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3000字
篇一:高中作文 求你下次失恋后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我_3000字
一
当萧逸很若有其事地对方晓雅说了一句“求你下次失恋后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我”时,方晓雅以为他是在讽刺自己,但还是不自觉地将自己嘴里正含着的草莓味棒棒糖,硬塞到萧逸的嘴里,然后大方地回了一句:“好啊,兄弟!”也许吧,就是“兄弟”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词语,将这一男一女拉开了一段充满喜剧气氛的往事,零碎的星点记忆,勾织起了青春的美图。
二
方晓雅是个很大度的女生,伤得起还不喊疼;萧逸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急”男:极
2、极腐、极俗。
男女之间最无奈的事就是青梅竹马。方晓雅和萧逸打小就认识,方家和萧家不但是街邻,还算得上世交。不知是为了省土地,还是为了搭鹊桥,方、萧两家的房子建在了一起:一楼是两扇大门,二楼的阳台却没有隔开。这便铸就了孩提时代最美好的记忆:每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萧逸都会准时“穿”过自家的阳台,走到方晓雅面前,陪她数永远都数不完的星星。都说男孩子上房揭瓦是因为三天不打的原因,萧逸十岁那年,幼稚到为了让方晓雅能在屋子里看月亮、数星星,居然跑到方家的屋顶上去揭瓦,最终害得方晓雅夜里受冻,感冒了好长时间。
上学期间,萧逸总是充当这护花使者的身份,一派豪肝义胆、誓死相随的作风。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话剧,方晓雅演一位遭到抢劫的女学生,话剧还没演到一半,萧逸居然傻了吧唧地冲到台上,把那位扮演地痞的同学一顿臭扁。旁边的方晓雅看到真得为他折服了,一脸的无语加尴尬,萧逸倒好,完了还不忘秀秀自己的英雄主义,对方晓雅说:“Nothanks,itismyduty。”当然了,萧逸的傻差之举直接催化了校领导的批评类职业演讲,结果可想而知,摆在萧逸面前的就是一纸“开除令”,多亏萧爸爸东拉点关系、西扯点好话,再捐了十台电脑给学校,才把事情给摆平喽。萧逸回家也没吃啥好果子,萧爸爸拿起皮带就抽他嘴中的这个“不孝子”,要不是方家父母给孩子讲情,萧逸说不定就小命不保了,急得萧妈妈只抹眼泪。方晓雅也站出来说:“萧叔叔,就是个误会,萧逸只是担心我,他也是好心啊。”方晓雅说完这话,自己都觉得好笑:狗屁萧逸担心我,他就是??方爸爸悄悄把萧爸爸喊道一边,在他耳边不知嘀咕了几句什么话之后,萧爸爸居然一脸的喜悦,轻易就饶过了萧逸。
这件事情之后,方晓雅对萧逸的感觉多了几分无奈,算不上是讨厌,总之,她敏锐地感觉到萧逸已经不是那个曾经只会陪自己躲在屋檐下数星星的大哥哥了,毕竟萧逸都长胡子了。三
一零年,台湾作家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上映,票房轰动一时。当荧幕上出现一脸清纯的沈佳宜和呆呆傻傻的柯景腾,在操场上提着扫把互相追逐打闹时,坐在台下的方晓雅不自觉地笑了,她天真灿烂的笑容像冬日里的阳光,暖透了萧逸的心。其实方晓雅根本没察觉到,坐在她身边的萧逸一直都在偷偷看着自己,萧逸莫名喜悦的眸子里仿佛散发着淡淡清香,一丝年少的冲动柔和了点点懵懂的情愫。
方晓雅问萧逸:“你觉得早恋好不好?”纳尼,萧逸一脸疑惑地望着方晓雅,他只是觉得奇怪,方晓雅虽然平时风风火火,但还不失是个尊师守纪的好学生,怎么会问出这么感性的话?眼前的方晓雅似乎。
方晓雅不在乎萧逸投来的异样的眼神,自顾自地说:“爱情不应该是激励人心向上的嘛,那些死板教条的老师们该清醒一下了,他们难道不觉得督促我们这些贪玩的小鬼去谈场恋爱比任何方式都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吗?”
