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树
篇一:初中记叙文精品知识树
www.sunkongedu.com
词句段作用:内容+结构+中心 (1)、内容 (2)、结构
开头:
1、统领全文;2、引起下文;3、伏笔铺垫4、照应标题;5、点明线索 中间:
1、引出下文;2、总结上文;3、承上启下;4、照应前文5、为下文做铺垫 结尾:
1、 收束全文,点明中心;2、照应前文,结构严谨;3/补充前文 4、首尾呼应5、与标题呼应 (3)、中心
(切记:不要拘泥于格式,阅读没有固定公式,还要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八、情感类 类似于“笑”“流泪”“脸红”等能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我们叫做情感类词语 题型:原因,含义等
模式:分析原因(事)+情感、心情等 九、比较类 句子的比较
题型:分析改前和改后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类题目,需要分析不同之处
形式上:标点符号、倒装句(标点符号作用)
内容上:看句子内容上是否有删减(内容作用,修辞或描写的角度)
强化练习
(牛刀小试)
【2012年中考】
第一声喝彩
①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手。
②有一天黄昏 ,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他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③翌日清早,我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出挑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女主人很吃惊,______。尔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的神情,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把另外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祈求: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④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震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能精彩得了!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么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鼓掌一样噼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纪录。
篇二: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照写作内容记叙文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以描述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等为主,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重点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写景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以写景来寄托情怀、表现主题。在表达上做到情景交融。
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如《藤野先生》 ②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情)。 也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
文章的生动性。
如《背影》。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4、 平叙: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
过程。 作用:①、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②、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①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②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③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①是议论的主要表达方式。②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要与叙述、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做到景、事、情、理的和谐统一;议论安插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种融合是否自然、紧密、深切。
4、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作用:①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②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
③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 除了以上直接描写外,刻划人物还常用侧面描写(侧面衬托)。用描写次要人物或旁人的反应来衬托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描写的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里描写 (7)景物描写 (8)场景描写(9)细节描写(10)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A、自然
描写包括自然环境(自然风光描写、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人物形象的陪衬。写得好,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描写它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增强现实感、深化主题等多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描写它们的目的和作用,往往和表现人物、反映主题、抒发感情有关,起着烘托、反衬、强化、深化等作用。
5、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方法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借事抒情、寓情于事; ●借议论抒情、寓情于理。
六、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为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七、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称要写的人为你或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
八、提炼文章主旨: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文
篇三: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1、段落作用:答题格式:内容(段意+与主旨的关系)+结构
该段写了??(段意),表现/抒发/赞美了等??(中心、情感、特点等)+结构作用 开头——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作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渲染气氛等) 中间——承上启下、作铺垫(衬托、对比、埋伏笔等)
结尾——点明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呼应标题、突出中心、引人思考等)
?
?
?
? 2、人物形象:1、运用了…的描写(肖像、语言等) 2、概括描写内容 3、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或处境或身份地位等,表现他是…性格或品质的人 4、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的态度。 5、同时照应了上文…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注意:分析人物的方法:(1)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情境中去分析;(2)看别人对人物的反应;(3)看作者的概括评价;(4)分析时可以先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心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
3、标题基本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行文线索,贯穿全文3、巧用修辞,新颖独特
4、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或环境 5、交代主要内容(主要事件) 6、点明(暗示)文章的中心 7、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标题的含义:浅层含义+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结构+内容
4、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反问的作用:增强语势(气),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对比的作用: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5、环境描写的作用:
内容:1、交代背景(时代背景、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交待了……)
2、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了……心情)
3、渲染气氛(渲染了……气氛)
4、突出文章主旨(突出\表现\揭示了……)
结构:引出下文(引出……从而推动情节发展) 作铺垫、前后呼应等等
6、记叙的三种顺序及作用
顺叙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的作用: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兴趣。
2、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开篇点题,使结构更紧凑。
