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的意思
篇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误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误读
2016-01-16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写外界对美女的感受,而且不是人的感受,是大自然其他生物的感受。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本来不可能有人的感情,但是古代文人想像,美女使它们产生羞愧之感,鱼儿羞愧地沉入水底,大雁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月亮羞愧地挡住了自己的光辉,花朵羞愧地凋谢了。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种广泛误解:很多书和辞典都解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典故分别来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来自西施:西施在水边浣纱,水中鱼儿惊叹她的美丽,羞愧地沉到水里。有的书封面就说有“沉鱼”之貌的是西施。
落雁来自王昭
君:昭君出塞,大雁看到她的美丽,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书封面上就写有“落雁”之貌的是王昭君。
闭月来自貂蝉:貂蝉月下祈祷,月亮看到她的美丽,偷偷藏到云彩后边。有的书封面就写有“闭月”之貌的是貂蝉。
羞花来自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御花园赏花,花园的花朵因为看到杨贵妃,羞愧地凋谢。有的书封面就写有“羞花”之貌的是杨贵妃。 这样的说法铺天盖地。对不对?基本不对。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三流小说家戏剧家的套话,最早用这八个字形容美人的,恰好是文学史上三位赫赫有名的大师:庄子、曹植、李白。这四个典故与四大美女有没有关系?有一个典故和西施有关系,其他典故与四大美女毫无关系。具体地说:
“沉鱼落雁”典故的是庄子创造的:《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什么意思?毛嫱和骊姬是人们公认的美女。水中的鱼儿看到毛嫱和骊姬,自愧不如,游到深水躲起来;天上的鸟儿看到毛嫱、骊姬,自愧不如,远远地飞走;麋鹿,就是现在所说的“四不像”,看到这两个美女,赶快跑开。如果把庄子的话简单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毛嫱骊姬这样的美女一露面,大自然的美丽动物都感到羞愧,鱼沉、雁飞、鹿奔。
毛嫱和骊姬是春秋前期的著名美女。骊姬,是晋献公宠爱的美人。庄子既然把毛嫱放到骊姬前边,说明毛嫱比骊姬早,是真正的古美女。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说毛嫱是“越王美姬”。所以,庄子创造的“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也就是后来的“沉鱼落雁”,比西施至少早三百年,是形容春秋前期、公元前八世纪的美女毛嫱和骊姬。不是用来形容春秋后期、公元前五世纪的西施。更不可能形容比西施晚几百年的王昭君。
“闭月”典故是曹植创造的。曹植《洛神赋》写美丽的洛神出现,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髣髴兮如轻云之蔽月。”洛神出来,月亮的光辉被遮住了。貂蝉是元代末年才虚构出来的形象。那时“闭月”典
故早就有了。是三国时曹孟德那个才高八斗的儿子曹子建创造的,比貂蝉早一千年。
“羞花”是大诗人李白创造的。李白诗《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什么意思?西施是越国的美女,她是苎萝山出来的,她的美丽穿越古代到今天,连荷花都因为她而感到羞愧。李白也写过杨贵妃,“名花倾国两相欢”,用牡丹花与杨贵妃相比。人和花是对等的。但是“羞花”,人和花就不对等了。是花因为人的美而羞愧。而使花羞愧的,是西施。看来李白认为西施比杨贵妃更美一些。
后来《五代史》用“花见羞”称呼一位美女,从此,小说,戏剧出现无数的花见羞和百花羞。到《水浒传》还有。
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联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可叹你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从此变成“沉鱼落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从此连起来成了古代文人的口头禅。
篇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作者:
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01期
一、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越国美女。浙江诸暨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村中的人大多数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人称西施。西施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中的“沉鱼”,讲的就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萧玉田画作《西施浣纱》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践的越军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被吴国军队击败,败退到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王夫差求和,勾践入吴为人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获释后,勾践针对吴王好色淫荡的弱点,便想施美人计,献上美女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
当时西施仅是村中最貌美的女孩子,并无其他特长。时人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方面。于是,越王勾践命乐师教西施歌舞、步履、礼仪等。过了三年,勾践让范蠡带着西施进献给吴王。范蠡见到吴王,跪拜说:“东海贼臣勾践,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内,得善歌舞者,以供洒扫之役。”可是相国公伍子胥进言吴王:“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吴王见西施貌美如花、体态婀娜,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反而马上把西施收了下来,并在姑苏台建造春宵宫,在灵岩山上建造馆娃宫,还修筑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戏游玩。夫差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荒废朝政。勾践趁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然后乘虚而入,一举消灭了吴国,一雪前耻。
