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作文
篇一:《世说新语》
《世说》之书,玄旨高简,机锋俊拔,寄无穷之意于片语,包不尽之味于数句。
烛影摇红,千年的沧桑于名士的弦上指间若梦呓般悄然逝去。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皆似行云流水飘逸于临川王的笔下。在这幅《世说》长卷中,不仅有清谈之士的“竹下之风”,也不乏女子的冰清玉洁——或哀婉,或皆备德才,或孤独而寂寞的行走在苦雨凄风。
死生有命
她本为汉元帝宠姬,本应“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但这一切全因赵氏姐妹的出现而从此幻灭。
飞燕进谗言诬婕妤咒诅,并令成帝亲自招其拷问。早已明知这一天的到来,她从容答辩,波澜不惊。“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奸邪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可悲,可叹哉?这样一位冰雪聪明的女子,即便年纪轻浅,自经历这一番世故后,却恍然悟出这金碧辉煌的殿上,这衣冠楚楚的君王,其下却暗藏着禽兽之心。
史传,班婕妤曾多次上谏君王以黎明苍生为重,杜奢行俭,勤于政事。固然,她风华绝代,她是脂粉英雄,是治国裙钗,但于将女子视为玩物的古代君王看来,前者方是重新的唯一尺度,何况成帝竟是这样一位耽于酒色,疏于国政的昏庸之徒
她的入宫,她的委身,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是悲剧的宿命; 她的甘于引退,她的明哲保身,却依旧无法力挽狂澜。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她不得不入了冷宫,独对秋窗风雨夕。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经年已逝,皓首微白,君已陌路。
她浅笑依然,静对着汉宫森严的铁壁,芳华流转。
青冢,秋雁南飞
王明君的故事,携着大漠的风尘,不知被吟咏了多少年。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亭台轩榭,帘幕低垂,平凡的景象背后,却遮掩着
未上征途前,明君也无非是这样一位平平宫人,自恃天生丽质,自出高格的她婉拒了画师的无理之求。若为男子,她必然是位高洁隐者,烹琴煮鹤,而不喜为世俗所控。但这宫宇间,怎容得一女子的自尊有尚存之地?
男子无能,总以女子为辱,这种荒诞之事,却总是往往复复地在历史舞台上重演,经久不衰。汉朝后期,国力衰敝,不为君王所欣赏的女子,被不幸地作为贡品,满足北岸匈奴贪
婪之欲。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元帝“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汉皇重色思倾国,却未想到绝色女子竟深藏于后宫的烟锁重楼之间,更未料到“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的选妃之策竟会招致永久的遗憾。
昭君出塞,受胡恩中蒙汉泽轻,纵使“玉颜憔悴,似花落,悔随流水”,但却毅然决然地踏上旅途,未尝不是凭一己之力而对黑暗而扑朔的现实的一种无言的抗诉。古之女子,命似草芥,薄如风中之烛,却依旧未曾泯灭心中对光明与自由本能的向往。咽上紧扣着男性极权的枷锁,足踝上系着纲伦的重锤,点点血花,化为夕照时天边最后一抹残霞。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再为沉重的历史,随着忘川水的冲刷,便也渐渐消散模糊。三国两晋那段清风吟啸的岁月,仅存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令人不禁扼腕抑或叹息。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篇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谢安其人
众所周知《世说新语》是写于南朝宋这个时期,主要记载了420年至581年之间魏晋人物之间的言谈轶事。编写的这部书的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由梁代的刘峻作注。全书原为八卷,后刘峻注本分为十卷,现在流传于世的为三卷,分别为文学、德行、方正、言语、政事、雅量等共三十六门,一千多则。记述内容多为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事,其中有人物的评论、雅谈等诸多故事。
书中记载名士提到最多为谢安,谢安何许人也?据史书记载谢安为晋陈郡阳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太康。字安石,人称,谢公,太傅,谢相,谢太傅,仆射,文靖。他是谢裒第三个儿子,长相俊秀而沉静,不但生性风流潇洒,而且见多识广,几句胆略。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名,被当时的骑都尉桓彝、尚书王蒙等所赏识。年轻的时候没有入仕为官的意图,与当时的王羲之、支遁、孙绰等人游于山水之间,赋诗行文。当初朝廷曾多次征召而不就,直到年逾四十之后才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后为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后孝武帝即位,谢安官至尚书仆射领吏部,并兼领中书监,总揽朝政,对外御强敌,对内修德政。
史书记载“谢安善清谈,精行书,好音乐,喜宴游,有雅量。” 有“风流宰相,唯谢安而”之说。当时的人把他比作王导,而又比王导博学潇洒。当时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侵,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派谢玄等破敌于淝水,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遂后进行北伐。不久因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专权,谢安到广陵避祸,不久就病逝。后被追赠为太傅,谥文靖。
在《世说新语》一千多则中记载谢安的有114则,其中政事、夙惠、豪爽、伤逝、栖逸、巧艺、假谲、忿狷、尤悔、纰漏 各1则,识鉴、简傲、规箴2则,德行、贤媛、容止3则,任诞4则,方正、轻诋5则,排调、言语 7则,文学 10则,雅量8则,赏誉 21则,品藻 22则。
通过细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了解到谢安其人。在中国品人,第一应当
品其德行。《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这样说道:“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 阿奴欲放去邪?’ 遂遣之。”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老翁可念。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就知道“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可见谢安自小就身怀仁者之心。而这种仁者之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身行言教而来,从“奕于是改容”就可知,是其父在故意教导谢安。而谢安也恰恰意识到了父亲的教诲,在以后的教育中也体现出来了。如“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答曰:‘ 我常自教儿。’” 这也印证了中国自古所提倡的教育模式“言传身教”。
