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学习目标续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8:02 英语作文
学习目标续写英语作文

篇一:学习目标续写

学习目标续写

案例:

2.2数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得大小。

第一步:分解课程标准,寻找关键词

行为动词:能,比较。

关键词:数轴,有理数大小。

第二步: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综上四步分解,写出学习目标

1、通过温度计的情境图,学生四人一小组说说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描述数轴的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43页,小组讨论,借助工具90%学生能准确画出数轴;

3、通过例1、例2的学习,85%学生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并把给出的数,在数轴上准确表示出来;

4、借助数轴,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反数概念;

5、观察数轴上的数,思考比较得出数轴上数的变化,学生正确概括出正数、0、负数大小关系;

篇二:如何叙写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如何叙写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当我们在设计教案和学案时,是否深入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教学目标来源于什么?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何关系?应该怎样准确地描述?我们设计的学案设计能否让学生清晰地知晓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于是,我们展开了《课程标准》与文本之间关系的学习与研究。

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二者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立的。但是,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设定教学目标,并以此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胸中有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直至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其实,“教学目标”本身就包含了“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的目标”关注的是“输入”,“学的目标”关注的是“输出”,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我们关注的是“教的目标”,还是“学的目标”,都是对同一过程基于两个角度的描述,都是对目标达成的一种预设和期望,二者应该是等值的,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学习目标”是根据学情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二、制定教学(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不管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在制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三维目标”的整体化:在三维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没有“过程和方法”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由此可见: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用“渡河”来说明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我们到河的彼岸去,河的彼岸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到达彼岸),就必须选择过河的方法,方法的选择和到彼岸去的路程就是过程与方法,如何更快地达成目标(到达彼岸),要借助一定的动力系统,这动力系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三维目标不是三个板块,而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教师如何将消极变成积极,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可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自己职业的习惯化。因此,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课堂教学,是

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2.目标要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按照四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的要求,对每节课学习目标的准确表述,即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向、评估和激励作用。

(1)行为主体。根据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在编写学习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行为目标或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描写时都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的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而用“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认识性目标动词、技能性目标动词及体验性目标动词,可作为教师备课时的参考。Ⅰ、了解水平:描述,简述,识别,列出,(举例)说出等;Ⅱ、理解水平:(举例)说明,解释,阐明,描绘,区分,归纳,概述等;Ⅲ、应用水平:分析,推导,设计,评价,撰写,解决,验证,证明等。

(3)行为条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

(4)行为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例如,“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实例,学生能准确地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其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是“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条件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实例”,标准是“准确地”。

3.目标的密度要适中,重点要突出:授课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前知、课程内容、课堂时间的限制,每一节课的设计时不能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那目标的设定就十分关键。内容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所以对于每一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目标,尽可能让目标简洁,清晰。课时目标不能太多,容易使学习内容琐碎,会使教学简单化;目标也不能太少,其具体性、操作性、实效性无从谈起。当然受学科、教学内容制约,一课时的目标一般是不能机械规定几条(以一个“动词+知识”为1条)的,课时目标则在2-3条为好。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除了考虑以上几方面外,还要全面分析学情,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所以每位教师要了解已有的知识、能力等的储备情况,制定的学习目标必须符合的认知规律。

篇三: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续写.doc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续写

摘要:本文对教学目标续写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条件等进行简要的叙述,简单介绍科学、准确的两种续写方法,并结合案例续写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续写方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教学法,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目标的续写。

一、 教学目标续写须知

一(1) 教学目标续写的要素

第一、 行为主体(Audience)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

的学习结果,即预期学生通过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内在的能力和情感变化。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描述,是以学生为目标行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判断教学有没有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这是新课程与原教学大纲的描述方式的不同之处,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如培养学生??,使学生??,提高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等描述都不符合学习目标描述的要求。虽然在目标描述中常常将行为主体“学生”省略,但行为主体已经隐含在目标中。

第二、 行为动词(Behavior)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不能是模

糊、笼统、抽象不可测的。借鉴布鲁诺的教育目标分类思想和加涅

学习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

标分为三个领

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即结果性教育目标和体验性教育目标。为了更好的描述动态性的目

标,新标准使用了大量的行为动词。教师在续写教学目标时要以课

程标准的行为动词为依据,科学、合理、准确地用词,在新课程下,

在认知领域制定教学目标时,采用布鲁诺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

思想进行。

如下表: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三、 行为条件(Condition)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

范围,为评价提供参考的依据。(如:能正确解答已知被减数和减

数求差的10以内的简单减法计算。)

第四、 变现程度(Degree)评判该项能力的标准。即新课程中学生对所

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如时间限制,正确的程度,所要求的正确

反应比例,量化标准等,在水平层次的续写上要有层次性。(如:

“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模仿老师的解答问题的步骤能正确

运用减法法则正确地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初步学会从实际情

境中提出问题,并能独立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等)

一(2)教学目标的续写方式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学习结果理论对于教学目标的

阐明大致有两种观点:行为主义观和认知主义观。行为主义观强调

用可以观察获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认知心理学则强调

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教学目标,根据这些理论,就目前国内外较

流行的陈述方法列举以下两种:

第一、行为性目标的续写: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学习

结果(知识、技能、方法等)在转化为教学目标时可转化为行为

性目标来续写,并且尽可能满足:

Audience-Behavior-Condition-Degree即“ABCD“法的要求,这类

目标的续写句式为:行为条件(C)+行为主体(A)+行为动词+程度

标准(D)+行为结果(B)

例如:1、在与同学的交往中(C),学生(A)能复述(B)他人的主要(D)观点。

2内(D)分别写出形容词(B)以完成句子。

第二、表现性目标的续写:这种续写方法强调学生个体,注重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是一种鉴赏性的评价。

例如:1、阅读并解释《失乐园》的意义

2、参观动物园并描述观后感

二、以小学为例,续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二(1)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

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 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 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 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2)、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