萧逸刚到嘴边的口水一下子呛了回去,差点儿咽死自己,他望着方晓雅,邹邹眉头,说:“你是不是想说,就像九把刀在《那些年》的同名小说中写的一样:现在的家长应该觉悟了,让他们的孩子去谈一场热血K书的奋斗式爱情,对不对?不过,我宁愿相信你到峨眉山削发
为尼,也不信你会去谈一场恋爱。”说完,他故意趴在地上,两手一伸,大拜天地:“苍天啊,一雷劈死我算了吧,我快忍不住了。”立马,他抱着肚子仰头大笑起来。
方晓雅显出一脸的鄙夷:“切。”她不理会萧逸,双手抱膝,一副望穿秋水的眼光,若有所思。
萧逸笑够了,抹了一把脸,一本正经地对方晓雅说:“你这是怎么了,九把刀的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就把你的性格都改变啦,太夸张了吧!”方晓雅自言自语:“跟你没关系。”萧逸问她:“你不会是真想谈一场恋爱吧?”方晓雅想了想,很自然地点了点头。
随后几天,学校里传出方晓雅和隔壁班的那个黑黑瘦瘦、平时总是戴着眼镜装斯文的徐特务有一腿的绯闻。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或者说一个恶作剧罢了,因为那个无聊到传这些无厘头的绯闻的人就是萧逸这个“三急”男。他不过是想让方晓雅知道谈恋爱是多么狗血的一件事,无不纯粹的目的啊。
早恋是可笑的,那些热衷于八卦早恋的人更可笑。他们像一群苍蝇围着一个有缝的臭蛋一样盘问方晓雅:“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是拉拉小手,还是亲亲小嘴?”方晓雅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被一群人问到面红耳赤,心中仿佛有只蹦跶的小鹿的感觉。莫名其妙之中,她好像接触到“感情”这个被人遗弃的东西了,就像初露尖角的荷叶,既青涩懵懂、惹人含笑,也锋芒毕露、刺人心疼。
其实,方晓雅很早以前就注意过那个像特务一样的徐特务,因为每次学校的公开批评会上,都免不了有他老人家英姿飒爽的身影,曾经还一度成为校方的重点教育对象。不过,现在在方晓雅眼里,徐特务简直就是一个抽烟喝酒、打架斗殴都能散发光芒的神一级的男生。她也不知道为什么,难道就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绯闻,方晓雅居然喜欢上了这个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应该她喜欢的男生。爱情,没想到竟来得如此干脆。
萧逸听到方晓雅对自己说她已经喜欢上了徐特务,并且她也知道那些狗屁绯闻都是萧逸搞的鬼:“谢谢啦,兄弟!不过,下次再这么玩,你一定要事先提醒一下我,不然,我倒有点儿一下接受不过来,ok?”萧逸很无奈,心想:还能有下次?主啊,杀了我吧!他极力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苦笑着回答:“ok!”这怎么可能呢,方晓雅怎么会喜欢上徐特务这种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将来生儿子没屁眼的种,难不成,方晓雅是重口味?一连串的问题开始打扰着萧逸的私生活,像是粘上了什么东西,想甩却甩不掉。
生活就像在演戏,方晓雅是糊里糊涂的,萧逸就只能靠徐特务来把她踢出局了。但,萧逸又失算了,跟徐特务这种人做买卖,只亏不赚,萧逸赔了一套游戏王的神器卡,只换来徐特务一句话:“我反悔了,我觉得方晓雅这种女生挺适合我的,正好,本大王正缺各压寨夫人,你的条件,老子没心情考虑。”萧逸傻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亏大喽。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萧逸来说,本来就很珍贵的放学之后回家的这么一丁点儿的时间,也被徐特务这个没心没肺的孬逼给霸占了,萧逸竟成了一个巨无霸电灯泡,甚至有几次方晓雅都不耐烦地把萧逸赶到一边,说他是无赖,打扰了她和徐特务之间说悄悄话。靠,什么概念,萧逸一时之间多么想找块冻豆腐,拍死这对“狗男女”。
有一次放学,徐特务照常送方晓雅回家,又是三人同路,方晓雅对萧逸又摆出了臭脾气:“你怎么老跟着我们啊,光天化日的,你想抢劫不成啊?”放在任何时候,萧逸都有发脾气的充足理由,但惟独在方晓雅面前,他不敢造次,无奈的他只能回答:“大小姐,我不走这条路,我怎么回家啊?”方晓雅自知理亏,但还是不放过萧逸:“那我管不着,反正你跟在我们后面就是居心叵测。”徐特务终于站出来说:“算了,晓雅,你看萧逸在一边也挺寂寞的,我们一起聊聊,不挺好的嘛!”
