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写作技巧
篇一:哈利波特艺术手法
哈利波特艺术手法
系列小说被译成近七十多种语言,在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达四亿五千万多册。可想而知其所用的艺术手法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这本儿童科幻小说的艺术手法吧! 该作家所用的艺术手法可谓是淋漓尽致,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有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对比、抒情、议论、叙述、描写等。现代文学发展拓宽了艺术手法的内涵,将荒诞(其实是夸张、变形的运用)、黑色幽默(对比、讽刺的运用)、意识流(心理描写的运用)等也归入其中。 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一是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复等。一是描写手法,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渲染、烘托、对比、象征等。尾注(哈利波特赏析)。但是我觉得用得最好的应该伏笔吧》
无论是写作手法技巧,还是人物性格设定,或是结构内容安排,都有着巧妙的设计。“哈学”,的确是一门包含甚广的深奥学问,从各个不同视角,都能审视出新的艺术。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刘心武先生经常拿它来分析《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在我看来,《哈利?波特》也同样将这种手法发挥得巧妙尽致。
草蛇灰线主要包括五种手法: 一、谐音法 二、谶语法 三、
影射法 四、引文法 五、化用典故当然,《哈利?波特》中铺垫无处不在,非常之多。大部分在读完七部著作之后便已了然。所以像黑魔法防御术可教授无法担任长久的缘故、阿不思?邓布利多一出场相貌描写中鼻子至少断过两次……等等,这些显而易见、数不清道不完的铺垫就不再多提。这里只说一些比较隐晦的铺设,或者说我认为比较隐晦的方面。 《哈利?波特》铺垫之巧妙,构思之长远,是我一直以来最为欣赏的方面之一。我喜欢从草蛇灰线的细微精妙之处来领略它的结构安排之美。
篇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分析阅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分析阅读
全书共17章节,共15万字左右,每章节8-9千字。
第一章:大难不死的男孩。
主要内容:邓布利多将大难不死的哈利寄托给他唯一的亲人德思礼一家抚养。
主要目的:交待哈利特殊的身世和背景。
章节安排:
1循规蹈矩的德思礼一家厌恶害怕自己的亲戚波特一家,德思礼先生上班发现今天很多反常怪现象,并且察觉到很可能和波特一家有关。(起悬念,波特一家为何不招待见,今天为何很多奇怪的现象:猫头鹰,流星雨,穿斗篷的怪人,和波特一家有什么关系)
2 邓布利多和麦格的对话。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麦格的抱怨引发的对话解释了怪现象是因为他们在庆祝神秘人的消失。第二阶段,也是麦格此行目的的核心,从邓布利多证实关于波特一家遇害的真相。第三阶段,邓布利多为何来这,要将哈利寄托给德思礼一家。
3 海格把小哈利接来。邓布利多留下哈利和解释的信件。三人离去。
读书心得:
1 人物的初次登场。直接登场或间接登场。德思礼一家和邓布利多都是直接登场。然而因为德思礼一家是次要人物,登场方式是很平直的叙述描写外貌和工作,比较简单。而邓布利多的登场虽然也是直接登场,但是用了麦格变成的猫的动作作为引导,并且带有场景氛围的一定渲染(夜晚,无人的街道)和外形的相当的描绘(外貌,穿着)。海格的登场更为间接一些,之前是邓布利多的对话中提到了海格,然后麦格和他谈论海格时,海格就骑着飞天摩托出现了。而伏地魔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只在对话中被提到,并且有相当的描述。天狼星更是间接,只是顺带提了一句他是摩托车的主人。
这也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小说里出现名字的人90%是有用的人物,不会是纯背景人物。对于目前不会有戏份,但是未来会很重要的人物应该之前适当时候有所提示,不然登场的会很仓促。
2 人物的鲜活。
首先是形象描绘(外貌,穿着,装备,神态,姿态)。读者很容易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挂钩,所谓“以貌取人”,因此描绘人物的形象需要突出这个人物有别于众人的气质。这个气质未必就是人物真实的性格,但至少要是这个人物第一眼看上去给人留下的印象性格相符。描写的顺序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突出特点为宗旨。
