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氓改写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2:40 体裁作文
氓改写小说体裁作文

篇一:《氓》的改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氓》改写 (蔡清波)

还记得当初你笑嘻嘻,抱着布来我家换丝的情景。当时,我是又喜又羞,因为我知道你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来找我商量婚事的。换好了丝,我借故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我们依依不舍,可你突然责怪起我来:“你怎么还不嫁给我?你是不是不爱我?要不怎会这样拖啊拖的!”说完,你赌气地转过身去,不理我。我急了,说:“我怎么会不爱你!我也想能和你在一起啊!可是,你没有找媒人来提亲啊,我一个女孩子,怎开口?”你听了,更生气了,朝我“哼”了一声就要走。我也着急了,我怕你这一去再也不理我,我赶忙追上去,拉住你的衣袖,我流着泪说:“你不要生气了,那我们秋天就结婚吧。”

你走了以后,你知道我有多想你!我经常登上河边那倒塌的墙,遥望对岸你的家,我多希望能看你一眼。当我没看见你的时候,我的眼泪簌簌地掉下来。有时候,我终于看到了你,我就高兴地隔岸想你招手,呼喊你,我心里的喜悦全写在脸上。

后来,听说你为了我们的婚事去占卦,还好,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于是,你用车来接我,我在家人异样的目光中,带上嫁妆,跟着你走了。

唉!如今想来,我真的很后悔,后悔自己被痴情遮住了眼睛。当桑树叶子新鲜润泽的时候,就像爱人们沉溺在爱河里。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当桑树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就像那浓情渐渐退去,爱意不再。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可你,就像变了一个人!你不再情意绵绵,不再温柔体贴,你的感情已不再。

做为你的妻子,这么多年来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家里里里外外,我整理得井井有条。但你却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了,我的付出你也不珍惜了。你渐渐地厌烦我了,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凶恶得让我几乎不认识你。我回娘家说起你对我的所作所为,我兄弟却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我多么想和你白头到老,但这样的日子还怎么过下去!一想到以后每天都要面对凶神恶煞般的你,那简直就是无边的噩梦!淇水再宽总有个岸,沼泽地再大也有个边。

我也常回想起我们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你当初的誓言仍在耳边,可现在你已变了心。唉,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我还怎么能够和你过下去!从今天起,我们恩断义绝,一切都让它过去吧!

篇二:《氓》改写

《氓》改写

《氓》改写

杨建国

(一)相识

如血残阳摇摇欲坠地挂在遥远的天边,习习晚风吹皱了平静的淇水,也吹软了路上的行人。氓,头裹白毛巾,黝黑的脸颊黑又亮,挽着裤腿儿,怀里抱着一捆粗糙的织布,嬉笑着,哼着小调,一路向西。“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向这里走来?”颖这样想着,转身掩上柴扉。

“山丹丹花开鲜艳艳——”“织布——上等的织布——”氓向颖家的院内窥视,还不时地环顾一下四周。那眼神仿佛要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

扎扎机杼声回荡在颖家上空,韵律是那样的和谐、悠扬。织机上的银丝上下左右跳荡,颖的纤手忙个不停。

“织布——上等的织布——”院外的氓一声连着一声地吆喝。声音憨厚而磁性。

“哼——他,他其实是——”颖接上不小心断掉的银丝。

“上等的织布——上等的织布——”

“他——他其实长得也蛮帅气的呦。”颖的粉脸不由得红了,如同遥远天边那抹如血残阳。

(二)送别

三天后。淇水缓缓流淌,微风过后,平静的水面上长出无数涟漪。

淇水,古道,长亭。静谧的顿丘小镇,街道上人烟稀少,三两户商铺也正要打烊。颖依偎在氓的怀里,泪眼汪汪。

“氓,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未能找到说媒人。人情世故,你是懂得的,所以我不能就这样——”颖呜咽着,那声音好伤感。

“那你——那你到底打算怎么样?”氓把怀里的颖揽得更紧。

“你不要着急!回去之后,赶紧找个说媒人,向我娘向大家有个交待,就把金秋作为我们的婚期吧。我祈盼着收获的季节里收获我们的爱情。”颖仰头安慰氓。

(三)盼归

一个月后。淇水河泮的顿丘小镇,仅有的一条街道上,人来人往。小贩的叫卖声,人们讨价还价声,鸟市里悠扬的鸟鸣,这一切都让顿丘小镇充满生机与活力。颖无心欣赏沿街的风景,更不论购物,她一个人登上那几近倒塌的残垣,眺望着淇水对岸的复关。复关,那是心上人回家的地方,也是心上人明媒正娶自己的必经之路。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复关那边静静的,除了三两个守关人出出进进似乎没有任何动静。如血残阳渐渐隐退。

——哇——颖捶胸顿足,顺手将手中的红丝巾丢掷空中。顿丘上空,红丝巾自由飘荡,没有目的,没有任何方向。

雁字归时,月满西楼。颖伫立在自家院落里的阁楼上,眼神一路向西。月光朗照,只是多了几分凄清与静穆。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

