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压力作文
篇一:中考高分作文训练八步初三学生有中考的压力
中考高分作文训练八步初三学生有中考的压力,时间有限,需要冲刺性提高作文成绩,这种背景下,从技巧和模式角度进行强化,是可以的。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整个人生来看,过分注重考场技巧指导,可能会使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也可能会误导学生重视作文的外在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作文内在的观察、思考和情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和指导,也要注重体验,倡导观察发现,做到润物细无声。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人材料收集,再写感人或让人感悟的内容。这一步,注意让学生有所感悟,也就是结尾要有抒情或是议论。
第四步,可写对自然界的感悟,可引入《斑羚飞渡》、《敬畏生命》、《悬崖上的酸枣树》等文章,形成生命的意识。引入一些在自然界中体现哲理思维的文章,力求能让学生透过自然和生活的表象,感悟到内在的道理,重点感受散文化的习作,模仿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提升。
第五步,写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大课堂的体验,同时,适当涉及小说、小论文的习作。
第六步,在学生能写一定的事件和感受的基础上,作“古诗成文”的尝试。“古诗成文”是指创作时参照古诗的取材、立意、构思、手法、意境等方面,来形成自己的文章。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整体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好文章的感觉。
第七步,便是为中考而准备的,一些专题训练,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的赏析,以及自己最好作文的修改和收集,做好应试的准备。
第八步,命题,考验,重点讲考场作文的注意事项。
如此操作量很大,需分多次进行,约两个星期做一个专题训练。如果是初一开始,一个学期进行一个专题训练最好。
篇二:初三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辅导
中考作文是我们每个同学中考语文考试成功的关键。一是它所占分值高;二是中考考试对写作要求高。
一、怎么写好话题作文
(一)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审清题目永远是写作的第一要务。话题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呈开放性。它只提供写作的内容的指向,强调的是写作内容与话题的相关性,不似命题作文对于内容的限定比较严格。且文体不限。学生完全可以“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但在开放的同时,限制依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个限定就是话题这个谈话的中心。许多同学过于开放,审题意识不强,对话题的显性与隐性要求心中无数,想当然地仓促下笔,随意漫谈,结果所写内容过于偏离话题,这样的文章当然是失败的。
话题作文的组成一般分为三部分:①简短的提示材料(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开拓思路)②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的中心或谈话范围)③作文的要求。写作前这三部分都必须认真研读,吃透话题的准确内涵。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
(二)“意在笔先”,求新求深:
“意在笔先”就是在选定材料之后、下笔之前,先要将文章的立意考虑好了,使写作具有目的性,使中心明确、突出。
就立意来说,要求“新”求“深”,避免“第一立意”。何谓“第一立意”?举例说:去年天津市语文学科竞赛作文考试的话题是“压力”,大部分
同学写的是“学习的苦”、“学习的难”,这就是这个话题的“第一立意”也就是看到一个话题,大家一下就想到的立意,这样的立意当然太一般化了。中考作文发展等级分的标准,这个标准明确提出四点要求:作文要①深刻;②有文采;③创新;④有个性。能“想别人所未想”,“说别人所未说”,“写别人所未写”,“见别人所未见”。其实针对同样的一件事,学生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会有许多感受,完全能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善于思考,是否有好的思维品质,是采用单向思维还是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比如,我们写“尊敬”这个话题,可以从正面表达,同时还可以关注话题的反面,迂回切题,采用“反向式构思”。还可以将反面与正面结合起来对比表达。另外,立意时还可围绕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开拓思路。仍以话题“压力”为例:由“压力”→“压力锅”→用它做食物熟得快→原因是内部压强大→“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与成材)”,通过这样一番联想,压力的一个意义生发出来了,这就使我们的思维朝着纵深方向推进,有助于文章的立意深刻。
(三)文体明确,形式创新:
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后,下笔之前,一定要想好,要以哪种文体作为写作的形式,一旦决定了,作文的文体表现一定要确定,不能让别人搞不清楚你写的文章是什么体裁,这点要牢记。
同时,作文的成功要诀还在于构思的讲究,力求形式上给人以新鲜感,张扬个性,灵活表达。从俗从众,文章会一般化。过去常采用的“开头点题”,“中间表现题意”,“结尾扣题”的所谓“三块豆腐”式的
