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观后感
篇一:铁血红安观后感
铁血红安观后感
铁血铜锣 大别风采——电视剧《铁血红安》>观后感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大型现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以刘铜锣这一代表性人物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红安籍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开国将军们参加土地革命、开赴抗日前线、挺进解放战场乃至建国后投身经济建设的光辉历程,讲述了革命先辈们为崇高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阐释了黄冈人民的兄弟情义和家国情怀。该剧以铁血的铜锣传奇,生动刻画了大别山众多开国将军大别于天下的风采,是大力传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该剧再现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大别山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这里发生的'黄麻起义'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打响了长江以北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里诞生的四支红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这里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并保持红旗始终不倒;这里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该剧以这些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为脉络,再现了大别山地区人民在遭受反动派、恶势力和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时候,不甘屈辱,奋起反击,最终在共产党的指引和带领下,走向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特别是该剧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过程浓墨重彩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在没有共产党来引领的时候,大别山地区人民的反抗是很盲目、很原始的,仅仅是简单地以暴制暴。当铜锣响起时,人们拿着生产工具跑出家门,驱赶强盗;当受到压迫时,刘铜锣、薛以诚之辈跑到山上,拉起队伍,打着'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口号,当起了土匪。直到李坪山等人把共产主义的火种播撒到了大别山,这里的人民才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星星之火在大别山迅速成为燎原之势。该剧以小(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见大,为我们再现了大别山人民紧跟党走、投身革命的历史画卷,重温了红旗插遍大别山的峥嵘岁月。
该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大别山人形象。在那个战火纷纭、社会动荡的年代,'义薄云天三兄弟'、'直率温婉两姐妹'等剧中人物,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共同构成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刻画出一大批鲜活的大别山人形象。主人公刘铜锣侠肝义胆,敢做敢当,喜欢打破常理,不按规则出牌。他善于联系群众,深得民心,最后在党的教育下,从一个'劫富济贫'的山大王成长为一个立志解放四万万同胞的坚定的革命者。可以说,刘铜锣这种较真劲、认死理的性格特征,正是黄冈籍众多开国将军的人格魅力所在。方杠子从小受马克思主义教益,是一个有勇有谋、成熟老练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他也是众多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最后功成身退的大别山无名英雄的代表。戴慧平虽身处国民党阵营,但有报国之志,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得到晋升,面对国民党内部的腐朽和黑暗,他果断地予以反抗。他与刘铜锣、方杠子时而刀兵相见,时而携手杀敌,可见他胸怀壮志,有情有义。方蕾和曹丽君是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没有上战场杀敌,却一直做着宣传和医疗工作,这刚好印证了'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李坪山作为革命引路人,开口不是子曰,就是孙子兵法,但他思想并不守旧和迂腐,他的心中有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又会带兵打仗,他引导着无数的大别山人走上革命道路,这不能不让人想起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此外,还有敢于承认错误、开展自我批评
的共产党高级干部翟业兵,不顾个人冤屈、为革命慷慨赴死的安娃子,只会做、不会说的哑巴等等,这些都是大别山地区将士们的缩影,更是黄冈老区人民的真实写照。
