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读《弟子规》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29:46 高中作文
读《弟子规》有感高中作文

篇一: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

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篇二: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读后感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到处都刮起了文化风暴,中国的古代文化也在冲击之内,我们怎么才能保护我们的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说实话,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不喜欢中国古代文化,我的这种观念,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也有,为什么会这样?是教育出了问题?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代学生比较急功近利,比较浮躁。然而上天有幸让我没错过《弟子规》,自从看了《弟子规》,我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然而,到大学的我也没有看过《弟子规》,真的很惭愧。上天有幸让我再一次旅游中与它相遇,回来会就吃迷上了它,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在《弟子规》中,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

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一则消息。一大学生因为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家里生活极其困难,为了继续完成学业,又不影响照顾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上学。他们每天要走几公里路去上学,在学校里还要勤工俭学,放学回家。晚上要先服侍母亲睡,然后再复习功课,很晚才能睡觉,第二天早上还要服侍母亲起床,再去上学,真辛苦啊!母亲心疼极了,可是他并不觉得,他觉得母亲在就是他的最大幸福。他的感人事迹被学校知道了,得到了校方的赞扬和帮助,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

当然,十个指头伸出来不一样长,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好的事例,例如:有一个年轻人,不学无术,乱花家里钱,最后欠了一大笔债,就偷偷卖了父母赖以存身的房子,不管父母的死活,这种人受到世人的唾骂、谴责。我想:这种人也该学学《弟子规》了。

《弟子规》中还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们的大意是: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立即回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的时候,应当立刻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对

当我学到“父母命,行勿懒。想到以前父母让我干点事的时候,我都会用某些理由来推辞父母让我干的事。有一次,我在家里玩着,父母要出差了,看见地板那么脏,就叫我把地板扫一下,再拖一下。我说:我才不呢!等下我还要跟朋友出去玩呢!”“哎呀,今天就别出去玩了,做完作业后,就把家里打扫一下啊!”说完之后,他们就走了。我立刻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叫她出来陪我玩。我们玩到快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们就各自回家了。我回到家后。看见妈妈把地扫了也拖了,还煮好了饭菜,等着我回家吃呢!看见妈妈那辛苦的样子,疲倦的身体,我......妈妈骂了我,我觉得心里不爽,就冲进房间关了门。妈妈伤心的说:哎,怎么越大就越不懂事啊。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真的是太不懂事,太不听话了,这就是我报答父母的方式吗?不,不是的,我一定会改正,《弟子规》中的,我一定会按照《弟子规》中的去做,去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总之我们要随时勉励自己,看到人家好的,看到人家学业好、功课好、品德好、才艺好,我们都要反观自省,想一想我尽心了吗?我尽力了吗?如果没有达到尽心尽力,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好,就应该要向他学习,甚至请教他都可以。

“好学近乎智”。如果一辈子不好学,我们没有能力不但立身处世很困难,就是连照顾自己吃饭的能力都没有。这其中都涉及佛学当中的因果循环,惟德学,惟才艺,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否则后悔都无补于事。所以,在大学期间必须学好德学和才艺。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篇三:读《弟子规》有感

再读《弟子规》有感

---韩二虎

随着集团公司的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师带徒管理理念被引入到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同其他渴求新知识、待提高的员工一样,我有幸结识新的导师,从而与《弟子规》结下不解之缘。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每这一朗朗上口诗句回荡于耳边时,总会心灵为之震撼,颇有几份感触。

初识《弟子规》是在2012年初,作为师带徒第一课内容,导师安排我们熟读《弟子规》,惭愧的说之前我对该书闻所未闻,茫然无知。起初抱着好奇的心态,试着接触这一作品,按照导师的要求我们需将其熟背,且导师会定期抽查。然而,却发现1080个字的文言文背诵起来是那么的不轻松,于是手机上、笔记上存满《弟子规》,殊不知记得快忘得快,于是没有了方向。后来经师傅指点迷津,才发现自己对《弟子规》只是“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于是我试着去理解《弟子规》的深层次的含义,后来经重复熟读才却有所获

《弟子规》是以《论语学》为中心而作,所以在书基于部分儒家思想,其中颇有中庸之道韵味,全文360句共计1080字,句句字斟句酌,适合为启蒙教育之材,共分为五部分,分别为入泽孝、出则梯、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7各部分,主要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及道理。

经细读后,我更亲睐“入泽孝”这一部分,正所谓百事孝为先,孝道不仅是我们为人子女的应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字句就是我理解其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年轻就应该为父母尽量排忧解难,父母吩咐的事情就要即可去办理,否则,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之时,追呼莫及。而作为常在外漂泊的游子们,要经常思念父母,挂念父母安慰,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煎熬,我想只有到为人父母是方可体会。于是才有文中“出毕告,反毕面,居有常,业无变”的字句,就是告诫我们外出时要时刻报平安,时常挂念父母。

《弟子规》之谨信篇讲的更多的是为人处事、诚信的内容。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多元化及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各种文化的冲击接踵而至,社会诚信越来受到人们的怀疑。诚信之所以是人们日益关注讨论的话题正说明它的重要性,所以“凡出言、信为先,为其是,勿佞巧”,谨言慎行,实时求是,从我做起,是为处事之道。“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果日少”,多亲近仁德之人才能使我们自己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渐减少,所谓近朱者赤说的不正是此道理么。

再品《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也许我们时常抱怨工作压力大, 甚至揣测人心之好坏。“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因为为人善才能与人为