结构显得陈旧了;传统意义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已经不能满足作文创新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作文内容,采用一些新的形式,如:童话体、对话体、日记体、书信体、剧本式、创编式、寓言式、讲演式、小标题式、镜头组接式、诊断书式等等新鲜的文体。书信体有如面对面的倾诉,能使文章写的情真意切;日记体与小标题式的形式可以避免结构混乱,情节不清的现象,使文章的脉络分明。要注意的是你选择的形式是你擅长的,一般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尝试过的较稳妥,尽量不在考场上贸然使用一种新的形式。但一定要注意,形式的选择要以服务于内容、中心为目的,不能片面求新。
二、本次作文训练内容
①话题:
“童年”
“童年就像深夜的那一片天空,而童年中那一个个令大人们忍俊不禁的?趣事?,就是天空中的一颗颗星。”
“童年,是人最快乐的一段日子;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光;童年,也是所有人最珍贵的记忆。我将把对童年的记忆,和着年轻的梦想,编织出生命中最完美的画卷,将它永远留在记忆的海洋里。” 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②例文:
例文之一:
与童年相约
一不小心一脚踏入了童话中的城堡,回忆像泼翻在宣纸上的墨,浸渗开来,想收拾都来不及。
小时候的事就这样又回来了。
屈指可数的是几个疯得大汗淋漓的冬天和几个晒得油黑发亮的夏天。那时候,我可以随意地疯,随意地玩;我可以用蜡笔画小人儿,不会画酒窝的时候,就用手指给戳两上洞……
最快乐的时候,是在乡下住的那段时间。乡下的天空很清澈,轻轻一下,就能掐出水来。在那片纯净的土地上,我很爱爬树,树虽不高,但爬上去,却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我也很爱去小溪那儿玩,小溪的水很清,我就用草帽来沥小虾,小溪不大,却能容下一个孩子的淘气。我会为了一件芝麻小事而欢乐的跳起来,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狗;也可以为了一件芝麻小事,哭个昏天黑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捉蜜蜂。
我喜欢带着一副旧手套,披着一片厚夹克,带着一副口罩去树上,直接捉蜜蜂。因为有着这“层层”的保护,加上我迅速的逃跑,所以很少受到伤害。即使这样,还是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我被一只蜜蜂蜇着了,我很气愤,刚要打死它,发现它已倒在了地下。我哭了,声音引来了外婆。外婆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蜜蜂蜇了我,它死了,我原谅了它,可谁来原谅我。外婆面带微笑,平静地说:“我原谅你。”顿时我就笑了。……若干年后,再次想起这句话,我十分感动。 从乡下回来,没过几年,妈妈就给了一个崭新的书包,这也就意味着我的童年即将结束。当时我看到那个漂亮的书包,心里很高兴,
早上一年学,便早一天成为大人。现在想想,我为什么不再要一年快乐的童年?
有人说:记忆被挤压压缩成符号,搁置在记忆的夹层里,像缓释胶囊,一点一滴将人生涂上天真的色彩。而我的童年就是快乐和温馨,这两种“符号”将永远被我珍藏在记忆里,为人生添彩。
评点:
以十四、五岁的年龄再写童年,就不能仅是就童年的趣事来表现童年,童年的生活应经过你比较成熟的思想过滤、提升,再加以十四、五岁所具有的想象力、美化之后,用讲究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既表现童趣、童真,同时又表现童年的美好、难忘,乃至令人回味。写童年的话题,也要有较高的立意,不能因话题的选材范围是小时候的事情,就可以“稚化”话题。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用美好的语言充分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语言好是本文的亮点。
例文之二:
遗失的美好
童年是童话般的年代,是梦开始的地方,而它却一去不复返。
巷
小的时候,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外婆的手中,被外婆牵着,在这条巷中走着。幽长的小巷似乎漫漫无边,而小小的我也仅仅是在漫无目的地跟着外婆走。那时,我只知道,如果我做了一件事后,大
篇三:初三作文
初三作文复习我见
【模块一:常见问题】
考场作文不能“伤痕累累”
作文训练,功在平时,利在考场。我们反对作文教学中一切急功近利、临阵磨枪的做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作文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不好的话,会直接对考场作文的得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考场作文的“硬伤”。从考场作文阅卷情况来看,主要有下面“硬伤”值得关注。
中考作文“经典硬伤”十二例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占分比重较大,是中考的重头戏。好的作文让人赏心悦目,甚至拍案叫绝,但读了有“硬伤”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扫兴。作文的“硬伤”是指作文中出现的错误。笔者多次组织和参与中考作文阅卷工作,感触颇深的是,相当一部分的考生作文,应避免的“硬伤”却没有避免,结果使作文成绩大打折扣,令人惋惜。这些“硬伤”包括思想认识、知识结构、构思方法、遣词造句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姑忘把十二例“常见常犯”的错误归纳如下。
一、入题太慢。
