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教初一学生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31:24 初中作文
如何教初一学生写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写作能力

[内容摘要]:初一学生因生活经验欠缺,写作难以提高,为了解决有“米之炊”,采用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内外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

[关键词]: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教学结合;自由命题

【中图分类号】g633.34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对刚毕业的小学生,既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很好的写作技巧、方法,写出来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那么,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平时我是从四方面来做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矛盾说过:“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固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夫的,是观察力的养成。”足见培养观察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呢?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首先要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来进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借鉴的范文。第二册中冯骥才写得《珍株鸟》,他观察的细致入微,才写得准确、生动。在上完课时,我让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在上课时,请几位学生描述一下,大部分同学都很生动,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描写:“猫,是一种很温驯动物,我家的猫,它长一生白色的毛------

以上仅是一篇文章的节选,但可以看出该生通过细致入微观察所

得的体会是深刻的。我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描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情景,我把他的穿着、动作、形态如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后如身临其境,颇受感怀。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其中一个学生写《我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景,细致的刻画了老师的形象,再现了师生的诚挚感情。可以说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好教材好材料。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初一的小同学观察小动物,参加劳动等,增加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同时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①比较观察法。指导学生在观察是进行时间空间上的比较。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远近观察法。观察某一事物,可采用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点和面的关系。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的观察,也适用于场景的记叙。

③移步观察法。观察事物往往采用移步观察的方法正面、侧面、前面、后面,在有众多观察对象要了解,以一点为主,其余可采用移步的方法进行观察,此种方法可使用于场景观察和参观记。 以上几种观察方法,在初一语文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部分写学前生活)的百草园:“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却有着无穷的乐趣”一段。为我们学生提供了观察校园生活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去读,去感知。其次加以点评讲解,

学生去从中懂得观察和描写学校生活中的事物来表达校园生活的无穷乐趣。紧接着又讲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时,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取材于一个课堂,通过观察课堂的环境,气氛来描写的,进一步刻画学生和老师的描写,学生感到这样观察却写得十分生动和传神,这些作品,都取材学校生活,学生非常喜爱。作者精细、深刻的观察和生动描写,都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也是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坚持写日记,不断积累写作的材料。

在教师的正确知道下,学生每天把所见所感如实地记录下来。日记可分两种,一种是摘录,一种是记写。摘录,可摘录名言、警句、数据、科学知识,也可摘录伟人、伟事或凡人小事等。日记,也可写段、也可写篇、可写人记事、也可写景状物;可写日记观察、体验的所得。摘录一般学生能坚持下去,记写就不尽燃了。在此,老师要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好的日记要定期展评,差的日记稍有进步,亦及时表扬。当学生的闪光点被老师肯定,当学生的劳动有了收获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坚持不懈的写日记,自觉采撷、不断积累。我所带的班,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日记积累,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基本无惧怕现象,往往言之无物者也开始有话无说了。

一学年之后,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以“激情、感动”的话题作文中,大部分同学选材新颖,对事物的观察及细致生动的描写出来,文章中心突出,语句畅流,普遍在80分以上,给本科组的评卷老师留

下极深的印象,并这种学习写作的方法,在本校得到推广。

三、结合典型课文教学,课外指导相结合。

课内外的名著名篇是学生学习作家观察生活的范例,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范文作者观察生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的,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多课文的理解,也学到了名家观察生活的态度和方法。也提高了观察的能力。在写作上碰到类似的范例自然就会顺手拈来,水到渠成。

我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课文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童话中情节的想象和夸张特点,并培养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举行比赛:

1.口头复述故事。[要求:⑴叙述条理清楚,情节完整;⑵抓住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2.分角色朗读童话。[要求:⑴进入角色,读出感情;⑵注意体现出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结果学生踊跃,课堂气氛与平时大不相同。这样既把课文分析了,学生又从中得到了口头能力的锻炼。课后,我要求同学们自己编写故事,在班上相互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帮助同学们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作文自由命题化。语言大师张志公说:“善于思考,善于说话,就是作文的根本。”教师打不开学生的思路,就等于封闭了学生的口舌,任你声嘶力竭的讲解写法,任你呕心沥血地修改作文,都将枉然付诸东流。作文是个体的脑力劳动,教师应允许学生自由,尊