与西施有关的成语及谚语:
沉鱼落雁:意思就是,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其实,“沉鱼落雁”是个成语,有学者认为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说动物与人对“美”的认识存在差异,引申意为不同的人对同一概念的认识存在差异。也有人认为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沉鱼指的就是西施。相传她在江边浣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美貌,都惊艳得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入了江底。
东施效颦: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pín,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
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村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在村里走来走去,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村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东施只知道西施捧心皱眉好看,却不知道为什么。比喻不衡量自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
西眉南脸:意思是春秋时美女西施的眉和南威的脸。西施和南威都是春秋时的美人,所以又并称“威施”,后泛指美丽的女子。出自唐代李咸用《巫山高》:“西眉南脸人中美,或者皆闻无所利。”
情人眼里出西施:意为情人眼中的伴侣,都是只看优点而轻忽缺点。原是宋代谚语,典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谚云:情人眼里有西施”。
《史记》、《春秋》、《左传》等均未载西施其人其事。先秦诸子有只言片语言及西施者,如《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
西施的结局成迷。由于正史没有明确记载,西施的归宿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范蠡与西施相恋,吴亡后,范蠡不要越王勾践的封赏,携西施悄然离去。两人生下一个儿子,从此隐居太湖,逍遥度过余生。《越绝书》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另一种说法是越国灭了吴国以后,勾践的夫人见到西施美丽漂亮,怕勾践看上她,而且吴人认为西施是祸国的妖孽,于是就将她放进皮袋之中沉于江底。《吴越春秋·佚文》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chī yí,皮囊)以终。”《东周列国志》云:“勾践班师回越,携西施以归。越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
二、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萧玉田画作《昭君出塞》
王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被选入皇宫为宫女,《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当时后宫充盈,元帝宠幸后宫时,是按照画像选人的。传说画工毛延寿趁机勒索宫女,宫女们为了自己能被皇帝选上,争相贿赂毛延寿。昭君相貌出众,品格高尚,不屑于此种伎俩谋求皇帝的宠爱。毛延寿得不到昭君的钱财,便故意把昭君画的很丑。《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招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路。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使得昭君进宫数年,皇帝没有宠幸过她。《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说她:“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天子请求和亲,元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自愿请求嫁给匈奴单于。到了昭君出塞那一天,元帝见昭君美貌冠于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又怕失信于番邦,只好忍痛割爱。《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描写这个场景非常生动:“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来元帝大为恼火,杀掉了毛延寿等画工,没收了他们的贿财。
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她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为伊屠智牙师,后来被封为右日逐王。
昭君婚后三年,呼韩邪去世。按照匈奴民族的习俗,昭君应再嫁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王昭君想回归汉家,上书汉成帝,成帝未允。《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说到:“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王昭君和复株累单于共同生活十一年,夫妻恩爱。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公主之意),次女为当于居次。复株累单于去世后不久,昭君也去世了,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昭君和亲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起到了沟通与调和作用,得到历史的好评。
“沉鱼落雁”之“落雁”的典故: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之中,一路上心绪难平,伤怀于自身命运和离家的愁苦,因而在马上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上。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就此得名。