考试作文入题要快不可拖,讲究开窗见日、简洁明快、一针见血。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开篇古今中外慢慢道来,没有注意文章整体布局,反而头重脚轻、主次不分、拖沓费解。考场作文最忌在开头大段引述命题背景材料,大段地引用让行文显得呆板空洞,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不好印象。要让入题新颖准确,平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一句话”开头,引用式、并列式、情境式、衬托式、先声夺人式等开头方法,如有学生在《生日》一文中这样开头:“16岁的生日,点燃44支蜡烛。”独立成节,开宗明义,简洁明快,且有悬念有意味,引人思考。
二、审题马虎。
审题是写好每篇考场作文的第一要旨。审题出现的毛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抛开题目、另起炉灶而造成离题;另一种是为了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造成偏题。作者要扣题,笔者的经验是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再生发的;二是行文时注意“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如题目是“压力”,写作时就要尽可能在段落里扣住“压力”,但又不局限用“压力”一词,要善于“换一种说法”,如表现“压力”的词语还有“喘不过气来”“初三初三,火海刀山”“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等等。
三、动笔草率。
进入考场,浏览完作文题目后,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考场作文没有“好做”“不好做”之分,因为“好做”“不好做”是相对的,对全体考生来说也是公平的。考场作文的成功,指的是发挥出自己平时或比平时多出3-5分的水平。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坏了,斗志也丢了。笔者的经验是写作时要打简单草稿,让脑中浮现出基本脉络和框架,防止“挤牙膏”,写写停停,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种主题。一旦构思已定、言题确定,就要尽润色之能事,加以提高和提升。
三、立意低俗。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写作”作出明确要求:“抒发真情实感,提高文章品位。” “提高文章品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思想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要你说客套话、寒暄话、场面话、“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规校纪和偏离公共道德的事。恋爱题材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网络题材在考场里也不受欢迎:一是目前对学生作文使用网络语言这一做法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二是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空间倍受垢病,不能成为导向。
五、材料无序。
现在很多考生都有写作文散文化的倾向,最常用的就是类似朱自清《春》中“几幅画”式的构思,有的老师撰文称其为“板块组合式”结构。这种结构有很多好处,比如说条理清晰、方便阅读。但在采用这种结构时,将材料无序和空泛的罗列却是很多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所在。纠偏的方法,一就字数而言,并列的篇章要控制在3-4段,太短言犹未尽,太长过于冗繁;二要有共同指向,不能多主题,而且要注重“小标题”或支撑句的锤炼;三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接,或时间顺序、或事理因果、或层层递进、或由小及大、或由浅入深??只有这样,阅卷老师才能透过文字发现作者的“匠心”。
六、引用错讹。
在评卷场上让老师们“津津乐道”的一般是考生张冠李戴、贻笑大方的句子,如有的考生这样写道“‘冰心老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出自清朝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考生却因教材《忆读书》的错误联想,把它记在冰心的名下,让人笑掉大牙!笔者的建议是:初中生写作,全文都在写自己的话,难免肤浅无味,恰如其分地引述定能增加文采。但是考生在引述时要注意:一是加强平时的积累,尽可能避免犯颜色、形状、声音、时令、数字等常识性错误;二是尽可能避免“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等大篇幅的引用;三是如果引用的诗文词句记不清,考生可以这样交代:“有一位名人说过??” 做一个老实人,即使仍然出错,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
七、行文平泛。
行文平泛,没有出彩之处,自然不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你的作文成绩也只能在保守分和平行分之列。如果你的作文有一处写得精美,就能起到“一美遮百丑”的作用。要做到语段(或语句)精美,就要在构思、表达、布局上独到见解。如开头段可提出问题,平地生雷,引人注意;中间段可巧述故事,深入浅出,引发思考;结尾段可画龙点睛,顾盼生辉,深化主旨。这个亮点还可以是细节,如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一个精彩的比喻,一个超常的搭配等。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这就要求你要尽可能让精美的语段(语句)达到无败笔废字的极致,让评卷老师爱不释卷,念念不忘你的敏捷才思,甚至他会摘章寻句,当成范例,成为教学之素材。
八、言词武断。
中学生行文最忌用“下定义”和判断句,因为这种句子学生把握不准,经常会走到语气武断、语句偏颇的极端。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应该鼓励大家以平和、辩证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如果观点太尖锐或词句太过华丽,就会显得