该剧彰显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电视剧《铁血红安》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精神,这就是'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剧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身处领导岗位的李坪山、翟业兵,还是中层干部刘铜锣、方杠子,甚至是安娃子、哑巴,哪怕是国民党军官戴慧平,他们都朴素、诚实、勇敢、坚毅,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他们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活着,为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战斗着、奋斗着。他们不搞花花架子,朴实无华,凭真本事用心做事;他们豪爽直率,坦诚相待,有话当面说,不藏着、掖着,不搞背后伤人;他们不管前方多么艰险,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勇往直前;他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心中的信念从来不曾动摇。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中国将军第一县、第一乡的桂冠才会落户大别山;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大别山人民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续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该剧展示了独具魅力的大别山文化。电视剧《铁血红安》有一大亮点值得称道,就是它在还原历史、刻画人物、传承精神的同时,还不留痕迹地展示了大别山地区特别是红安县的特色文化。在紧张的剧情冲突中,不仅叫响了'小小黄安、人人好好。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红安宣言,唱响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经典革命歌曲,还恰到好处地向观众展示了黄冈地方戏曲楚剧版的《夫妻观灯》。除了黄安、红安以外,还多次出现七里坪、老君山、天台山、高桥等地名。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团的文书名叫'红苕',更是擦亮了'红安苕'这一金字招牌。这些贴有大别山和红安标签的文化元素和符号,算得上是展示大别山文化的神来之笔。
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之时,恰逢'黄麻起义'87周年纪念日,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讲话言犹在耳,APEC峰会在北京刚刚结束。这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的叠加,更使《铁血红安》的传奇与风采大别于天下,更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大别山精神不仅在过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剧向社会呼唤'俭朴、诚实'美德。俭朴、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朴诚勇毅'第一个字就是'朴',即朴素、勤俭,第二个字就是诚,即诚实、诚信,这两个字对我们现代社会太重要了。《铁血红安》的热播,让广大电视观众看到了大别山老区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他们不求名,不求利,艰苦奋斗,言出必行。反观现在的社会,浮华奢靡、不愿吃苦的现象普遍存在,诚信缺失、虚伪欺诈的行为层出不穷,公民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弘扬民族精神任重道远,急需一股正能量来教育群众,鼓舞人民。《铁血红安》所刻画的那些革命先烈,将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标杆。
该剧向改革注入'开拓、创新'精神。勇于开拓,不怕牺牲,走自已的路,且矢志不渝,这就是大别山精神中的'勇毅'的要义所在,也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困难和阻力普遍存在,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需要千千万万个'刘铜锣'涌现出来,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打硬仗,能够想点子,能够打破思维定式,能够保持定力,舍小我成就大我,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铁血红安》的播出,将呼唤新时代的'刘铜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精
气神'.
该剧向发展倡导'求真、务实'作风。社会的进步、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美德,而大别山精神的突出特点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近年来,黄冈市特别是红安县正是发扬大别山人破旧立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于突破常规抓发展,才创造了'红安传奇',从当年的'小小黄安'成为今天的'大大红安'.当然,这个'大',不仅是版图面积的广大、综合实力的强大,更在于大别山精神的发扬光大,以革命的精神来推进建设的风采大别天下。《铁血红安》的播出,将激励人们更好地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累和传递正能量。
与真正的历史相比,电视剧《铁血红安》所展现的内容难免有些单薄,但这部影视作品决不是要单纯地还原历史,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历史冰山一角的解读,让更多地人们去追忆那段岁月、去缅怀那些英雄,从而在自己的灵魂深处爆发一场革命。可以说,电视剧《铁血红安》通过刻画铁血铜锣、展现大别风采,不只是记录了一段旧的历史,它还将引领一个新的时代。
拓展阅读:《铁血红安》观后感
《铁血红安》终于开播了, 翘首企盼了这么久,我是一定要好好的欣赏一下的,我知道,其实好看的电视剧也罢,战争片也罢,我对铁血红安的期待其实首先还是因为我的红安情节在里面起作用,个人虽然不是红安人,但是我在红安做事很多年,听说铁血红安全程在红安拍摄,说的也是红安人,红安将军的事情,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您说,我是如何不想去早一点的看一看呢。
首播当日忙其他的去了,没赶上,再说,我家里好像也没有电视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家里没有电视机或者根本不看好不好),我就喜欢守着电脑视频来看,这样免得看到精彩处就戛然而止,如果心情好的话,可以通宵达旦,一次看个够。
