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讲故事视频
篇一:外婆讲故事
外婆讲故事
连云港新港实验学校 六(3)班 薛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外婆又哼起那首老歌,歌声缓缓地飘满小院,又飘向院外。小时候,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喜欢唱这首歌,总是缠着她问来问去的。
“外婆,您为什么喜欢这首歌呢?”我睁大眼睛看着她。
“这歌不好听吗?唱熟了,多顺嘴呀。”外婆每一次答案都差不多。 “那――共产党是谁呀?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傻孩子,共产党可多着呢,都是咱们国家的好人呀。” 她总会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继续说:“没有共产党哪里会有咱们新社会、新国家呀。就说说外婆吧,一九四二年,我才刚出生不久,小鬼子就到了咱村,无恶不作呀。你的太姥爷――也就是外婆的爸爸就去打仗了,没过多久牺牲了。日子难过呀,地主也欺负人,你的太姥姥――也就是外婆的妈妈被逼离家出走了。没办法,我们兄妹三人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外婆又一次陷入了回忆,眼睛里噙着泪花。
“那时,只有红薯吃,红薯光撑肚子不压饿。还要上山砍柴呀,没有柴就没法烧饭、取暖了。山路难走,不留神石头尖儿就把脚划破了,等到下山时,常常是又累又饿的。就盼着春天呀、秋天呀,能在山上找点的野果、野菜什么的。就盼着槐花开了,甜甜的,可是有刺,我胳膊上的伤痕还在呢……”外婆已抹起了眼泪,我也沉浸在那个时代悲痛的生活中。
“可是,有一天,咱们的队伍来了,共产党来了,好事儿就都来了。
共产党的队伍就是咱老百姓的,对我们烈士子女照顾的没法说,吃穿不愁呀。有土地种了,奶奶还养了几只羊,我们兄妹三人都去上学了。告诉你吧,上学的时候,我都要十岁了,我大哥十三岁了才上一年级,哈哈……”外婆开始有了笑颜,阳光拔开了乌云。“最喜庆的日子就是解放军来看望我们,给我们兄妹理发、打扫、包饺子,还把我们带到部队看他们表演节目。每次,我们都要高兴很长时间,党员干部有多忙呀,这么多年了,都还想着我们。不,是谁有困难就想着谁呀……”外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再看看现在的日子呀,以前想也想不到。听说咱们的人造星星都上了天,咱国的人还在天空行走了,外国的小鬼子也不敢欺负我们了。看看你们几个爱吃就吃,爱穿就穿,福气大着呢。老家的大马路修到院门口了,原来还要缴公粮,现在村里人种地政府都还发补助哪。最高兴的是村头的杨大伯,他家的小儿子也考上了大学,正发愁着两儿子让谁上呢,政府就发了助学金……没有共产党哪有这些好事儿。” 外婆数落的好事儿没完没了,可每次都不同。
“你爸爸、舅舅可都是共产党员,工作多用心啊,从不让人说个“差”字。孩子,要用功读书,考上大学咱就入党,外婆等着哩。”最后,外婆总会这么笑眯眯地对我说,这是她对我最大的期望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外婆又哼起这首歌,我也轻声地跟着唱了起来,歌声缓缓地飘满小院,飘向院外……
篇二:姥姥的故事
姥姥的故事
在我的家乡孝县有这样一个习俗:老人在生前指定一个亲人为自己守孝,被指定的人要按当地传统在老人生前的住的地方,为其守孝三年,这三年,守孝者每天早中晚要净手三次,上三炷香。并且默念一些当地老人传下来的话,只有这样,死者才能不下地狱。三年后顺利投胎做人。然而我的姥姥却是个例外,三姨喊破了嗓子问姥姥,她无论如何也不肯说希望谁守孝。
小姨说姥姥生前最疼我,理应让我守孝,思忖了片刻后又说不用我留下来守孝,怕耽误了我,姥姥在天上也不安心。
葬礼结束的第三天,我坐在南下的火车离开了孝县。口袋里没有姥姥的遗书容我默念,相册里没有姥姥的照片容我怀念。然而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的是姥姥的身影和她那段苦难的人生。我不知道该怎样讲述这段故事才能算得上精彩,然而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已精彩的形式发生。不精彩的也是故事。也时时刻刻发生着,比如,我姥姥的故事。
