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和灌木高一作文
篇一:乔木、灌木
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薜荔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胸径
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处的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工程上常
规取1.2高度的位置,
地径
指土迹处的直径。也有些要求是离地30cm处。
蓬径
指灌木、灌丛垂直投影面的直径。
米径
指地面上1米处的直径。(一般苗农提供的大部分都是这个米径) 花木胸径与直径的区别
花木胸径要求是花木一定的具体位置测量的数据 直径则无此要求,哪个部分都可以测量直径 最粗的树胸径 最粗的树的直径是16.5
米。
编辑本段
英文翻译
breast-height diameter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编辑本段
之最
在100年前出版的一部篇幅浩大的植物学著作中,曾列举了一些著名树种的树干直径。其中最粗的是栗树,直径20米。以下是墨西哥落羽杉,直径16.5米;悬铃木,直径15.4米;落羽杉,直径11.9米;巨杉,直径11米,猴面包树,直径9.5米;宽叶椴树,直径9米;桉树,直径8米??。由此
可见,长得粗的树,往往是一些不太高的树种,如栗树高不过30米,墨西哥落羽杉高40米左右,猴面包树仅20多米高。
在世界各地,粗壮的树,多是一些历经苍桑的古树名木。例如,中国山东莒县定林寺中的古银杏树,高24.7米,胸围15.7米,据说已活了3000多年。中国广西全州有株树龄超过2000年的古樟树,高30米,胸径6.6米。在日本九州鹿儿岛县有一株日本最大的古樟树,高30米,在距地面1.5米处的树干周长22.7米。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5年版本记载,居于世界前三名的最粗的树分别是:墨西哥东部瓦哈卡州的一株墨西哥落羽杉,树高48.8米,距地面1.52米处干围38.1米;欧洲西西里岛上的一株欧洲栗树,1972年测量结果为树干周长50.9米;非洲大陆上的一株猴面包树,树干周长超过54.9米,直径17.5米。
这三株异常粗壮的树中,最著名的是西西里岛上的欧洲栗树。这株树生长在埃特利火山脚下,在中世纪阿拉贡王国统治西西里岛时,曾以其巨大的树冠为国王及所带的100余名随从遮雨而闻名,被称为“百骑大栗树”,如今它已成了该岛的风景名胜之一。
编辑本段
测量
用标准测量工具,如测树胸径尺,在地面向上1.3m处测量树木的直径。 测树胸径尺简介
可测树的直径、周长,规格:长短都有,围着树干绕一圈读出来的数值是周长和该周长对应的直径。
关于胸径的高度也是说法不一,有1.2m、1.3m和其他的。以下摘录一点资料供你欣赏。
河北省地方标准
雄性毛白杨苗木
胸径
由苗干地面土痕处向上1.3m处的苗干直径。
检测
用标准测量工具测量。
胸径
如测量的部位出现膨大或干形不圆,则测量其上部苗干起始正常处,读数精确到0.1cm。
陆地碳测量方法
正确使用胸径尺对于保证测量数据的连续性非常重要;所有活立木都要用铝钉(只能用铝质)钉上编号的标签.不要把钉子全部钉入树内,保证树木还有生长的空间.钉子钉入的深度只要能
测量胸径
够保证可以固定标签即可。带上一名高1.37米的工作人员或杆子,这样可以保证能准确地确定对象木的胸径位置。如果没有以上的工具,则可以使用(至少有2cm直径的)结实的棍棒。野外测量的工作人员应首先把测杆靠树放置,以指示出胸径的位置。测杆的放置方法取决于地面的坡度和树的形状;如果对象木在胸高位置分叉,则需要测量两个分叉,并在数据表中把他们作为两株树作记录;如果对象木已经倒伏,但仍然存活,则将测杆放在树的根部测量胸高,其方法和树直立生长时相同.如果树上仍然有绿叶,则认为是活树,即便是树上仅有1或2片树叶,也把它当成活树看待。胸径尺在一端有勾。把有勾的一段压入树皮中,然后把测绳向右拉开。
胸径尺
一般从左边开始向右边拉出,环绕树干。即便测树人员为左撇子也是如此。在胸径尺绕树一周,回到有勾的一端时,胸径尺应放在勾的上方,胸径尺不能反面向外,有数字的一面必须朝外。如果对象木时倾斜的,则必须
按照对象木的自然倾斜角度环绕胸径尺,而不是按与地面平行的角度环绕。 胸径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胸径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胸径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胸径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胸径尺必须向右拉出 胸径尺必须与树的倾斜度形成正确的角度 不要把胸径尺放在树干上不正常的位置上,不规则形状和正不规则形状和和正常形状树木的胸径测量位置常形状树木的胸径测量位置常形状树木的胸径测量位置。
如果在嵌套的固定样地中需要测量的一株树上生长有蔓藤植物或藤子,不要为了清理一个地点来测量对象木而把蔓藤植物砍掉.如果可能的话,把藤蔓植物从树干推开,在藤子下面环绕胸径尺.如果
测量胸径 藤蔓植物太大而不能从树干上推开,则用胸径尺的背面在树正面拉过去,以此来目测估算对象木的胸径.砍掉树上的藤蔓植物来测树只能是万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用这种方法进行不断的重复测量会干扰样地内的自然动态演替,造成样地与周围森林之间的差异.对于其它在对象木上发现的,任何类别的自然生物(包括菌类,附生植物,真菌生长体和白蚁的巢穴等),也应按照这一标准来操作。
测量要求
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5cm以下的则不必测量。如果树木生长坡面,应以坡上位为起始量至胸高处测量。如果被测树木的胸高处生有疤结或分叉等不能正常反映立木情况的现象,可以向上或向下另寻正常部位测量树干直径,但必须记录测量处的高度,以便数据分析。
篇二:高一习题 生物必修三4-3、4
必修三 第4章第3、4节
1.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
A.生物群落B.种群
C.生态系统D.生物群体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个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根据题意,由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和老鼠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群体是某些生物的集合,而不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
答案:A
2.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最好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因它们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答案:C
3.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总数及个体总数均大于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滩的种群密度低;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即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
答案:AD
4.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群落中共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则甲乙图种间竞争强度是
(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图示,甲图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少,所以竞争强度相对小,乙图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多,所以竞争强度相对大。这里的资源包括食物、空间等方面。
