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隆中对
篇一:隆中对练习题改
隆中对练习题
1、文学知识 《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是 朝人, 家,所著本书共 卷,记载三国时期 、 、 三国的历史。“对”,是 的意思。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屏() 蹶( ) 屯() 诣() 陇() 恤() 胄( ) 殆( ) 沔() 戎( )箪( )
度( ) 会(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殆 ( ) 谓为信然 ( ) 奸臣窃命( )此人可就见( )
将军宜枉驾 顾之( )( ) 由是先生遂诣亮( ) 主上蒙尘( ) 遂用猖獗( ) 内修政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4.分析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①好为《梁父吟》() ②贤能为之用( ) ③谓为信然( ) 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6、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7、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_
(4)、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8、用原文填空
(1)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
(2)《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改《隆中对》导学稿刘厚良
华英学校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稿
隆中对
主备:刘厚良审稿:
【导学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疏通文句;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行文脉络,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资料链接】
1、陈寿著的《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
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背景介绍: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夺朝廷大权,政治日趋黑暗,赋税及其繁重,刑罚及其苛刻。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在冀州率黄巾军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这次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但东汉王朝的统治也土崩瓦解,各地割据势力拥兵自重,不听中央政令。建安元年,曹操又胁迫献帝迁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至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刘备问计于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此前,曹操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而孙权经过父兄和自己的三世经营,也比较牢固的占有长江下游南部地区。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兵力少,没地盘,算不上割据势力,二十余年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他。
【学法指导】
1、 朗读法 创设逼真情境,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增强课文感染力。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通过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文文意的理解。
2、 讨论法 关于文意的疏通、理解,应该自主解决 ,生生互动,培养协作精神。
3、 探究法 根据提供的资料,自己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
【预习准备】
1、流畅朗读 读准字音:
乐.( )毅 诣.( ) 猖.獗. () 沔.( ) 吴会() 殆()民殷( ) 存恤( ) ....
胄( )箪( )食 度( )德 信大义( ) ....
读准停顿 需要注意停顿的句子有:
2、 词语积累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
自董卓已来 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
(2)先主器之________箪食壶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大义_________ 信义著于四海_______ 谓为信然__________ ...
遂用猖獗_______ 贤能为之用_________ 用武之国_________ ...
民殷国富_______ 国险而民富_________ 用武之国_________ ...
谓先主曰_______ 君谓计安出_________ 谓为信然_________ ...
(4)遂用猖獗 古_______ 今_________ 此可以为援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利尽南海 古_______ 今_________ 天所以资将军 古_______今_________ ....
3、句子翻译
时人莫之许也欲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用武之国
贤能为之用
4、 思考: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
方针?根据是什么?
【课堂导学】
1、 针对刘备的提问,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当前形势而提出自己的政治蓝图的?
2、 除了通过畅论天下形势来表现诸葛亮才能外,文章还通过写什么来表现他的才能?
3、 合作研讨:如何评价诸葛亮?
【文章结构简图】
诸葛亮青年时代的事——抱负——做铺垫
徐庶推荐诸葛亮————侧面烘托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孙:不可图
刘备问计
隆中对策荆益二州:可争、可图
三步走战略: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四)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中考链接】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补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
回回目)的下句。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①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卡片】
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学完本课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在下面空白处写出来。
篇三:《隆中对》同步练习1
《隆中对》同步阅读“1+1”升级版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之后的问题。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____其岩阻,西____诸戎,南___夷越,外____孙权,内___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胄( ) ②戎( ) ③箪( )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____:②____:
3.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保 抚 和 争锋 修 B.保 和 抚 结好 修
C.守 和 抚 结好 修 D.守 抚 和 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______,本文中有一个与它同义的词是________。
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土,收罗人才; 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
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 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 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 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参考答案:
1.①zhòu ②róng ③dān
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②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3. B
4.D
5. 亲自;躬
6. 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7.成霸业,兴汉室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
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 马 徽 再 荐 名 士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①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卡片】
关于修养的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刘玄德三顾草庐(或:茅庐)
2.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②稳重,顾全大局 ③鲁莽,直爽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4.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剩?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③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