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心有灵犀一点通
篇一: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各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赵永华
眼下,我任教于一所全国知名的全寄宿制民办学校初中部。第一个教学月,我就发现,班里学生70%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习惯、行为、方法、专注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与县城几所国办重点中学有一定的差距。有时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一半,很多时间消耗在提醒学生上了。苦苦思考之后,决定在多媒体教学方面选择突破,冲出课堂教学的困境。
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正能量场,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本学期,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备课:体现多媒体课件的六个特征
1、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建立时空概念,在直观形象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形象性:提供图、文、声、像,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动态性:化静为动,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努力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4、针对性:通过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问题或练习,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5、可重复性:重复回放教学内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记忆,克服遗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6、高效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突破空间限制,节约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美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1、导入:创设情境之美,营造课堂氛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具有情境性,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并从中受到感染启迪。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声像兼备的课件,有利于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击的诗篇,是一曲用旺盛生命演奏的乐曲。作者描绘了一群朴实得像红高梁一样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表演腰鼓的场面,展现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间文化艺术,抒发了中华民族在挣脱了束缚与保守后的欢乐痛快的感情。但是学生仅凭文字很难感受,教师从网上下载了表演录像,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看着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如身临其境,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音乐渲染:创设文本的大美意境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将精炼的语言与物象联系起来,将诗中的意象化为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图画,那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尤其在古诗中得到完美的运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诗中的意境,有时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
诗歌和音乐从来就有不解之缘,它们就像两朵姐妹花,相伴而生。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水天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与本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可诗人仍伫立江边,不肯离去。
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武陵春》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望江南》配以委婉的古筝曲,《天净沙 秋思》配以萨克斯演奏的曲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
3、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许多时候,我通过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通过课件向学生提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和充分讨论,然后回答解决以上问题;再通过课件及时反馈学生对作品的背诵、理解、欣赏以及对内容的联系,最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迁移和拓展的测验和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4、问题探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心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教《海燕》 时,考虑到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把握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海燕在大海上搏击暴风雨的雄姿,播放海鸭、海鸥、企鹅的胆怯之态,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用可感的图像与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交代此文的写作背景后,学生很容易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4、拓展: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容异彩纷呈
有些课文内容丰富,课时多,知识分散,多媒体课件可以补充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如教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全文投影杜甫的《蜀相》,并作简单分析,加深对诸葛亮的了解,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可以补充武侯祠中的匾额对联,补充介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等。
5、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对待同一个事物,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反应,这一点在以人文性见长的语文课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对同一个具体文本的解读,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面对学生不同见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可以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给出适当的肯定或否定意见,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针对他的评价进行改进,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就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也是很有意义的。我曾经制作了一枚“大唐学府8.3班语文学习促进会”的印章,和“进步之星”“快乐思想家”“今天我参与”等内容的证书模板,学生可以自己操作,随时给自己一个评价,快速展示给大家看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确,多媒体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时间。我的体会是多媒体的使用要因材选料,少一些表演、展示的意识,多一点实用的思想,才能真正起到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的作用。
【这篇其实只写了一半,后面还有三大块,因为期末交作业,就先做了一二两部分,提醒自己,以后写完】
篇二: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游戏作文教学设计
张志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2、通过游戏,让学生继续学习观察别人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注意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增进学生们之间的友谊。
4、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5、让学生养成使用普通话交谈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难点: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做过哪些游戏,你们现在还记得吗?(学生回答) 能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游戏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作适当点评)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做一个游戏,大家说行不行?
二、播放幻灯片,介绍规则
1、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请学生读游戏的名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犀”字是个生字。重点学习“犀”字,读音xī)
2、 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让学生回答,没有人回答的上来,就由老师解释。)
(“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无题》,它的前面还有一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原是比喻恋爱这的
男女心心相印,现在泛指彼此的心意相通。)
3、 既然是游戏,就得有游戏的规则,就要分输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游戏有什么规则。(出示幻灯片,指名学生朗读游戏规则)
4、 同学们都明白游戏的规则了吗?(学生回答)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现在提出来。
5、 请一个同学计时,一个学生记分数。
三、开始游戏
1、 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平时最要好的朋友,这个朋友必须是跟你心意相通的。(学生自由组合)
2、 请出愿意上台来做这个游戏的两个同学,让他们快速做好分工,一个人表演,一个人猜。(老师引导:同学们,在他们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的观察,也要认真的思考。倾听他们的语言,观察他们的动作,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的表现。)
3、老师出示幻灯片,学生开始猜。
4、游戏结束,统计分数。
5、奖励,对获胜的同学进行精神鼓励(师生共同为获胜的同学热情鼓掌)
6、老师总结
这个游戏需要的是两个人的默契,当然,表演的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的能力与猜的人的想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其实,只要你是一个热爱学校的同学,你会发现,今天这个游戏中的所有词语都在我们的校园内。作为学校的主人,我们应该对它们格外的熟悉啊!
