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文言文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5:32:31 体裁作文
改写文言文狼体裁作文

篇一:改写古文

自孙权继承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掌权后,他想在军中挑选一位年轻的将领。吕蒙知道这件事后,每日加紧训练士兵。孙权检阅时,发现吕蒙训兵有方,手下精兵众多,骁勇善战,于是提拔吕蒙为军中

将领。

吕蒙当上将领后,无论是平日操练士兵,还是率兵打仗,个顶个的强,个顶个的棒!深受孙权赏识。可是吕蒙从来都不学习。一天,练兵间隙,孙权语重心长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啊!”吕蒙听了此话,面露为难之色,说:“主公,末将不是不想学,实在是军中事物繁多,没有时间啊!望主公见谅。”孙权立刻反驳道:“我并不是让你成为很有学问的学者,只不过应当广泛地阅览,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中事物多,哪里比得上我忙?可我每天还抽出时间坚持学习呢!多看书学习总是大有好处的。”吕蒙听后,羞愧地说:“主公不必多言,末将谨遵教诲,学而便是。”孙权一边点点头,一边笑着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孺子可教也!”

从此以后,吕蒙便勤奋读书。谁知吕蒙一读书就上了瘾,什么《论语》、《春秋》、《战国策》、《孙子兵法》… …全读个遍。孙权每次巡夜,都发现唯独吕蒙的帐内还亮着灯,走过去一看,吕蒙仍在挑灯夜读。孙权见后,常常笑着说“蒙将军当真是个可塑之才啊!”

从此,吕蒙更受孙权的器重了。

话说鲁肃受孙权之命去寻阳,复命寻阳时与吕蒙谈论国家大事,发现吕蒙谈吐不凡,令鲁肃大吃一惊,赞叹道:“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下的阿蒙了!”吕蒙风趣地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几

天,就应当另眼相看,长兄认清事物的变化怎么这么晚呢?”“是

啊,是啊!”鲁肃笑着说。

如今,知识渊博的吕蒙深受鲁肃的赏识和认可。于是,鲁肃拜见

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了朋友才告别。

先,在主题方面,要对原作进行认真品味,透彻理解。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作改动,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不改变主题思想。

第二、在内容方面,要注意到古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古文的语言比较精练,语句跳跃性较大,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而记叙文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情节可以充分展开,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所以,如果不根据原文加以想象,适当补充一些情节,就会使改写后的文章显得枯燥无味。只有在充分运用古文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增补必要的描写,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第三、在语言方面,要注意古文和记叙文不同的文体特点。用现代汉语来改写古代诗歌,不是翻译文言文,不必句句都紧扣原文,只要能表达原意就行了。为了叙述的方便,有时候还可以改变人称进行写作。诗歌中的语言为了符合文体需要,常常会省略一些句子的内容,语言顺序比较自由,在改写时,都要一一改过来,使语言符合记叙文的语言要求。

篇二:有关 狼的古文专项整理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 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 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注释

货:卖。

欻(xū):忽然。

瞰(kàn):看,窥视。

却:退。

从:跟从。

欲:想要。

蚤:通“早”,早上。

示:给??看。

昧爽:拂晓、黎明。

逡巡:因有疑虑而徘徊。

昂:昂贵。

直:通“值”,价值。

罹(lí):遭遇祸患。

译文

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冲来,直看着担子里的肉,像是很馋,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数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吓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于是将肉钩好,踮起脚将肉挂在树上,再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来取肉时,远远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抬头仔细看,就见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鱼上钩吃饵。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钱了。人们说爬上树求鱼,哪知,这狼爬上树求灾难。这实在令人好笑啊!

其二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 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

暮:傍晚

为:被

旁:旁边

遗:留下

自:从

之:(代)狼

可以:可:可以 ;以:把

计:方法

死:杀死

盈:满

如 :好像

股:大腿

屈:弯曲

负:背

译文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进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拼命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才用带子把它绑住。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于是背着它回去。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主意?

狼者之啸

木耳

狼者生于南山,游于幽谷,啸于山岗。

狼者,天生之物,雄性之族,平者之君,狩猎擒物,或群攻,或独获,皆游余自得。无卑躬屈膝之颜,蛮力独夫之心。狼者谐族也。

或曰有狼人一说。识者曰:“狼人也,幼时从母狼,爬时视狼狩,奔时随狼猎。兹时狼无护其者,生灭由其志。”

兀时,山林草原失,狼者徙已。徙于城市海沿,游于高楼大厦,啸于商海浪潮。或疑曰今之狼者莫非狼狗也?答曰:“非也,狼狗者纨绔之子,仕途鼻息之壮,卑躬屈膝失利趾爪牙无自强者。”或有问曰:“今之孰狼者?”答曰:“商人拼搏者,自强创业者也。”

余尝有狼者三友,一狼游于京都文化业,一狼游于郡县信息业,一狼于室里搞策划绘画。兹三狼者,知也。余叹其也,观其者也。

呜呼,远时狼者生于南山,游于幽谷,啸于山岗;今之狼者生于南山,游于高楼大厦,啸于商海浪潮之息,非鼻息者欤。鼻息者非狼者,狼狗也欤!