姥姥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在18岁那年嫁给了邻村大自己8岁的姥爷,谈不上什么爱情,在那个年代,旧地主家的姑娘能有人敢要就算是幸运了。姥爷家里穷,身上有四个哥哥,据说当姥爷娶了姥姥后,姥爷的妈妈如释重负,给他的五个儿子开了会,会议的结果就是家里的老幺终于娶上了媳妇,她也基本算是完成了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原本一个大家该变成六个小家了。就这样,姥爷和姥姥分到了一口锅,两床被子和三只羊。新婚的姥姥在婚后第三天就开始和丈夫借住在别人家里,六个人挤在一个大火炕上,没有嫁妆,没有自己的房子,甚至没有爱情,然而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姥姥和姥爷,影响不了那一代人生儿育女。
在那个人多力量大,多生光荣,多子多福的年代里,姥姥也当然不甘落后,姥姥的一生,共生了8个孩子,前三个都是儿子,但是因为习惯性流产,三个儿子都在姥姥怀了7,8个月时掉了胎。那三年姥姥天天和着泪都要喝一些奇怪的中药,记得姥姥常和我说,你姥姥我这一辈子啊,流了三年的泪,喝了三年的苦根子,什么苦也不怕了。也不知是哪一味喝的恰到好处,结婚后的第四年,姥姥怀胎十个月零八天后顺利的生下了我的妈妈。然而也不知是哪一味药熬错了火候,身强力壮的姥姥奶头里竟然挤不出奶,村里的接生婆子说姥姥上辈子是男人身,这辈子就没有奶水,这样的女人她见到多了,只要吃生蒺藜就能催奶,看着吃不上奶哭个不停的妈妈,那时别说让他吃扎人的蒺藜,就是让她吃害人的毒药也不会犹豫。蒺藜吃了几大碗,舌头被扎成了筛子,然而前世是男子身的姥姥却还是挤不出奶来,没办法,姥姥只能抱着妈妈找村里的产妇借奶,吃不饱就喂玉米糊糊,日后的五个孩子都是这样喂大的。
然而 让我很惊讶的是我的母亲,我的舅舅,以及我的三个姨妈个子都那么高,科学家说的那一套营养理论,在贫穷的年代可能并不适用。
在姥姥32岁那年生完自己人生中的第8个孩子时姥爷已经不是她一个人的丈夫了,如果她不下地干活家里的五个孩子很可能就会被饿死,姥姥也决定不能再给姥爷生孩子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了,姥爷因为认识了一个省里的书记被安排为生产队的队长。那时姥爷很牛,他不用干活。每天拿个小本,看着大家干活就可以了,然而更多的时间老爷都不在生产队,也不在家,可能是因为脑袋上挂了个队长的头衔,原来娶不上媳妇的光棍竟然勾搭上邻村的俏寡妇。家里的五个孩子和老婆他几乎是不闻不问。姥姥很少向我讲这段故事,他总是告诉我,那些年她是多么的硬朗,多么的为生产队卖力,因为家里孩子多而劳动力只有她自己,觉悟很高的姥姥生怕拖了生产队的后腿。于是姥姥拼了命的干活,有一次生产队分给包括姥姥在内的九个妇女一块谷子地,命令他们一天之内割完,那天晚上月亮很亮,姥姥哄睡了孩子就去割谷子,第二天亮天其他九个妇女到了田里,发现姥姥擦擦额头的汗,谷子已经割完了。队里的妇女说姥姥傻,说姥姥受了寡妇刺激只知道干活。关于寡妇的事姥姥很少向我讲,
直到我10岁那年,村里人说再次出嫁的李寡妇丢了儿子。那天姥姥正领着我去药店打针,听人说完后姥姥竟然哭了,我问姥姥哭什么,姥姥抱起我说;“丢儿子还不如丢了丈夫。”姥姥把憋了几十年的怨气向10岁的我倾诉了一番。姥姥告诉我,在妈妈20岁那年李寡妇嫁给了一个省里修鞋的瘸子,姥爷开始顾家了。我真想象不到那十几年姥姥是怎么过的,给一个出轨的丈夫生孩子养孩子,还要面对村子里长舌妇们的舆论,还要拼命的干活。
从我记事起姥姥就没穿过新衣服,即使孩子们给买了,她也不穿,在柜子里留着。旧的穿碎了,新的留旧了,姥姥告诉我结婚后的20年她都没有穿过新衣服,结婚时的衣服拆了给妈妈做衣服,妈妈穿小了给二姨,二姨穿小了给三姨,然后给小舅,小舅穿小了给小姨,孩子们都不能穿了姥姥就把那些衣服连起来给自己做衣服,也许不愿意穿新衣服的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小时候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趴在姥姥腿上听姥姥讲过去的故事,那些苦难听起来是那么传奇,如果不是听说,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人会有那么穷,会那么有力气,姥姥常常摸着我的小脑袋说,我一定要活到我外孙上大学,活到我外孙娶媳妇,我外孙一定会娶个漂亮的媳妇。
