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成语故事
篇一:三字经中的成语
三字经中 “如囊萤”“如映雪”的故事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窦燕山、《三字经》、成语五子登科的来历
窦燕山和《三字经》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窦燕山教育子女经验的总结。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河北唐山遵化,目前遵化境内尚存窦禹钧墓和碑。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简介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
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禹钧心地善良。仆人盗钱二百千,担心事发,具字将12岁的女儿卖给窦宅,以偿负钱,逐遁去。禹钧见小女甚怜,收为养女,成年后,为其择配良婿并陪嫁二百千钱。正月初一晚,禹钧游延庆寺,拾遗银200两、金30两,等候多时,不见失主。次日,持遗金、银复去延庆寺等候失主。
禹钧家业丰裕,经常救济穷人。资助棺椁埋葬者27户,资助陪嫁者28户,资助做买卖维持生活者数十家,经济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数计。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窦氏五龙
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长子仪,字可象,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举进士。后汉时,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周时,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时,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奉命主撰《建隆重订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秋,病逝,宋太祖赠仪右仆射。次子俨,字望之,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三子侃,文行并优,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在后周官至起居郎。四子称,字曰章,为人刚直不啊。后汉乾祜二年(949年)举进士。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拜为兵部郎中,力主“休兵牧马,以徐图之”,阻拦宋太祖北征,被采纳,授予枢密直学士。后充职左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秋卒。宋太宗亲临吊唁,赠工部尚书。五子僖,在北宋任左补阕,为官清廉,名扬城内。
篇二: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故事
黄香温席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三字经》里孝敬父母的故事,名字叫《黄香温席》。
在1000多年前的汉朝,有个叫江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他才九岁,就懂得孝敬父母。每天一大早就帮爸爸妈妈打好洗脸水,等着爸爸妈妈起床,晚上,睡觉前也帮爸爸妈妈打好洗脚水,让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舒舒服服地洗个脚。
闷热的夏天里,每到晚上,他就拿着扇子在爸爸妈妈的帐子里扇风,帮爸爸妈妈把枕头和席子扇得清清凉凉的,把蚊子赶走,让爸爸妈妈安心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在爸爸妈妈睡觉前,他先钻进被子,用自己的体温把爸爸妈妈的被子晤暖和,让爸爸妈妈睡得舒服。
黄香孝敬爸爸妈妈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人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都夸黄香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百善孝为先”, 有孝心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长大后才能成就事业。我们要学习黄香,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尊重同学,在社会上要尊重别人,做新时期的好少年。
三字经故事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
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u77/v_NTMzMjE3MTY.html
篇三:三字经故事
小学国学经典之故事篇
爱读书的孩子是最美的
你聪颖,你善良,你活泼。有时你也幻想,有 时你也默然,在默然中沉思,在幻想中寻觅。
小小的你会长大,小小的你会成熟,愿你更坚强!愿你更自信!
读书吧,孩子,书将是你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一年级 班
姓名
孟母三迁
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
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们
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仪。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孟母断机
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
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昼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
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五子登科
窦燕山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
后来又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
还能长寿。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 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黄香温席
东汉时的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体弱多病。黄香便主动承担家务,辛勤劳作,照顾父亲。
夏天,天气炎热,晚上屋里还有蚊子,使人难以入睡。为了让父亲休息好,黄香晚上总是先用扇子替父亲把席子扇凉,赶走蚊子,才让父亲躺下,使父亲能早些入睡。
冬天,屋外寒风刺骨,屋内被褥冰冷,黄香怕
父亲受凉,在睡觉前,先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把被窝暖然,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父母对我们有着莫大的恩德,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个为人子女所应尽的本分。
孔融让梨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父亲让他和几个哥哥弟弟们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的一个。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弟弟年纪小,
我应该让着他。”孔融这么小年纪就已知道谦让的传统美德。
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的王经跟随少帝曹髦(máo)征讨篡位的司马昭,结果兵败被俘。司马昭要王经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经说:“为国尽忠,
死而无怨。”司马昭恼羞成怒,决定处死王经母子。临刑前,王经哭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自豪。王经母子视死如归,同时被害。
王经在忠与孝发生矛盾时,毅然选择了忠,而这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后人的敬仰。
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
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
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
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大禹治水
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深受其
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
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
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禹在治水过程中公而忘私,三次路过家门,也不进去看一看。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
头 悬 梁,锥 刺 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