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作文素材
篇一:关于海子的作文素材
关于海子的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展开双臂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而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春天,十个海子(海子的遗作,生前最后一篇作品) 在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经典诗句 1.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秋日黄昏》 2.今天,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 ——《新娘》 3.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 ——《情诗一束 /山楂树》 4.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 《麦地与诗人/答复》 5.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 《远方》 6.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西藏》 7.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九月》 8.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 黑夜的献诗》 9.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秋》 10.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掩盖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 ——《秋》 11.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四姐妹》 12.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3.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村庄》 14.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关于海子的作文列表?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站在海边,感受着海风的轻抚,闭上双目,搜寻着内心的归宿。倾听着海潮的澎湃,演奏出一个 个美妙的音符。脑海中闪现出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激起了内心的涟漪,让我回想起了 过去,让我好想也来细细品味自己对这人生的感悟?? 人生,似? ?永远的海子,海子的作文 如何能忘记 你, 你的麦地和村庄 那些孩子的天真 那个抢人军帽的小孩 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的天使 走进你 那一穗穗麦粒是我血液里跳动的音符 而麦地 是你宽广的胸怀 机器的轰隆声不属于这 块地 只有老牛在耕犁 和鸟儿时不时地插上一句嘴 哦,那闪烁在国旗上的? ?怀念诗人海子 诗人, 你是一粒忧伤的种子 问,呐喊,挣扎, 的枝芽 挥着断臂 在黑暗中孕育绝望和痛苦 像一颗炸弹在积蓄能量 质试图冲破头顶上的黑暗和重压 你对太阳的芒说 我当种皮暴裂的那一刻 看见了天堂你不惜折断自己脆弱? ?不懂 納蘭不懂得容若雖空負淩雲萬丈志卻一生襟抱未曾開 海子不懂得釋懷雖面朝大海卻難見春暖花 開 我不懂得什麽呢?這梨花滿地,零落成雪埋葬的將會是誰呢? 當我愛上你卻猜不到愛上你的結局我 不懂海誓山盟我知道我不是這紅塵的過客當愛已成為那莊重的誓言? ?20 年后的我 20 年后的我死了, 死在了 20 年前的我手中死在海子曾卧过的铁轨死在何尔德林发疯的头颅里 尼 采疯了竟然说出上帝已死实足的疯子竟说出这样的谶语你既不是伟大的预言家又不是上帝本人- 怎能说 出如此疯话? ?海子的麦地 山海关 冰冷的 铁轨上 海子躺下 他的素影 火车 疾驰 盛开 海子的麦地 清华园 未名湖 浪漫 轻狂 手中书 柳丝飘动 海子的思绪 游过北方的天空 成就 海子的麦地 而今 雪白的纸上 点点海子的 芬芳 洒遍 香漫 祖国大江南北 海子的麦地 在星空闪烁? ?寂寞是爱的一只眼睛 寂寞可以如李白恍然独思,寂寞可以如屈原愤然问天,寂寞可以如陶潜悠然采菊,寂寞可以如梵 高狂然作画,寂寞可以如海子怆然去天国??寂寞是呼唤理性的天籁,寂寞也是以身殉道的绞绳!? ?怀念海子 春天来了 这里并没有一所房子 静静地写诗 满地的麦芒 却不温暖 一百个海子面朝着大海 麦田里 疼痛也让人温暖 一万朵浪花嘶哑地呼唤 父亲在挥汗如雨 麦田边 只是 海子在温暖的是麦田 满地的疼痛
? ?心镜-有关海子的作文 既然找不到生活的宣泄口,那就自己幻想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用笔下的文字来抒发自己的 情操和梦想。也许当年的海子也是无奈吧!也许是现实的生活无法满足吧,你能想到在他笔下会有面朝 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我们的心境是一样的,想用词句来描绘自己的生? ?诗的韵脚 给诗寻找一个韵脚我求助于你的脚窝垫上一些土,让种子落脚 种子已经走的很累走过了森林, 走过了草原在弥漫的沙尘暴里,走过了历史 给种子一个落脚他可以去编一部诗史就像海子走过的西部德 令哈仍有的灯火? ?春天,祈祷幸福的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诗人写的最后一首诗中,“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海 子依旧无法寻找到幸福的曙光。亦不管诗最终选择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海子始终保持了一颗不被世俗 污染的心。? ?当生命渐次秋凉 从今天开始 身披蓑笠肩扛猎枪 从今天开始 青衣素面褪去虚荣的包装 从今天开始学海子一样 融入通俗喂马劈柴 收拾行囊跨进孤独的战场 人生是一个人的战争 我不怕面对整个地球 爱情会很危险 请不要与我同行 在这个冰凉沁心的季节 有很多事情需要去作 花儿还好关于海子满分作文 《转折——十个海子的复活》 “献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间/众人的身后你活的三月四月” 这首诗献给你——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间的大地之王——海子。 