四、指导作文
1、 游戏结束了,如果让我们把这个游戏的过程写下来,你都准备写些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 写事情,要抓住重点,今天有好几对朋友做了这个游戏,你是否全部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呢?显然不能。我们以前就讲过,写事情要注意有详有略,把你认为重要的写得详细一些,把你认为次要的,写得简略一些,这样才能够做到结构合理,文章写出来才不显得臃肿。
3、 在别人做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怎样的变化。做游
戏的人的动作、神态有什么特点,那一个动作或者是神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准备重点写什么?自己应该先考虑考虑。
4、游戏结束,讲述游戏过程中的环节
(1)引导学生准确的描述词语,可以问观看者:如果让你描述这个词,你会怎么描述?(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可以描述物品的功能,还可以回忆所学的学习内容??)
师:看来在描述的时候,方法很重要。
(2)刚才在描述词语的时候,我看到你们的脸上时而露出灿烂的笑容,时而面露难色,时而有焦急万分,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在猜哪个词的时候,你最着急、最高兴或觉得最精彩??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还可以说说你当时想到和感受到的。
生回忆、述说,教师引导:
A、提问描述者:在描述哪个词的时候,你最着急、最高兴或最觉得最精彩的??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还可以说说你当时想到和感受到的。
预设问题:
我看你在描述“××”这个词时,耽搁了一下,为什么?你的搭档在没猜出你描述的词语后,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在想些什么?
B、提问猜词者:你在猜哪个词的时候最着急、最高兴或觉得最精彩??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还可以说说你当时想到和感受到的。
预设问题:
你怎么这么快就猜出这个词呢?你觉得你的搭档描述的怎么样?
C、提问没做游戏的同学:在他们描述哪个词的时候,你最着急、最高兴或最觉得最精彩的??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还可以说说你当时想到和感受到的。 预设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你听见了什么?你在想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D、引导说话,出示词语,师:你可以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
生说着急时,出示:心急如焚、来不及思考,使了个眼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生说高兴时,出示:心领神会,捧腹大笑、哄堂大笑、跃跃欲试,成了他肚子里的蛔虫??
生说精彩时,出示:脱口而出、出手不凡??
E、师总结:在做游戏和看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说出来,这样就能在玩中学到东西。(板书:看、听、想、感)
5、下面请女方代表上场,激励:有了刚才大家说的方法,你们能不能猜出更多的词语,期待你们的表现!下面的同学注意看,第一组看描述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第二组看猜词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第三组看观众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下请你说一说,看看哪一组观察得最认真。(板书:描述者、猜词者、观众)
6、生做游戏。
7、请裁判宣布成绩。
三、回顾游戏中印象深刻的环节
1、你们观察到了吗?描述者、猜词者、观众大家的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现在大组里开始交流交流。比比哪组说得最精彩。
出示说话训练:
a、描述者在看到词语时怎么样的表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猜词者猜错了,他什么神态,猜对了,他有怎么样的表现?
b、猜词者是怎么听描述者描述的,当描述者怎么说时,他很为难;当描述者说什么的时候,他很高兴,猜出词语时,他又是怎么表现的?
c、观众是怎么看他们做游戏的,比如谁怎么样?大家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在看见猜词者猜不出词语时,他们是怎么样的;在出笑话时,大家怎么表现的;在猜词者猜出词语时,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d、你在观察到这些现象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2、交流、汇报。
3、总结:你们的观察细致入微,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和感受到的内容写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4、我想问你们,你觉得要玩好这个游戏最重要的是什么?