闲话少说,前天晚上,发现了央视网有2集视频放出来了,早早洗了澡,一个人躺在床上欣赏,片头响起,熟悉的红安画面,有点类似七里坪长胜街的老楼子,但我知道那是将军影视城,从片头来看,气氛和场面渲染很不错,有一点大剧的势头了,前两集的情节大致是讲刘铜锣、方杠子、戴慧平的童年,导演很会把握观众的心理,没有在这里纠结,镜头很快闪入了十四年后,然后就是六年后,也就是一九二七年,基本上和中国革命的各大起义爆发期一直的时间了,三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因为要救出被当地民团的王团长王南宣抓走的曹慧君及方蕾,少年的刘铜锣及方,戴三人用机智和勇敢杀死了王南宣,而后刘父,方父陆续被王南宣手下杀害,剧情很快出现了强大的矛盾,播下了血海深仇,后来,这兄弟三人各自逃命并奔赴前程,戴,方二人远赴武汉,广州寻求发展,而刘铜锣则进了老君山当起了土匪。
《铁血红安》第二集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吸引人,可能任何电视剧都是慢热型,需要情节逐渐展开以后才更吸引人吧,第二集的剧情主要是刘铜锣和薛宜城等人的江湖事情,慢慢的将剧情推向深入,因为央视网视频就放了这两集,晚上我一口气看完,时间还很早。
平心而论,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从这两集来看,还不是很吸引人,剧情也稍显拖沓,但是不可否认,我和所有红安人,以及有着强烈红安情节的人来说是一样的,一样看的津津有味,居中那些熟悉的场景不断的闪现,熟悉的地名也一个接一个的,比如七里坪,似马山,老君山,天台山,哈哈,这些地方我不知道去过多少次,如今电视剧的发生地就在这些地方,感觉真的是在家门口哦。
从一开场我看到,铁血红安的确是大腕云集,主演赵文卓就不用多说了,其他的大腕也多得很,虽然我知道那是友情出演,上几个镜头,不到一集半集的就退场,但是那些大腕还是露脸了,比如饰演王南宣的计春华老师,我小时候看少林寺就看到过,还有王绘春,马晓伟,高兰村等,一下子提高了铁血红安的档次和高度。
至于片尾,个人感觉《铁血红安》的片尾拍摄和剪辑得很不错,很大气,很让人热血沸腾,对《铁血红安》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和烘托,让我看到了大片的风范,更让我期待一直看下去。今晚下班后,估计新的几集就会放上网了,我想我会继续关注《铁血红安》,并且陆续的和大家分享观后感。
篇二: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观后感
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观后感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大型现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以刘铜锣这一代表性人物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红安籍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开国将军们参加土地革命、开赴抗日前线、挺进解放战场乃至建国后投身经济建设的光辉历程,讲述了革命先辈们为崇高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阐释了黄冈人民的兄弟情义和家国情怀。该剧以铁血的铜锣传奇,生动刻画了大别山众多开国将军大别于天下的风采,是大力传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该剧再现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大别山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这里发生的”黄麻起义”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打响了长江以北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里诞生的四支红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这里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并保持红旗始终不倒;这里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该剧以这些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为脉络,再现了大别山地区人民在遭受反动派、恶势力和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时候,不甘屈辱,奋起反击,最终在共产党的指引和带领下,走向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特别是该剧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过程浓墨重彩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在没有
共产党来引领的时候,大别山地区人民的反抗是很盲目、很原始的,仅仅是简单地以暴制暴。当铜锣响起时,人们拿着生产工具跑出家门,驱赶强盗;当受到压迫时,刘铜锣、薛以诚之辈跑到山上,拉起队伍,打着”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口号,当起了土匪。直到李坪山等人把共产主义的火种播撒到了大别山,这里的人民才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星星之火在大别山迅速成为燎原之势。该剧以小见大,为我们再现了大别山人民紧跟党走、投身革命的历史画卷,重温了红旗插遍大别山的峥嵘岁月。
该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大别山人形象。在那个战火纷纭、社会动荡的年代,”义薄云天三兄弟”、”直率温婉两姐妹”等剧中人物,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共同构成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刻画出一大批鲜活的大别山人形象。主人公刘铜锣侠肝义胆,敢做敢当,喜欢打破常理,不按规则出牌。他善于联系群众,深得民心,最后在党的教育下,从一个”劫富济贫”的山大王成长为一个立志解放四万万同胞的坚定的革命者。可以说,刘铜锣这种较真劲、认死理的性格特征,正是黄冈籍众多开国将军的人格魅力所在。方杠子从小受马克思主义教益,是一个有勇有谋、成熟老练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他也是众多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最后功成身退的大别山无名英雄的代表。戴慧平虽身处国民党阵营,但有报国之志,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得到晋升,面对国民党内部的腐朽和黑暗,他果断地予以反抗。他与刘铜锣、方杠子时而刀兵相见,时而携手杀敌,可见他胸怀壮志,有情有义。方