每年的今天,都会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诗。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短诗,然后,你就 离开了,带着你一生不变的坚持,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 但是,我想,假如你真的还活在天堂,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你的死亡,是你生 命中的一处转折。 因为我看到了, 我真的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的复活——你的诗, 连同你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世界,并照亮了它。 你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在那样一个时代,写作是一条真正寂寞 的路。许多文人融入了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而背弃了他们的灵魂。唯有你, 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祈求黎明到来临。 只可惜最终,还是没有人懂你的诗,懂你的感受。于是,你于是心力憔悴,宁愿 沉睡,不再清醒。所以,14 年前的今天,你故意离去?? 但幸好,你留下了你的诗,和你一生不变的坚持。社会被震撼了,文学界被 震撼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试着理解你。你成了文学界的神 话,诗歌的烈士。于是,我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复活,看到了你生命中重要的转 折点。 每一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 但却不是每一个失意人的死亡都会为生命的转折 点。唯有用心生活,用心去爱,用生命追逐理想的人才会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
说死为生命的转折点未免有点悲凉。但也许,有价值的死多少会冲淡这悲凉 吧——就像是屈原,或是王国维。海子,你一生追寻梦想,死亡后精神长存于世 间,这,便是永生啊! 海子, 活着的时候你定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被人赏识吧。有价值的东西只有 在消逝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就如你红头发的瘦哥哥梵高, 一生静默地守侯, 也换来了死后的又一次重生。死亡,是你们共同的转折点啊! 小小的星从不被人注意,但当它化为流星,面对死亡时,去倍受关注。很多 时候,转折只在生死之间,一线的距离,却相隔甚远。因为逝去的美好,往往弥 足珍贵。 人生并非越灿烂越美。许多人一生荣华,死后却被人唾弃。花一样盛开的必 将花一样凋落,这是自然的法则。一生默默无语精神永存世间的,死亡,成了他 们重要的转折点,将他们的思想,变成一种别样的美。 人生处处可遇转折,而最重要的转折莫过于死亡——它,将给你的一生,打 上一个公平的分数,或使你从平庸变得受人瞩目,或使你从显赫变得万人唾弃。 海子,今天,我再次怀念你。希望这篇日记,为你精神的复活作证,为你生 命的转折作证。 14 年后的今天依旧春暖花开,我在这里怀念早死的海子?? 评 析: 作者可谓海子的知音。对海子给予了如此深刻的理解,如此深情的歌颂,并 且让我们每一位读者为之感动,为之思索。死亡,真的是人“生命中的转折”? “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消逝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面对曾是历史上活生生 的事例:屈原、王国维、梵·高以及海子等,作者说得有理有据,悲凉?无奈? 叹社会的冷酷无情?叹世人的冷漠无情? 作者对海子的理解并没有仅停留于 此,这些人以身殉理想,“一生追寻梦想,死后精神长存于世间,这,便是永生 啊 J”死亡,成了他们重要的转折点,“将他们的思想,变成一种别样的美。” 现在,人们怀念海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诗。”“我真的 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的复活——你的诗, 连同你的精神, 活生生出现在这个世界, 并照亮了它。”折射出的是历史的前进,时代的进步。 文章语言优美,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同时还闪耀着理性思辨的光 辉。 (王淑玲) 07 高考作文《怀想天空> 一 我想,我的天空是灰色的。 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黑,抑或白,都是我喜欢的色彩。那为何会如此的讨厌灰 色呢? 二 怀想天空?说真的,我挺喜欢这个标题。这是一种很清静的感觉。一如海子,我 一直固执地认为一定会找到幸福的海子。 他在他的世界里,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给每一条河、给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
篇二:高考作文素材----海子1
海子二十周年祭:春暖花(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开,海子复活
20年前,海子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告别世界,亦从此承受被解读或误读的命运。本刊记者在京皖两地,沿着海子最后的生命轨迹,走访他的家人、同学、同事、朋友10余人,试图重拾他们脑海深处的记忆碎片,拼凑出一个最真实的海子形象,为我们读懂海子与那个诗歌时代提供一个事实基础。
海子一去二十年
20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
海子死后的两三年内,很多人模仿他的写作,一度形成“新乡土诗歌”的一股小潮流。海子的死,还引发了一些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
20年来,除少数人外,那些曾经的“最好的诗人”,有的做了编剧,有的做了书商,有的干脆下海经商,总之已很少写诗了。有人说,诗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岁月的流变中,诗人已老去。
于是,人们以海子之死为分界,把1989年视为诗歌的界碑。
海子死了,诗人们呢?