引导生说:两个人要有默契,配合才会好。
师:对,这就是这个游戏的宗旨:课余时多读书,多积累,才能丰富知识,同学
间多沟通,多交流 ,才能配合默契 。。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
没有写完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写完的同学可以教给你的同桌,让他(她)帮你
修改修改。当然,也可以交给老师来修改。
二、修改与评讲
1、采用老师修改,同学互改等多种方式修改学生的习作。(对作文中出现的错
误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请学生及时修改)
2、老师指出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通病提出修改建议,并把比较特殊的毛病在课堂
上朗读,请学生一起帮助修改,避免以后其他同学再出现。
3、朗读比较好的作文全文或片段,并与学生共同赏析。
三、誊写
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到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心有灵犀一点通
看:描述者
听:猜词者
想:观 众
感
评: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种方法是很不错的
出示规则:
男生、女生各派出两位同学组成“搭档”,商量好谁来描述谁来猜,时间限定120秒。描述者可以用上语言,动作,神态等方式进行词语的描述,但不能说出词语中含有的任何一个字或谐音,否则算错,如果遇到比划不清楚的词语,可以喊“过”,猜测下一个词语,“过”的机会只有两次。
4、请你说说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不能说出词语里的字或谐音
(2)描述不来的,喊“过”的机会只有两次
5、师:游戏规则清楚了,下面给你们40秒的时间,请你们推选好搭档,并想出挑战口号。我们要比赛哪一方猜的最多,胜方将会得到老师精心准备的秘密奖品。
6、学生讨论,选出搭档。(教师巡视指导,选出表现力强和灵活的代表)
篇三:李商隐无题
《无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情人之间心灵相通,比如说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
篇四:无题
《无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 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是对写法。“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3、能就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或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专题探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李商隐生平与诗风。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是古今爱情诗的名篇,其中两句又成了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我们来学这首七律诗,并借此了解李商隐生平与诗风。
二、朗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作者和背景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卷入朝廷两派之间的争斗,受到排挤,虽然才华横溢,却终身潦倒。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李商隐三岁时,父亲被罢了县令。十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于浙江幕府。作为长子的李商隐不得不帮助母亲挑起养家的重担,幼小的他常常给人抄书或者服役来赚取一点点微薄的口粮。幸好有一位堂叔时常教授他经书与文章,他也刻苦攻读,渴望通过科举摆脱困境。在堂叔的严格要求下,李商隐在古文、诗歌、书法等各方面皆有所成,十六岁时,他凭着《才论》和《圣论》两篇古文崭露头角,在洛阳小有名气。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少年才俊的李商隐结识了担任洛阳东都留守的令狐楚。令狐楚不仅聘用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入幕做巡官,而且还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交游,并亲自教授李商隐写作骈文,待之如子。
大和六年(832),二十岁的李商隐第一次去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第。第二年,李商隐再次应试,又再次落榜。
时局混乱,仕途受阻,李商隐便跑到河南济源县的玉阳山、王屋山一带学道。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势力很大。当时一些文人、朝中官员、乃至皇亲国戚都与道教有密切来往。入世心切的李商隐自然不会真的想遗落世外。在玉阳山,李商隐认识了陪同玉真公主一块入道的宫女宋华阳,并与之产生了深厚的恋情。李商隐后来写了大量的诗歌来追忆这段零落未果、痛苦不堪的爱情,写得隐晦曲折、空灵飘忽而又痛切惆怅。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二十六岁的李商隐第三次应进士科考,终于及第。据说其中有令狐楚的援引之功。带着登科的喜悦,李商隐来到了令狐楚的兴元节度使幕府。不幸的是,这年冬天,令狐楚卒于任上。令狐楚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让李商隐铭感终生。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恩师的去世将是自己人生的又一大转折,前面正有一连串的磨难在等着他。
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失去了重要的依托。第二年,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聘,他来到泾原(今甘肃泾川县)。王茂元不仅极其赏识李商隐的才学,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婚后生活非常和美。李商隐终于在泾州找到了他的爱情归宿,但后来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晚唐时期,朝廷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斗争非常激烈,持续了四十多年之久,史称“牛李党争”。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则属于李党。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女婿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对他十分忌恨,牛党中人更是斥之为“背恩”、“无行”,极力排挤、打击他,对他的名誉和仕途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从此,李商隐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大中五年(851)春,当商隐带着对前途的忡忡忧心踏上返京之路时,传来了爱妻王氏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地赶回去,却永远也见不到妻子的音容笑貌了。
妻子的死对李商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开成三年(838)结婚以来,贤淑貌美、能诗能文的王氏,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王氏死后,悼亡诗成为商隐后期诗作中的一大主题。他在诗中寄托自己的哀思,倾诉自己的悲伤,抒发对人生与命运的伤怀感慨。
四十五岁那年,李商隐担任了盐铁推官,得以经常往来于金陵、扬州一带,写下了不少咏古寄怀诗。
大中十二年(858)这年年底,一代诗人就这样在凄凉寂寞中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七岁。
“古来才命两相妨”,李商隐的一生有着太多的坎坷、抑郁和孤苦。从十八岁踏入仕途到离开人世的三十年中,他有二十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沉沦下僚。“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晚唐诗人崔珏《哭李商隐》中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比起唐代许多杰出诗人来,他更加生不逢时。在他短短的四十七年生命历程中,竟经历了从唐宪宗到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六个王朝,帝王如走马灯似的更迭。昔日煌煌的大唐帝国此时已经江河日下、日暮西山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朝社会的所有政治弊端都集中在这个时候,更何况李商隐还是“牛李党争”的直接受害者。
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发展后已难以为继,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但李商隐在中唐已经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理解
看注解,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难舍难分,况且又是这东风将收的暮春时节,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茂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韵味。
(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这里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首诗中表现怎样的情状?在现在的引用中又赋予怎样的含义?
(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这两句在原诗中是言情,现在引用多喻道,赞扬一个人的奉献精神,已离开了原义。)
篇五: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千古名句)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注解】: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
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