三、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闭月”。也是其中唯一一位无正史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的美女,曾登场于小说《三国演义》。
萧玉田画作《貂蝉拜月》
一般认为,“貂蝉”并非本名。貂蝉的生活年代约在东汉末年,其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当中,最后由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按照史书的记载,“貂蝉”一词中,貂指貂尾,蝉指附蝉,合称“貂蝉”。自秦朝开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貂蝉一直都是部分高官和将领头上必不可少的配饰。
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史实为主线,结集了很多民间故事,其中貂蝉的形象脍炙人口。可是,在正史中并没有发现有关“貂蝉”的记载,只有吕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寥寥一句话纪录。《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卓(董卓)常使布(吕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
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这个事件中的侍婢并没有姓名的记载,更没有明示“貂蝉”这个名字。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义女,长得艳丽明媚、楚楚动人,方二八年华(十六岁),深有报国之心,知悉王允对于董卓的乱政深感无助,便决定献出自己来对付乱臣贼子。王允定下连环美人计,欲以貂蝉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他先是把貂蝉悄悄许配给吕布为妻,再公开把貂蝉送与董卓做小妾。貂蝉嫁给董卓后对吕布暧昧送情,周旋于此父子二人之间。貂蝉以美人计同时获得董卓与吕布二人的爱恋,令本以父子相称的二人产生嫌隙,后来更成功挑动吕布与王允合作,刺杀了董卓。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提到吕布妻室时交代了吕布“后娶貂蝉为妾”与及“貂蝉亦无所出(子女)”。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貂蝉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日夜与妻子严氏及貂蝉饮酒解愁,士气败坏,将领离心,最后吕布灭于曹操之手。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再向读者介绍貂蝉此后的下落。
闭月羞花之“闭月”的典故:
《三国演义》中王允的义女貂婵在后庭拜月,忽然轻风拂面,浮云遮月。这场景正好王允看见,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里。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四、杨玉环(719年-756年):号太真,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杨玉环美丽漂亮,气质超凡脱俗。李白在《清平调》诗中形容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专为她所作,诗中赞美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杨氏,正史未载其名,仅知《旧唐书 列传第一 后妃上》记载,杨氏“号太真”,100年后的唐人郑处诲所撰《明皇杂录卷下》中说“贵妃小字玉环。”杨玉环为隋朝宗室后裔,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旧唐书 列传第一 后妃上》曰“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萧玉田画作《贵妃醉酒》
于是公爹唐玄宗听从大臣建议将杨氏召入后宫,册封为贵妃,这时杨氏反成为前夫李瑁的庶母。杨玉环自入宫以后,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宫中呼杨氏为“娘子”,杨贵妃受到的礼数实际上等同于皇后。
杨贵妃备受玄宗宠幸,她的家族因此飞黄腾达,很多人都获授官爵或赏赐: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她的堂兄杨国忠原为市井无赖,为人奸诈好赌,但也封官入阁、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后愈加沉溺于酒色,政治更为腐败不堪。杨氏家族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乱令当朝,使得朝野均对杨家产生了巨大怨恨。
天宝十四载(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旧唐书 列传第一 后妃上》载:“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
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随驾禁军军士哗变,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结果杨国忠被乱刀砍死。
陈玄礼等又请诛杨贵妃。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路边佛堂的梨树下。《旧唐书列传第一 后妃上》:“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yì,埋葬)道侧,年三十八。”这也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的由来。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曾派人去寻
关于杨贵妃之死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东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杨贵妃南逃,扬帆出海飘至日本。在日本生活了三十年,病逝于京都,享年六十八岁。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就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玉环羞花。相传杨玉环刚入皇宫时,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在宫苑赏花,无意中碰到了含羞草,草叶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玄宗听说“羞花美人”之后,立即召见,封玉环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贵妃之体态。后人有成语“环肥燕瘦”,多认为杨玉环体态丰盈较胖,其实这种认识与实际情况应该是相距甚远。当时的大诗人李白曾经奉诏进宫,近距离见到过杨贵妃,并现场为贵妃