海子最后的春天
20年前,海子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告别世界,亦从此承受被解读或误读的命运。本刊记者在京皖两地,沿着海子最后的生命轨迹,走访他的家人、同学、同事、朋友10余人,试图重拾他们脑海深处的记忆碎片,拼凑出一个最真实的海子形象,为我们读懂海子与那个诗歌时代提供一个事实基础
“你还是不是个男子汉?” 在安庆市区的家里,安徽诗人沈天鸿望着坐在酒桌对面的海子,烦了。他的小老乡微微一怔,呆呆地望了望,赶紧换了个话题。
那个晚上,海子一个人喝了将近一瓶50度的白酒。趁着酒意,海子喋喋不休地谈起了自己的种种不如意:
“北京的(诗歌)圈子很严,简直进不去!”在某些诗歌聚会的场合,除了好朋友、《十月》杂志编辑骆一禾,没一个人理他,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耻辱”。
还有去四川时遭到的冷遇。海子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长达万行的长诗去四川寻找知音,却遭到了四川诗人的批评,“跟他们谈不下去”。海子抱怨,他在四川的诗人朋友尚仲敏,事后公开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批评文章,“人怎么是这样的呢?”
“他难受不像一般人,几天就过去了,他会放在心里,一直念叨。”20年后,坐在客厅沙发上,沈天鸿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当时面对海子没完没了地诉苦,“就是想刺激他一下,他实在太敏感、太脆弱了”。
这是在1989年农历新年的大年初几,海子从一小时车程以外的怀宁县农村老家来安庆拜年,顺便拜访他。2月底或3月初,回到北京的海子给他寄了一封信,全文没有标点符号,正文只有6个字:“我还活着你呢。”
一
查正全一家1989年的春节过得很忙碌。由于二儿子查曙明第二次复读需要大笔学费,查家在前一年开了个豆腐店,过年期间正是生意好的时候,除了从北京回来过寒假的大儿子查海生,全家都在靠近街边的店里忙活。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是查家的大儿子。
作为查家湾的传奇人物,这位4岁就能无师自通地背诵50多条《毛主席语录》、15岁就高分考上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享受着由“城里人”身份带来的特权,不用干活。他带着一部傻瓜相机,给忙碌的父母和3个弟弟拍照,开玩笑地要给家里的产业取名,“可惜你们是男的,不然这个店就可以叫?豆腐西施?了,要不就等店做大以后,叫?环球豆腐店?”。
在家里过年,海子与小他3岁的查曙明睡一个床。由于年龄隔得最近,查曙明是3个弟弟中与海子交谈最多的一个。在1988年,海子花了500元帮家里买了一台“星宇牌”14寸黑白电视机以前,兄弟俩的晚间娱乐有限——白天还可以开收音机听《岳飞传》之类的评书,但到了晚上,父亲要做裁缝活,收音机不敢放,只能聊天。
查曙明曾看过哥哥创作的长诗《但是水、水》的底稿,海子当时想将其出版,查曙明当时看不太懂,劝哥哥写点武侠小说,好出一些书。海子只是笑笑,“写武侠很简单,只要懂历史,有点文采,任何人都能写”,他读过梁、金、古的小说,对武功很感兴趣,“梁羽生懂些武功套路,古龙不讲这些,一招毙命”。
海子确实练过功的,不过是气功。早在1986年过年时,他就曾盘腿坐在床上,给弟弟表演“发功”:两手相隔五六十公分,让查曙明把手放在中间去感觉。时至今日,查曙明仍记得他能感受到“有灼热感”。
这个时候的海子看起来有些志得意满,1986年春节,查曙明看到了哥哥女友的照片,他无意中看到,在给这个内蒙古女孩的情书里,哥哥像任何一个陷入初恋的年轻人一样,与女友约定时间,一起为他们的爱情祈祷。
从1987年起,查曙明注意到,哥哥每年回家过年时开始喝酒。而在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酒在他的生活中显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西川回忆,海子去世后,他去收拾海子的遗物,推开门,门后一堆酒瓶子。
在他的最后一个春节,海子在舅舅家与几个表兄弟喝酒,谈起他在石家庄中院实习时遇到的一件不平事:那是一桩离婚案,男方出轨了,而妻子不同意离婚,按照以前的案例,这是不能判离的,但是男方背景非凡,法院还是判离了。
海子很不服,嚷嚷着要翻案。这一次他显然喝多了。回到家,就一头倒在了床上,查曙明嘟囔了一句,“不能喝酒就少喝点嘛”。海子从床上爬起来要打他,还差点砸掉了自己买了才一年的电视机。
二
1989年春节,查曙明没有那么多时间与哥哥聊天了。家里豆腐店的活很多,他们一家人差不多每天都要干到凌晨三四点钟,当然,这样的辛苦带来的经济回报是高额的,一个晚上能挣100多块钱,相当于那时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一个月的工资。
而在怀宁县,隔壁村的一些早早辍学的年轻人,早两年就去南方闯荡,靠卖软笔致富,每个月能往家里寄回七八百块钱。
很难说这没有对这位村里公认的精英人物造成一定
的心理波动。1987年,二弟面临复读,三弟、四弟在上学,正是家里最需要钱的时候,海子曾经跟父亲提出想辞掉教职出去闯一闯,跟北大的同学一起南下海南办报纸,但遭到了父亲查正全的坚决反对。
在父母和弟弟们忙碌或者睡觉的时候,海子像一个旁观者般,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他的一天这样度过:查曙明凌晨三四点回到家,他还在看书或者写作;等到早上家里人出门干活时,他睡到十一二点才起床,拿着稿纸,坐在门口,若有所思。他的脚下,往往有几张揉成团的废纸。