然后就是语言描绘。什么样的性格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同时在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下言语的区别。对话的作用,一是推动情节的进行,这是最主要的。二是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重要的补充。不同人的不同话有时很有可读性和娱乐性。三是通过某人的话来点明主旨,如一些议论,感想,价值观。邓布利多和麦格对话中请她吃柠檬雪糕,这是和主要情节无关的对话,可是可以突出邓的从容幽默性格,也符合当时有人庆祝的气氛。
第一章寥寥数笔,德思礼先生的刻板,德思礼太太的尖酸,麦格的严谨又善良,邓布利多的从容,睿智,信赖他人以及海格粗心但温和的性格都很好的体现了。
3叙述的视角。
本章最初是德思礼一家的视角,然后是邓布利多,麦格和海格三个人的视角,最后一小段是小哈利的视角。如同这部戏中,镜头分别前后转移侧重于不同的人物上。视角的选择一方面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考虑,另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阅读带入感。这本奇幻小说的第一本为了将读者从现实世界带入到魔法世界,先从“麻瓜”的视角去描写带入挺好的。最后从(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哈利的视角来写,点名了本章的题目,突出了全书的主角,非常好。
实际上,HP每一章的结尾都非常赞。
第二章 消失的玻璃
主要内容:十年后的一天,哈利无意中使爬行馆的玻璃消失,放出了巨蟒报复达利。 主要目的:哈利的生活处境、性格心境以及他的特别和奇怪之处。
章节安排:
情节简单,明线就是达利的生日,从一大早姨夫姨妈的准备,到必须带哈利一起去动物园,再到高潮爬行馆的玻璃消失。
还有一条暗线,是哈利的特别和怪异。从姨夫姨妈不愿带他一起出游,到无奈带他出游并警告他别搞出什么名堂,到最后果然“出事了”。哈利作为巫师的能力是本章暗线。
阅读心得:
1 闪亮的开头。哈利作为本书的主角出场非常的妙,开头用德思礼一家房子里的照片表现了十年时光的流逝中留下的种种迹象中,完全没有哈利的影子。然后让哈利登场。这种反差的方式制造的冲突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符合德思礼一家对哈利的态度。
2 用和读者预期的反差来制造冲突的手法对于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例如达利在数自己的生日礼物时表现的很骄纵和笨拙,而在弗农姨夫看来那是在精明的算账。这样也能产生一种别样的幽默感。
3 呼应和铺垫,哈利一开始做的关于飞天摩托车的梦是对前一章节内容的呼应。而和蛇的对话铺垫了第二部的内容。有些情节和内容呼应的是本章节内容和前后章节内容,有的甚至呼应到了后面几部作品。这些呼应犹如精致的暗线一样将整部作品缝合的完好精致。
4 关于心理描写。HP中对于直接的心理描写很少,基本靠的是人物的行为和愿望来表现心理状态。例如作者不会写哈利感到孤独,而是写没有人愿意和达利作对,和怪人哈利波特做朋友。这样的好处是具象,不易有煽情嫌疑。因为“孤独寂寞”之类的字眼现代人实在是看腻了,要让读者能够切身鲜活的体会到书中人物的“孤独寂寞”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读者自己从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中推断和感受到他们的孤独寂寞。
当然,如果行为语言并不足以准确的表达,一些复杂的心理过程还是需要用直接的心理描写。开门见山的露骨描写需要时机,就像示爱,何时用玫瑰暗表,何时大呼“我爱你!”,需要作者斟酌。
5 用有限的道具元素尽可能以不同的作用出现。如果一段文字中总是出现新的东西,并且这些杂碎还没什么联系,读者会厌烦。而出现的元素不多,但是反复产生作用,并且彼此联系能突出人物,能推动情节。那么这样的元素才有作用。例如本章中的摩托车,一开始是哈利的梦中,它成为了呼应前章的道具。同时在和姨夫的对话中,突出了姨夫的死板无趣。小说犹如舞台剧,道具不太多,内容还丰富,那才好看。道具和元素也可以是一句话,如何德思礼一家相处的原则“不准问问题”。
6 要塑造人物,先明确这个人物的个性,然后再联系他现在所处的情景去体会他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这个人物的言行是生动的。例如哈利和蛇的那一场。哈利看到巴西巨蟒懒洋洋的躺着,产生了一种同情。这种同情是根据自己的遭遇产生的,自己和巨蟒一样,生活无趣、无助、不受重视、得不到关爱,甚至没有多少自由。如果不体会到哈利的内心,怎么能写出他和蛇的对话呢?
