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母爱故事
篇一: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小孩病得很重。他的母亲守着他,不停地流泪,看起来真叫人难过。
这时,外面来了一个穷苦的老伯伯,他冻得浑身发抖,于是母亲为老伯伯温了一杯酒。老伯伯一边坐下来喝酒,一边摇着孩子的摇蓝。
母亲已经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她再也支持不住,于是闭上眼就睡着了。但她只睡了两三分钟就惊醒过来,发现孩子不见了。原来那个老伯伯是死神装扮的,他带走了孩子。
悲伤的母亲哭着跑出去寻找她的孩子。母亲碰到一个穿黑色外衣的女人,她就是夜神。夜神对母亲说:“你看见死神走进你的屋子。当你打瞌睡时,他就抱着孩子走了。”
母亲说:“请您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走了。”
“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你要把唱给孩子听的歌再为我唱一遍。”夜神说。 于是母亲流着泪唱起歌来。她的歌声打动了夜神,于是她告诉母亲:“右边有一片黑枞树林,你去那里找吧。”
母亲走进那片树林,发现路上全是挂着冰柱的荆棘,母亲问:“荆棘,你看到死神抱着我的孩子经过这里吗?”
荆棘说:“你把我抱在胸口上温暖一下,我就告诉你。”
于是母亲抱起荆棘放在胸口,尖刺把她的胸口扎出了血,她也不觉得疼,随后荆棘就告诉母亲应该走的方向。不久,母亲来到一个大湖边。
大湖说:“你的眼睛真美,如果你能把眼睛送给我,我可以把你送到对岸。每棵树每朵花儿都代表一个人的生命,我想你的孩子也许已经变成了一朵花儿。” 母亲说:“只要能得到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给你!”说完她就把眼睛留给了大湖,大湖把母亲托起来送到了对岸。
母亲继续向前摸索着。这时传来一个老太婆的声音:“你是谁?这里是墓地,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母亲问:“我来找我的孩子。您能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的孩子吗?”、
老太婆说:“你的黑头发很漂亮,如果你愿意用它和我的白头发交换,我就带你进温室。”
母亲说:“只要能找回我的孩子,黑头发算什么,我愿意给你!”
于是他们交换了头发,然后走进了死神的大温室。这里有数不清的花朵,但母亲却能在花丛中听到她孩子的心跳。她叫道:“我找到了!”说着她伸出双手去拥抱一朵蓝色的早春花。
这时死神走了进来,伸手要拔这朵早春花,母亲护着花儿哀求说:“请把孩子还给我吧!”
死神说:“上帝要把这朵花儿移到天国去。”
母亲用手抓住另外两朵花儿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把所有的花儿都拔掉。” 死神说:“别这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母亲,难道你要别的母亲也和你一样痛苦吗?”
母亲听到这里就渐渐放松了手,她怎么忍心让别的母亲也和她一样痛苦呢? 母亲说:‘不!我不会这样做!请你把我的孩子带到天国去吧!“
于是死神就带着这个母亲的孩子飞走了,飞向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篇二: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金色花》赏析
甲路初中金艾娇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在读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看到的是:诗人用他那清新恬淡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寄托了他对理想的母爱的思考,可以说,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母爱,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这首诗却别出心裁。
首先,它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是天真烂漫的稚童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对母亲的静静的诉说。诗的一开头就说:“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结尾写到:“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可见,通篇都是孩子活泼、浪漫的想象。这样,不仅巧妙地表现孩子们的心理,它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在于,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更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中,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显得浪漫而美好。
这首诗,诗人将它收入《新月集》,这本诗集与其说是儿童文学,还不如说是诗人借助于儿童形象,为我们成人织起来的美妙的童话。说它是童话,是因为诗人所描写的新月王国,在成人世界里,可望不可即,可想而不可得。犹如我们头上的一弯新月,她柔柔的朦朦的清辉,笼罩着大地,但我们伸手触碰时 ,却又远在天边,这些童话,注定一时半会不能实现,但正如诗人所说:“点燃起人类未来时代的火炬,未来时代的万家灯火”,是人类永远的渴念,追求的目标。
所以,这首诗,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诗人的灵魂,都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其次,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一个完美的母亲的形象呼之欲出。他主要是从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去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表现对母亲的欣赏与依恋,寄托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形象。如果平铺直叙地直接写,就不是诗了。所以,诗人运用了他无与伦比的天才的想象,一开始就让这个孩子纯粹是为了“好玩”,想象自己变成一朵美丽、快乐、自由的“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然后,“悄悄地舒展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样一来诗的意境就出来了,既符合孩子好奇、天真的天性,又为诗的主体部分的铺陈静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母亲一天里做哪些“工作”?诗人以时间为序,为我们展现了这位“母亲”平凡而普通的一天:清晨,沐浴后,她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道去做祷告,此时的母亲是那样的美丽虔诚;午后,坐在窗前的金色花的树荫下,读书休闲,此时的母亲又是那样的优雅沉静;黄昏提灯去牛棚,母亲是那样的勤劳朴实;晚上为孩子们讲故事,母亲是那样的温柔亲近。
这是幻化成“金色花”的孩子眼中的真真实实的母亲的形象,是母亲的光辉形象的不自觉的流露、没有丝毫的做作和表演,也不含一丝儿的虚伪和浮夸,从而使母亲的形象更加显得客观、没有一点包装的意味。
至此,诗人心中完美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她既有美丽清新的外表,又不能徒有其表,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涵养,拥有宗教信仰,并且喜欢读书,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像海一样宽广而博大的仁爱的心胸。不过,这样的女性,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女孩、一个女人,但作为母亲还不够,她还必须勤劳朴实,一丝不苟地照看自己的家和牛棚;还必须爱孩子们,愿意和孩子们亲近,陪他们安心入眠,每晚都有一个甜美的梦!