母亲心疼儿子,“你都是大学老师了,不用这么用功了”。海子只是笑笑。
这次回乡之行,给海子留下的感觉并不好。回到北京后,在3月11日,他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坐班车来到数十公里以外的北京市内找西川,谈及这次回家,他感慨道,“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你在家乡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
海子对西川的描述中,1989年的故乡有一种诗意的伤感:“你们城里人看到农村麦浪滚滚,实际上要真正感受农村,必须在麦子割了以后,满地的麦茬,那个时候你站在地上,天快黑的时候,你会觉得大地是一片荒凉。”
在此之前,或是之后的几天,海子来到位于北京市内的《诗刊》编辑部,找到他的朋友、《诗刊》编辑王家新,描述他的一个发现:黑暗不是从别处,是在傍晚从麦地里升起来的。
提及海子反复说到的这个意象,西川不胜唏嘘,因为在这次交谈后的15天后,就传来了海子自杀的消息。
三
坐在中央美院的办公室里,西川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谈起海子生前,其诗歌的边缘化:在正规的刊物里,只有骆一禾担任编辑的《十月》、内蒙古的《草原》等寥寥几家刊发过海子的几首短诗。
个中原因,西川认为,“海子的抒情短诗和史诗,与80年代后期诗坛的现代主义趣味完全相反,这有点像他喜欢的诗人、同样因自杀而死的叶赛宁,叶赛宁的诗歌与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主流抒情方式也不同”。
1989年,在沈天鸿的家里,海子向他反复抱怨,“他们都说我写的诗不是现代诗”。沈回答他,“你写的本来就不是现代诗”。作为海子的好友兼诗评家,沈天鸿认为,海子内在的那个自我是农耕文化的血统,这也是他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只可能属于乡村、古代的原因,“他是在为一个不复存在的文学传统唱挽歌”。
此前一年的3月,在北京诗歌圈并没有获得承认的海子,带着自己的长诗来到四川。海子到达成都时,住在四川诗人尚仲敏的家里。21年后,尚仲敏在电话里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谈及的记忆里的海子,就像凯鲁亚克笔下的达摩流浪者形象:头发很长,留着络腮胡子,穿着一身蓝色牛仔服、牛仔鞋,背着一个书包,外表时尚而叛逆,本质上却是个内秀甚至羞怯的年轻人。
尚仲敏当时在成都一所电力学校教书,有一间房子,一张床,在大概一周的时间里,他几乎与海子朝夕相处。白天他带着海子去拜访成都诗人,杨黎、万夏、翟永明??到了晚上,两个人买些下酒菜,就着1.1元1瓶的沱牌曲酒通宵达旦地长谈,有时一起打坐、冥想,试着用意念和禅语交流。
海子从书包里掏出了一部一万多行的长诗,这首诗让他联想到但丁的《神曲》——在庞大的、迷宫一样的结构中,充满着神话与宗教的意味。尚仲敏能从中感到海子非同一般的自我期许,“他有那种承受人类苦难,做人类拯救者的英雄主义情怀”。
与此同时,尚也从中感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象征意义”。他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写成一首诗《告别》给海子:生命琐碎,诗歌虚假无力/我们痛恨的事物日新月异。
这也预示了两个人的分歧:尚仲敏在90年代毅然弃诗从商,而海子则永远留在了那个“虚假无力”的诗歌年代。
四
“略显疲劳,眼睛放光,显得很亢奋。”这是1989年2月或3月,海子留给一位同事的印象。这位同事那时在学校见到刚从西藏回来的海子,海子绘声绘色地向他描述起西藏之行如何令人振奋,他说到自己没带多少钱,是蹭火车回来的。
这个时候,海子已经不能继续教他最开始教的美学,而是改教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一个学生在回忆文章里写道:
“在第一节课,他聊了不少佛教的内容,还有他去西藏的见闻,其中有:一个喇嘛当众用利刃切开自己的腹部,整理肠子肚子后又把切开的部分合上,整个过程一滴血也没流。他说他道家的小周天练通了——就是从脑顶到尾骨,再从尾骨到后脑的一个逆时针的一个管道,练通了的人就可以在这个管道里运气。”
“后来上课时发现查老师讲得就不那么有趣了,常常是拿着书、或者是讲义念一段,让大家记一段笔记,再讲一段白话释义,好像考验自己对讲义的记忆力如何似的。”
海子的大学宿舍舍友刘广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说,海子在1989年春节过后曾去城里看他,海子向他透露,自己不大满意学校安排他上的课程,已经在联系城里的工作。海子谈到,他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呈黑红色,刘事后猜测,可能是他长期酗酒导致的胃病。
海子曾写过一首诗《在昌平的孤独》,这种难以言说的精神孤独大多靠酒来稀释。他曾跟沈天鸿谈起,自己在昌平喝得最厉害的一次,是一个贵州诗人去昌平看他,每个人都喝了一斤半以上的白酒,倒在地上第二天才起来。
而在海子的同事孙理波看来,至少在形而下的层面,海子在昌平的生活并不孤独。他们住的地方紧靠军都山,春秋季节经常一起去爬山,小日子过得自由自在。县城中间有个电影院,他陪海子看过不少电影。
仅在他们住的西环里宿舍和后来的新校区宿舍,就有一帮喜欢读书的朋友。大家平时各自看书,到了晚上就喝酒聊天,经常聊到晚上两三点。“他一般在晚上写作,我中午去敲他的门,这小子还在睡觉,下午起来,出门买点菜,用煤油炉做饭。有时候聊着聊着,他突然?来诗了?,抓起笔就写。”