善,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此来影响他人,将爱传递不断传递,生活才会更多精彩。为人要谨记孝、悌、忠、信、礼、仪、廉之德行,另需“有余力则学文”,不断上进,充实自我。

总之,通过阅读《弟子规》我认识到其不仅是一个能

有效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其可作为少儿素质教育培养的典范教材,正所谓“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少年的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古人圣贤结晶的《弟子规》,其不仅仅有益于个人的提升,重要的是其中涵盖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对于我们当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无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3年10月11日 于宝丰

韩二虎

篇四: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

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

人死后,凭骨头颜色就可分辨出性别,白色的是男人,灰色的是女人,因为女人从怀孕起,就把自己的营养给自己的孩子。孝,人之本。

题记

《弟子规》,这是小学的时候就背过的书,但那时候呢!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完全没有思考过其中的伟大智慧。当然,那个年纪也没有足够的阅历作为支撑去理解它、感悟它。一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我哭地稀里哗啦地上了淘宝网,买下《弟子规》的画面。 那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个视频《弟子规改变了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讲者是一个22岁的小伙,他就讲诉了他高中的时候混黑道,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过,后来去北京“工作”,更是肆无忌惮,不怕死地在山路上玩漂移,进夜总会,用七张百元钞票点烟抽。幸运的是,他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他,给他看了《弟子规》,然后叫他去敬老院做了一个月的义工,这一个月,他得到了爱,得到了工作,换回了父母的重婚,救回了他自己的命。演讲的过程中,从他讲到他妈妈给他看《弟子规》起,他就一直哭着讲,全场的社会各种单位的听众也是不停地擦眼泪,我在电脑旁也是陪他们哭到最后。

带着崇敬之情,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篇。入则孝,讲的是在家尽孝,核心就是要然父母开心。

“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他们不知道我们干嘛去了,就会担我们,让父母担心,也是不孝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哪,在干什么,父母就能把我们把好处想,会替我们加油,这很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这句话让我改变了许多。以前,我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有什么问题自己处理就好,没有必要跟父母说,增加他们的负担。有什么好事,也是想到要低调,也不会跟父母提及。由此,就导致了我不怎么给父母打电话,就算打电话,除了要钱,也没有其他话讲。因为这个事,我也被教训了好多次但是改进也不多。这句话彻底地颠覆了我的想法,从那以后,我要求自己每周至少要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后来据我姐姐爆料,爸妈对我这种改变很是开心。)并且把我在学校里做的事以及想法告诉他们。上一次,我告诉我爸我做了家教,爸爸很开心,说“你能懂得给爸妈减轻负担,爸爸很高兴,但是不要耽误学习哈。”爸爸这样说,我自然很高兴,因为爸爸很少对我满意的,一直都是喜欢说我不如别人(自我爆料一下,因为这个原因,我和爸爸的沟通一直都有障碍。)后来挂了电话,但是几分钟后,爸又打过来了,他说:“你去做家教,就跟那个娃儿买点水果去嘛,如果他的字写得不好,你就好好教他一下嘛,如果??。”我想,爸爸怎么变得那么啰嗦,真实奇怪,但是我觉得真的很幸福,感觉和爸爸的沟通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我想,这份价值,千金难买吧!

“亲所好,力为具”。中西文化差异很大,但在孝,这个方面,却几乎没有差别。佛洛伊德的大弟子西奥多讲过一个发生在西方父子之间的事情:儿子不愉快时,父亲会把怀表贴到他耳朵上,让他听表针走动的咔哒声,然后儿子就快乐了。后来,父亲郁闷了,孩子竟然把怀表也贴到他耳朵上,父亲一愣之后,露出了最最快乐而灿烂的笑意。或许,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习惯了,没什么感觉。但是,我们能投其所好,帮父母做一些事,父母却是高兴地不像话。

我记得有一年,广周日报在母亲节那天做了一个对母亲和孩子的采访(孩子希望为母亲做点什么,母亲希望孩子做点什么。)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希望挣很多钱给母亲,而母亲仅仅希望孩子能回家一起吃顿饭。孝,就是回家陪父母吃顿饭那么简单。

这本书的道理很简单,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但是,如果每天读一点,看一点,却能起到反省,修心的作用。久之,个人修养就会提高。

真的很感谢《弟子规》带给我的改变,我也由衷地希望,每一个人都好好看看《弟子规》,

学学中国传统文化,学学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旅管二班 李银兵 18381330215

篇五: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15-11-17 20:53 来源:信阳校园文学网 作者: 徐沛然

国学经典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我们要读圣贤书,做儒雅人。

——题记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文明送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还有它丰富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爱父母,意深长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这一部分给我的印象很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简简单单的几句却教会了我有一颗真挚孝心。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去。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不禁心里一阵愧疚:那一次,妈妈让我打扫房间,我却毫不理会的看着电视。还抱怨的说:“自己不会打扫吗?还让我扫?真是的!”妈妈没有再说话。而是一个人默默的打扫着。事后我才知道,妈妈那一次伤

心得落泪了。我真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为什么那时的我那么顽劣。从这里我领悟到了“孝”字的含义。

称尊长,勿呼名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我叫他们名字的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么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是怕我为难。我爱哥哥姐姐们就必须“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尊长前,声要低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长辈意见不同的时候,我总爱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我,但我总会左耳朵入右耳朵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的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声地驳回,虽然他们不会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会好受的。

《弟子规》里行为作则,(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读《弟子规》有感)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的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们国家的美德。道德与现在的社会是不可分开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弟子规》内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好德育之根。

□作者系光山县司马光中学 七(35)班学生 本文指导老师 沈雨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