译文

狼这种动物,生长在南山,在幽谷中游荡,在山岗上咆哮。

狼,为天地生成,性格刚烈,是平原上的霸主。它们平时甚狩猎捕食,有时群体进攻,有时独自进攻,都游刃有余。他们没有卑躬屈膝谄媚,也不会用蛮力独自享用猎物,是一个和谐的群体。

有一种狼的孩子的说法,了解狼的人说,狼的孩子自幼跟随母狼,学会爬是就看狼狩猎,学会奔跑时,就和狼群一起捕猎。有时小狼没有了保护它的人,只有自生自灭。

渐渐,山林草原消失,狼群迁徙到城市,在高楼大厦和商海浪潮中遨游咆哮,有时怀疑今天狼者是狼狗,回答说:“不是,狼狗是纨绔子弟,只能给上司卑躬屈膝谄媚来赢取一官半职,不能自强。”

我有三个“狼友”(其实指三个朋友),一个在京城文化产业工作,一个在市县从事信息业,一个搞创作测绘,我了解他们,大发感想。

以前狼生长在南山,在幽谷中游荡,在山岗上咆哮。而今,它们又在高楼大厦和商海浪潮中遨游咆哮,简直不能和那些狼狗相比!

这篇文章借狼喻人,生动形象,不愧为一篇好文章!经典~--~!

《狼》清· 蒲松龄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 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2.《聊斋·牧竖》清·蒲松龄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从《聊斋·牧竖》大狼之死中得到怎样的感悟

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母爱无私,舐犊情深,即使是禽兽也有不可泯灭的亲情。

牧童的机智勇敢

3.《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翻译: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点评

本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像狗一样),牵(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到此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交待了故事的全过程。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辨正

“其一/犬坐于前”中“犬”为“像狗一样”,作状语,非主语,准确翻译为“其中一条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所以节奏划分对于理解本文至关重要。如若节奏划分错误,则会产生误解,认为“其中一条狗对坐在前方”。简而言之,学习文言第一步应为节奏朗读,以初步感悟文意。

字词解释

1、归:返回。

2、尽:完。

3、止:通“只”,仅仅。

4、缀:本意连结。这里指紧跟、跟随。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远,距离远。

5、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也就是“以骨投之”,拿起骨头投扔给狼。“以骨投之”,投以骨,以为把

6、从:跟从。

7、而:表转折,但是。

8、并驱:一起追赶。

9、故:旧、原来。

10、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

11、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2、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3、积薪:堆积柴草。

14、苫(shàn)蔽:覆盖、遮蔽。蔽:遮蔽。

15、乃:于是、就。

16、弛(chí):放松,这里指卸下。

17、前:向前。

18、眈眈(dān dān):注视的样子。

19、少(shǎo)时:一会儿。

20、径:径直。

21、犬:像狗一样。

22、坐:蹲坐。

23、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24、瞑(míng):闭眼。

25、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态度。暇(xiá):空闲。

26、暴:突然。

27、毙:杀死。

28、方:正在。

29、行:走。

30、转:转身。

32、其:指柴堆。

33、意:意图。

34、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35、暴:突然。

36、以:来。

37、尻(kāo):屁股。

38、股:大腿。

39、假寐:假装在睡觉。 寐(mai):睡觉。

40、盖:原来是。

41、黠:狡猾。

42、顷刻:一会儿。

43、之:的

44、几何哉:能有多少啊。

45、笑:笑料。

46、 耳:罢了。

词类活用现象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通假字

“止”通“只”,仅仅。

一词多义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例句:意暇甚。

2、意图。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1、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例句: 盖以诱敌。

前:

1、面。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例句:狼不敢前。

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 例句: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篇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十课《狼》

《狼》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培养语感,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从故事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或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四、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都知道有狼这种动物,你能说说与“狼”字有关的成语吗?狼.ppt2

(狼烟四起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狼.ppt3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郭沫若曾评价他的《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nüè)刺贪刺虐入骨三分。30、狼.ppt4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文言文学习要求:

文言文学习:读准 读熟 读懂 会读30、狼.ppt5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4.读准:30、狼.ppt

5.学生读熟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30、狼.ppt

6.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7.读懂重点解决的字词:30、狼.ppt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课文写了狼,有写狗吗?30、狼.ppt

其一 //犬坐于前

重点解释犬字:像狗一样

缀行甚远 → 并驱如故 → 眈眈相向

学生找出后重点解释:缀行 并驱 眈眈相向

3. 面对虎视眈眈的狼屠夫又是怎样做? 杀狼

4.屠夫是如何杀狼的?(可用原句就地理位置、时机、技巧作说明也可用自己的话表达!)

30、狼.ppt

5. 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6.你给屠夫打几分(满分10分) 你给两狼打几分?为什么?30、狼.ppt

(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

7.蒲松龄是怎么评价狼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狼.ppt 要求学生读出停顿,读出意思,并做出翻译!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8.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30、狼.ppt 2. 屠夫被狼盯上了,课文是怎么说的?(试以时间为序)30、狼.ppt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9.课堂小结:30、狼.ppt

10.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讨厌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狼》中,我主要从三个层次来入手,注重情境的设置,挖掘其文化气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

第一层“积累、整合”境界中,注重文章的诵读。以学生自主置疑为主,找出本课文言文的重难点,教师适时补充,全面“扫盲”,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第二层“感受、鉴赏”境界中,设置相应情境,一多角度的问题其人。

第三层“思考、领悟”境界中,。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主旨,二是让学生体味文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文言文学习更应是如此,文言文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文化教育渗透到文言文学习当中去,让学生跳出以往的枯燥文言文学习,让其充满着生活化、个性化,让我们的学

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堂课上课时学生活跃的气氛,充满兴趣地积极投入让我感受到了文言文一旦跳出了字词的框架原来也是如此的快乐!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