“海子写诗时,有时候边喝边写。一个晚上可能写五六十张稿纸,先用政法大学的信纸写,然后誊在格子纸上后,可能就剩几张了,他的诗是高度浓缩的,一些短诗看上去只有二三十行,但他可能实际写了一两百行。”孙猜测,海子诗歌意象的断裂和跳跃感,可能与此有关。
五
1988年11月,海子完成了他的长诗《太阳·弑》。他的好友骆一禾在一篇评论中谈到,这首诗剧的舞台是全部
血红的空间,间或楔入漆黑的空间,宛如生命四周宿命的秘穴。在这个空间里活动的人物恍如幻象置身于血海内部,对话中不时响起鼓、钹、法号和震荡器的雷鸣。
“这个空间的精神压力具有恐怖效果。从色调上说,血红比黑更黑暗,因为它处于压力和爆炸力的临界点上。”骆在一篇写于1989年5月13日的文章里写道。
西川也认为,能写出这样的诗剧的海子“一定是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我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对此,海子生前的好友和邻居常远相信,海子是通过修炼气功,可以使思维进入一些特殊状态,开辟“超自然通道”,感应到别人感应不到的东西。
海子的父母至今保留着一份海子的亲笔遗书的复印件,在这封写于自杀前一天的遗书上,他谈到了自己可能的死亡,并把责任指向常远。而在同一天写给学校的遗书中,海子控诉,由于常远“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导致自己出现了幻觉和幻听现象。
20年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辗转联系到常远,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常远承认自己曾研究过人体科学,而海子也确实请求他教点什么,但他否认自己会气功,也没有教过海子气功。不过,常承认自己“曾给他介绍过一位藏密气功的传人”。
常远印象里的海子形象很像卡夫卡笔下的饥饿的艺术家:他常常独自一人行走在昌平的街道上,嘴里嚼着西红柿或大葱,透过镜片茫然地观察着市井万象,头脑中却在冷静地思考着人类乃至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
他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系统论、数学和人体科学。海子对所有的宗教都感兴趣,佛教的密宗,道教的全真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那些神秘主义的支派,都跟超自然力量有关。
这种试图从整体上和根源上认识世界的偏好,早在海子年仅20岁时就有所体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独家获得了一篇署名“查海生”的文章《从突变理论看国家产生形式和法的作用》,在这篇写于1984年的文章里,海子用拓扑学方法中的尖顶突变模型分析了国家与法律的起源。
海子经常吟诵英国哲学史家丹皮尔的名言,“真正的宗教是一种更为深奥的东西,它建立在直接经验这块不可动摇的磐石之上”。常认为,这体现了海子对宗教的理解,他不是像农村老太太一样烧香拜佛,而是想借此进入到一个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领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场景。
常远回忆起海子出现幻觉的一个场面,那是在1986年或1987年,海子惊慌失措地把同一栋楼的几个朋友叫到自己的房间,讲述了他刚才看见的“闹鬼”:海子说,看见自己的书在地上走动,而他挂在墙上的西藏唐卡画像也飞向对面的墙壁。
六
“对于他而言,现世的死并不是件可怕的事,在跟我们日常聊天时,他就体现出对生命轮回的认同。”孙理波对本刊记者回忆,自己最后一次碰到海子是在1989年3月18日,在学院路的老校区教学楼主楼大厅门口,当时海子手上拿着一张表格,气鼓鼓地说,“他们评讲师职称也不告诉我”,之后他就坐班车回昌平去了。
在去世前半年左右,海子曾与朋友、青年散文家苇岸讨论怎样死去才是有尊严的,苇岸说上吊太难看,海子说,最体面的死法是从飞机上往下跳。但他最终没有从飞机上往下跳。他选择了铁轨。自杀时他身边带有4本书:《新
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出事后,他的大学舍友刘广安与骆一禾一起赶到山海关,见到了海子的最后一面。“他死得很有尊严”,刘对本刊记者说。他记忆里的海子永远是个孩子:上学时,整个北大法律系的人差不多都认识他,因为这孩子实在太小,15岁上大学,班上跟他一届的同学年龄比他大一截,班上组织去香山郊游,照相时,那位同学搂着他开玩笑,“来,咱爷俩照一张”。
西川在海子死后编辑出版了海子的遗作,他反复在海子创作于生命最后阶段的长诗里,体味他的孤独感,“《天堂弥赛亚》里的天梯,一个人在天梯上,上下四方都是黑暗,没有人,他在大声地喊,?还有谁在?还有谁在??——那是一种透彻骨髓的孤独感”。
在《死亡后记》一文中,西川推测了海子生命的最后轨迹。“海子大概是25日早上从政法大学在北京学院路的校址出发去山海关的。那天早上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从学院路朝西直门火车站方向低头疾走的海子。当时我母亲骑着自行车;由于急着上班,而且由于他和海子距离较远,不敢肯定那是不是海子,便没有叫他。
现在推算起来,如果那真是海子,那么他中午便应到了山海关,我想任何人,心里难处再大,一经火车颠荡,一看到大自然,胸中郁闷也应化解了。看来海子是抱定了自杀的决心。他大概在山海关逛了一下午,第二天又在那闲逛了一上午,中午开始沿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走去。”
??
