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收获
篇一:2013高考作文素材 命题作文 收获
2013高考作文素材 命题作文 收获 (附范文)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解析
“收获”是什么? 是成功、掌声、笑脸、鲜花、喜悦、敬佩、满足,还是经历、感悟、快乐或者忧伤?可写的内容很多,但这是一则材料式命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对我们的写作内容往往有提示、导向甚至限制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应该对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观点。
材料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我收获微少,可是我却欢乐、大笑;第二层写我欢笑的原因——“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由此提炼出观点:虽然我收获微少,但是我已经经历过、奋斗过、付出过,所以无怨无悔,这就是人生。所以收获可以是一种心态,可以是一种付出,也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
1.收获是一种感悟。
有时,从短时间看,也许是失败了,因为没有成功就是失败。但是,要想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要想从失去中获得,就要总结教训,就要思索人生,这些思索与感悟,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收获远远大于果实本身,当我们辛勤付出而得到果实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收获原来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想得到的希望!那些不是果实的部分——经历、经验、教训、感悟??,乃至汗水与泪水,那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2.收获是一种付出。
不懂得付出的人,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其实生活就是,我们在每天的付出中,获得收获与喜悦,如果不懂得付出,你就永远也无法明白这一道理。付出是快乐的,就像收获时充满着的喜悦之情一样,因为只有付出,才会收获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才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甚至可以这么说,喜悦的心情也是一种收获,关键是首先要付出!
3.收获是一种人生态度。
生活是甘甜还是苦涩,是精细还是粗糙,是丰厚还是干瘪,是美好还是艰辛,是艰难付出后的收获,还是精心播种后的无奈,全在于一个人对过程的感悟。一时一事的得失,别太在意;一点一滴的收获,千万珍惜!当然,没有经过艰辛劳作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收获的“滋味”的。从这一角度行文可以使文章具有思考的深度。
本次作文,我们可以选取的角度、可以运用的材料很多,但要想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会有大的收获,所以行文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另外,这次作文要出彩,在技巧方面还需要多加揣摩与运用,要写出个性与特色。
(赵广霞 洪 星)
收 获
高二/仇信
“各位同学请注意,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还没等广播里柔美的女声重复第二遍,我又拨开袖子看了下手表,果然!
“天啊,完了完了,来不及了??可试卷上的作文才只写了个题目啊!”此时的我就像一只失去翅膀的鸟儿,已无力飞翔了。我想,放弃好了,破罐破摔好了!
正当我套上笔套的那一瞬,神经突然紧抽了一下,我差点没在考场上叫出来。我用中指轻轻按着太阳穴,缓缓闭上眼睛,一方面,为了缓解刚才的疼痛;另一方面,是为了等待考试结束的铃声。
大约过了十几秒,我睁开眼睛,扫视了下四周。有的同学写完了正在认真复查,有的同学作文正准备写结尾,大家脸上那严肃而认真的神情所传达给我的,是一种自信,是一种斗志。这难道是对我的嘲讽吗?
啊,是啊,这是对一个畏难而懦弱的人的彻底嘲讽!
“我是怎么了?平日里有着强烈自尊心的我去哪了?性格倔强的我去哪了?”一句句的自我责问不断地抨击着我的内心。心中的天使与恶魔也在激烈的争吵着,所幸似乎天使占了优势,再看看手表,仅有十四分钟了。
我赶紧回过神来,揭开笔盖,端正坐姿,再看看那作文题目——《为时不晚》,只花了五秒不到的时间,整篇文章已构思完毕,我决意要在考试结束前完成那800字的作文。而灵感就来源于刚刚一分钟的心理斗争,对于我来说,那一分钟给我带来的收获时刻都在影响着我。
就这样,我以平均三分钟一个段落的速度,在考试结束铃响前几秒终于将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在停笔的刹那,没有人知道我当时有多么释怀!
更让我欣喜的是,那篇作文竟然还被当作范文在全年级传阅,以供大家借鉴。这更加让我坚信那不安的一分钟给我带来的收获——别轻言放弃。
这次经历不仅教会了我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说放弃。我将会一直珍藏这样的收获,深深记在心里,就像鸟儿飞翔在春天里。 ◆ 启示
于细微处做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如果说情节结构是记叙性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文章才能丰满,才能愉悦人的心灵。本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开篇的语言描写,使文章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让人一见钟情。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致、真实、生动地传达出“我”在考试结束前紧张激烈的思想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指导教师:蒋
红霞)
收 获
高
和谐的幸福让我们品评甜蜜,收获了感动;艰辛的苦难让我们奋力向前,收获了成长;朴实的生活让我们经历岁月,获得了感悟??