篇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误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误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写外界对美女的感受,而且不是人的感受,是大自然其他生物的感受。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本来不可能有人的感情,但是古代文人想像,美女使它们产生羞愧之感,鱼儿羞愧地沉入水底,大雁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月亮羞愧地挡住了自己的光辉,花朵羞愧地凋谢了。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种广泛误解:很多书和辞典都解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典故分别来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来自西施:西施在水边浣纱,水中鱼儿惊叹她的美丽,羞愧地沉到水里。有的书封面就说有“沉鱼”之貌的是西施。
落雁来自王昭
君:昭君出塞,大雁看到她的美丽,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书封面上就写有“落雁”之貌的是王昭君。
闭月来自貂蝉:貂蝉月下祈祷,月亮看到她的美丽,偷偷藏到云彩后边。有的书封面就写有“闭月”之貌的是貂蝉。
羞花来自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御花园赏花,花园的花朵因为看到杨贵妃,羞愧地凋谢。有的书封面就写有“羞花”之貌的是杨贵妃。
这样的说法铺天盖地。对不对?基本不对。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三流小说家戏剧家的套话,最早用这八个字形容美人的,恰好是文学史上三位赫赫有名的大师:庄子、曹植、李白。这四个典故与四大美女有没有关系?有一个典故和西施有关系,其他典故与四大美女毫无关系。具体地说:
“沉鱼落雁”典故的是庄子创造的:《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什么意思?毛嫱和骊姬是人们公认的美女。水中的鱼儿看到毛嫱和骊姬,自愧不如,游到深水躲起来;天上的鸟儿看到毛嫱、骊姬,自愧不如,远远地飞走;麋鹿,就是现在所说的“四不像”,看到这两个美女,赶快跑开。如果把庄子的话简单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毛嫱骊姬这样的美女一露面,大自然的美丽动物都感到羞愧,鱼沉、雁飞、鹿奔。
毛嫱和骊姬是春秋前期的著名美女。骊姬,是晋献公宠爱的美人。庄子既然把毛嫱放到骊姬前边,说明毛嫱比骊姬早,是真正的古美女。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说毛嫱是“越王美姬”。所以,庄子创造的“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也就是后来的“沉鱼落雁”,比西施至少早三百年,是形容春秋前期、公元前八世纪的美女毛嫱和骊姬。不是用来形容春秋后期、公元前五世纪的西施。更不可能形容比西施晚几百年的王昭君。
“闭月”典故是曹植创造的。曹植《洛神赋》写美丽的洛神出现,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髣髴兮如轻云之蔽月。”洛神出来,月亮
的光辉被遮住了。貂蝉是元代末年才虚构出来的形象。那时“闭月”典故早就有了。是三国时曹孟德那个才高八斗的儿子曹子建创造的,比貂蝉早一千年。
“羞花”是大诗人李白创造的。李白诗《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什么意思?西施是越国的美女,她是苎萝山出来的,她的美丽穿越古代到今天,连荷花都因为她而感到羞愧。李白也写过杨贵妃,“名花倾国两相欢”,用牡丹花与杨贵妃相比。人和花是对等的。但是“羞花”,人和花就不对等了。是花因为人的美而羞愧。而使花羞愧的,是西施。看来李白认为西施比杨贵妃更美一些。
后来《五代史》用“花见羞”称呼一位美女,从此,小说,戏剧出现无数的花见羞和百花羞。到《水浒传》还有。
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联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可叹你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从此变成“沉鱼落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从此连起来成了古代文人的口头禅。
篇四:沉鱼落雁
这四句话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1、有一次你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你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你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你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又一次你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路人瞧见。路人为宣扬你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你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你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3、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你告别了恋人,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你的心肝;悲切之感,使你心绪难平。你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你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4、一天,你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家里,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你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你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另一个路人看见。这人到处说,你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篇五:沉鱼落雁
1、沉鱼的传说--西施