火车沿着冰冷的铁轨呼啸而来,车轮所过之处,一个时代无可挽回地宣告结束。★
相关链接
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们习惯称他为“北大诗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曾长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的诗人。他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环境下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
海子的抒情短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侵入人血液和灵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经历的悲剧性,更促使了其
短诗的不朽。可以这样说,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离去,标志着中国当代诗歌纯粹歌咏时代的终结。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诗更纯粹的抒情诗出现
海子的寂寞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 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在其绝命前写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这是海子在绝望之际对恋人的祝愿:“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海子。封闭的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不多,现实的压抑,加上几次都与爱情擦肩而过,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永远沉湎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园。思想者总是孤独的,一个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难在生活中找到知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醒,往往意味着痛苦!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海子:一个自由而痛苦的声音归于静默
【三十而立?倒评年度人物】
1989年,海子死了。他的死似乎是在为那个时代注脚:理想主义的1980年代结束了。
但无论所身处的现实如何,海子仍在用他的诗句提醒,我们依然可以追寻这样一种可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那个黄昏,一个“自由而痛苦的声音归于静默”(西川语)。
“正是黄昏时分/无头英雄手指落日/手指落日和天空/眼含尘土和热血/扶着马头倒下”(《太阳》)。尽管仍有
无数的年轻人诵读这些诗句,但一个满怀梦想的时代毕竟结束了。
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查湾人。1979年,15岁的海子携带着一个村里木匠制作的旧木箱进入北大法律系。这一年,电视台开始出现商业广告,皮尔卡丹带着一打法国美女在北京举行了时装表演。海子在中国结束政治磨难的年代里,从边远农村进入了当时思想最活跃的地域。
海子在大学的4年里,中国正处于巨变之中。“全国喇叭到处播都放那首歌:?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那女声颤巍巍的,比?文革?腔调温柔多了,脑门子青春痘还是七十年代的,忽然就新一代了。”(陈丹青语)
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从1983年秋季到1989年春天7年多时间里,海子就居住在政法大学新校区。在学校分给他的、常年焚烧着印度香的小屋里,矮身量、红脸膛、头发凌乱的海子写下了《土地》、《大扎撒》、《太阳》、《弑》、《天堂弥赛亚》等一系列作品。“但海子生活在飞翔之中。”诗人欧阳江河说。
西川描述中的海子北京的最后居所洁净如坟墓。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庭院》的印刷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块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放满了书的大书架。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七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房间里没有电器。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把收入的大部分寄给父母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供三个弟弟上学。他不谙世事却知道昌平最便宜的誊印店是哪一家。