人的一生好似那沉浸在烟雾下日益涨满的湖水,收获得越多,人生也就越充实。人生又如那金秋后装满果实的篮子,用心付出得越多,收获也将越多。
收获是需要日益积累的。在生命的长河中,每走过一段道路,每路过一次驿站,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些收获。然而在这些日益积累的收获中,由始至终陪伴我们生活的,就是那点滴的幸福。
那是一个寒风阵阵,冷雨点点的阴天。我还是与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然后走向教室。当我一打开那宿舍门时,看着那灰暗的天空,心里是那样的无可奈何。今天是星期日,一个星期唯一一天可以见到爸妈的日子,爸爸妈妈离学校很远,所以只能一个月来看我一次。前几天,我打电话回家,妈妈说会来看我,我开心地盼望着星期日的到来。可是,这个装载着我期盼的星期日却忽然下起了大雨,路又这么远,妈妈一定不会来了。
下课后,我垂着头走向食堂,突然身后传来那久违的熟悉的声音。我带着疑惑转过了头,看到爸妈的那一瞬间,脱口而出的呼喊声带动着我的脚步,直奔爸妈。直到吃饭时,粗心的我才发现爸妈的衣袖口都淋湿了,我顿时哽咽了,再抬头看看爸妈,还是那样慈爱的微笑,关切的眼神,唯一改变的就是爸妈的面容都有些消瘦。此时,我含着苦涩的泪水,真切体会到爸妈给我的无限关爱与幸福。
临别时,妈妈对我说道:“天气不稳定,一定要注意保暖。每天都要吃饱饭,好好努力,有事就打电话。”此时,我看着母亲,母亲的眼眶里泛着银银泪光,就像溢满的湖水。带着不舍的心情我与父母告别。这个时侯,我收获了责任,因为幸福。
平实的生活,让我们收获幸福。在这点滴的幸福之中,我们又“收获”了感动,在感动中收获拼搏,在拼搏中收获希望,在希望中收获理想,在理想中收获成功??
懂得感悟,懂得去品评幸福和人生的苦难挫折,懂得肩负身上那份深深的责任!让这些经历化为人生奋斗的动力,去收获那充满光明而又美好的明天!
◆ 启示
善写真事抒真情 本文收获的是一次感动,由校园生活的细微之处,体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幸福,又由这些关爱与幸福感悟到人生需要拼搏,需要正面对待人生中的苦难与挫折。抚绿荒原的是温润的细雨,滋润心灵的是点滴的感动。遥望我们走过的生活点滴,是一串串泪珠伴着感动,是一点点收获伴着成长!能够细腻地叙写真人真事,深入地抒写真情真意,这样收获的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
(指导教师:房
丽)
收 获
高二/许航
如果“爱”可以当作资产的话,那我一定可以成为收获“爱”的大富翁。
那亲情化成的月光从天上洒下来,我则在下面收获着这一丝一缕的爱。
我们那儿规定,初三走读生也得上自习。身为走读生我的一直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夜晚回家沿路的建筑一成不变,每每路过都感到十分厌倦。
这一晚,在校外随便吃了两口晚饭便奔回学校上自习,因家离学校很远,因此每晚只能这样简单解决晚饭,饥肠辘辘地上自习。我浑身无力,趴在桌上望着窗外的月亮出了神,想到放学回家就能吃到家里为我准备的晚饭就倍感兴奋。抬头看了看表,时间在不紧不慢地走着,那熟悉的放学铃声终于在耳畔响起,我发疯似的冲到车棚拿车,刚拖了两步就发现车胎不知怎么扎破了!我暗暗地咒骂着,把车挪到了校门口,打电话回家里求救:“喂,爸,我车坏了,你快来带我啊。”“哦,好,马上就去。”父亲干脆地回答完便挂了电话,我就倚在电瓶车上在路边等了起来。
时间已逼近九点半,散学的同学逐渐变少,宽阔的马路边只剩下我和几个卖小吃的摊位。我看着那路口,依旧是一片漆黑,月亮也被一片乌云遮住了,道路上少去了原有的光辉。父亲的身影依旧没有出现,我的心情渐渐急躁起来,开始在心里责怪他:“烦死了,怎么还不来?还要不要我这个儿子了?”正当我心情异常烦乱的时候,我看到远处有人骑着三轮车来了,因为近视,我起初看得不甚清楚,待他靠近了,才知道就是我父亲。他用袖子擦了擦满脸的汗,看着此时满脸怒气的我,解释道:“航啊,不要生气啊,你车坏了,爸爸开车来
就不好运回去,只得到处去借三轮车来带你。”我望着眼前的父亲,想起他在工作上高高在上,而在他儿子面前却“低声下气”。此时内心的怒火已熄灭。我笑了笑,拖着父亲:“快点回家吧,我快饿死啦。”我们七手八脚将电动车抬上了三轮车,一路上父子俩谈着笑着,沿路的街景也不再单调乏味。
这时,遮住那月亮的乌云也散去了。那月光照在父亲的背上,勾勒出淡淡的身影,是那样地健壮。我也将这份亲情轻轻地收获着,装进口袋里,不让它逃跑。
◆ 启示
巧借场景来作衬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这种实话实说就是用真挚朴实的情感再现生活,就是生活写真。本文记叙了生活中我因车子坏了要求父亲来接我的真事,把“我”在等车过程中的不耐烦描写得真切自然。文中前后两处的环境描写很成功,既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增强了文章的语言韵味。
(指导教师:周秀华)
篇二:作文素材伤害与收获
[心灵驿站] 一棵受伤的树
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植物真菌疫病,方圆几十公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颗箍了铁圈的榆树存活了下来。