没想到啊没想到,徐特务够兄弟啊,没愧对我那一套神奇卡啊!萧逸一阵捶胸顿足。“他呀,清高一族啊,早就超凡脱俗了,哪能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啊。”方晓雅一脸的不削,没好声气地看看萧逸,“再说了,我有一些话只想和你说,可不能让外人听见啊!”方晓
雅把头轻轻靠在徐特务的肩上,一只手与他五指相扣,真有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觉,两个人就好像在一瞬之间,神游天外,完全忽视了萧逸。这种让外人都察觉的到的强烈的亲昵感,在萧逸眼中,简直幸福得不像话。
“外人?靠。”萧逸怎么也没想到,在方晓雅眼里,自己就是个外人,也就是说连朋友都算不上。萧逸不甘心,他知道自己并不奢求方晓雅在心里把自己摆在多么重要的位置,但至少自己是曾今陪她走过一段青葱岁月的人,那么,现在凭什么自己就只配充当路人甲的角色,凭什么自己心里明明不想看见她和徐特务手牵手并肩走在一起,却还要违心,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方晓雅卸磨杀驴般残忍的话直接激发了萧逸身上那股子拗劲,萧逸想,要我打酱油,哼,实在做不到。
事情的发展就像是同方晓雅开起了玩笑,萧逸这个整天跟着自己不放,看起来另有企图的“三急”男萧逸,居然在自己面前玩消失,不过身边突然少了他这个话痨子,耳根倒是清净了不少,而且身边还日日都有良人相伴,对于方晓雅来说,现在的生活真的非常满足了,甚至令她都有点儿小陶醉。原来,没有萧逸的日子,方晓雅活得照样开心,照样灿烂。萧逸除了喜欢和方晓雅斗嘴之外还有一个嗜好——打网游。方晓雅和徐特务谈恋爱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在逼自己打网游,没日没夜,甚至是逃课去打,像是在发泄什么,或许吧,只有电脑这种没有生命只有程序的特殊“物种”才能听懂萧逸的倾诉。
热恋中的情人最怕的不是感情上有矛盾,而是怕时间淡化了感情,方晓雅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于徐特务牵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方晓雅花空了自己的储蓄罐,玩掉了自己本就不理想的成绩,总之,他没了当初那种甜蜜蜜的感觉,心中蹦跶的小鹿早已没了生气,自己的心动男孩也再不能让自己心动了。真是有多么干脆的恋爱就有对么干脆的分手,方晓雅和徐特务在一片唏嘘声中分手了。其实,这其中不乏浓缩了萧逸的丝丝喜悦,游刃而走,任谁都捉摸不到。
失恋是一曲不休的葬歌,送给那些曾今舍命追逐爱情的少男少女,自是有人落泪自是有人释怀。方晓雅和徐特务的分手是一种理性的分手,分手那天,没人哭也没人笑,方晓雅抱抱徐特务,说:“再,最后一次送我回家,好吗?”徐特务没有拒绝的理由,此时眼前的方晓雅真的惹人怜爱,他牵起方晓雅的手,慢慢走。世界上最长的路不是黄泉路而是失恋的路,没有鸟语花香伴随,没有山清水秀映衬,方晓雅不会抱怨,徐特务也不会发牢骚。一路上,他们从天南聊到地北,从山巅聊到地谷,他们聊他们一起逛过的老街十八弯,聊一起吃过的麦当劳里的肯德基,聊他们一起穿过的最二逼的一穿准破的情侣衫。最后,他们聊到了好久都没出现的萧逸。是啊,方晓雅才发现,虽然她家和萧逸家紧邻,但自己真的好久都没见到萧逸了。徐特务虽然是个情种,但还是个明白人,她问方晓雅:“晓雅,你不觉得萧逸好像很喜欢你吗?”方晓雅愣了,不知是在问徐特务还是在问自己:“是吗?”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其实,萧逸也挺不错的。”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不考虑考虑,你和他之间。”
“我一直当他是哥哥的,况且,我爸爸在他小时候就认他做干儿子了。”
“我们之间的事,你爸妈都没说什么,你和萧逸要是走到一块了,肯定没问题的。”“我现在好累啊,我真的不明白我当初为什么会喜欢上你,我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爱!”“那现在呢?爱过了,总懂爱了吧?”
方晓雅笑了,如今,她能回报徐特务的,只是一个拥抱,这个拥抱,对于徐特务来讲,已经很完美了!
