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英读后感
篇一:精英学习有感
充满激情是姿态 改到深处是细节
——观摩精英中学有感 2014年2月22日,在刘校长和任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初二年级组的班主任深入石家庄精英中学观摩学习,参观学习了他们的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感触颇多。下面我就激情教育、精细管理这两大方面谈谈感受。
一、 充满激情是姿态 有一种精神,叫拼搏;有一种意志,叫顽强;有一种生命绽放的姿态,那就叫做激情,它澎湃如潮,它气势如虹。精英中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神话,那是因为它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放飞了学生的梦想。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体现一: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意蕴深远
一走进校园,我们就深深地感受到精英中学浓郁非凡的文化氛围,校园处处宣传着精英精神,处处洋溢着青春激情。每个教学楼的走廊文化、每个班级的墙壁文化,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节约、有效、美观,内容丰富多样,布局整齐合理。在这里,无声的墙壁学会了说话,?名师风采??教师寄语? ?励志美文??风云榜?? 学生作业展?? 限时作业成绩评比??错题分析??优秀试卷展览??方法技巧?等等。这些文化包含着拼搏的文化、竞争的文化、追求的文化、奉献的文化等,它们意蕴深远,意义非凡,既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二中的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各班已经彰显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不过,值得提醒的是,班级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墙,不仅仅是宣传标语,也不仅仅是几句口号,它体现在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深入到每一个师生心中的激励精神,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生命的姿态。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体现二:风行少年,激情跑操,震撼人心
在精英中学,我们逗留了一个上午,学生给我的印象是像风一样,来去匆匆,忙着思考、忙着讨论、忙着背诵、忙着跑操等,他们因为?忙?而充实着,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激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课间操。大课间的铃声响起的那一刹那,身着火红校服的精中学子便如初升的太阳一样喷薄而出,数千个飞奔的身影直冲操场,以班级为单位,如魔方一般迅速排列组合,还未站定就迫不及待地掏出口袋里的小条开始忘情地读起来。一声令下,读书声戛然而止,只看见整齐划一的跑步,只听到响彻云霄的口号。又一声令下,班主任简要点评,学生迅速的解散跑回教室。惜时间、快节奏、高效 1
率,精中学子真不愧是?风行少年?。我深刻地感受到精英学子的奔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现象,它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升华为激情教育的象征,已内化为追寻梦想的信念。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理念去管理学生,我们二中的课间操也将会由?县城第一操?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改到深处是细节
?上帝惊叹细节?,先哲黑格尔如是说。精细管理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意志与品质,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精英中学提出了?改到深处是细节?的口号,并就此打响向细节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的?三大战役?。精英中学的精细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精英中学的精细管理体现一:精细管理,养成教育,从细节做起
?暖壶摆成一条线,被子叠成豆腐块?,精英中学干净整洁的宿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宿舍的管理很精细,何时进出、何时躺下、何时起床,物品摆放是否整齐、环境卫生是否干净、开窗通风是否及时,甚至精细到有没有?味道?。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点每一项任务,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可谓精细备至。
精细化的管理,不厌其细,促使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是精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英中学的精细管理体现二:精细管理,养成教育,从思想抓起
精英中学的激情跑操,引人眼球,震撼人心。?你们是如何跑成‘省城第一操’的??参观学习的老师围住精中的老师问个不停。?不管做任何工作,我们总是把思想做到前头,就是要采取多种手段反复传递做好这项工作的优点和作用?,我听到他们这样回答。我存着疑惑,带着好奇,从精中赠送的资料中查找,从互联网上搜寻,我终于对?省城第一操?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他们先是连续多天多次放映国家50、60周年阅兵式,而后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讲解跑操的要领和好处。他们把一个小小跑操归纳出8个方面的成长效应,给学生反复?洗脑?,即强身健体,健康每一天;吃苦耐劳,坚强每一天;点燃激情,奋进每一天;步调一致,团结每一天;动作到位,规范每一天;调整状态,高效每一天;心无旁骛,专注每一天;营造氛围,充实每一天。这样让跑操好的思想牢牢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精细化的管理,不厌其烦,这种工作要领和做法,对我们管理班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
?激情调动身心,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我一直都在信奉着这样的信念,我也常常用它来教育我的学生。?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我又赢了?,这是著名心理学大师卡耐基经常激励自己的话。最后,我想借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我们想赢,我们一定能赢,结果我们又赢了,只要行动!?