太沉或太浮。笔者班上有位学生在作文《相遇》中这样写道:“每个不认识她(书籍)的人,都将终身遗憾,她们会像行尸走肉一样,漫无目的地生活。”我给的评语就是太武断、太霸道了,建议改为“他们也许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碌碌一生,磋跎一生”。在平时训练时要强调表达要留有余地、委婉含蓄,慎用少用武断的语气来“一锤定音”。
九、文体混用。
文体的开放性给考生创设扬长避短的机遇,考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但是不少同学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不伦不类:写议论文不像个议论文,不知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记叙文,人、地、事、时、物交代不明不白;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定然会打在低分之列。因此,我们平时训练作文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虽然考试力求淡化文体,但所写文章不是没有文体,只是要求考生可以根据话题及个人爱好,自由选择文体而已。同时不要冒然去写诗歌、文言文。
十、模式乱套。
作文“创新”非“创伤”。考生要清楚,文风靡烂、滥情矫饰已无立足之地。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靠排比张本做大声势、靠题记后记去喧哗取宠等“乱贴标签”模式套路去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下还有种不好的做法,个别考生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化底蕴,堆积华丽的辞藻,没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虽背诵子不少古诗词,却不加选择地堆积进去,一会儿《诗经》,一会儿李白,一会儿李清照,但不知分析论证。更有甚者在考试之前苦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到时候随便套用,生搬硬套,结果被认定抄袭。有的考生还追求另类形式,模仿过去中考优卷,做广告、开处方等,反而弄巧成拙,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冒险做法倒不如老老实实采用常规形式,去赢得基础分,进而去博取发展分。
十一、篇幅不当。
中考作文题的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600字:考生只要发挥正常,是不难达到这一要求的,但在评卷中常常发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文章短小,便被认为是文章内容单薄,作者思路狭窄,给人以没达到起码条件之嫌;二是字数太多,洋洋近千字,方格内盛不下,边幅上都写满了(个别同学还加纸条) ,给人一种臃肿庞杂的感觉。字数多少最适宜?笔者认为,以75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喜欢写长文的同学,旁征博引和过程性的文字不要开口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老师的理解能力。同时切忌三段文,要善于抓出文眼和点睛之笔来单独成段,这样做有球场暂停之功效。
十二、卷面不洁。
书写潦草、标点用错、卷面不洁更容易失分。作文最怕标题和首段就开始出现错别字:最怕对标点运用随意,或一逗到底,或连用感叹等等;最怕涂涂改改、勾勾划划,做结构上的“大手术”,笔者的建议是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
以上归纳的十二例“硬伤”,希望引起师生们的警醒。考场作文中的“硬伤”还有许多,如“泄露信
息” “矫枉过正”等等,笔者不再一一列举。对这些“硬伤”的根治,一方面是考生在考场上要注意避免,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在各方面都养成好的习惯。只要(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认真地把初三作文训练当作中考作文看待,高度重视,严格要求,那么写作水平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模块二:轻巧得分】
考场作文的“作秀点”
考场作文的写就总是在仓促之间,如何在短时间里去布局谋篇、表现自我,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呢??这是广大考生都期待能美满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离中考还有近六个月,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细致的准备工作。为此,我们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寻找可行的捷径来训练写作:
一、字迹清晰惹人爱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考场作文重视书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老话题。为什么呢? 试想阅卷老师整天面对那千儿八百字的作文,埋首其中,是件很累人的事情。工整清晰的字,能让他们心情舒畅,下笔留情。
照例说作文主要看文理,但实际上一篇文章在一小时内完成,除了个别及其优秀或差劣者外, 极大部分人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有高分低分的区别呢?说穿了,还是一手漂亮的字能吸引老师的眼睛。清朝乾隆皇帝曾专门批评: “向来读卷诸臣,率多偏重书法。”可见旧时已经有这种情况,清时的一些阅卷官私底下说: “书法不佳,首尾拙劣,中间岂能写出好文章?”看这话,也就是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要求!
