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未来科技城
篇一: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楼主
丢了美容觉 发表于 搜房网 - 北京业主论坛 - 领秀慧谷业主论坛
《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截至2013年,“未来科技城”将形成“一心,两园,双核,四轴”的主体空间结构。 昌平区有关负责人认为,传统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以办公为主,缺少生活,娱乐设施,“未来科技城”近60公顷的公共核心区在规划上将充分考虑配套服务,其中主核心区为都市生活配套区,建设五星级酒店,广场,大型购物中心,影剧院,国际医院和国际学校;副核心区为共享科研配套区。
“汇聚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科技城最突出的特点。”由此可见,未来科技城必成为高科技,高薪酬人士的聚集地。
篇二:昌平未来科技城建综合管廊 或成日后范本
昌平未来科技城建综合管廊 或成日后范本 发布: 2013-06-27 04:04:14 | 编辑: xufanghui
2013年6月27日讯,几天前,北京市电力公司透露,北京市五环内5657个电力隧道井已经安装双层监控井盖,防止行人坠落。井盖吃人的新闻也不止一次地冲击着公众的神经,遍布于马路与行人道的井盖与道路上常常出现的“马路拉链”,像一块块伤疤重重地烙在了城市上。
新的地下综合管沟一期工程水+电信舱
透过繁多的井盖向下,转至地下几米甚至十几米深的地方,一条条管沟都占据着属于自己的领地,这些管沟也分属不同的拥有者。
数量众多的管沟也导致了地面
上出现了星罗密布般的井盖,一旦出现问题,便要开膛破肚进行维修,“马路拉链”便随之产生。如何让众多管线能够集中管理?从而减少马路上的井盖和“马路拉链”的数量。记者探访北京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地下管廊,记录下管廊中的变化。
地下管廊4个舱容下5大类管线
在昌平区未来科技城,有一条贯穿南北区域的主干路–北七家镇鲁疃西路,宽阔的街道与其它街道并无两样。而在路边的一间小房子中,却连接着地上与地下的通道。
沿着楼梯向下,阵阵凉意袭来,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拐过了几道楼梯后,在地下11米深的地方,4个舱道出现在眼前。“两个电力舱,水加电信舱及热力舱,一个有四个舱。有 5大类管线包括热力管线、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电力管线、信息管线,同时预留了热水、压力污水、直饮水的管线位置。”昌平区市政管委高级工程师王丽说,这是北京市第一条真正意思上的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说管廊收纳了鲁疃西路下,除了燃气和排水之外的所有市政管线。将来鲁疃西路铺设新的管线,也无需破路就能在地下完成。最忌讳在路上开拉链,管廊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其它的管线也不需要重新开挖管沟,同样都可以在管廊中穿过。”
水加电信舱是4个舱中最大的一个,宽4.8米,高2.9米。一条蓝色的饮用水管道与一条红色再生水管道笔直地向远处延伸。在舱的一侧,有一块宽约一米的空间,预留给未来将铺设的管线。红色管道上方,一排铁架一字排开,“电信的光缆可以挂在这些铁架子进行铺设。”王丽说,4个舱的宽度是13.35米。它们在标准路段,都是水平的,在特殊的情况下,4个舱不是平行的。比如在过温榆河的地方,因为热力管线只能拐90度直角,热力舱就与其它3个舱分开,其它3个舱是斜坡的方式过河,而热力舱则是拐了一个90度的直角穿过温榆河。在过了温榆河之后,4个舱又恢复平行。
王丽从2009年管廊项目设计初期便成为项目组的一员,直至管廊建成,“未来科技城综合管廊的位置,是未来科技城唯一的一条主干线。如果采取管线直埋于地下的传统方式,因为每条管线都需要挖一条属于自己的管沟,所有填埋管线的宽度加一起需要45米,整条道路的宽度都无法容纳下所有管线。”
2亿元一公里的地下管廊
“电力1舱”, 宽2.9米,高2.6米,在白炽灯下,很难看到尽头。舱道上方,一根红色缆线悬在舱顶。王丽说,“这是温感电缆,管廊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是由它传导给监控室,如果温度极高或是极低,不适合人员进入时,感温电缆都会报警。”
舱道中,每隔25米,一个方形的小盒子就会出现在管廊的上方,“它是诱导风机,起到横向送风的作用,使管廊中的空气流动起来,并将管廊的空气送到消防分区中,并在那里进行机械换风。”王丽说,管廊中可以自然进风,但是将管廊中的空气排出则是机械进行的,地面上200米就有一个排风口。
在每个排风口处,都有一扇消防门。一旦电力舱着火,可以将相距200米的两扇消防门关闭,200米的空间中,便不会有空气存在,等待火灭后,再进行通风排风。排风口的作用不仅仅是通风,还是工作人员的一个逃生通道。“通风口也是一个可以从地下直到地面的通道,有直到地面的攀爬直梯,在管廊中出现意外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排风口逃生。通风口的门只能从里面打开,在外面无法开启,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顺利逃生。”
每隔七八米,舱道墙上的墙壁上就会出现一块20厘米宽,一米长的钢板,钢板嵌入墙体内,舱道的顶部有一个圆形的钢制吊环,吊环与钢板距离不到一米。“如果有需要新铺设的管线,都可以将管线通过钢板和吊环加以固定,无需重新建造。” 管廊中每隔200米就有一个长12米投料口,藏在地面上的绿化带中,投料口上面由预制板封闭,预制板上种植草坪,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掀开草坪,搬移预制板将管道由进料口运进地下管廊。“因为管线中采用的钢管一般每根都是12米长,所以投料口的长度也设置在12米,方便新铺设的管线进入管廊。”
王丽说,管廊分为二期工程,一期2.2公里,二期1.7公里。“3.9公里的造价为8.3亿元,平均是每公里2亿元左右。”
路上井盖少了190个
鲁疃西路上,新铺的柏油马路颜色乌黑,井盖的数量也明显低于许多道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负责人王水彬计算着一期2.2公里上的井盖数量,“一共是29个井盖。”王水彬通过监控系统查询着井盖的数量,“地下管廊的井盖与直埋式管沟的井盖不同,地下管理的井盖都有监控设备,只要井盖出现倾斜或是被移动,监控室就会报警。如果是车辆碾压或者是雨水冲击,井盖出现倾斜都会报警,并且采用的都是双层井盖,人员一般不会发生堕井的危险。”
电脑显示器上,每个井盖的位置和状态都被标记出来,只要点击井盖信息中一个红色的“开锁”后,便可以遥控打开信息相对应的井盖,“或者用钥匙箱打开井盖,其它方式都无法打开。”
地下综合管廊现场代表李海东表示,一期工程的29个井盖中,主要是电力的井盖占大多数,共有22个。“正常的路段,通过传统的直埋方式埋在地下的管线大约每隔50米的距离就会有一个井盖出现。”这意味着按传统的方式,在2.2公里的公路上,每种管线的井盖数量将达到44个,鲁疃西路上包含了5大类管线,照此计算在鲁疃西路上将会出现220个井盖。
李海东认为,做一条传统的管线沟道,需要挖沟、直埋、回填,“土建的工作量没有管廊的工作量大,但是多个单位的多条沟道需要建设,施工的工程量与费用叠加起来后,就变得很大。”