史蒂芬?金说自己很少去构思情节,而是将人物放置于某些场景下,让他们自由的活动去产生故事和冲突。这种思路或许不是写小说唯一的思路,但绝对是重要的一种思路。当作者在创造一个人物时,他能创造人物的外貌,身世,生活环境,甚至是性格。也就是说先创造一个人物的模型,这个模型需要各方面都能自圆其说。而这个模型未来在不同场景中的活动和言语,只能是作者潜入到人物模型中,根据他的灵魂和个性去探索。也就是说,“出生后”的人物,他几乎是自由之身了。
难怪乎小说写来写去,其实本质是人性。人性的丰富是小说好看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三章 猫头鹰传书
主要内容:德思礼夫妇阻止哈利在十一岁生日前夕收到的神秘的来信。
主要目的:神秘来信是个大悬念,当然,其实和入学有关。
本章安排:
首先交代达利和哈利都要准备开始上中学,然后是哈利意外收到神秘来信,被德思礼一家阻止。全章的核心事件是源源不断,不择手段要送达的神秘来信。而人物的行为态度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事件展开,德思礼夫妇、达利和哈利三人对此事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很有戏剧性。
阅读心得:
1 情节事件为导向,这是HP系列最明显的写作倾向。作者总是尽可能的处处设悬,引人入胜。本章节以神秘来信为线索核心,围绕它表现不同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德思礼夫妇阻止,哈利愤怒好奇,达利困惑不满。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有冲突才有看点。
而对于一些次要相关情节,作者也需要有所交代。例如本章开头关于达利和哈利准备进入中学以及他们的校服,就有一些描写。这个和本章神秘来信有很大的间接关系(因为来信是入学通知)。所以可以多花些笔墨,但由于这个情节比较次要,所以内容主要就是插科打诨。另外关于费格太太也有一小段的描写,这个是需要的,可以和前章呼应。而且未后来买下伏笔。
那么次要情节的处理,最需要关注的是它的篇幅。写多了啰嗦无趣,写少了说不清楚,不写就更无趣。这些次要情节可以是章节中的不可缺少的小装饰。装饰需要慎用,和建筑设计一样。
2 对同一场景的转换视角描写。例如哈利和达利在厨房外偷听德思礼夫妇对信件的谈论。是从哈利趴在地板上从门缝看的视角描写了德思礼先生的皮鞋来回走动。这就非常的生动。要获得这种效果,一方面作者要身临其境,另一方面得有各种转换视角的意识。写作时,作者仿佛将书中要呈现的场景都放之眼下,作者像一只好奇淘气的小鸟一样在场景里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处飞来飞去,和书中人物同喜同悲,一起冒险。
3 关于哈利十一岁的生日。生日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时间里发生特殊的事件会让人更加激动不已。并且本章在表明哈利意识到在礁石上那晚是自己的生日,先用了达利抱怨错过电视来引出,这样不至于唐突。而结尾哈利再为自己生日倒计时更是绝妙精彩的一笔。孤单的哈利在一个孤单礁石上,伴着狂风骤雨闪电雷鸣为自己倒数一个没有礼物没有庆祝的生日。这和上一章达利的生日反差是多么的大!哈利的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了,是一个面对各种不公平的生活仍然能相当接受但不至于自怨自艾,甘受折磨的少年。他受了苦,他也苦恼,但是他不怨恨恶毒。他受了欺负,他也逃避,但是知道适时的反击。
结尾生日倒计时的结束的一声轰响,又是一个绝好的悬念。读到这里,读者不往下读会憋死的!
在想象情节的发展中,巧合,对比,反讽,冲突这些用来产生戏剧性效果的手法,如果能用的自然,那绝对不能放过。
4 场景氛围可以用来衬托心情,无论是烘托还是反衬。哈利生日夜里的雷雨大作便是如此。
第四章 钥匙管理员
主要内容:海格给哈利送来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信件,并且告诉了哈利他的身世。 本章目的:揭露哈利的巫师身份,和特殊的身世,初次解开了魔法的悬念,开启了哈利魔法之旅的大门。
本章安排:
海格的登场,无视德思礼一家,为哈利送上了生日礼物。接着海格对德思礼一家一直瞒着哈利表示不满,并且揭露了哈利的巫师身份,送上来信。(送信是海格的本次行动的任务之一)海格向哈利介绍他的不寻常身世。海格对德思礼冒犯邓布利多愤慨,给达利变出了猪尾巴。最后的小亮点即使搞笑,也是首次展现魔法的剧情需要所致。
阅读心得:
1 关于海格外貌的描写,第一章出现过,主要是为了突出他巨人的庞大体型,未牵涉到面部五官细节。而这一次海格的登场,却加了“甲虫般黑亮眼睛”的细部描写。因为前者海格毕竟是个打酱油的,送完哈利就走。而本章海格是重要的主角,有必要有细部描写。
2 让读者意外。罗琳非常擅长这套,前一章结尾渲染的雷雨交加的阴暗恐怖氛围,加上轰的一声破门而入的还是个外貌粗鲁的巨人。很容易让人产生恐怖的联想。然而海格登场的第一句话确实“有没有茶?这跑一趟可真不容易。”并且还送上了生日蛋糕。非常的生活化和轻松愉快。这种反差,无论是在文中情景氛围上还是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的,都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虽然第一章读者已经领略过海格的性格,可是两章之后,读者对海格的印象或许淡化了,这招反差依然有效,需要强调。这些举动本来就是符合海格性格的,可是在文字渲染上,罗琳确实有刻意制造反差。这样增加可读性的举动,有人说功利,但我支持)
3 永远不要忘记场景里有几个人物!
