里也很清静。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都落叶了。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院内各处,升起了焚烧枯叶的炊烟,茶花飘香的傍晚,阵雨敲打着栗树的落叶,当暮色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如果是西行,准会唱几首歌的。暮雨潇潇,落在过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这一夜,我默默独坐,顾影自怜。

月色朦胧的夜晚,踏着白花花的银杏树落叶,站在院中。月光渐渐昏暗,树隙间哗啦哗啦落下两三点水滴——阵雨,刚一这样想,雨早已住了。月亮又出现了。此种情趣向谁叙说?

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而不动了。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片刻,乃止。月光如霜,布满地面。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夜里,人声顿绝,仿佛可以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音响。

特点分析:色彩的运用、动静的结合、诗情画意、手法多样(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细致入微。一夜之间秋去冬来,伴着寒意是这样的匆匆。心中涌出别样一番滋味。展现了一幅凄美的晚秋初冬图景。静态的心境中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在动态的景物变化中体现宁静的心态。它表现出一种,使人感受作者孤寂的内心世界中的一种超美。通过“白昼的静谧,庭院寂静、内宅清静、月夜寂静”来衬托内心世界的清静和寂寥,又通过“落叶、生灵、炊烟、暮雨等秋声

表现富有生机的大自然景色,表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自然乐章。孤寂的内心世界,夹杂着一种崇高的力量,一种宁静而至远的超然心态和深思中一种豁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及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

结束语:

用你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最美丽的风景;用你的真挚情感,吟咏成最感人的华章!

篇三:优美的散文

清静之莲

林清玄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箫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在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车流,却感觉到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者终站呢?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

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诗意的栖居 张晓慧

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的发现,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昔日那挤挤挨挨的老房宅、古民居已成了碎砖瓦砾,还有数十处断墙颓垣。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艳阳。

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如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内向外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澄黄澄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刊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麻麻的小青砖呢?抚摸着它们深思: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会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怕也若一册泛黄的线装书,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没有月亮却布满了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

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地钦羡住在这些小巷中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

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更呈现出她的诱人风情:

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迎喜,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炸得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显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尽管破碎却带着两千年的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门窗,那雕梁画栋的木片木条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

诚然,时代在前进,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古巷这儿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地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匣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的韵味。

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日

子,然而,好日子又不该仅仅是物质享受复制式的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和文化在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中更为重要。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的融合。期盼着历史和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泛成功的范例。让古巷的清丽月色和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芬芳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让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

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底,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