蕾和曹丽君是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没有上战场杀敌,却一直做着宣传和医疗工作,这刚好印证了”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李坪山作为革命引路人,开口不是子曰,就是孙子兵法,但他思想并不守旧和迂腐,他的心中有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又会带兵打仗,他引导着无数的大别山人走上革命道路,这不能不让人想起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此外,还有敢于承认错误、开展自我批评的共产党高级干部翟业兵,不顾个人冤屈、为革命慷慨赴死的安娃子,只会做、不会说的哑巴等等,这些都是大别山地区将士们的缩影,更是黄冈老区人民的真实写照。
该剧彰显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电视剧《铁血红安》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精神,这就是”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剧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身处领导岗位的李坪山、翟业兵,还是中层干部刘铜锣、方杠子,甚至是安娃子、哑巴,哪怕是国民党军官戴慧平,他们都朴素、诚实、勇敢、坚毅,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他们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活着,为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战斗着、奋斗着。他们不搞花花架子,朴实无华,凭真本事用心做事;他们豪爽直率,坦诚相待,有话当面说,不藏着、掖着,不搞背后伤人;他们不管前方多么艰险,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勇往直前;他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心中的信念从来不曾动摇。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中国将军第一县、第一乡的桂冠才会落户大别山;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大别山人民才能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续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该剧展示了独具魅力的大别山文化。电视剧《铁血红安》有一大亮点值得称道,就是它在还原历史、刻画人物、传承精神的同时,还不留痕迹地展示了大别山地区特别是红安县的特色文化。在紧张的剧情冲突中,不仅叫响了”小小黄安、人人好好。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
,女将送饭”的红安宣言,唱响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经典革命歌曲,还恰到好处地向观众展示了黄冈地方戏曲楚剧版的《夫妻观灯》。除了黄安、红安以外,还多次出现七里坪、老君山、天台山、高桥等地名。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团的文书名叫”红苕”,更是擦亮了”红安苕”这一金字招牌。这些贴有大别山和红安标签的文化元素和符号,算得上是展示大别山文化的神来之笔。
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之时,恰逢”黄麻起义”87周年纪念日,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讲话言犹在耳,APEC峰会在北京刚刚结束。这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的叠加,更使《铁血红安》的传奇与风采大别于天下,更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大别山精神不仅在过去是宝贵的精神财
富,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剧向社会呼唤”俭朴、诚实”美德。俭朴、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朴诚勇毅”第一个字就是”朴”,即朴素、勤俭,第二个字就是诚,即诚实、诚信,这两个字对我们现代社会太重要了。《铁血红安》的热播,让广大电视观众看到了大别山老区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他们不求名,不求利,艰苦奋斗,言出必行。反观现在的社会,浮华奢靡、不愿吃苦的现象普遍存在,诚信缺失、虚伪欺诈的行为层出不穷,公民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弘扬民族精神任重道远,急需一股正能量来教育群众,鼓舞人民。《铁血红安》所刻画的那些革命先烈,将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标杆。
该剧向改革注入”开拓、创新”精神。勇于开拓,不怕牺牲,走自已的路,且矢志不渝,这就是大别山精神中的”勇毅”的要义所在,也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困难和阻力普遍存在,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需要千千万万个”刘铜锣”涌现出来,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打硬仗,能够想点子,能够打破思维定式,能够保持定力,舍小我成就大我,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铁血红安》的播出,将呼唤新时代的”刘铜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精气神”.