重他们不要人为的苛求他们该怎么写而不该怎么写。只要他们的确是发自肺腑,“以吾手写吾心”又在清理之中,就充分肯定。至于不良的倾向,当要加强疏导。怎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呢?⑴命题上,采用半命题的方式或提示范围的方式;⑵选材上,是学生熟悉,体验过的生活;⑶修改上,以“批、评、点”为主,“改”由学生自己动手。“评”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读中悟得失,求提高。从而使教师的指导、批改、讲评落到实处。

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课内外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了素材,还解决了学生无东西可写的困窘,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孟宇.《写作大要》(第四版)[j],2002(13)

[2]胡力宏.《语文新教材大纲.大要》[j]

[3]《语文教学参考》杂刊[j],2007(3)

篇二: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金城江区五中语文组:罗火亮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景。

2. 学会从多角度,有层次的进行写景。

3. 学习在写景中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二、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景。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课文里,我们欣赏到了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在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那样的美丽,是那样的有人情味,老舍笔下冬天则是那样的温晴,济南的山水犹如仙境一样;黄蒙田描写的江南竹乡也是那样的让人心驰神往,屠格涅夫笔下的俄罗斯风光又是那样的迷人。为什么这些名家能把我们平时看起来不什么优秀的景色能描绘得如此神奇,如此优美,如此引人入胜呢?今天我们去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景物的描写。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景。

2.学会从多角度,有层次的进行写景。

3.学习在写景中学会运用一些休修辞手法。

(三)指导写作:

同学们,我们知道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点,就是事物的特征。

1、我们描写景物的特点时,我们要抓住哪些特点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景物?

明确: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 空间顺序 如: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 时间顺序 如:《树林和草原》就是按时间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 如:先整体后局部等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的一些感受去写出景物的特点,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三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江南竹乡的竹海波澜起伏的美景,俄罗斯夏日草原风光多姿多彩的特点。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四)总结:

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学生写作:

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要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注意观察顺序,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字数600字以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就像水果饱含着甘甜的果汁一样,品读着同学们的一篇篇精彩的习作,犹如品味一个个香甜的水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香甜与快乐!

二、写作后的指导:

1.目标回顾

本次习作,我们意在训练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描绘景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同学们观察生活、描绘景物的能力。通过上节课的合作探究,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投

影)

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⑴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⑵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⑶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⑷描写景物不仅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次作文也有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优秀的作文。 (展示五篇优秀作文)略

2.就这五篇作文展开讨论,你认为这五篇作文好在哪?

(学生讨论完后,代表发言,后老师归纳)归纳起来看这些同学在咏景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使文章靓丽无比:

(1) 观察细致,条理井然;

(2) 立体描摹,有声有色;

(3) 动静结合,生机盎然;

(4) 隽妙联想,回味无穷;

(5) 名句引入,文采斐然。

3.本次作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于:

(1)部分同学写景未能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较为单调;

(2)个别同学写景未能按一定的顺序,缺乏条理性;

(3)部分同学的作文语言平淡,没有使用一些修辞手机,语言缺乏生动性。

三、重新修改《家乡的秋天》这篇作文,后抄到作文纸上。

四、结束本次作文指导课。再次总结:

板书:

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篇三:怎样指导初一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怎样指导七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商城一中 罗云

七年级学生因刚跨进中学大门,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均受到小学时的极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遵循小学的一些教法,也要注重培养他们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以后,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作文,然后教师伏案精批细改,讲评课上苦口婆心,总结概括,指点细节,可谓辛苦至极也。然而作文本一经发入学生的手中,许多同学走马观花浏览一遍,完事大吉。这样的作文评改,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然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而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实际上他也就获得了自我提高写作水平的能力。所以,自主评改作文是学习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只有学会自主评改作文,自觉修改作文,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怎样指导他们自主评改作文呢?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某个学生的作文为例,向全班学生展示修改前与修改后的文章,让学