在姥姥65岁那年73岁的姥爷因为心脏病死了,听妈妈说姥爷死时姥姥一滴眼泪也没有掉,有人说姥姥那是恨姥爷,而我更觉得姥姥是年轻时把眼泪流光了,如果一定要恨,我想姥姥会恨那段身不由己的婚姻。也是同一年的10月1日,在菜园子里摘豆角的姥姥突然晕了过去,醒来时躺在病床上的姥姥已经不能动了,姥姥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豆角晾干,等我外孙子回来就能吃了,那孩子乐意吃豆角干。”然后就直直的望着天花板。医生告诉母亲该为姥姥准备后事的时候,我已经坐火车往家里赶了,当我跪在病床边,抓起姥姥手的那一瞬间,姥姥闭上了眼睛断气了。妈妈说姥姥晕过去时没有死就是在等着看我一眼,看到了我姥姥便没有什么放心不下了。三天后,我带着遗憾上学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姨姥姥喊破了嗓子姥姥也没有回答她希望谁来守孝,姥姥明明是希望这三年的孝节由我来守,但是她还怕耽误了我的学业,姥姥你放心的走吧,我会完成我的学业,我会娶个漂亮媳妇,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在我心里。每个晚上闭上眼你都在我眼前,对我笑,给我讲你年轻时的故事,对我倾诉,因为命运给了你太多的不公。外孙子不能为你守孝三年,却会在心里为你祈祷一生。 姥姥走好······
篇三:听外婆讲过去的故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作业
听外婆讲过去的故事
——外婆眼中的社会变迁
很喜欢听外婆讲她过去的故事,讲述他们那代人的光辉岁月。在那段早已泛了黄的时光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在那段早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岁月里,他们饱尝了太多酸涩与艰辛。在那段褪了色的年华里,他们挥洒了太多的汗水与泪水。
如今的外婆已经八十岁了,头发斑白,牙齿开始松动,腰也直不起来了。然而每次外婆讲起那段蹉跎人生时,她总会如同少女般眼里泛出光来。我想外婆一定是无比怀念那已逝去的青春容颜和珍视那些已被历史的河流冲刷地模糊不清的回忆。
外婆的人生似乎还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她的祖父是个海军上校,父亲才气逼人,母亲知书达理。儿时的外婆也就因此过着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的外婆自然不会懂得穷人的贫苦和那些孩子们眼神中的羡慕与渴望。她常常因为嘴馋背着家里人偷偷拿饼干去跟外面的孩子们换窝窝头。外婆说当时她感觉最痛苦的事情是白天先生要她背书,背不上来就要拿着戒尺打外婆手心。晚上有时外婆的父亲带她去看戏回来后一定会让外婆复述戏的内容,说不上来也要打手心。那时外婆的父亲对外婆来说还是颇具威严的。
然而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外婆同样也看到了地主阶级挣扎在没落边缘的奢侈与浮华。她最看不惯的就是她的父亲要求下人们把每次吃剩下的饭菜都倒掉,不肯喂狗,更不会去救济穷人。外婆也看到了地主阶级的腐败与贪婪,那些在她的祖父面前乞怜的嘴脸让外婆极为厌恶。
外婆祖父的去世是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外婆的祖父是在一次航海过程中出了事故,从此这个家就真的开始迅速没落了,那些曾经在祖父面前阿谀的人们立刻败露了他们贪婪的嘴脸,想尽办法来吞并外婆家的财产。他们诱惑外婆的父亲去赌钱,而外婆的父亲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就这样家产迅速被败光了。外婆的父亲薄命早逝,留