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组织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是那个给榆树带来伤痕的铁圈拯救了它。因为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铁份,所以榆树才对真菌产生了特殊的免疫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一个农场里。这棵树至今仍生长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仅是树,人也是如此。我们也许在生命中受过各种各样的伤害,但这些伤害又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让生命变得更刚毅,更坚强,更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同时也让伤害成为一个警醒,让我们及时从迷惑中解脱。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在你生命中出现。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甚深的因缘。爱你的人给了你感动,你爱的人让你学会奉献,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接纳,不喜欢你的人,促使你自省与成长。所以,如果你曾受过伤害,请感谢那些你认为伤害了你的人,因为他们是帮助你成长的菩萨化身。在人生的修行中,让我们接纳一切因缘,无论是顺缘,还是逆缘,都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车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新材料作文大体分为现实型和寓意型两类,这个材料作文属于寓意型的作文,寓意型材料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化虚为实,图示如下:
没错过——珍惜得
目标人生列车
信念
错过了——懊恼失
——升华、酝酿
分析材料:这则材料是一个多向性的材料,第一段的材料牵扯到“得” 、“失” 、“目标”三个方面,第二段进一步阐述如何对待得失,意在提醒考生重点要在如何对待得失方面思考,而不要在“车站”,即人生目标或者信念方面兜圈子。因此,立意要把三个方面都考虑进去,而且要以如何对待得失为重点,这才算是“全面理解材料” 。
明确话题:如何处理好人生路上得失与目标(信念)的关系。
联系现实:我们能联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郑燮的“任尔东西南北风”,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杜甫的“风雨不动安如山”,以及司马迁的得失,邓小平的得失,史铁生的得失,张海迪的得失,孙东林兄弟的得失,等等。
篇三:作文素材之奉献
作文素材之“奉 献”
导读: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 【格言警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 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着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是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希望你们年轻一代,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凡是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或是为捍卫一个伟大真理而忍受穷苦的人们,才是英雄。(荷马·马蒂)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美。(马克思) 一个只顾自已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罗斯金) 【事实论据】 ? 鲁迅——牛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法拉第——烛
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居里夫人——蝉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她很赞赏蚕的精神:“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同类......” ?
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
达尔文心系造福人类
达尔文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做法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 ?
把一生献给科学
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长期接触镭,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两手被镭射线烧得伤痕累累,并得了致命的血液病。众人劝她休息治疗,她谢绝了,她说:“我的生活是离不开实验室的。”在晚年10多年里,她带病写出30种科学报告,好几种高深的科学理论书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时,直到1934年闭上了她那双智慧的眼睛。 ?