????高一:崔立伟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篇二: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家教教育”
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 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分析:①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游向高原的鱼
水从高原由两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
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上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分析:一方面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最后得到的只有死亡。另一方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昭显的是一种奋力追求的信念,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话题:“成功与方向”“信念”
二. 个性秉赋 弱 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官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打,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人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人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同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 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大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
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座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拉纤县令何易于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
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完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
分析:做官仅仅代表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_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变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同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十英镑的遗憾
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篇三:3000字读后感
这本书以人类史上信息传播媒介的变迁和发展为主线,重述每一种媒介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人类认识论的影响。作者的观点是赞扬15世纪繁荣起来的印刷机文化,抨击19世纪后期开始萌芽并在随后迅猛发展的信息文化,警醒世人不要在这个充满信息垃圾的世界里迷失,不要成为娱乐的俘虏。 波兹曼精准地剖析了娱乐的篡位过程。在印刷术统治世界的时代,报纸和图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当时的人们通过阅读报纸获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行动与信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各地的新闻穿越时空距离被罗列到人们眼前,这迫使人们在无形中修正了信息的定义:它不再是对人们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影响的要素,而只是一大堆看上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实际却毫无意义的文字符码;而接下来的这次“图像革命”则是如精确制导炸弹般击中了印刷术时代的七寸,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开始统治人们的眼睛,从这个时候起,工具不再是中性的,照片重塑了语法体系。与字词句子不同,照片无法提供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概念,除非我们自己把照片文字化,所以文字展现的世界是一个概念,照片展现的世界则是一个物体,它失去了被记录内容在真实世界中的语境,任何一段文字或者另外一张照片与它配合都可以奇妙地衍生出一段新的信息姻缘,从这个意义上讲,图像革命之后的信息已经毫无诚信可言,它可以被制作者和阐释者任意歪曲,信息接受者们不再需要如同对文字一样通过自己的抽象思考来获取知识、价值和观念,在自由世界的商业社会里,信息制作者们为了取悦大众获得不菲利润,一场盛大的娱乐盛宴必然开幕。而在铁幕之背后,它就必然成为独裁者们心爱的玩具;电视的出现终于引爆了信息原子弹,电报和照片以动态的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娱乐不再遮遮掩掩,它名正言顺地处死了严肃话题,大众甚至津津乐道这次弑君行动,人类臣服于电视机前,心安理得地慢慢退化。
波兹曼的时代电脑还没有像如今无可替代,但他也对可以预见的电脑时代提出警告,而今日的事实比他猜想的更悲观。互联网表面上集合了印刷术与电视机,为两者提供了貌似公平的决斗,实际互联网上的文字信息多是电报的升级版,只不过它努力做到“更快、更黄、更无趣”,网络阅读和电子书虽然延缓了人类智力的退化,但它们依然阻止不了娱乐对人类宣判的死刑,只不过是用凌迟代替了枪决,更加缓慢而痛苦,我的观点与波兹曼一致---大学,只有大学这座人类最后的真理堡垒才能帮助不甘自毁的人们发起反攻。其实,当年的波兹曼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西方文明会被娱乐轻而易举地攻陷,读过甘阳的《通三统》中对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体制的介绍描述之后,我们会发现西方社会已经建成了一个牢不可催的文明传承机制,在两年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我的同龄人将接受高强度的学术训练和文化熏陶,在第一流教授的指导下,他们回到古希腊古罗马,细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吉本、索福克勒斯这些圣哲的经典作品,甘阳对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有过如下的描述“芝加哥大学大一的学生进来都傻傻的,水平完全不如我国优秀的大一本科生,而四年之后,则完全脱胎换骨,成了一个“enducated person”,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是精英”,一个每年都会培养出几百万熟读《理想国》、《荷马史诗》,有着深厚人文社科素养公民的社会,怎么可能会输给娱乐?思想建筑起来的高墙任一万个好莱坞、一万个《美国偶像》也是击不破的。不幸的是,在中国,这道防线已经全面失守。