下外婆与她的母亲相依为命,过起了清贫的生活。那时的她才真正懂得了饥饿与寒冷可以有多么的可怕,明白了曾经的那些孩子们眼中的渴望是多么的热切。与此同时,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无疑是对人们苦不堪言的生活的雪上加霜。再加上外婆曾经地主阶级的身份使她常常受到排挤、冷眼和批判。
抗战结束,外婆与外公的相识。1958年外婆与外公结婚,这算是外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吧。从此,外婆的人生便有了新的意义。
这一年正好是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进行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家里做饭的锅和勺子都被砸掉去炼铁,人们无暇顾及生产,依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没有粮食,大家就去挖野菜,遇上天旱,甚至只能吃树皮充饥。但是大家为了建设好国家,过上好日子,仍然干劲十足,甘之如饴。后来,左的错误也得到了纠正,虽然在计划型经济中,每天陪伴人们的仍然是饥饿与寒冷,但人们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外公外婆一共有五个孩子。每天天还未亮,一家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外婆开始准备一家人的饭:玉米面窝窝头,刚摘的野菜。然后外公去社里干活,五个孩子去上学,外婆在家里忙里忙外。孩子们放学后,外婆便会带上他们去村边挖野菜,如果碰巧下场雨,还可以采到蘑菇回来吃。晚上,妈妈纺线,外婆给大家做衣服,纳鞋底。赶上农忙时节,全家人便一起去田里干农活。外婆说那是的生活虽然依旧清贫,但是一家人的生活简单幸福。
然而66到76的文化大革命,又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黑暗。每天
都有红卫兵跑来敲门,村里有的人也不知究竟是犯了什么错误就被拖到大街上去批斗,整天人心惶惶,不敢乱说话。不过,再艰难的日子外公外婆都挺过去了,阳光总在风雨后,人们的日子终于越来越好。
现在操劳了一辈子的外婆苦尽甘来。孩子们都有了出息,日子也渐渐的富裕起来。外婆说,一晃这么多年,她就是这么眼看着土坯房如何变成了青砖房,又是如何一点一点的变成了高楼大厦。她就是这么眼看着破马路如何变为了油柏路,又是如何变出一条条高速公路,地铁轻轨。她就是这么眼看着家里的手推车如何变成了拖拉机,又是如何的变成了小轿车。她也是这么眼看着收音机如何变成了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又是如何变成了彩色,变成了液晶超薄。她也是这么眼看着我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如何用BB机,用大哥大,用固定电话,用手机,又是如何用电脑用因特网跟她联系。她也是这么眼看着家里的铁锅铁勺如何变身为高压锅,不粘锅又是如何变为了电磁炉,微波炉。
外婆总是说,现在的她很知足很幸福。因为现在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自己也越来越像一个摩登老人。有自己的手机跟我们通电话。喜欢唱卡拉OK,尽管她只会唱《康定情歌》和《天仙配》。想念我们时会用QQ跟我们视频。
而让外婆最感幸福的便是每年的大年初二,外婆是这天的生日,全家人会围坐在生日蛋糕前为她唱起生日快乐歌,会让外婆许愿,然后大家一起吹蜡烛切蛋糕。每每这个时候,外婆都会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康家庭:儿孙满堂,儿女工作顺利,生意(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姥姥讲故事视频)红火。孩子们学业有成,朝气蓬勃,怎能让外婆不感幸福呢?