3
篇二:读后感
姓名: 刘 攀
学号:14020031058
序号:8 号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
张维为既是在欧洲从事研究的学者,又有中国的生活背景,正视中国的国情,他的视角可能是国内和西方学者都比具备的。这是他成功之处。 ------------黄仁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曾担任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英文翻译,现为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本书共分八个章节,书作者用广博的阅历和深遂的眼界,对5000年文明古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当代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一种中国发展的模式和一种思想理念的三个崛起
张维为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确实读完张维为先生的著作还有其阐述的观点,使我坚信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他用的新视角、新的事实看中国看的更深刻,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心。首先引言部分告诉我们:认清自己,不要妄自菲薄,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 这部著作,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他认为,大量人口、民主体
制等并不表示必然会带来经济腾飞。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而且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优越正是在于能够有效开发人口红利——通过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松,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经济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设起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机制。一方面,中国逐渐放宽管制、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强大的底层动力;另一方面,强政府的政治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动员力量,确保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从书中我还得知作者还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
还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也就是一种政治价值观念的崛起。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确实如此,中国的崛起,不单单是经济的发展,也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建设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目标,我们也矢志不渝地为之而奋斗。正如作者写的:“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表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以人为本?、?励精图治?才行。”“中国人认为无论是什么制度,最终都必须体现在是否能够实现良政上,体现在自己人民的满意和认同上,并认为这才是民主的实质。”这些关于良政更为重要、更能体现民主实质的论述,是富有很大启发意义的。显而易见,“中国震撼”同时还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念崛起的震撼。 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长了十八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一般认为中国在1992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从这些纸里行间可以看出中国确实不再是以前落后的中国了。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作了估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生命周期里翻了一番的话,那么在中国当今这场现代化大潮中,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可翻七倍。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复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外是推动和谐世界
建设,对内是倾力建设和谐社会,这不就是当代文明的最重要内涵和标志!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文明发展的道路,这取决于中国的国策方针、取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当今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但也取决于中国几千年热爱和平的文明历史传统。显而易见,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和平发展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文明的崛起。所以,“中国震撼”首先是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从党的十七大概括中我们也得知,中国的成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
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蕴含其中的主要原则、成功经验和基本特征,尽可以开掘和丰富,尽可以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解读,但其核心和精髓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比如:书中用“实践理性”来表述的实事求是,以及政府作用、社会稳定、注重民生、渐进改革、对外开放等等。这些原则和经验,在研究和讨论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境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就不断地被提到、被阐述。为什么用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中国经验的基本原则所概括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竟那样的相同相似、大同小异?原因就在于研究立场的公正客观、理性良知,就在于受中国国情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制约和决定。由此可见,“中国震撼”又是中国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古人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大学生的我没有受过多少西方教育,但是读完该
书颇有很深的感悟《中国震撼》震撼了国人的思想。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中所引起的冲击和热议则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在对中国的发展持有种种顽固偏见和肤浅短视的议论那里,也不失为一个“震撼”。
中国的1+1大于2。中国大中型城市几乎都在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中国人拥抱现代化事业的热情和势
头,都是绝大多西方人未见过的,也是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超级大厦、城市地铁、电动汽车等,过去都是西方的专利,而今天西方突然发现中国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几乎全面领先,而且中国人往往做的更快、更多、更好、更新、更时尚、更低碳。武汉到广州的高速列车开通后,英国每日邮报很快就用了17个英文单词的超长标题和5张巨幅照片进行报道,对这趟世界上最快的告诉列车仅用4年就建成表示惊叹。可以见得,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成就, 我们的在不少的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这是众说周知的。张维为考虑的很到位,中国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
准发达国家”板块,另一个是“新兴经济体”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这也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并将继续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说道中产阶级,作为一个中产阶级下的人民,我并没有感受到张维为所说的,但是他所说的话确实是正确的,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上升了,我们甚至可以和美国作比较了,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城镇家庭净财富的一个调查大致可以印证我的判断。该中心的调研显示,我国2008年城镇家庭净财富平均为60.7万元。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只是平均水平,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低收入人群还是很多。有望在以后的时间里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发展势头惊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中国的发达板块,而且作为一个重庆人,中国内地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书中写到重庆市长的一段话让我看到了重庆以后美好的发展;重庆的目标是在2020年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及中国西部开发的领头羊、增长极。重庆市中国大农村并存的地区,将争取 用10年时间把重庆建成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并且获得更多的外资。以后回到重庆发展将有更多的机会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这部著作,给我的又一个深刻印象是,强调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文