插叙的作用:1、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2、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3、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7、小作文:扩写、改写
扩写:1、含义: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即将内容比较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原文题旨、
内容较为具体的文章。
2、题型:一般是要求把某些句子进行扩写,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简单的句子扩展成为具体生动的有细节的描写。
3、要求:
A、把握原文的主旨和基本内容,这是扩写的依据。
B、在原文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通过想象,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适当细化,增加具体细节,适当增加景物描写)
C、想象要合情合理,不违背原文的主旨,不违背生活常识。
改写: 题型: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角度;改变表达方式
A、正确把握原文主旨和主要内容,尽可能地对原文作仔细地研究,做到真正读懂原文。
B、根据要求,改写原文。如果改变原文的文体,必须根据文体的特点,对原文作改动,同时发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增删内容,改变文字表达的形式;其他如改变人称、改变角度、改变结构等,必须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从表达形式到某些内容作必要的删改。
C、改写后的文字应当层次清晰,语言通顺
8、提炼文章主旨:
答题方法:
1、精炼地概括全文情节:可用“本文通过讲述一个……的故事”(经过)等句式
2、写出文章传达出的情感、哲理、作者贯彻于文章中的写作目的或由文章的话题引申出的感悟等。
3、套用句式: “表达出……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歌颂了……”、 “告诉我们” 等
9、详略安排:能突出表现主题的则详写,次之则略写,不能表现主题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则不写。材料必须服务于主题。
方法归纳:
1、概括出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归纳出全文的中心、
2、答题格式:略写(概括略写内容)……,为了突出(概括详写内容)……,从而表现??(文章中心)
10、内容概括:
方法归纳:1、找到相关内容 2、划出关键句 3、筛选关键词 4、用简洁的语言组织成句 套用格式: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
1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述
1、 描写:①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见前)
2、议论: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情的意义,评价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统领全文,承上启下,表达作者的感情。
3、抒情:突出中心思想,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表达作者对人、对事的思想感情。
12、关键语句的含义
A、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和言外之义。 解题思路与技巧:
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B、 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浅层、深层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
(1)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也即字面意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3)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解题思路与技巧: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13、记叙文的线索
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14、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原文中找,找到的内容要放到代词的位置上和上下文连读,读得通就对,否则不对。要注意提示语,要认真读原文,要把答案放在所分析词语的位置上,看看是否通顺。
15、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称要写的人为你或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
16、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一般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一是句式的变换;二是语气的分析;三分析其作用。
议论文主要知识点
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要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句型: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
句,一般不用比喻句、反问句);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的若干思想观点。
主要题型:
(一) 找论点
方法:1找标题2、找开头(不仅仅第一段)3、找结尾4、中间承上启下的句子
(二)归纳论点
方法:概括?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狻爬ú阋?——归纳中心论点(或找出分论点——归纳中心论点)
从字数、句型、修辞等方面模仿已给分论点
二、论据: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理论
论据分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数字、图表等证明论点的依据。
理论论据: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如经典性的著作、名言、科学原理、定律、公理、格
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证明论点的依据。
(一) 论据的作用:论证了??观点(就近原则)
(二) 补充事实论据:
方法: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2、要有典型性、权威性
(三)归纳事实论据
方法:找出和论点要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概括
格式:何人做何事(侧重点注意论点)
(四)论据能否互换位置(删)
方法:1、概括论据 2、分析是否证明论点 3、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
三、论证:是作者阐明观点、分析观点的过程。
论证方法分为: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说理、比喻说理、类比说理
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比等
主要题型:
(一) 论证方法的判断:方法:在五种论证方法中选择,一般前三种居多。
(二)论证方法的作用
方法:找出直接论证的论点
格式:论证了??
(三)论证结构
方法:分析论证结构涉及的各层关系
特别注意层进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先分析为什么(why),再分析怎么样(how)
(四)段落能否互换位置
方法:1、判断两段的论证结构(层进的不能换,并列的可以)2、注意是否有前后照应的句子
四、首段在文中的作用
1、写了??(内容概括)2、引出论点或论题??(写出论点或论题)。
3、论证??(写出论点)(如果首段是论据)
2、尾段在文中的作用:1、提出希望2、论证??(写出论点)(如果尾段是论据)
五、议论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果修辞手法句子是论据,要加上论证了??)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概括内容),
设问:论证了??(论证的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比喻:形象生动地??(句子内容)
六、指代的三种情况:1、抄原句2、选取原句部分内容3、需要自己概括
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掌握破折号、引号、省略号、冒号、感叹号的用法 破折号的用法:(5种)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一般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如: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表示意思的转换。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3、表示语音的延长。如: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4、表分项列举
如: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5、用在副标题前。
如: 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注意: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不用。
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则保留。
如: 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中只想着他人的好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引号的作用:
1、直接引用
2、强调,着重指出
3、有特殊含义,或是反语,起讽刺作用;或是特定称谓。
感叹号的作用
1、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2、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4、语气强烈的独词句、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省略号的作用:
1、 引文的省略 2、列举的省略 3、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表示说话含含
糊糊、支支吾吾
冒号的作用1、提起下文,常与引号连用;2、表示解释说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