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后感
篇一:施祺瑞:如是我闻,如是自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普陀”观后感
如是我闻,如是自在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普陀”观后感
唐代玄奘大师西行归来后翻译了许多佛教经典,《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更是广为流传。这部经书的主角鸠摩罗什,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古译是“观世音菩萨”,玄奘大师更加形象地译为“观自在菩萨”,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从此,观自在菩萨成为了不止佛教信仰者,更为普通人所熟知的法号。
舟山普陀,因是观自在菩萨的道场而为人们所向往。我们向往普陀,因为我们自觉身遭苦厄,沉沦苦海, “迷惑困扰、不知何去何从,故事事执著,处处烦恼”,渴望有一处圣地让自己得以解惑解脱。 为了追寻这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我东渡释厄,在此求学。
来舟山有三年了,也攀过普陀山,海天佛国在虚实之间恍惚,恍然乘一叶扁舟,异乡飘摇之感;惚然担巍峨高山,游子千钧之赶。这时,我们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团委应普陀印象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舟山日报社等单位之邀,组织学生观看“印象普陀”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如是,我得以闻道。
“印象”系列作品,早有耳闻。而“印象普陀”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倾力打造,艺术水准和感官刺激是毋庸置疑的。观看当晚,我们坐在360度全方位旋转观众席上,400多名演职人员合力献演,全景2000多盏灯光,36座环绕音响,12000米舞台视觉长度, 180000块的钛金板装饰,共同营造“行走的舞台,运动的山水”给我们带来一幕幕震撼。当场景变换,幕板徐徐拉开,千丈崖上彩绘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观自在菩萨像壁画华光璀璨,让我们不禁惊叹。 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结合舞台剧、影视剧、动漫等多种形式固然不时惊喜,但更走心的是演绎的故事围绕“人、佛、禅”三元素,渐次展现“朝佛、问佛、悟佛”三大内容九个章节,启迪我们的智慧。传递理念,但不使人迷信,主创团队更希望观众“用佛的理念关爱,用禅的哲意生活,感受世间的美丽”。
大殿匾额上的“大自在”三个字,再结合当晚的禅意演出,让我更加明白玄奘大师翻译为“观自在”的用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放下聪明,自然智慧;自由自在,自然解脱。
所以明代的大思想家李贽在 《〈心经〉提纲》里说:“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度脱一切苦厄焉。”
用佛家的理念说,观世间妙音,不念不执,自在生活,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现在,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要人们勇于追梦,生活幸福。幸福之所以让人无语、无奈或向往、追求,大抵是因为奋斗时生活的磨砺。我们视其为煎熬,则我们身处苦海;我们视其为期待,则我们超脱自在。苦海视作渡人舟,如是自在。
于是,我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观自在,行自在,如是自在;我非常,子非常,当然非常。”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12环发1班
作者:施祺瑞
联系方式:18368083979
673979
篇二: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在穿越剧,碟战剧,3D影片,都市爱情片大行其道的当下,人们享受到的不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就是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而《不肯去观音》显得兵微将寡,难以与之并驾齐驱。其实不然,《不肯去观音》虽然没有《西游降魔篇》的鸿篇巨制,也没有《建党伟业》强大的明星阵容,更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剪短而有感染力的台词,以及一幕幕朴实却又细腻的画面。慧萼求佛,莲妹济世,光王登基,余善人之死,就是这些借纯粹的表相刻画出来的人生百态才更打动人心,催人泪下!
《不肯去观音》这部影片是发生在唐朝武宗灭佛的那一段血腥历史,影片忠于历史,还原传说,表面给人们描述了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建院的由来,实则真实客观地描述了生死别离、命途多舛的坎坷与心酸,及传递了大善大爱的正能量。
“要把所有的人都当亲人”,无论处境如何,都要保持善心善愿。影片中李纯饰演的莲妹,充满爱心,热情大方,乐善好施,至清至纯。当她想到别人的痛苦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去帮助别人。无论是挺身为素不相识的尉迟挡剑,或是看到慧萼和尚跪求无尘大师,风雨交加陪他长跪石板,还是坚持零晨采露水为深受重伤的光王治疗,都可以体现主人公莲妹的善良与大爱。放眼今日之社会,当听到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就“岁月号”,船长和部分船员在事故发生后没有救助乘客时,我们的心,酸了;当昆明恐怖分子砍人事件举国震惊时,我们的心,冷了。“请把所有的人都当亲人”,逃狱后的莲妹对海生说:“我要回大牢,我不能为了自己活着而连累其他的人!”爱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念善行,让至善至美的精神入驻心灵。不肯去观音,不是不肯去,而是心中舍我济世的愿力还不够强大,不肯与大慈大悲的善与爱为伍。就像影片中的橘皇后,有感本国战乱难息,两次迎请密色观音宝像,但她又可曾懂得:若没有大慈大悲,大善大爱的精神,即使把宝像请回日本也难以平息战乱。当每个人心中都有大善与大爱,社会才能实现大和!
“心不洗不白,志不磨不坚。”东瀛和尚慧萼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前来大唐历经千辛万苦,两次前请密色观音像,最后长跪殿外披星冒雨绝食三日才感动皇上。坚守心中的信仰,成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一个人只有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才能达到目的。慧萼求佛告诫我们: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的狂热。
再看命途多舛的光王,从小就饱受苦难的他为了躲避皇权的迫害,多年装疯卖傻,藏躲古寺;被迫追杀受重伤,在外历经千辛万苦,几经波折最后终于登基称帝。人生要走的路,总是充满荆棘,不可能一如既往的百里平川。正是这一波三折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光王不折不饶的王者形象,为他之后登基管理社稷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心浮气躁的青年啊,残酷和无情,有时也会成为我们步入卓越的一张入场券。
影片剧情虽然很简单——余善人之死,慧萼求佛,莲妹济世,光王称帝,但从表相看实质,故事中有尘世的灾难和死亡,也有心灵的祥和与美好,有生死别离的苦,也有
大慈大悲的爱与善,有生命的凄风苦雨,也有暴风雨过后的绽莲和彩虹。在如今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可曾驻足想过,我们是否也需要一部类似《不肯去观音》的影片来做一次心灵的清扫?