是啊,八十年,尘世风云转,八十年,桑田变沧海。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傲然伫立于世界之林。如今,华夏儿女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前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万众一心的炎黄子孙,我们在往更高处飞翔!
篇四:姥姥的故事
姥姥的故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要讲的是姥姥的故事。
姥姥今年65岁了,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她的童年充满了辛酸。6岁那年唯一疼爱他的父亲因无钱治病而去世,太姥爷的离开让姥姥他们原本就很贫困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太姥姥坚强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更加辛勤地劳动。早出晚归干农活挣工分,尽管如此,(稍慢)还是解决不了家里“吃穿”的问题。懂事的姥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8岁那年就开始放牛挣工分了。从此,每天放牛,割草,喂牛成了她童年生活的全部。渐渐地,村里同龄的孩子陆续上学了,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学校,姥姥就会目送他们很远很远。那眼里是满满的羡慕啊,她太想上学,但,家里没钱,她只能经常在夜里偷偷地哭泣。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捡到了一本破书,姥姥如获珍宝,但书上那一个个字,对于她来说,是如此的陌生,多么的渴望啊!强烈的求知欲使姥姥变得大胆起来。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她就早早起床在路边等上学的学生。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她从书上认识了她人生的第一个字“毛”,因没人指导,“主席”两个字就顺着溜了下来,接着“毛主席”三个字是姥姥会写的第一个词。就这样,她一字一句地学着,树枝为笔,墙体为本的学习方式,成了她童年生活的唯一乐事。 转眼间,已是2007年,50多岁的姥姥写东西的想法更加强烈,利用农闲三年的时间,她断断续续竟写了一万多字的文章,没有华丽
的语句,没有统一的纸张,有的,只是歪歪扭扭的字体和朴实的情感。2010年9月,当舅舅带着厚厚的一摞稿件返回河南大学时。顿时,同学们轰动了,教授震惊了。她们纷纷向姥姥伸出援手,修改错字,整理编排,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一个月后,姥姥的梦想实现了,她成了《乡音》的作者之一,河南大学的一位教授还亲笔提词:向奋发向上的农村女性致敬!当,姥姥用颤抖的手,接过书的那一刻,激动得泪流满面,那,是幸福的泪,感动的泪。
太姥爷因没钱看病而病逝,姥姥因家里穷上而不起学,如今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上学免费,看病报销,如今的我们生活在文明、和谐的大家庭里,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更应该向姥姥一样奋发向上,像帮她圆梦的好心人一样崇德向善,做爱国、友善、文明的好少年!