1980年代中后期,以北岛、舒婷为标志的朦胧诗时代已经过去,诗歌界,包括北岛本人开始重新审视《回答》这类诗,“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官方话语的一种回声。那时候我们的写作和革命诗歌关系密切,多是高音调的,用很大的词,带有语言的暴力倾向。”(北岛语)正是在这样的语境里,一种歌唱的、张扬自我理想、弥散浪漫理想摈弃世俗生活的抒情诗开始兴起。海子是此类诗歌的佼佼者。
1980年代正从一个荒凉的漫漫长夜中醒来,是一个富有诗的冲动和精神诉求的时代,是一个在“文革”的废墟上重新为生存寻找根基的时代。海子的诗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无论所身处的现实如何,海子在用他的诗句提醒,我们仍然可以追寻这样一种可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那是一个以梦为马的年代。”欧阳江河说,“现在回想起来恍若隔世。”
欧阳江河是在1988年春天的一个夜晚认识海子的。那时流行“以诗会友”,而贫穷的海子会带着自己的诗稿漫游全国。欧阳江河忘记了海子那天晚上穿什么衣服,他喝得醉醺醺的,带着一些愤懑,朗诵了自己的长诗《土地》。
海子甚至会拿自己的诗到圈子以外的人群中去讨酒。诗人王家新回忆,有一次海子走进昌平一家饭馆,对饭馆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饭馆老板的回答生硬却甚至也带有诗意,他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
海子死后,欧阳江河接到了西川发自北京的电报,那天下午他正和肖开愚在一家茶馆聊天,“我们都有一种末日感”。
从海子卧轨自杀开始,骆一禾病故、戈麦焚诗自沉、顾城杀妻自缢,人们说,海子启动了一个诗人死亡的多米诺骨牌。
诗人王家新的话代表了那个时代诗人们的“末日感”:1980年代(的诗),到海子为止了。
这种情绪一直纠缠着欧阳江河,直到1992年。一天晚上,欧阳江河到一个小酒馆,要了一桌子菜,对面的座位空着。“但我感到海子来了,他和我干杯。酒喝完后,我写了一首《晚餐》,说每一个死者,都会和我们告别两次。”
而第二次告别,欧阳江河的理解是对于以往那种“青春美少年式的写作”,而进入一种减速的、抑制的、巴洛克式的中年写作。
“而这样一种转变,海子是注定无法完成的。他永远是那种天才的、洋溢着少年精神式的写作。”欧阳江河说。
从1982年到1989年,海子创作了200万字的作品。海子死后三年,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的经济改革推向深入。在此前后,诗和思想退出流行,大多数人轻快地拥抱一个新的时代,将1980年代的彷徨和沉重卸在身后。
海子在1980年代的最后一年自杀的。“他可能有预感,看到了一个消费时代的到来。”欧阳江河说,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散文化的、自我嘲讽的、反讽的、身体语言的写作。
而代价是,海子式的写作,以及海子式的时代梦想,必须结束。
篇三: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海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海子
海子·一楼阳光
时过境迁,躺在流年里头,会有我们少年时的忧伤吧。偶尔的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来呢,采撷来一朵,为它哭泣神伤??
不知从何时起我遇见了他,那个沉默的少年。他瘦削的脸上缀满了无奈和坚强,他喜爱麦子、生命、爱情、相思,然而更怀着朝圣者的心,爱慕太阳。可是就这样一个伟大的少年君王,在他的诗歌王朝里,他说该死,再写不出诗,他不等待,离开。枕着冰凉的铁轨,枕着满满的关于阳光的梦乡,微笑且安宁地去了。然而呢,海子,你让我们失却了王,你是一缕我生命中的光,但敛去锋芒??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你在月夜下的麦田里悲婉地吟唱。月光撒下来吧,没有一丝温度的冷。当我笔间触到纸张的时候,不知怎么想起你,不知怎么想哭泣,可你可你!!你远走了!不再在未名湖畔等待一缕阳光。我有时候明白,那么喜爱活着的你,为什么会放弃等待。海子,您生命中的光,是否已然失却。
窗外是冷风里的大太阳,可是海子,秋天又深了吧,王在哪里写诗?太阳焰里还是大海中?
冷风带着十二月阳光的温度绕过手指间。海子,为了这个吧,下面的几个月里我会好好来过。海子,你信不信啊,我会帮你找回失却的光!
每一次辗转梦廊之中,我为我爱着的你哭泣,我真的想去那个地方,有麦子、生命、爱慕、相思。我是个朝圣者,爱慕并不亵渎,就算时光流转,我不离开,我等待,守着你的诗稿,就是最虔诚的光,你给予力量,未来的路,毕竟漫长??
我今年18岁,你也是在这个年龄步入去太阳光殿里朝圣的路,那儿是不是有颗明珠待你采撷?你不说话,你没有回答。因为那时候阳光呈45°角,扫在你刚毅的唇上,等到它开启的时候吧,诗歌的纪元又翻动一章。
依稀之中,等待你光临。
等待你带我走出这片林,去看麦子,去看大海,去看春暖和花开,去看众猿或其中一只。
你的笔触着纸张,开启刚毅的唇的时候,你掬起一缕阳光,你安然地熟睡在冰冷的铁轨上,遗失了你最温暖的梦。
秋天凉了,然,王还会不会写诗?
一轮一轮命轮,一轮一轮相思。
王不回来了啊!
王??