上文所说谢安“善清谈,精行书,好音乐,喜宴游,有雅量。”在《世说新语》的《一往奔诣》中就能体现出大部分来,其文为:“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 正得《鱼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 皆曰:‘ 今日之言,少不自竭。’ 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一群文人集于一家,定题屈原的《鱼父》。畅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和“宁可葬身鱼腹,也不蒙受世俗的尘埃”的高贵品质。古人大多有丝竹管弦之乐,高歌饮酒之风,奋笔疾书之快意,谢安他们会缺少这些么?当然这些只是猜测。最能体现谢安清谈和雅量的地方莫过于最后支道林所说:“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谢安也是豪爽之人,王司州(王胡之)在谢安家做客时,朗诵屈原的“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谢安就对在座的人说:“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谢安避祸于广陵,后为哥哥谢奕送葬。傍晚归来时雨下得很急,车夫们都醉了,不能好好地驾御马车。谢公在车上拿过支车的木柱打向车夫,声色十分严厉。《世说新语》有云:“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道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可见谢安虽为贤士但也非圣人。
篇三:《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的说课稿
蔡莱新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情深。这篇文章区别于其他几篇文章之处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
能借助注释和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三教学方法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先发学案让学生预习,然后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
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2学生采用接力的形式展示:
(一)《咏雪》
(1) 疏通文意,随机抽出学生解释黑板上的重点字词。并逐句翻译全文。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研读课文,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了3个问题,既强调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又训练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思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拓展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二)《陈太丘与友期》
1 疏通文意,随机抽出学生解释黑板上的重点字词。并逐句翻译全文。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研读课文,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了九个问题,既强调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又训练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思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1)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5)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6)请猜测一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将有什么举动?
(7 )学完本文后,你都得到了什么启示?
(8)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9)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3教师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4作业
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故事。
五 板书设计
遵循简洁直观又能画龙点睛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撒盐空中
《咏雪》
风吹柳絮
过期不至——无信
《陈太丘与友期》
对子骂父——无礼
篇四:《世说新语》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3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6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7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
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8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9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0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11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12王戎女适裴..,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13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悄。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悄,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悄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借,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于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悄许比甚众。恺偶然自失。
篇五:《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原文: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来自:世说新语
译文:阮光禄是当时的名士,辞官后隐居剡县;为人很慷慨——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因为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车,阮光禄听说之后便焚车以自省;今天我们看来此举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们的修养还未达到阮光禄的境界。一个贤人从来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断完善,才能在人格上继续前进。一辆车就是品德上的一个污点,不但要烧掉车,还要去自省,去改掉身上的不足。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
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内容。“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意义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可以为研究历史做参考。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