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个人认为,这个见解对于深刻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坚定不移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什么是文明型国家,我们当然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了。 首先我们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这是别的国家
没有的;然后是超广阔的疆域国土;悠久的历史传统;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超深厚的文化沉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意味着中国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国家。
那么中国是否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呢?阅读之前,我也有过疑惑:现在的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吗?私
有制企业越来越多,对员工的压榨屡见不鲜。这和剥削劳动力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什么区别? 阅读之后,我明白到西方民主模式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也有其优势。作者举了几个例子,俄罗斯套用西方模式,经济大幅下滑;冰岛投票选出的政府,却治国无方,宣告破产;台湾,因为民选搞出了黑金政治,经济停滞20年。作者说,西方的民主模式是“程序民主”,需要适合的政治环境、坚实的财政基础,如美国。否则,这种民主只会沦为财团争权的腐败政治。
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是现在世界上最热的话题之一。作者认为这种模
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即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如果不利足国情,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土地,“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最正确的选择,这条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反观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中国还不能实行一人一票选举的民主制度。书中提到:“民主的价值在于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和人们高品质的生活,而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应该由各国根据自己的民情和国情来探索。”因此,民主不能盲目跟从,而应适应自身情况,实现新民主。
从书中作者把我们和印度作对比,完全可以很好的说明中国发展模式在这几十年的作用,从以前的落
后于人家,到现在的遥遥领先,确实是进步很大。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
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正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
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篇三:美国中国读后感
了解让我们更好的相处
——读《美国与中国》有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
该书作者费正清教授是一位正直的美国学者,曾在中国的燕京大学任过教,做过美国驻中国的外交官,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和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教授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长达50年,他的著作大多数是论述中国问题的,而《美国与中国》则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本书不同于其他史学专著的严肃风格,,作者用清新、生动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让我从中也学习、了解到了许多。
正如心理学上所说“不了解就会产生偏见与歧视“。那么彼此之间更多的了解才会让彼此更好的相处。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外交上较为关心的话题,中美之间有着合作,也有着分歧与冲突,但我们明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彼此之间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能维护世界局势稳定,为各国人民提供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更好了解中国历史,全面看待中国发展
在本书中,作者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全面的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及其发展情况。
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大多仅来自于中学及现在大学里一些相关课程与书本上来的。关于中国与外国的了解本身也是片面的。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得不说就算在思想自由的今天,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或多或少对于当年的历史还是会有所隐藏的。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本身也会对自己祖先的过往,对本民族的历史有着美化的倾向。
而本书中,费正清教授则以一位美国人,一位较为客观的身份来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中国历史及中国发展是怎样的。
该书一开始就从中国的景观入手,分析中国这样的地形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产生的影响。作者把中国南北对比描述得一清二楚,更是把中国的农业
与美国相比较,阐明了中国南北方分别克服盐碱与缺肥养活了如此庞大的一群人民的不易。中国自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精耕细作,而它对人的意义可以从依赖水稻的经济生活和思想方面看得最为明显。美国某经济学家曾认为,水稻田的插秧是世界上体力的最大花费,强劲的体力多于良田。中国农民他们缺少土地和资本去进行机械化的或者大规模方式的耕作,这就直接性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在思想方面,自然经济的自然惯性使得人们树立起自身关于人的价值的标准。中国人注重劳动,劳动光荣是中国人几千年坚定的价值取向。
费正清先生认为中国人注重劳动,所以直接导致把节省劳力的创造发明视为异端,而这一点从清代末期中国人民反对铁路可以看出来。但是关于这一点我却不怎么赞同,中国人民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优良美德,我认为爱劳动和创造节省劳动的方法之间并不冲突。
不过费正清教授对于中国的分析确实是很深刻,很透彻的。同时由于是以西方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必然也存在着与我们传统观点不同的地方,比如费正清教授在文中提出的“士绅阶级“。费正清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时,特别注意到了士绅阶级对于中国的影响。
按照我的理解,费正清所谓的“士绅阶级”,指的就是一个地方有钱有势同时又有着相应的文化知识的一部分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大地主阶级“。在费正清教授看来,这一阶级由于在地方上拥有大量钱财从而控制(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了当地的经济,而由于这些士绅在当地有着一定的权威与地位,所以在当地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同时又由于这些乡绅有着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主导了当地的文化。因此按照费正清教授的观点,士绅阶级,或者叫大地主阶级由于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占据统治地位,所以他们才是推动古代中国或者叫农业中国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阶级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力军,而将士绅阶级,或者说大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和推翻的对象的历史观显然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可见中西方的观点还是存在着不同,而且从这里或许可以看出,西方人倾向认为是英雄创造历史,我们可以把这种历史观称作“精英史观”,而中国人则倾向认为是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可以把这种历史观称作“群众史观”。这是我在书中读到的最大的不同。
而且从这些不同角度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历史,看待中国发展。
二、更多了解中美交往,客观看待中美关系
在本书中,费正清教授除了以客观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中国历史及其发展,而且还客观的阐述了中美之间的关系。
在书中,费正清教授客观的写道“首先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的动力是总的西方帝国主义扩张行为的一部分。“并没有过度粉饰或是美化自身。
同时,费正清教授十分关注中美关系,也直接便是过撰写此书的直接朴素的目的便是“向美国人介绍中国,使双方能够和平友好地共处”。同时在本书中也指出美国的对华政策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对现实的关注,并且提出了对华政策的建议。同时在书中回顾了美国历来对华政策,反思了美国与国民党之间的纠葛,预见了与共产党中国交往的前景,因而也可看作是对华政策发展史。而读罢本书,也了解到美国对与中美关系也是有着客观公正的看法的,了解到美国也是有着想要与中国和平共处的希望与愿景的。
总之,《美国与中国》真本书以较为客观全面的态度为我们分析了中国历史及其发展、中美关系及其发展。我从另一个角度对本国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更多的了解到了中美之间的关系。或许在以前,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对于中国美之间有着许多的不解甚至是误解,但是现在我更多的明白其实和平是每个国家及其人民所追求与渴望的。
同时,更主要的是,我知道了在西方学者眼中,中国什么样——他们眼中是有一个基本真实的中国的;中国也进一步照了一下镜子,让我们也能更仔细地看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有点与不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