这本章中,主要人物是海格和哈利,海格前来送信,向哈利打开魔法世界的大门,并且向他解释他独特的身世等等。他们之间的对话会成为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在哈利和海格的互相对话中,穿插了德思礼夫妇的评价和意见。(没有达利,因为他现在肯定吓呆了)这非常重要。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
首先,这样让读者感觉真实。次要人物也要说话,也要发表意见。作者时时刻刻要将自己描绘的场景的整体和场景中所有的出场人物印在脑子里,让他们“自由”的言谈活动。(所以一个场景里人物避免太多,否则作者脑子都乱了,还指望读者看的舒服?)
同时,还可以增加全章节文章的节奏感。用短的次要人物的意见和对话插入,可以避免哈利和海格冗长不断的对话,起调剂作用。
4 每一章都有闪光之处。虽然达利为自己的父亲冒犯校长受了小小惩罚,稍微有些不公。但是读者读到海格那句玩笑话“我不该发火。不过,我还是失败了,本想把他变成一头猪,可能他已经太像猪了,所以不用再去变什么了。”时,多半忍俊不禁。当然,“我不该发火”这句话也看出海格的一些敦厚性格。
这个小情节,其实是剧情需要的。既然哈利的魔法世界序幕已经拉开了,他是个巫师。那干脆本章就小露一手,展示点巫术给读者么瞧瞧吧。罗琳是在太懂读者心思了!
5 每章的开头和结尾。罗琳非常重视每章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罗琳每章的小高潮部分很多都是在快结尾的时候才图穷匕见。并且在高潮之后又多会留下一个小悬念,害读者迫不及待的去看下一章。可见罗琳真的是太希望读者拿到这书就放不下来了。纵然被一些严肃对待文学的人认为这写法功利,我倒觉得完全可取。毕竟,再有营养的菜肴,味道却不够吸引人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哪个厨师不希望顾客饕餮享用自己精制的健康佳肴?
第五章 对角巷
主要内容:海格带哈利穿过伦敦的破釜酒吧,来到对角巷,去古灵阁取钱,买学前的物品,尤其是魔杖。
本章目的:当然是开始介绍魔法世界了,破釜酒吧类似魔法世界的入口大堂,而对角巷就是魔法世界瑰丽的浓缩了。最重要的是,引出了哈利魔杖和伏地魔魔杖的渊源。
本章安排:
海格带哈利前往伦敦,一路上互相对话透露了一些魔法世界的信息。然后进入破釜酒吧,哈利备受瞩目,其中奇诺教授登场。之后进入对角巷,取了钱和魔法石(当然现在还是悬念)。在长袍店遇到了他未来的死对头马尔福,由此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学院,血统和魁地奇的概念。最后的高潮是选购魔杖(当然是魔杖选择巫师),哈利的魔杖和伏地魔魔杖的渊源。
阅读心得:
1 开头是个亮点,哈利以为昨天关于巨人的一切都是梦,然而醒来的时候,阳光明媚,一切真实又温暖。这里罗琳还是没有正面描写一句哈利的心情。可是读者却可以切身体会到哈利“胸中一个气球鼓起的”心情。梦这个元素在本书中反复出现多次,不是偶然啊。
2 伏笔埋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本章中,奇诺教授是第一个伏笔,他本来是这天来偷魔法石的。而在古灵各种去除的神秘小包裹是第二个伏笔。在长袍店和马尔福邂逅,从对话中了解到四个学院和魁地奇也是伏笔。看看这几个伏笔作者是怎么样处理的。
奇诺教授出现,其实没有伏笔写上几笔也无伤大雅。可是这里奇诺本事来偷魔法石让他必须出现,但是只要着墨突出他的可怜,悲惨,让人同情就好。
小包裹的伏笔一笔带过就可以,但是需要反复提一两次,是霍格沃茨公事。