海子,大地为你流下一滴泪。
海子,
你离开。
大地上的人失却掉了他们关于梦的那一缕阳光,大地遗失了最温暖的梦。
春访海子墓
初春,起伏的山野间还残存着星星点点的积雪,我一人悄悄地来到安庆高河镇的查湾村。一路上极少遇见行人,以致我进了海子真实的村庄,还感觉走在记忆里。海子以他灵魂的方式回到家乡后,我曾去看过三次。现在,我第四次走进海子的村庄,苍凉的气息依旧扑面,静寂的丘冈依然袭人。
“掠过田野的那黑风/那第四次的/口粮和旗帜/就要来了!”海子对着春天,曾这样驰骋想像,然后点上一两盏橘黄朴素的灯,守望着他的麦田,守望着他的痛苦和忧伤。我第一次去看海子,是海子卧轨后的第三年春天,和安庆市的青年诗人、安庆大学的青年学生共几十人,浩浩荡荡开着队伍去的。由于海子死后不久那场世人皆知的政治风波,他的骨灰迁回家乡时,还曾遭到过一些村人的误解。于是,我和几位安庆的诗人组织了一次大型的纯民间纪念活动。海子的墓非常简单,仅仅用土砖围着,上面盖着几十片青瓦,周围几株低矮的松树生长在那里。我们在海子的墓前朗诵诗歌,植树,祭酒,列队默哀。一上午过后,海子母亲把我们几十号人请到了她家里。坐不下,就三三两两地站在外面的空场上,也像山冈上那些稀疏的松树。我们每人只喝了半碗汤,海子家里小小的的房屋无法承受众人的喧闹。午饭过后,为不给二老添烦,就赶紧离开了。此后这十多年里,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来看望海子,但再也没有举行这样集体的仪式了。
2003年酷夏,时隔10年之后,我陪外地诗人第二次来到海子墓。两个月前,我又第三次陪人来过。但只有这一次,我是真正来看海子的。一个人,什么也没带,只带着一颗灵魂。踏进海子的家乡,立刻感到这片土地的沉雄和博大。放眼望去,四周一片片低矮的山冈,有许多砂土裸露着,稀疏的野草很善良。我来到“海子故居”门前,见屋内空无一人,身后跟着的两个小孩对着一旁的菜地高喊:“奶奶,有人来了!”这时我才看见,菜地里抬起一个瘦小的身影。海子母亲放了手中的菜薹,查老伯也赶了过来。我问故居是怎么起来的。查老伯说,是他们两位老人用海子诗集的几万元稿费盖起的,同时用一间做了“海子书屋”。其实海子小时在家是极其贫困的,哪有书房可言?查老伯做出一间“海子书屋”,主要是方便南来北往远道而来的诗人们查阅海子的有关生前资料,感受海子曾经读之抚之,有过他的体温和血液的书籍。县、镇有关领导为海子故
居送来了书架,制作了一些喷绘照片和文字介绍,一切都很朴素,一切都是按照海子热爱的方式来行事的,只用文字本身来传导诗歌的精神。海子是向着太阳而去的。家乡的人,家乡的土地,应该给予他的灵魂一个安息的理由。
海子的母亲和父亲听我说要去海子的墓地看看,执意要带我一道去。我们走在一些弯弯曲曲的田埂上,海子的两个小侄子则善于抄近路,把田野的稻茬踩得刺溜乱响。过一条小溪,再沿一片荷花塘走,就来到了海子的墓前。由水泥浇铸成圈,上面长着深浅不一的青草,墓前栽着两棵柏树。其中一棵刚给来访的学生烧草纸时烧死了。周围低矮的山丘,又红又黄的砂地,又黑又矮的松树,田野,散落在房前屋后的各色杂树,就是天然的诗歌意象,全部呈现在海子的诗里了。荒凉,空旷,美丽,一无所有,收割,死亡,成为海子心中核心的词汇。“月亮知道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海子诗《麦地》)。现在春天成了他永远的情人,令所有来到他墓前的人还要继续他那根折断的琴弦。
临别海子墓,海子的母亲送了我一小程。老人在风中用力地掠着头上的白发,星星点点的积雪在山野间悄无声息地融化,我又像来时一样站在村口,望见黑松林,望见红泥土。
解读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每当读起这些朴实、真挚的诗句时,心里就不禁浮起一个和他诗歌一样朴实而亲切的名字——海子,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拂去。
在这静寂的春夜里,信手翻开高波教授著的这本《解读海子》,不禁感慨万千。有感动,而更多的则是遗憾与沉思??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微省怀宁县高河查湾,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以15岁的幼小年纪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秋,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中国当代诗坛上正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就这样消殒了。永远的﹑永远地﹑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些永不逝去的诗的灵魂,一个神话中的神话。
海子生前有“三种受难”,那就是“流浪、爱情、生存”;他也有“三种幸福”,则是“诗歌、王位、太阳”。
在尘世中流浪的海子,像“负伤的麦子”像“孤独的太阳”。接踵而来的是对海子致命一击的“甘苦初恋”,“情爱煎熬”和“深情诀别”。这一切的一切,把海子痛苦的推向了远方,在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的时候,他也努力地想让自己“做一个幸福的人”,让自己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是,现实并不像想像中那么简单,无边的“黑夜中的绝望”使我们的海子彻底失去了生命的希望。
当一辆近似暴力的火车碾过了他疲惫的身躯??轮子与土地的关系,隐喻了它的全部浑浊性和沉重性。它以悲剧时间的名义碾碎人,把他们压入大地与坟冢;更重要的是,轮子将傲慢,冷漠和永恒循环的进行下去??
“因此,海子阻止着轮子的罪行。海子说:‘生活不应当是这样的。’于是他就动手去结束它。而最终,他以结束自己的方式打击了轮子,使之置身于尴尬的地位??”
“海子死了,这对于在瞒和骗中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知识界来说,无异于一个神示。也许,从此每个人的生存不再自明而自足了。当这个世界不再为我们的生存提供充分的目的和意义的时候,我们是选择苟且偷生还是选择绝望中的抗挣???”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