答案:B
5.棉蚜虫被瓢虫捕食时,被捕食的蚜虫会立即释放一种报警信息激素,于是周围的蚜虫纷纷跌落,这种现象属于
( )
A.种内竞争B.种内互助
C.种间互助D.互利共生
答案:B
6.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 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
答案:B
7.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蚂蚁以蚜虫分泌的蜜露为食,同时又保护蚜虫,把蚜虫的天敌赶走或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所以蚂蚁和蚜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同在一株油菜上觅食,但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噬菌体与细菌之间属于寄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绿藻,因争夺阳光、养料等,而使一种数量增加,一种数量减少,则两种绿藻属于竞争关系。
答案:D
8.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解析:生物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
答案:C
9.汶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是初生演替
解析: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堰塞湖形成后原有的陆生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的水域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水生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以及水生生物。
答案:C
10.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解析: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同生死,共患难”,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分开后双方不能独立生活或至少一方生活不好;寄生的生物从寄主那里获得营养,所以是异养的,寄主则既可以是异养的也可以是自养的,如菟丝子与豆科植物;竞争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生物之间的,同种生物个体间对生活资源的争夺,属于种内斗争,不能叫做竞争。
答案:C
11.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
A.有效地避免竞争
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选项均正确
解析: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是喜阳植物,草本植物多为喜阴植物,乔木高大,处在群落的上层,而灌木则分布在乔木之间,而草本植物则生活在底层,处在乔木和灌木的阴蔽下,其合理地空间结构使它们均能得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光照强度。同时,由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深度也不同,这样又能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矿质元素,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竞争,合理地利用了光、水、矿质元素等环境资源,也提高了群落的光合产量。
答案:D
12.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答案:D
13.如下图所示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答案:(1)配置 (2)垂直 分层 光照 (3)水平 地形 阳光 温度 动物
14.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
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________。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
(3)由表中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解析:(1)该题涉及濒危树种保护的措施,主要涉及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由题意可知红豆杉是从江西引进的,应属于迁地保护。(2)该题涉及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主要涉及动物标志(记)重捕法,而植物用样方法。(3)该题涉及种群的年龄组成,从表中数据可知h≤10 cm占了120株,从而分析得出属于增长型。
答案:(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样方法 柱形图见下图
(3)增长型
(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15.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
资料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资料一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
(2)资料二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会导致当地__________丧失。在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爆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生物多样性降低,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其稳定性。自然演替的方向与之不同,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关系越来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刺槐能无限制增长,说明
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并且没有天敌。设计城市绿化的时候尽量选用当地物种,因为当地物种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等环境,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合理设计群落的结构,提高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次生演替 (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并且没有天敌 生物多样性 由于植物单一,控制害虫的天敌很少 (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
篇三:我们也说茶
我们也说茶
——“走近茶乡”课题组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我与家乡有个约会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走访调查、上网查资料
活动目的:了解家乡茶叶生产情况,学着探究,学着思考
参加班级:106班、113班、111班
指导老师:孔凡凤、赵美绒、吴光宇、陈喜新
活动时间:2014年上学期第五至十五周
活动过程:
一、拟定选题,分组活动
㈠ 确定选题
1、茶叶对气候、环境条件有何要求,壶瓶山是否适合扩大茶叶生产?