至于马尔福引出的四个学院,巫师血统和魁地奇问题。四个学院和魁地奇因为在后面章节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这里只是点到为止的介绍,并没有展开。巫师血统也是表明了海格和马尔福不同的态度即可。伏笔大多数情况下要克制,点到为止。并且引出的方式要自然。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场景的需要来自然引入。
3 角色依靠性格说话,而不是嘴。马尔福的话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骄傲自负专横,并且以自己出身地位和血统为骄傲的少爷。他的性格以及对事物的态度才造就了他会说什么话。
4 角色根据环境说话。哈利不算个自卑的孩子。可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魔法世界,他肯定是措手不及。加上和马尔福的接触,他难免产生了一种畏惧。他虽然有名,可是他知道自己啥也不知道,他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出色。这是一个11岁男孩面对环境的正常反应。所以才有了他向海格倾诉担忧。
总结3、4条,作者要写好小说,一定要时时刻刻将自己的一部分藏在角色的心理,作者创造了他们,懂他们。然后作者观察他们,记录他们。书中的角色在作者创造完他们之后就是独立自由的了。这些角色,他们不是作者的孩子,而是作者的朋友。
5 新角色在哪个章节登场,一个章节登场多少的新角色,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一时间登场太多角色会让读者有些糊涂的,对大众读者体贴点为好。
6 马尔福的登场在这里引出了关于学院、血统和魁地奇的元素话题。这是个很不错的安排。有时人物引出话题和事件,有时话题和事件引出人物。角色和话题事件之间相互引导,可以让小说更加流畅。
篇三:哈利波特的吸引人之处
“哈利波特”中什么吸引了我?
“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多少哈密为之着迷。看完哈利波特的全套书和全系电影后,我发现自己也迷上了它。到底什么吸引了我呢? 哈利波特为我们展现了不一般的精彩的魔法世界,这个魔法世界是对我们想象力的挑战。翻开书,一本本读下去。作者不断为我们解开令人着迷的场景和魔法。让人大呼,给我一个魔杖。我也要施个“缩小咒”。让我们来看看神奇的魔法世界吧。
1、神奇的霍格沃茨令人向往的学校。我们没有一个人上过这样的学校。餐厅大堂的屋顶是和室外的天气一样的,会有阳光灿烂和阴云密布。随着不同的节日大厅被装饰的五彩绚烂。你回宿舍的楼梯是会移动的,你有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走到哪里。你的宿舍门被一幅画像把守,不说对口令你无法进入,只好在走廊里睡觉吧。霍格沃茨的所以画像人物是能移动并能思考的。他们也会生气,也会充满好奇心的从一个画框跑到别的画框去探听最新事件,还能帮助学生和老师通知事情。在霍格沃茨不仅有人类巫师们还有幽灵,他们常常大谈特谈地说起自己的如何死的。魔法史的老师就是一个幽灵。在霍格沃茨还住着家养小精灵,他们勤勤恳恳地做饭、洗衣为大家服务,可你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在霍格沃茨的课程也令人大感意外,魔法植物课,要给魔苹果换盆,他们的叫声能让人昏迷。魔药科上能制作变形药水,爱情迷情水,吐真剂等等,想想你想要哪个?