走啊——”小曲儿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氓回来了,氓回来了——”颖急切地冲下阁楼,向紧闭的柴扉奔去。

“布谷——布谷——不归——”,原来是远处寂静的丛林深处传出的啼叫。

颖跌跌撞撞地回到冷清的卧内。这一夜,颖辗转反侧,实难成倦。寻好梦,梦难成。

(四)迎娶

两个月后。失魂落魄的颖正在残垣上眺望复关,只见一队红衣人马由远及近向颖走来。

“是氓——是氓——是我的氓——”颖飞下残垣,向红衣队伍飞去。

“相见无言唯有泪千行”,颖与氓默默相对,“竟无语凝噎”。

“颖——颖——”,氓摇醒了依偎在自己怀里的颖,“我来娶你了,我来娶你了。”

“你——你——哪一个说要嫁给你了。”颖把火红的脸颊埋进氓的怀里,更深,更深。

第二天,颖乘着氓家的马车,在一片喜庆中,告别了爹娘,告别了乡亲,告别了生她养她的故乡,与氓共同渡过淇水。

(五)独守

婚后来年的春天,“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勤劳的颖穿梭在桑树间,将上好的桑叶娴熟地采摘下来。

“过几天,蚕茧就可以丰收了。”颖这样想着,满脸漾笑。

“多吃——多吃——真甜——”桑林深处,斑鸠鸟儿专注地叫个不息,吃个不停。

“哼哼——上月,氓与邻家的帅哥去贩丝了,不知——”颖的脸上掠过一丝忧郁。

(六)婚变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颖家的蚕茧丰收了,满院都是,连院外的小径上也堆叠如山。然而,颖就是高兴不起来。

“氓已经去了一个多月了,怎么——”颖愈发忧伤,眼前雪白的蚕茧也显得丑陋不堪。

颖清楚地记得那天送走氓和邻家帅哥的情景:浩浩荡荡的淇水,空旷,迷蒙。一阵巨浪袭来,掀翻了岸边的独木舟,打湿了远在岸边的氓马车,粉色的车帷湿淋淋的,好像刚刚洗过。

“氓——我好怕。”颖紧紧地拉着氓的手,心有余悸。

“不怕——不怕——我们贩完丝茧就归。”氓故作镇定,但眉眼里闪动喜悦。

然而,都快两个月了,就是没有氓的讯息。最近几天里,颖剥茧抽丝,忙里偷闲地屡屡登上阁楼;不是为了眺望天边的彩云,也不是为了清闲。

“我没醉——我没醉——”秋天的后半夜,氓酩酊大醉,撞开了阔别几个月的柴扉。

“氓——你喝成这样。”颖心疼地迎上去,玉臂在氓眼前划出一道白白的弧。

“你再陪我喝上几杯!再喝几杯!我不愿回家,我——”氓挥手拂去眼前的颖,随即又靠近她。

“你喝多了,氓。让我扶你进屋小憩吧。”颖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

“对——对——就像昨晚那样——”氓一派胡语。鼾声如雷,但很香甜。

????

(七)重生

咣当——

小院柴扉被重重地关在颖的身后。

茫茫淇水,奔腾远去。三两只沙鸥迅速掠过茫茫水面,向水天相接处冲去。水面上,天空中,留下了沙鸥掠过的优美弧线。

颖的眼睛追逐着那道优美的弧线,飘过茫茫的淇水,飘到淇水那边。

????

篇三:氓

主备人:黄学平 参与人:史秀红 王少娴 刘若坤 霍燕峰 教学目的: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 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氓》、理解情节和主题。

3、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叙事情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掌握《诗经》的艺术特色、在课文基础上更广泛地了解《诗经》是本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钟)

大家知道,在东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最先出现的成熟的诗歌作品的代表有哪些吗?

明确:《荷马史诗》、《诗经》。

虽然东西方的文明在自己不同的发展轨道上走出了相互区别的轨迹,但在世界文明的源头,最先出现的文学样式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诗歌。中国一向被称作是诗的国度,从先秦开始,到辉煌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当下的现代诗。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今天我们便溯源而上,去领略我们祖先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经》。

二、文学常识介绍。(10分钟)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而在那个时代,诗歌一直是和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诗、舞、乐的结合升起了中华文明灿

烂长河中的第一面风帆。最早的诗歌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在这种记叙真实事件的风格影响下,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孕育而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儒家学说兴盛之后,成为《五经》之一。

作为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谈论到它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到诗经“六艺”,便是“风、雅、颂、赋、比、兴”。那位同学可以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介绍一下? 明确:“风、雅、颂”是《诗经》的体例类别。《诗经》中的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从内容上主要是祭歌、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

《诗经》的内容大多涉及祭祖颂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等等。 三、诵读鉴赏。

全体同学齐读《氓》。 1、事件发展

提问:在预习的基础上,那位同学可以复述一下这首叙事诗所记叙的事情? 明确:《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抛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并最终与丈夫决绝的经过。 热恋——结婚——被弃——分手 指导诵读:

明确了这个过程,在诵读时就要读出感情来。诗中有几句最能集中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时的节奏快慢、语气轻重、语调高低,来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个性。

热恋:“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此句写作于女子的恋爱时期,朗读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再现一副画面:旷野郊外,废墟墙头,有位姑娘,翘首期盼,不见爱人,焦急烦躁,泪花飞溅;爱人突现,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高声欢呼。好一位纯真烂漫,一往情深的女子呀!时哭时笑,时恼时喜,所以前句要读的慢重低,后句要读的轻快高,女子对爱情的痴情陶醉,一读了然。

婚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一段文字,十个短句,“矣”字出现达六次之多。一“矣”传万情,读法各不同。这段文字写的是女子回忆婚后生活,贫苦而艰辛,沉痛而压抑。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女子开始倾诉,一吐苦水,生活艰辛劳累,起调“矣”字宜重而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的碾盘碾过了一遍又一遍,而女子的生活却丝毫无改变,怨情顿生,“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付出若有回报,也可算作一种安慰,但女子得到的又是什么呢?“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是拳脚相加,是家庭暴力。是女子有过错吗?“女也不爽。”错在谁?男子。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付出无数却无回报,没有过错反遭遗弃,女子内心由怨生恨,“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丈夫已背叛感情,若能从亲人那里得到一点同情也可算作一种补偿,但是回到娘家之后,迎接她的却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为何她的兄弟不去找氓算帐,反倒讥笑自己的同胞姐妹?因为2600年前的奴隶社会里,男子“二三其德”是正常的,女子无能被弃才是遭人讥笑的。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而为悲。感情抒发达到高潮,朗读时“矣”字高重到了极点,可谓大方悲声。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感慨万千,陷入沉思,情绪也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文章收尾时,以此句为结,起到了震撼人心之用。恋爱已成往昔回忆,婚变恰如黑色深渊。女子想起当年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目睹当前的“反是不思”“二三其德”,真是恍如隔世呐。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个感叹号,包含了多少的感叹呀!痛苦、伤心、绝望、无奈、怨恨??该何去何从呢?既是弃妇,不能再做怨妇了,身处2000年前的这位女子,主动喊出“算了吧”,果断地从感情的漩涡中退身而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冷静而觉醒、坚强而果断。百感交集化为一句话,更多出了一份坚强,朗读时此句宜读的高而重。 2、人物形象

通过诵读我们理清了诗歌的叙事思路,也对诗歌中的任务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那么我们来看看诗中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提问:全诗有几个人物? 明确:两个,氓、怨妇。

提问:用诗歌的原句归纳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明确:怨妇——勤劳 “靡室劳矣”,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坚强“亦已焉哉”

氓——三心二意、始乱终弃、狡猾残暴、用情不专、贪恋美色

对全诗的人物和情节有具体的了解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自由恋爱竟以悲剧收场?

明确:1、这场悲剧应该由女主人公买单。她不识人,人家一求婚,她就答应了,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嫁出去。头脑发热,没有心计。2、这与社会背景有关。奴隶社会里女子地位低,完全是男人的奴隶。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流氓就随流氓了,没有严密的法律制度去维护她们的权利。所以说一个女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3、这故事中对立的双方就是两个人,女子固然轻信,但是,根源是在那男子身上。这家伙整天游手好闲,文中也没交代他的工作,估计是拈花惹草去了。诗句“二三其德”很能说明问题。应该让氓承担全部责任。(调动学生发散思维)

[士之变心(“士二其行”);伦理道德(家人反对自由恋爱。“兄弟不知,歙其笑矣”。有点幸灾乐祸);社会制度(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年老色衰(“其黄而陨”)] 四、艺术特征。

提问:女子这种哀伤、悔恨、决绝的情感怎么表现出来的?

明确:回忆与对比。对当年热恋时情景的追忆与对结婚后生活的反差的叙述。 提问:同学们又没有发现诗中的一些修辞方法呢?

明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

这是《诗经》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用“比”。“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五、总结。

这是我们高中以来学习的第一首先秦诗歌,从中我们了解到来自中华文明源头的《诗经》的艺术魅力,了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与诗歌表现手法的发展。最重要的,我们要从《氓》中读出一种做人的原则。有一首歌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要诊视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氓》。2、将其改写为一篇小小说

《静女》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教学难点: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 小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二.讲解《诗经》相关知识 三.听录音,训练朗读 四.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现在的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

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 姝 (shū) 俟 (sì)彤(tóng)管 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 说怿(yì) 娈(luán)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每小组可在四个任务中任选两个完成)

4.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2)《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得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六.布置作业: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课文讲解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3)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喜爱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第二.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4)鼓励学生讲一个爱情故事,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唱一首歌,例如:《化蝶》;绘一幅简笔画,例如:《青春美少女》;回忆一首诗:例如《关雎》等,让学生尽情地自我展现

(以上要点都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5.学生跟配音大声朗读,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二.归纳主题

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三.在音乐声中布置作业 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