篇五:姥姥的爱情故事
姥姥的爱情故事
“噼里啪啦……”胡同里响起一串串清脆的炮竹声,一顶花轿穿过人群,正往着红漆大门走去,门前站着一位妇人,妇人也穿着大红的麻衣,身下宽大的裤筒像两根柱子那样直直杵地在地上,妇人脸上带有一丝温怒。待花轿停在门前几米外时,妇人大声喝道:“二房的,不能走正门,后门走去!”说完,直直地转过身,踏进门,又重重的把门合上。“轰隆”声音好比雷鸣,轿上新娘的猛地颤抖、冻结。桥夫埋怨确不慌不忙地把花抬到了后门……
花轿里的新娘便是我的姥姥——陆氏。陆氏家族由于姐妹太多,家里贫穷养不活那么多小孩,便把一些女儿卖给了有钱人家做侍女。自此,陆氏便成了当地地主陈老爷的侍女,有些人说她命不错,在地主那里做侍女不愁吃穿了。陆氏是负责老爷的伙食,于是,这样便认识了卖猪肉的姥爷——任氏。
在几个月前,任氏的档口前总会有一位身穿淡绿色衣服的侍女陆氏姑娘。任氏对这位侍女总是小心翼翼的,像是怕亵渎了这位小女子。可能是因为那一次。由于她家的夫人知道陆氏买的猪肉缺了一两,就咬定是陆氏从中揩了油,可能是任氏对她平时的照顾,仍把他的用意看作是善意。于是从此两人心照不宣,陆氏依然到他那里卖猪肉。任氏也不再对她短斤缺两了。因为每天都是陆氏管理买菜方面,陆氏开始学会了管账,把支出,收入甚至是最细小的数目都被整理的一清二楚。在旁看着的任氏心里早痒得很了。要知道,他家的那本‘混账’就算是他自个写自个看也有困难。某天,突然地,他瞟到了身旁的妻子,冒出了一个念头。
次日,任氏左手里吊着几块肥肉,右手挂着一个猪蹄子,像是去看喜事的人,带着聘礼准备出门。任氏昂着头,抬起脚尖,正踏出门槛,一刺耳女声冒出:“去哪啊?居然还拿着那么多肥肉!”任氏回头咧嘴一笑,露出的黄牙像在嘲笑妇人的泼辣,任氏道:问什么问,看朋友去!”妇人也只是嘀咕几声,也没多管。任氏见状,扭过头,继续大步流星地走向深巷。
任氏在一家六合院门口停了下来,其实在当时,在小镇上能有几间这样的房子啊!有的都是大户人家了。来到门口,任氏正要进去,却突然被几个小厮拦住,小厮怒道:“什么人,不知道这是陈老爷的府上吗?”
任氏连忙低头哈腰道:“是是是,知道知道,我是来找陈老爷的……你看,就麻烦您进去通报几声,说是镇里猪肉档口的任氏找他切磋着事……不不不……是请教,请教。”任氏双手做了个揖,并递上了一块猪肉给两小厮。小厮斜了一眼任氏,接过猪肉捏了捏,道:“好吧,我这给你通报几声,你留在这吧!”认识连忙点头称是,其实心里早已在心底骂了两小厮好几遍了。不到半刻,小厮重新来到任氏身旁道:“你进去吧,老爷在厅堂喝茶。”小厮继续瞟了四周,贴近任氏耳朵说:“今天,老爷心情有点好,你自个看着办吧!”
任氏听了,心里乐开了花,连道:“好好好。”随后吊起猪肉兴冲冲地奔向厅堂,一转想,忽觉不妥,步伐开始放慢了,脸上的神情收敛了些,转念,又觉不妥,立马冲进院子里打了点水,沾着水用手搓了搓脸,再把手做成勺状咕噜咕噜地灌进几口水,漱了几下,又喷了出来,于是对着木桶里的水,咧嘴一笑,像是非常满意的样子。延误了一会,任氏来到厅堂,抬起头 ,瞅着高高在上的陈老爷,任氏咽了咽口水,不觉手心已冒出汗水,身子没由来的颤了一下,又紧张地低下头,像是要把地下盯出个洞,完全失去了平日的粗鲁状。陈老爷扫了一眼任氏,心纳闷道,猪肉档口的找我有什么事?想着,正打算喊他坐,又斜着眼睛瞥到了任氏黑不溜秋的衣衫,改口道:“猪肉档口的找我有什么事吗?如果是来租地的就没有。”任氏听了,挠挠头发,道:“不,不是。”抬起头,瞅了瞅陈老爷,任氏也不什么拐弯抹角的主,于是单枪直入道:“其实我是相中了您家的侍女,就是那个专管买菜的那位陆氏,想收她为二房。您看可不可以把她卖了给我?”