2、大面积种植茶叶会不会对气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家乡壶瓶山茶园的覆盖面积如何?
4、壶瓶山成品茶叶有哪些种类?
5、家乡茶叶加工、销售情况如何?茶叶生产能不能作为家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㈡ 学生及指导老师分组
A组:负责选题 茶叶对气候、环境条件有何要求,壶瓶山是否适合扩大茶叶生产?
指导老师 孔凡凤
参加学生 陈鹏祥 刘凡双 温峰桥 曹 用 唐梦源 卞 琳 付少伟
唐耿鑫 王 阳 邹雨彤 唐羽司 万 沅 卢叶航 薛兰馨
B组:负责选题 大面积种植茶叶会不会对气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指导老师 吴光宇
参加学生 唐 韧 卿文彬 黎思颖 唐金涛 覃 标 田芳珲 杨 雁田湘梅 曾 城 廖 婷 白先榜 唐 颖 何紫柔 张曦娉
C组:负责选题 家乡壶瓶山茶园的覆盖面积如何?
指导老师 陈喜新
参加学生 卞家艳 王落鑫 邓 炀 张上坤 孙巧艺 唐 晓 王谭江南张志涛 钟一鸣 唐 淞 田梓旸 王雅君 唐家璇 张泽丹
D组:负责选题 壶瓶山成品茶叶有哪些种类?
指导老师 赵美绒
参加学生 文 雯 王 创 付岚笛 王 津 万兴盛 徐 程 关海洋张延煦 朱恩祺覃国恒 王 翔李安然 李玥荭 唐宏博
E组:负责选题 家乡茶叶加工、销售情况如何?茶叶生产能不能作为家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指导老师 孔凡凤 吴光宇 陈喜新 赵美绒
参加学生 覃事骏 晏思思谢之仪 覃永淦 晏 威 覃 海 王彬潞 王 颖 唐瑜皎 卞家盈欧阳佳 王 颜 程露莹 孙海峰
二、分组活动情况展示
A、查资料,上网搜索获得的材料
a、 壶瓶山地区受太平洋暖流气候的影响,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山地气候。“温暖多雨,雾气天多”,年平均气温16.5℃,年日照1368.6小时,年均降雨1824毫米,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茶叶生长。
b、壶瓶山区多原始森林或次森林,遮天蔽日,青苔如毡,古藤如帘,风景
如画,森林覆盖率92%。空气洁净,溪涧清清,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0多万,是自然天成的“森林氧吧”。 数百公里无工厂也无任何污染源,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
c、壶瓶山地区丛林覆盖率92%,全镇现有茶园3万多亩(此中人工种植21900亩,野生茶树9000多亩),人平茶园面积达1亩,年综合收入6000万元,是国内浩繁茶叶专家一致公认的三湘茶叶第一镇。
d、郑培勇《种植茶树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研究》一文表明,种植茶树不但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反而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
2.1 茶园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全球气候反常变化, 其直接原因是大气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主要的温室气体( CO2 , CH4 , 和N2O) 均与森林有密切关系。茶园中的茶树和其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大量吸收并固定主要的温室气体CO2 , 转化为有机物。同时, 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O2 , 从而在大气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茶树的破坏( 采伐、烧垦等) 又释放出大量的CO2、CH4 和N2O 等, 进入大气层, 从而增加温室效应。
2.2 茶树对气温的影响
茶树是常绿阔叶植物。茶园建立以后, 茶树经过同源隔离分居之后, 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 在经过漫长历史的繁衍过程, 引起茶树自身的缓慢生理变化和物质代谢的逐渐改变, 从而使茶树向着适应各自的气候、土壤条件, 改变形态结果和代谢类型而发展, 形成了茶树的不同的生态型: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炎热地带的, 逐渐形成了湿润、强日照形状的大叶种和小叶种灌木型的茶树; 位于温带气候条件的地带, 逐渐形成了耐寒、耐旱性状的中叶种和小叶种灌木型茶树; 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地区, 则逐步形成了具有喜温、喜湿性状的小乔木型或者灌木型茶树【12】 。由此, 茶树的种植减少了太阳光直射地面, 茶园气温会下降。特别是一些间作茶园, 对太阳的高温直射产生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2.3 茶园的水土保持和稳定水文
茶树根系发达, 根的深度一般可达60 cm~80 cm, 根幅一般可达为100 cm 以上【12】 , 这样使茶树固持的土壤多。加之成年茶树树冠面积大, 覆盖度能达90%以上, 可避免雨水的直接冲刷, 并且能将降雨部分截留或者全部截留, 从而减少了地表进径流。茶园地膜覆盖后, 行间水土流失量降低85%左右
草能降低水土流失量62%左右,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5% 以上[ 13][ 13] , 行间铺 ,土壤含水量提高60% 以上[14] 。7~9 月分
【15】旱季红壤茶园铺草, 0~50cm 土层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 而对照区多处在80%以下, 旱