2、神奇的魁地奇球赛。没有一个球赛能像魁地奇这么神奇,需要骑着
飞天扫帚在天上玩。光球就有三种游走球、鬼飞球和金色飞贼。游走球是要打7个球员,试图把球员打下飞天扫帚,让人无法继续比赛;鬼飞球是要球员们捉住它,射入三个圆形球门内得分的,而金色飞贼是个小小的有翅膀的金球,只要捉住它就可以直接得分150,同时结束比赛。哈利就是捕球手,负责抓住金色飞贼。只要想想他们在天上像闪电一般飞来飞去就让人神往,还要同时躲避游走球,射门和抓住金色飞贼。想想足球,魁地奇可要比它更加令人着迷。哈利就从入校的第一年就加入魁地奇球队,为每次的比赛认真训练、努力遵守学校规则、努力忍受讨厌的乌姆里奇。
3、神奇的交通方式。当然他们可以骑车飞天扫帚在天上飞行,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可比在法拉利里兜风更拉风啊。他们还能换影显形和换影随行(这是对小孩的,可以跟着父母一起换影显形)。就是从一个地方消失,到另一个地方出现。酷!可是记住在魔法世界也是严格管理的,17岁以上并且在通过考试之后才能换影显形,像不像我们考过驾照后,才能开车。所以罗恩的哥哥帕西,刚刚考过后,每天吃早饭都从自己房间,换影显形到楼下的餐厅。气气罗恩并炫耀一下。对有一大堆孩子的韦斯莱一家,常常选择的是利用飞路粉在壁炉间的交通方式。抓起一把飞路粉扔下,就从一个壁炉到了其他地方的壁炉里了。呵呵呵,不好之处就是常常搞得满脸满身灰头灰脸的。不过这个也是在魔法部的严格管理之下的。韦斯莱一家要去哈利的姨夫姨妈家接哈利去看魁地奇世界杯。要通过魔法部的关系在飞路管理系统中特开了这条线,才到了哈利的姨夫姨妈家。最后还有门钥匙,魔法部的体育
运动管理司在世界杯期间,利用各种各样的破靴子、旧垃圾等在指定的时间,开了飞行路线,只要摸着门钥匙就能带你到指定的目的地。奥,暑期旅行想来一个吗?全家一起就飞到马尔代夫了。
4、给我一根魔杖,能施各种神奇魔法。在哈利波特中每个人都有一根魔杖,这根神奇的魔杖能施各种神奇的魔法,小到同学斗气作弄别人让别人的两个门牙变大--门牙赛大棒,大到用阿瓦达索命咒杀死人。巫师们用他们的魔杖取东西--飞来咒,用他们的魔杖对付敌人--除你武器、统统石化,用他们的魔杖保护自己--障碍重重、呼神护卫等,用他们的魔杖放大声音,就像对着麦克风说话--声音洪亮,用魔杖让破碎的东西恢复完好---恢复如初,用魔杖让别人听不到你的声音--闭耳塞听。奥你能想象到的魔杖都能做到,你想象不到的魔杖也能做到。奥,他们还用魔杖为人治病。我真希望我有一根魔杖,在我出门旅行时,把我的行李施个变小的魔咒,把行李装进口袋带走。好希望我也有一定帐篷,外面看小小的,可实际里面是个三居室,厨房、卫生间、外带三个卧室,出门露营多舒服,我还希望有根魔杖让我的厨房自己做饭,让我的家自己打扫。可这些都只在神奇的魔法世界里。
5、各种神奇的小道具。在“哈利波特”中有各种各样的神奇的小道具,比如罗恩家的钟表,指针是所有家庭成员,他们身在那里,钟表上都能显示,对妈妈们来说,这个是多么需要啊;邓布利多给了罗恩的熄灯器,可以自由控制照明。哈利的隐身衣,多么神奇,给我也来一件吧;还有活点地图,所有人的足迹都能显示;还有那些恶作剧的好东西,是不是每个男孩都新痒痒呢。
6、神奇的推理写作方法。“哈利波特”从另一方面来看就像一套推理书。哈利波特头上的伤疤让所有看到他的人都惊奇不已,魔法界的人都对知道哈利,为什么哈利如此有名?原来是伏地魔在杀哈利的时候,留下了那道伤疤,为什么伏地魔要杀一个1岁的孩子?伏地魔是谁?随着一本本地读下去,我们会逐层剥开这些谜团。伏地魔--原来的汤姆。里德尔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伏地魔;伏地魔是如何一步步了解魂器的制作,并一步步找到霍格沃茨的创始人的宝物并制作成魂器;并且因为一个预言,伏地魔要杀了哈利;从而选中了哈利并标注了哈利从而把哈利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哈利为什么能讲蛇语并能和伏地魔进行思想上的联通;为什么邓布利多要把哈利送给姨夫姨妈来抚养,而不让他生长在魔法界。太多的疑问,在你把7本书看完,会一步步地解开。太多的前面的伏笔需要你在后面的阅读中解开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捧起这套书,无法放下的原因之一。
“哈利波特”的7本书,随着哈利从11岁成长到18岁,内容在不断的加深,其实想想也能理解,随着哈利的成长,他的世界和能力、关心的事情、任务与责任自然越来越复杂。所以前面1-3册还是儿童读物,从4册开始到7册可以说已经是青少年读物了。从内容的容量看书籍的厚度也都开始达到500页了。建议大家选择阅读。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