陈老爷用手指掂了掂价格,想了想,那侍女不过也就几两银买来的,如果可以换了任氏的猪肉,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于是故作为难道:“那丫头挺能干的,你想收她为你的二房也可以,但得看你的诚意。”诚意?我还不够有诚意啊?任氏在心里纳闷着。陈老爷见他一脸疑惑,伸出一手指头对着任氏继续道:“你得用一头猪来换.”任氏听了瞪大眼睛,立即跳起来怒吼:“你不如去抢。”
陈老爷悠哉地回答:“你可以不答应,我也没那个打算要把陆氏卖掉。”说罢,端起茶杯,啄了啄,像是在思考什么。
任氏仍然怒视着,脑袋却开始转动了,如果那侍女能帮我管理好账本,这点钱不算什么吧。
陈老爷看着任氏阴晴不定的表情,猜想着是不是过高要求了,这个想法却被任氏一声响亮的“好”字打
断了。陈老爷反而又开始懊悔这“聘礼”太薄了。他盯着任氏手上拎着的猪肉,早知道,“狠”一点就好了。
任氏成功地卖到了陆氏,兴冲冲地抱起手上的猪肉往桌上一扔,茶杯被震得铛铛响,脸上的嘴巴已咧得大开,连续向陈老爷道了几声喜,遂疯疯癫癫地跳出院门口,消失在巷口的深处。
几声狗吠惊醒了陆氏,陆氏盯着眼前的大红布,在被告知自己被卖给了任氏时,大红布匹已经到她手上了,自己做嫁衣!可能对于在陈老爷家做侍女的陆氏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农民都很贫穷,她在陈老爷这里更奢望过会有大红布做嫁衣。又有人在谈论陆氏,都羡慕着她的“好命”。现在陆氏不知道是不是该感谢任氏,只知道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出胸口。到后来,陆氏才知道任氏娶她是出于让她帮他管账簿的。
任氏的妻子看着丈夫要娶二房了,二话不说就拿起屠猪刀直指任氏,叉起腰破口大骂:“你居然想收二房,你算什么东西……”唾沫星不断飞出,难以入耳的话语从妇人口中蹦出来》任氏立马怒斥道:“难道要娶个什么都不会的猪回来替我收账吗?”说罢,一巴掌拍了一下木桌,手指直指妇人,喝道:“你会管账吗?等你会了再来管我收不收二房!”妇人欲言而止,被任氏说得句句戳到心窝。
陆氏初嫁到任氏家也只是管管账,不作其它粗活了。任氏的账本如料想的那样,被陆氏整理得井井有序,没有再出现数目不清,钱财滥用的情况,生意做的如日中天。
时间过得很快,陆氏也为任氏生了几个儿女,两房早已消除隔阂了。也许是偶然,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任氏与大房相继去世了,出生在落后农村的姥姥总说:“你姥爷的灵魂一定转到你身上了,一定是他不放心我,所以这个时候你出世了,是想让你陪我度过最后的日子……”姥姥没说到这个,总会把我拉到她身边,跟我聊起姥爷的事,姥姥老说姥爷待她很好,我便猜想着一个屠夫能有多温柔。姥姥已经过了九旬高龄了,最多的时间都还是站在门口望着那间小小的房屋上看,我就问姥姥为什么老盯着那小柴房出神,姥姥却笑而不答。后来我问了妈妈,原来那小小的柴房是以前姥姥管账簿的地方。而每到那时,姥爷也会像个小书生那样静静地在柴房待上一小会,只是静静地看着姥姥打算盘,两个人一句话也没说,屋里回响着算盘的敲打声……我又一次地抬起头看向姥姥,忽然觉得姥姥的眼里好像镶着什么,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
直到姥姥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的那晚,在最后姥姥弥留之际,姥姥单薄的嘴唇微动,轻声喊出
我的乳名,颤颤地抬起手,我立马跑到姥姥床边,紧紧地揣着姥姥得手,我总怕,在我松开手的下一秒里,她的手就会溜走。姥姥的手早已因岁月变得干枯,姥姥也反握着我的手,可是她的力气是那样的虚渺。她的两扇薄唇不停地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两行泪水像六月的雨落个不停。我的鼻子不禁酸了起来,两行热泪早已滑下。最后,姥姥终于喊出话,只是姥爷的名字,而且我从她说话的嘴型里看到了,她是在向他道谢。我想是谢他给了她一个做嫁衣的机会;谢他给了她最美好的温柔;谢他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
再次抬起了头看着柴房,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却?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鹩挚吹搅瞬穹砍鱿至艘欢苑蚋荆?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身穿淡绿色布衣,正低着头认真地打着算盘,男人只是站在身旁静静地看着妇人,两人缄默不语,妇人却脸带微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