考试时是要讲究写字的,而且关系失分的重要。不然,即使你满腹经纶,因为你的字龙飞凤舞潦草难辨,人家一翻而过,很是随意的给是你一个勉强的分数。所以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一俗一雅两句,道出了世间的不少真理。
二、标题新颖夺人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能洞察对方的灵魂。那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题好文一半”,题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标题的拟定,不能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必须不落窠臼。如有篇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有的同学图省事,随意的 写个《欣赏《小议“欣赏”》、《“欣赏”之我见》之类题目,深信每个看到类似作文题目的人都会觉得文章肯定也不昨样。但是有的同学别出心裁的精心设计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横看成岭侧成峰》为题目,就很精巧吸引阅卷老师的兴趣。
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同学的题目是《借读世界的眼睛》、《梦是蝴蝶的翅膀》、 《马儿可以是蓝色的》,这些题目,亦很能让阅卷老师“动心”。
再如作文,谈感情的亲疏问题。有同学的题目为《问世间情是何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勿以恶好论断之》、《怎一个“亲”字了得》、《道是无情却有情》、《是对是错总关情》, 每一个题目都是古诗句或活用的诗句,很能显示拟题者语言功底的深厚和阅读面的宽广。
故而,在文章的标题上花点时间去构思,或紧扣话题,准确立意,或独辟蹊径,彰显新异,或借助
诗文名句,提高文章的品位。总之,耳目一新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的精神为之一振,顿有心清气爽之感,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印象。
三、文章开头要做足
文章若有新颖别样的开场,犹如沙漠里突然出现的绿洲,定能抓住老师整日埋首阅卷而疲惫的目光。万事开头难,写作也是如此。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写好文章的开头就得心应手了。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①、制造悬念、抓住读者
例如(话题“诚信” ): “诚信是什么?是诚实?是信用?是真挚?是热情? “该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涩?是无能?是愚蠢?
“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
本文作者连续发问,两段文字一共使用了十个问句,令人应接不暇。按习惯,提问诚信是什么,可能马上就回答为“信用”“诚实”,但作者不落窠臼,而是从正反两方面连用了四个问句,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去感受。
②、直接点题,领起下文
例如: “看着面前日渐枯萎的百合花,我的心里难受极了,这曾经是多么艳丽的花,我以为它会在这缤纷的夏日里一直盛开,然后我的认识是错的??”( 《不知百合花的生命这样短》)
这里开篇点题,紧扣中心内容,避免离题之嫌,引起读者的思考。
③、交代要素,清晰自然
例如: “尚记两千年前,贾谊过长沙,自慨命运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 (《吊屈原赋》) 这里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开头,能使读者从整体上猜想文章的内容,开头清晰自然,引人入胜。
④、引用诗句,增添文采
例如: “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 ’的确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 ”(《把握诚信》)
彭德怀元帅的话,《三字经》里的名言,还有宋词里的语句,给人感觉趣味盎然,文风优美,意境深远。
⑤、利用排比,先声夺人
例如: “如果我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我决不舍弃‘美貌',如果我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决不舍弃‘才学’,如果我是威尼斯的夏洛克,我决不舍弃‘金钱',如果我只是我自己,那么我决不会放弃‘诚信’。” (《抉择》)
作者以假设自己是维纳斯、柏拉图、夏洛克,不会舍弃“美貌”、“文采”、“金钱”, 引导读者的目光,明白其中深意: “我”不是上述三人,而是“我自己”,就决不会放弃“诚信”。 这一组排比句,将作者的意思慢慢的表达了出来。
常言道: “文无定法。”文章的开头也不仅是区区五种,还有的可以用设问开篇吸引读者, 也可以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