季铺草茶园表层和根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高于对照5%和3. 4%[ 16] 。同时, 茶园的蒸发对环境体系的温、湿度和水分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已经成型的茶园, 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森林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河流水文的稳定状况, 即对洪水流量和枯水流量的消减和补充。茶园通过大叶种和小叶种灌木型的茶树; 耐寒、耐旱性状的中叶种和小叶
种灌木型茶树; 小乔木型或者灌木型茶树、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对降水层截留, 以及林分滞留、强大的蒸腾、林地土壤良好渗透性等过程, 使林地的地表径流减少, 甚至为零, 从而起到减小洪水和延缓洪峰的作用, 涵养了水源、稳定了水文。
2.4 种植茶树对土壤的影响
2.4.1改良土壤和防风固沙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一经种植,少则十来年,多则数十或上百年,故茶园土壤具有连作累加效应,生产中容易发生连作障碍【17】。因此,茶园土壤特性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彭萍等(2007)【18】针对巴蜀茶区黄壤分析研究植茶对土壤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黄壤开垦种茶后,在茶树连年生长和茶园耕作培肥综合作用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得到显著而持续的改善,持续土壤pH 下降,交换性氢和铝增加,盐基饱和度降低,但盐基绝对数量基本维持平衡,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有效氮磷钾、氮磷全量有大幅度增加,Cu 有效性增加伴随全量有所上升,Mn 有效性增加幅度较大,Fe 有效性下降,这些变化虽大仍在合理范围;Hg 有效性下降则属良性的变化,持续植茶后土壤3 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比自然土大幅增加,但种植30 年与50 年之间变化不大。茶树是土壤永续利用的屏障, 茶树通过代谢过程及生态功能, 改善了土壤的不良理化性状, 发挥土地生产潜力。茶树营造的绿色空间, 改善了茶园温湿条件, 调节了土壤温度和湿度; 茶园中凋落的物层有减少冲蚀和截滞地表径流、增加土壤腐殖质和营养元素及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生物类群深入土层, 有提高土壤生物生化活性和促进生物培肥的作用; 根系深入土层, 能够促进土壤熟化过程, 改善土壤结构
沙的危害【20】【19】 。同时, 茶树的种植降低了地面的风速, 减少了风对土壤的侵蚀和风。
2.4.2施肥对土壤的影响
增加土壤养分无论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增加土壤养分。无机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作物可以立即吸收。而有机肥料,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利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二氧化碳除被植物吸收外,溶解在土壤水分中形成的碳酸和其它各种有机酸、无机酸都有促进土壤中某些难溶性矿质养分溶解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有些肥料(如石灰、石膏)除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还能通过调节土壤反应,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质多的肥料,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为有机肥料在土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矿化作用增加土中有效养分,同时,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在土中遇到钙离子就会和土粒凝聚在一起形成水稳定性团粒结构。改善粘土的
坚实板结以及沙土的跑水漏肥等不良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一般有机质都有吸水和保水的能力,特别象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保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粘土粒结合形成团粒,在团粒内部有许多毛管孔隙,也能保存很多的水分,能被植物利用。由于腐殖质是综黑色的物质,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多,土壤颜色(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较深,可增加吸收日光热能,有利于提高土温。同时,腐殖质保水能力强,比热较大,导热性小,土壤温度变化慢,有利于作物生长。增加生理活性物质增施有机肥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由于微生物活动的结果,除了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营养和腐殖质以外,还能产生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生长素等,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能力。【21
B、实地走访所得
雾中茶山
茶园风光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