生共同参与分析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和优缺点,使学生对作文修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一个学生写了一篇《生活在新的班级里》,文章内容较充实,所举事例也真实,基本能说明他在新的班级里的感受。但在叙述时详略不够恰当,语句欠通顺,并出现个别病句。通过修改以后,这位同学的作文不但做到了详略得当,语句通顺,没有病句,而且能把自己生活在新班级里慢慢与同学相处融洽,对新的班级充满了喜悦,努力为新的班级争光等表达清楚,恰到好处。这样,指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比较,都觉得通过修改后的文章会变得更好,并觉得这样修改并不难,对修改作文逐渐产生了兴趣。

二、学习评改方法,促进评改能力的形成。

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后,教师应逐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改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评改的重点。一篇作文需要评改的内容不少,如内容是否真实,情感是否健康,叙述是否清楚,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是否出现错别字等。但并非每篇作文的各方面都要进行修改,而是要引导学生明确各次作文评改的重点,并向学生说明一次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评改时,在整体

评改的基础上抓住各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改。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评改的基本步骤、方法,即:从篇章—段落—句子—字词的步骤进行。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操作。

七年级的学生基本有了对文章的评改能力,再通过教师的示范评改.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评改体验,教师便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评改。其步骤为: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评改作文。如学生写好作文后,自己先读两遍,三遍乃至四遍.五遍,读多了,一些问题自然会暴露出来。读后把自己觉得不上口的句子,通过修改使其流畅起来;不恰当的词句,通过更换使其尽如人意;不合逻辑的思维,通过整理使其合情合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毫不可惜地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大刀阔斧地砍去。如果一个学生在写作之余,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那么几经阅读后的文章,便会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了。教师也可以选一个学生的某一次写作统一印发给学生,并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提出看法。

(2)组织学生群改。即在小组内将自己对这篇作文的评改意见与其他同学交流。

具体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读自己的作品,其余同学边听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修改意见,大至文章中心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安排,小到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谁提的意见多,且理由有根有据,合情合理,谁就是“优秀评改员”。如在一次群改过程中,学生小A读了这一段文章:“地瓜以烧的焦黄焦黄,传来一股诱人的香味,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挖出地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ⅹⅹ同学刚进嘴,就被他“噗”地吐了出来,原来是太烫了,只见他用手直往嘴里扇风,舌头一吐一吐的,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听完后,本组其他成员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小B说:“‘津津有味’这个词表现了同学们吃的有滋有味,用得好。”小C说:“‘迫不及待;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两个词也用的好,表现了同学们的急切心情。”小D说:“他描写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但叙述顺序有误,地瓜埋在地下,是先闻到香味,然后挖出地瓜,才能看到地瓜被烧得焦黄焦黄的。”这个意见提出后,立即得到大家的附和。小E说:“我认为‘传来一股诱人的香味’中‘传’用得不恰当,‘传’出的是声音,香味应该是‘散发’出”。小B说:“我也同意小E的意见,我认为改为‘飘来’也可以。”小C说:“当大家看到ⅹⅹ狼狈的样子,都

情不自禁哈哈大笑起来,而小A观察不仔细,描写不形象。”同学们的意见,不仅使小A意思到作文中的种种毛病:如观察不仔细,考虑不全面,遣词造句能力不高等。而且迫使他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发奋努力。在这一群改的过程中,每个同学不甘落后的自尊心,争强好胜的上进心,又迫使学生不得不学习别人的优点,去提高自己的水平。这种一箭双雕,用学生自身的力量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3)根据群改时小组成员提的评改意见,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围绕这些观点各自独立修改文章,并力求有所创新。

(4)选择修改得较好的优秀作品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让同学们借鉴、讨论,以求共同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给予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评改方法后,让学生从评改他人的文章到评改自己的文章过渡,把自己的习作当作别人的来评改,用要求别人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力求做到耐心细致,循序渐进,逐渐养成不修改不定稿,自主评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长期坚持自改作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