——曾玉祥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篇三:登山有感
登山有感
登山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更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漫步在曲折蜿蜒的山道,欣赏着路边风景的同时,心境也在山中畅游,山中那份宁静和清新让我感到放松。“真正的平静不是万籁俱寂,而是内心的自我归属”。漫步山林小道中,能够获得难得的心境自由,让人们可以在繁忙中,让浮燥的心静下来,在与自己对话、思考中学会放松。 人是需要静心思考的,俗语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确,为了承担“人之所以为人”的责任、道德、义务,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工作、生活中带来的压力,社会像山泉下泄、时光像大江东去一样,逼迫着现实中的你我不停地奔波,却很难有内心的安静。
其实山道的蜿蜒曲折、起伏正如人世间中的人生历程。有起点就有终点,有高潮就有低潮,有平坦就有凹凸,有上坡就有下坡,人生难道不是如此吗?有生就有死,有事业高潮就有低潮,有得意就有失意,有顺境也有逆境。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这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命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争夺,大到功成名就,小到点滴的利益。人生苦短,人世间的你我,何必尔虞我诈,相互提防,勾心斗角呢?所以啊,人生要在充满浮燥、诱惑的名利场中看淡、看清,奋斗自己能够得到的,抛弃不太现实的,忘记曾经给我造过伤害的,展现真实的自我、纯洁的心灵,淡然面对人生的起伏、坎坷、成功、收获。正所谓“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淡看天上云卷云舒”,人要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保持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人生就会更宁静、更和谐、更洒脱。笔落到这里,再次让我
想到了洪昭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的一生要去三座山”。
登井冈山,学会自强不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中国革命的圣火就在那里点亮,“星星之火,可以燎源”,但“星星之火,随时可灭”。点亮这圣火太艰难了!井冈山革命者,在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斗争的初期,在物资极其匮乏、生活极端艰苦、革命力量如此薄弱的情况下,在崇山峻岭、荆棘山野中,靠着红米饭,南瓜汤克服一个个困难,坚定信念,殊死博斗,打败国民党的一次次围剿,终于使星星之(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火形成燎原之势。没有井岗山革命者和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哪有我们日益发展强大的祖国。“到了井冈山之后你会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革命前后牺牲了无数先烈,和他们相比我们岂不是很幸福了吗?如果有了井冈山的精神,在面对人生的困难时就会奋起拼搏,我们办任何事就不会再畏难了!现在没有真正的家愁国恨,没有真正的妻离子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寻求奋斗的目标。而矗立在井冈山下,回首以前兵荒马乱的岁月,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我们为什么还会想不开许多挫折呢?所以,人要学会自强不息,越挫越勇,绝不气馁,生命不息,奋斗就不止。
踏普陀山,学会隐忍克制。处于党员身份的我,绝不信佛教,但不信教不等于不能去研究它,更不代表不能踏上佛教圣地。因为,如果不比较、不研究,又怎能知道共产主义到底优在何处。况且“儒教、道教、释教”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处于人生低谷而不能排遣的时候,踏踏普陀山吧。人生短暂,在历尽千秋风雨的高山面前,人生真如恍惚之间,真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太渺小了,再大的怨、气、恨、愁为什么不能抛开、忘却呢?佛之广大,
佛之度难,以大慈悲教化人们皆从善,佛家有云,种善因得善果。所以,人要在多做善事中找到灵魂的安慰,即使做不了好事,无力做好事,也不能做奸佞小人,背后害人、暗剑伤人。佛家有一句名言“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尽天下可笑之人。”从那里,我们可远离浮燥、妒忌、忿恨、悲泣,可得到空灵、平静、宽容、忍耐。有一首歌不也是这么唱得吗“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怨……”
去八宝山,学会淡定从容。洪昭光说:“每次到八宝山参加遗体告别回来,都感到心灵净化、灵魂升华,觉得再也没什么值得生气的了!无论什么级别的人,也无论穷人还是富翁,1小时候都是一缕青烟飞天外。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要活得轻松些、愉快些……”前几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罗京去世在八宝山送别时,从网络上看到,每一个去送别的同事脸上都溢出难言的哀伤,从中就能体会到人生是多么的短暂,感叹人生不过流星,一晃而过,回头看看自己,就能明白人生要有追求但不能太计较,一切顺其自然才是佛家真谛,有即是无,无即是有。风吹树动,不是风在动,也不是树在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在动。愿人间你我都能做到心如止水。看看八宝山上的陵墓,不管他曾经是多么的显赫一时,多么的光鲜耀眼,多么的辉煌一生,几十年光阴之后,人人殊途同归,阎王照样土里拖。所以人生中,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呢?生死轮回乃常事,人不要惧死,但也绝不要找死。
“路在脚下,活在当下”,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救世主可言,每个人的本心就是自己命运的掌舵者,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如山道石阶中的每一个境遇。人世间的你我一定要记住,心态是第
一位的,路永远在自己的脚下,生活得自己用心去经营,让我们在尘尘岁月中过好每一天,随时欣赏每一天的风景、坦然面对每一天的得意与失意。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