篇三: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观后感
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观后感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大型现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
以刘铜锣这一代表性人物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红安籍乃至整个大别
山地区开国将军们参加土地革命、开赴抗日前线、挺进解放战场乃至
建国后投身经济建设的光辉历程,讲述了革命先辈们为崇高信仰不惜
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阐释了黄冈人民的兄弟情义和家国情怀。
该剧以铁血的铜锣传奇,生动刻画了大别山众多开国将军大别于天下
的风采,是大力传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加强
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该剧再现了光辉
灿烂的大别山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大别山地区有着举
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这里发生的”黄麻起义”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八
七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打响了长江以北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这里诞生的四支红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这
里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
并保持红旗始终不倒;这里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人砥砺前行。该剧以这些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为脉络,再现了大别山
地区人民在遭受反动派、恶势力和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时候,不甘屈
辱,奋起反击,最终在共产党的指引和带领下,走向革命胜利的光辉
历程。特别是该剧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过
程浓墨重彩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在没有共产党来引领的时候,大
别山地区人民的反抗是很盲目、很原始的,仅仅是简单地以暴制暴。
当铜锣响起时,人们拿着生产工具跑出家门,驱赶强盗;当受到压迫
时,刘铜锣、薛以诚之辈跑到山上,拉起队伍,打着”劫富济贫、除
暴安良”的口号,当起了土匪。直到李坪山等人把共产主义的火种播
撒到了大别山,这里的人民才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星星之火在大别山迅速成为燎原之势。该剧以小见大,为我们再现了
大别山人民紧跟党走、投身革命的历史画卷,重温了红旗插遍大别山
的峥嵘岁月。 该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大别山人形象。在那个
战火纷纭、社会动荡的年代,”义薄云天三兄弟”、”直率温婉两姐妹”
等剧中人物,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共同构成了当时的社会百
态,刻画出一大批鲜活的大别山人形象。主人公刘铜锣侠肝义胆,敢
做敢当,喜欢打破常理,不按规则出牌。他善于联系群众,深得民心,
最后在党的教育下,从一个”劫富济贫”的山大王成长为一个立志解
放四万万同胞的坚定的革命者。可以说,刘铜锣这种较真劲、认死理
的性格特征,正是黄冈籍众多开国将军的人格魅力所在。方杠子从小
受马克思主义教益,是一个有勇有谋、成熟老练的共产主义战士,同
时,他也是众多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最后功成身退的大别山无名英
雄的代表。戴慧平虽身处国民党阵营,但有报国之志,凭着自己的真
本事得到晋升,面对国民党内部的腐朽和黑暗,他果断地予以反抗。
他与刘铜锣、方杠子时而刀兵相见,时而携手杀敌,可见他胸怀壮志,
有情有义。方蕾和曹丽君是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没有上
战场杀敌,却一直做着宣传和医疗工作,这刚好印证了”男将打仗,
女将送饭”.李坪山作为革命引路人,开口不是子曰,就是孙子兵法,
但他思想并不守旧和迂腐,他的心中有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又会
带兵打仗,他引导着无数的大别山人走上革命道路,这不能不让人想
起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此外,还有敢于承认错
误、开展自我批评的共产党高级干部翟业兵,不顾个人冤屈、为革命
慷慨赴死的安娃子,只会做、不会说的哑巴等等,这些都是大别山地
区将士们的缩影,更是黄冈老区人民的真实写照。 该剧彰显
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电视剧《铁血红安》自始至终
贯穿着一种精神,这就是”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剧
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身处领导岗位的李坪山、翟业兵,还是中层干
部刘铜锣、方杠子,甚至是安娃子、哑巴,哪怕是国民党军官戴慧平,