由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年代,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娱乐方式几经变化,从多样性到特殊政治情势下的单一性,再到开放后的多元化。中国的娱乐文化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着质的变化。同美国的“树墩演讲”一样,我们可以拿我们的传统相声作为例子。这门产生于民间的艺术,诞生初期在市井生活中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就像听演讲的美国人民一样,中国的老百姓在休闲之时,在天桥地场、甬道路旁,热闹的场面以及人们由衷的笑声也许是今天的人们所不能想见的,与美国的“树墩演讲”不同的是,演讲所表达的是普通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而相声则是将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幽默化的讽刺。然而,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人类智慧的一种表现。然而,在人类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之后,面对扑面而来的纷繁错乱的信息,到底信息越来越多,还是我们学会了选择?娱乐的形式慢慢成为人们浮躁心理下的载体,娱乐发生的变化正是人们心态的变化。同样从演讲和相声来说,现代的美国社会,演讲多成为政客们政治秀,人们通过电视画面更多的是关心他们在演讲时的形态,而不是聆听他们的内容和思想,当视觉画面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感官神经时,人们的大脑和耳朵被忽视,公众话语真正转变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娱乐至死》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任何媒介都有其特定的倾向性。古时智人在洞穴壁留下的图案倾向于解释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印刷机的发明倾向于以准确客观的方式传播文字信息,而电视和网络的发明倾向于快速和多样化地传播各种信息。电视和网络这种以时效性为核心的传播媒介,必定导致这样的结果:信息发放的速度代替信息的内容成为主导。信息以奇快的速度不断更新,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分析和洞察信息的实质。
娱乐成了电视时代人们的刚性需求,使波滋曼忧心忡忡的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描绘的可怖图景“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这场“娱乐起义”运动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娱乐踏着印刷术时代的尸体借助电视媒介这把充满隐喻力量的利器,轻而易举地刺破了人类脆弱的思考防线,兵不血刃地攻占了人类苦苦经营几个世纪的启蒙圣殿,但娱乐的政变并没有为自己赢得合法性,它在消解严肃话语体系的同时,始终无法建构起一套新的有价值的认识论,因而,莺歌燕舞中的芸芸众生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而对于如何生成一套解释和认知世界的理论,娱乐无能为力,早已缴械的人们更是无所适从,
娱乐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之一,它会产生喜悦和愉快的情绪,并鼓舞人们生存的欲望,使人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娱乐的意义是宽泛的。波兹曼在“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一章节中,充满怀念的笔调描述了在19世纪的美国人民是如此的热衷于街头或是任何一个地方的演讲,尽管时间漫长,句法繁复。可是那时候即便是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自由地激情四溢地进行“树墩演讲”,绝对不用担心没有听众。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必须承认的是,在印刷机的时代,人们的语言是古典而华丽的,相对应人们的理解力也是超凡和令人叹服的。因此波兹曼会发出“人们从理解信息到知道信息”的感叹。
但是我要说的是,无论是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还是集市上的“树墩演讲”,这都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他们的心态是愉快和放松的。情不自禁的掌声和喝彩,能够给他们带来情绪上的满足和愉悦,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这是娱乐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因此娱乐的出现或者说产生本身是无可非议的。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让娱乐成了媚俗的代名词,成了实实在在的“愚乐”呢?国内有不少学者都主张是市场经济导致了文化娱乐化,但是,正如魏英杰在《中国青年报》上说过的:这些学者将文化娱乐化等同于文化媚俗化,他们既昧于对市场经济文化型态的了解,更不懂娱乐为何物,如此的反思只能留于肤浅。
信息时代,也许其实质应该是信息垃圾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吃进大量的信息垃圾,于是习惯了麻木,沉溺和放纵,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副作用。我们可以因为看了一段离奇古怪而又毫无中心思想的视频而笑翻天,却再也没办法写出一段优美婉转的诗句。我们可以创造出类似“给力”“浮云”“神马”之类的违背语法结构和逻辑的荒诞词汇,却无法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这些“网络词汇”实际上已经到了神经病的边缘。但也难怪,当整个社会都热捧这些现象时,谁又想成为异类呢?也许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词会变成热门词汇,只不过口口相传罢了
当人们习惯了周星驰的搞笑,就注定已经无法理解幽默;当人们热炒历史戏说,就注定已经无法耐心阅读正史;当易中天出现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中,就注定他不再是一个专于学术的教授。在人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娱乐已经变成了“愚乐”,一切媚俗的东西出现在各个领域,有政客的作秀,有游戏的粗俗,有名人的炒作,有普通人的南柯一梦。当这种“愚乐”成为娱乐并为人们习惯接受时,我们就回归到了尼尔的思想之下——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也许,在“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的外表下,真正的却是“Fooling Ourselves To Death”。赫胥黎说得很有道理:也许摧毁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相反,是我们热爱的东西摧毁我们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