两弹元勋——邓稼先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
从陶朱公到李嘉诚
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间数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们“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他曾用钱资助过勾践,也资助过田成子。现在,他把它分散给那些需要资助的人,对他来说,
赚钱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想利用赚来的钱有所作为。现代的李嘉诚,大巨富之后,时刻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从不吝啬解囊。1980年起,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汕头大学的创办中,不惜花费5.7亿港元的巨资,要为潮汕地区兴建第一座学府,并立志要把它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他亲力亲为,殚精竭虑,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后来的师资配备,无不一一过问。他曾说:“汕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甚于其它一切事业。”对于曾经因贫困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并走上经商之道的李嘉诚来说,汕大的创立,不啻是圆了他当日求学的一个梦。而当他积毕生的心血以报效桑梓,当他智慧地运用他的成功之果服务于华夏的子孙后代的时候,众人不难从这一系列的壮举中窥析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义。 ?
无私捐赠
徐悲鸿逝世前捐赠毕生珍藏的文物。
郑振铎捐赠毕生珍藏的7万多册善本典籍。
巴金捐款数万元并献出他珍藏的现代文学史料充实现代文学馆。
范曾将在日本举行书画展览所得的12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之用。
纺织女士杜芸芸,将本该归她所有的10多万遗产交给国家,支援建设。 上述捐赠,表现了他“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心为国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德。 ?
茅盾为文学捐稿费
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让孩子笔录口述遗书二则。其中一则写道:“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词中称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 ?
叶圣陶三易遗嘱
叶圣陶老人的遗嘱,全文不过130字,然而却写了三次。第一次写于老人重病之时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嘱咐家人丧事从俭,“只在《人民日报》自费登个广告,告别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别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补写遗嘱,写道:“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他不要开。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补写遗嘱,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北京医院按照老人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作了解剖)。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 ?
邓拓万金救古画
1961年的一天,邓拓在荣宝斋看到一幅潇湘竹石图卷,画末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这幅画是一位四川老人的祖传珍宝,说出自苏东坡的手笔。可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不是东坡的真迹,因此,国家收藏部门没有收藏。
为了不使国家文物流失,邓拓同志把自己若干幅藏画卖给店里,凑足上万元,把那幅古画买了下来。他从故宫藏画的记录中,查出了这幅画的有关记载,逐字逐句与画面核对,经过半年的精心研究,他终于作出结论:潇湘竹石图确实是苏东坡的真迹,而不是伪作。一幅将近千年的珍贵作品,辗转流传,终于被邓拓抢救保存下来。
1964年,邓拓将个人所收藏的最好古画154件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包括他花万元巨资收购、积半年辛劳鉴定的这幅古画。 举债创办“育才小学”
张震1964年出生在定远。定远是陕甘宁蒙交界处一个贫瘠的县城,百姓一年收入三四百元。张震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后,学习英语,是校报记者,多次在写作比赛中获奖。快毕业时,他舍弃了成功率很大的考研和记者生涯,带着妻子韩雅婷回到家乡,举债办起了一所小学。
1992年8月,他们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借钱买砖木,盖起最初的四间教室,名曰“育才小学”。学生来自田野,来自其它学校赶出来的差生。学费减免,其它费用低于国家标准,开设英语。几年下来,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可张震他们欠债已达11万元。猫耳洞精神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越边界的一场战争中,我军战士为坚守阵地,修挖了防炮洞,他们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洞”。地处热带山林丛林地区的“猫儿洞”,外边爆炸着敌人打来的炮弹,里边是摄氏三四十度的闷气,雨天满洞是水,日夜蚊子横飞。战士们嘴干唇裂,衣衫浸透了汗水,身上被蚊子咬起一个个大包。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为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人民的利益,艰苦备尝,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英勇顽强地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全国人民奉献了可歌可泣的“猫耳洞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比鲜血更宝贵
1997年10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张金泉、宋安琳夫妻双双荣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的金杯。
张金泉是北京地铁总公司的一名普通干部,到1997年10月止,他共计无偿献血19次、3800毫升,义务献血15次、3000毫升。宋字安琳是北京拖拉机公司医务室大夫,目前她已无偿献血26次、5200毫升,义务献血13次、2600毫升。 说起丈夫何以“落后”,宋安琳解释道:“那是1990年12月16日深夜,他在回家途中被劫匪打伤了头部,做了两次开颅手术,植入一块有机玻璃,过了一段时间才彻底痊愈。”夫妻每次献完血后,好好地休息一下午,第二天什么事也没有,照常上班。无偿献血,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