他们都朴素、诚实、勇敢、坚毅,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
求,他们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活着,为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战斗着、
奋斗着。他们不搞花花架子,朴实无华,凭真本事用心做事;他们豪
爽直率,坦诚相待,有话当面说,不藏着、掖着,不搞背后伤人;他
们不管前方多么艰险,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勇往直前;他们无论
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心中的信念从来不曾动摇。正是因为这种精
神的存在,中国将军第一县、第一乡的桂冠才会落户大别山;也正是
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大别山人民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续写一个又
一个的传奇。 该剧展示了独具魅力的大别山文化。电视剧《铁
血红安》有一大亮点值得称道,就是它在还原历史、刻画人物、传承
精神的同时,还不留痕迹地展示了大别山地区特别是红安县的特色文
化。在紧张的剧情冲突中,不仅叫响了”小小黄安、人人好好。铜锣
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红安宣言,唱
响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经典革命歌曲,还恰到好处地向观众展
示了黄冈地方戏曲楚剧版的《夫妻观灯》。除了黄安、红安以外,还
多次出现七里坪、老君山、天台山、高桥等地名。值得一提的是,独
立团的文书名叫”红苕”,更是擦亮了”红安苕”这一金字招牌。这
些贴有大别山和红安标签的文化元素和符号,算得上是展示大别山文
化的神来之笔。 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之时,恰逢”黄麻起义”87周年纪念日,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精神学习贯彻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讲话言犹在耳,APEC峰
会在北京刚刚结束。这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的叠加,更使《铁血红安》
的传奇与风采大别于天下,更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大别山精神不仅在过
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剧向社会呼唤”俭朴、诚实”美德。俭朴、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更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朴诚勇毅”第一个字就是”
朴”,即朴素、勤俭,第二个字就是诚,即诚实、诚信,这两个字对
我们现代社会太重要了。《铁血红安》的热播,让广大电视观众看到
了大别山老区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他们不求名,不求利,
艰苦奋斗,言出必行。反观现在的社会,浮华奢靡、不愿吃苦的现象
普遍存在,诚信缺失、虚伪欺诈的行为层出不穷,公民道德建设迫在
眉睫,弘扬民族精神任重道远,急需一股正能量来教育群众,鼓舞人
民。《铁血红安》所刻画的那些革命先烈,将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标杆。 该剧向改革注入”开拓、创新”
精神。勇于开拓,不怕牺牲,走自已的路,且矢志不渝,这就是大别山精神中的”勇毅”的要义所在,也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困难和阻力普遍存在,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需要千千万万个”刘铜锣”涌现出来,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打硬仗,能够想点子,能够打破思维定式,能够保持定力,舍小我成就大我,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铁血红安》的播出,将呼唤新时代的”刘铜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精气神”. 该剧向发展倡导”求真、务实”作风。社会的进步、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美德,而大别山精神的突出特点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近年来,黄冈市特别是红安县正是发扬大别山人破旧立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于突破常规抓发展,才创造了”红安传奇”,从当年的”小小黄安”成为今天的”大大红安”.当然,这个”大”,不仅是版图面积的广大、综合实力的强大,更在于大别山精神的发扬光大,以革命的精神来推进建设的风采大别天下。《铁血红安》的播出,将激励人们更好地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累和传递正能量。 与真正的历史相比,电视剧《铁血红安》所展现的内容难免有些单薄,但这部影视作品决不是要单纯地还原历史,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历史冰山一角的解读,让更多地人们去追忆那段岁月、去缅怀那些英雄,从而在自己的灵魂深处爆发一场革命。可以说,电视剧《铁血红安》通过刻画铁血铜锣、展现大别风采,不只是记录了一段旧的历史,它还将引领一个新的时代。 拓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