但这样的母亲形象,只存在孩子的新月王国,但诗人在这个王国中,看到了一个成人的童话——关于母亲。 最后,泰戈尔的诗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言近而旨远,富有哲理性,《金色花》也不例外。这首诗出自《新月集》 ,读后,不禁让人掩卷深思:什么是真正的母爱呢?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事。可那是真正的母爱吗?
不难看出,诗人通过主体部分孩子的观察与描写,是不是想传达出这样一种意思: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心神向往,达到不教而化的境界。
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还孩子一个空间,给他们起码的信任与尊重。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两处语言描写中,以管窥豹。
第一处是在孩子想象变成金色花后,妈妈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如果发现孩子不在眼前,她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是淡淡地一句询问,语句里透露出更多的是孩子般的好奇: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但是又觉得很自然——可能到别处玩去了,随他吧!玩不是孩子的天性吗?他虽然是个孩子,就不需要起码的信任和尊重吗?让孩子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第二处是在文章的最后,我在高高的金色花的树上,欣赏了妈妈一天的工作后,突然在她提灯去牛棚时,又落到
地上来,变成她的孩子,这时妈妈问:“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语气中有嗔怪,但无责怪;有惊喜,但无惊吓。“‘我不告诉你!’,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表明孩子知道妈妈不会穷追猛问,会给孩子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自由的空间,而不会粗暴地横加干涉。全诗在这里戛然而止,弥散在一种温馨甜蜜的气氛中,让人回味无穷。
但这样的母爱,只存在孩子的新月王国,但诗人在这个王国中,看到了一个成人的童话——关于母爱。
试想一下,如果在现实中,接下来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大多数的母亲总想把孩子攥在手里,一刻也不肯松手,对孩子缺乏信任和尊重,还口口声声地说,这是爱!这真的是爱吗? 不,这不是爱,而是占有与控制的欲望。 诗中的孩子为什么像金色花一样美丽、可爱、散发着圣洁的光芒,是因为他无时不刻都沐浴在母爱的圣洁的光辉之中。母亲与孩子交相生辉,唱出了孩子心中的对于母爱的赞歌,折射出诗人关于母爱的童话。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在恬静优美的意境里,在轻柔和谐的格调里,在自然清新的语言里,享受到无限的审美愉悦,更让我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心中真正的母爱!
尽管,它是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篇三:同步阅读:《母爱__风筝__童话》
母爱 风筝 童话
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亮丽的风景了──
绿草如茵,蓝天如碧,一个年轻的妈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带着她的女儿在草地上放风筝。
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的汗珠。
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则拍着小手兴冲冲地笑,笑声挺亮,使人想起了天堂里的阳光。
那孩子比我小,那明媚的笑自然吸引了我,我就细看,天!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
于是,也就在这一刹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走向孩子并抱起了她,问:“风筝飞得高吗?”
“高!”
“你能看得见吗?”
“能!”
回答得那么坚定,那么斩钉截铁。
我不由得又问了一句:“那,能不能告诉小姐姐,风筝什么样?”
“就像蝴蝶结!喏!就像这个──妈妈系的!”说着,她指了指头上的蝴蝶结。
啊!多么精彩的比喻!风筝像蝴蝶结! 我不由得看了那孩子一眼:挺漂亮的衣裙,挺漂亮的蝴蝶结!
“啊!你真聪明!就像个漂亮的天使!”我不由得夸了一句。
小女孩儿立刻“格格格”地笑出了声。 再看那年轻的妈妈,也就立刻笑出了满脸的灿烂,显然──她挺满意女儿刚才的回答。
我本来还想再问点什么的,但我没问。 因为我已坚信不移:有妈妈的地方,一定有阳光!
母爱,就是人间最辉煌的太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