西施本是浣纱女,貌似桃花肌似玉;秀水溪边洗衣时,鱼儿忘游沉下去。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浣纱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西施不负大王命,不负故国情后的宿命是沉入深湖去做水美人,投身龙王爷的圣殿,她是兴国女子也是亡国女子,千古评判唯有薄命二字。
2、落雁的传说--王昭君
昭君出塞雪花飘,雪中红梅是红袍;为国平安联姻去,琵琶声中雁坠掉。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她也许是比较完美的和平使者,她虽然沉寂汉宫悲秋,但历史没有让她在毛画家的笔下沦落,历史赋予她神圣使命,汉主在和亲的日子乍见这位貌若天仙的美人虽恼却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终是国家利益为生,这也不失一代智君之举,没让色心迷昏头。美人带着离家的幽怨,带着一国子民的托负踏上茫茫草原之路,踏上一条相思之路,踏上一条连接漠北江南友谊之路,她是可亲的,她没让她的美貌沾上污点,所以她又是幸运的女子,想想倘若她真的被毛画家画的真如其人,她还能有今天的身后名吗?我们不得而知,这或许只能说是冥冥中自有定命,万事强求不得。
3、闭月的传说--貂婵
貂蝉本是一歌姬,能歌善舞容俏丽;献帝大臣王允喜,捧之月儿不敢比。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貂蝉是四大美人境遇最惨的,貂蝉从小孤苦,虽受王司徒的收留之恩,但毕竟王司徒还是有了利用之心,而貂蝉也只是出于报恩之心才做了一件当时今日均可称道之事,可结局呢?董卓被杀以后,她后来也多半是形式所逼,跟了吕布,一个女孩在那个年代清白已失,政治价值也荡然无存,除了投靠吕布还能投靠谁?最后吕布战败,被关羽所杀,据说杀她的理由就是红颜祸水,其境遇和结局如此惨,是四大美女中命运最为坎坷的一位。
1
4、羞花的传说--杨玉环
玉环本是农家女,一日皇缘进宫去;青春虚度含泪叹,花收叶卷为她屈。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杨玉环是四大美人中最无辜也是最具争议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安史之乱为助唐玄宗顺利逃走,牺牲自己,吞金而亡,二是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将其赐死,死时三十八岁。虽说红颜祸水,但一个女人怎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衰败。无论是自尽还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1、嫫母——远古中华始祖黄帝之妻
形同夜叉丑无敌,轩辕重才娶为妻。修德养蚕惠天下,留芳万古胜西施。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相传,嫫母长得形同夜叉,丑陋无比,因此被后人看成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首。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但她为人贤德。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为此,黄帝娶她为妻。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
2、钟离春——战国时齐宣王之皇后
额眼下凹鼻翻翘,慧识风云出奇招。朕立王后视为镜,力克板荡见多娇。 第二位丑女是战国时期的钟离春。据史书记载,她额头、双眼均下凹,鼻孔向上翻翘,还长有一个比男人还要大的喉结。钟离春虽然长了一副让人吃惊的模样,但她志向远大。人们常用?貌似无盐?来形容丑女,这?无盐?指的是战国时代齐国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部)的丑女锺离春。书上说她?四十未嫁?,?极丑无双?,?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而且?皮肤烤漆?。
但她关心国家大事,曾自己去谒见齐宣王,当面指责他的奢淫腐败。宣王十分感动,立她为后。元人还将她的事迹编成杂剧,赞扬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3、孟光——东汉名士梁鸿之妻
粗陋难掩才智扬,情在必嫁英俊郎。一世姻缘破旧俗,举案齐眉万众仰。 襟期自许有谁同?此恨难将问碧穹。千古孟光称淑女,也应夫婿是梁鸿。 第三位丑女是东汉时期的孟光。?举案齐眉?这个成语讲的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的故事。据《后汉书〃梁鸿传》记载,孟光长得又黑又胖,模样粗俗。因为生得丑,30岁出头了,还没有嫁出去。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
2
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
据说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夫妇婚后第二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4、阮氏——东晋名士许允之妻
一代名仕结丑缘,初揭陋貌悔万千。金玉其内德才赫,同船共枕爱无边。 第四位丑女是东晋时期阮德尉的女儿。阮女之丑,阮女的新郎是当时的名士许允,许允满以为凭自己的名气,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认为娶到的一定是个大美人。花烛之夜,当他揭开头帕时,发现阮家女貌丑容陋,被吓得拔腿跑出了洞房,从此不肯再进。许允的朋友桓范来看他,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许允听了桓范的话,果真跨进了新房。 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妇一把拽住他。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妇有‘四德’你符合几条??新妇说:?我所缺的,仅仅是美容。而读书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几条呢??许允说:?我百行俱备。?新妇说:?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俱备呢??许允哑口无言。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此后许允慢慢感到阮女的品行决非一般女子所能及,于是两人相亲相爱到终生。?什么丑啊俊啊的,关了灯都一样。?这句经典名言最初就是许允说的。
启示:四大美女和四大丑女,极大反差的不同命运,给我们很多启示。至少启迪我们容貌的美丑与心灵美丑不能划等号;美好的容貌与美好的婚姻不能划等号;美丽与丑陋和幸福与痛苦不能划等号;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等式和反差。俗话说:红颜祸水、红艳薄命;农村有句俗语:丑妻薄地家中宝。为何如此?值得我们深思。
3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