篇三:未来科技城十二五发展规划
未来科技城“十二五”发展规划
背景:
2008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5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未来科技城是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于2009年初决定启动的“千人计划”实施项目,将重点吸引中央企业的研发机构入驻,建设成为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一、“十一五”期间园区发展现状
未来科技城东至京承高速路,南至规划七北路南路,西至北七家村西边界,北至顺于路西延。规划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折合1000公顷),可利用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入驻企业研发和创新服务设施建设,其中,研发用地约256.42公顷。
图一:未来科技城规划布局图
目前,已确定神华集团、国家电网、中国海油、中国华能、中国国电、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铝业、中粮集团、中国商飞、中国建材、鞍钢、武钢、兵器装备、国家核电等15家大型中央企业入驻园区,拟投资建设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研发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央企研发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00亿元,详情见表一。
表一:中央企业拟建项目及投资情况
注:最终投资数据以央企发布为准。
按照中央工作小组通过的园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的“三年全面建成未来科技城”的总体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未来科技城工作的重点集中于园区规划编制、土地一级开发、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央企对接服务等工作。目前,已明确了“五个之城”的规划理念(“创新.科技”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美好.活力”之城、“低碳.
节能” 之城和“和谐.生态”之城)、“一心、两园、双核、四轴”空间结构(“一心”指沿温榆河的绿色空间;“两园”指北区和南区;“双核”为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中心,温榆河以南为主公共服务核心区、以北为副核心区;“四轴”为生态轴、产业轴、休闲轴、文化轴);重点开展了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信息化发展规划、周边镇域规划整合编制;全面推进了市政场站、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综合管廊、河道治理、滨河森林公园、垃圾处理等工程的规划建设;深化了央企对接和服务保障工作,神华集团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及创新创业基地、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央企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举行了奠基仪式,其他央企亦将陆续启动项目建设。
二、总体定位
根据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对未来科技城的战略定位,未来科技城将紧紧围绕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一)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
引进10位左右的战略科学家,集聚100位左右的研发领军人才,培养1000位左右的科研骨干,形成一批国际一流、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
(二)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
在新能源、信息、冶金、节能环保、航空、新材料等关系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布局的领域,加快开展核心技术的战略研发、关键技术的跨越发展、重要技术的集成示范、共性技术的合作攻关,加速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
借鉴国际一流运行机制,着力探索建立企业投资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的科技投入体制,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协作机制,以期权股权等方式分享利益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积极作用。
三、“十二五”期间基本目标
(一)2011年-2012年阶段目标
1.未来科技城基本建成并初具规模。园区内道路及市政工程(含桥梁、市政站点)基本完工,满足园区运行需要;滨水森林公园及绿化、景观照明工程等基本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完成,重要配套设施基本建成;15家中央企业各自人才基地基本达到入驻条件,启动科技研发工作,部分央企地块基本建成。未来科技
篇四:北京市昌平区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来科技城工程
北京市昌平区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来科技城工程
发布时间:2011-4-12
?
工程类型: 新建 建筑层数: 4 工程估价: 2亿
项目阶段: 装饰装修 建筑面积: 114000平方米 开工日期: 2010-6-1
项目类别: 工业建筑、行政办公 占地面积: 23000平方米 竣工日期: 2011-12-1
项目地址: 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土沟村东南部 >>查看地图 项目简介: 项目为新建试验厂房、科研楼、办公楼。
设备材料:
1、外墙装饰,门窗玻璃,防水防腐,油漆涂料, 2、卫浴洁具,墙地面砖,陶瓷制品,光源灯具, 3、高压电器,变压器,滤毒式排风,防火阀, 4、低压电器,变配电,仪器仪表,电线电缆,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北京昌平未来科技城)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安德路16号洲际大厦4层
查看地图 注:
注
投诉此联系人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西滨河路22号 查看地图
注:工程部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1号信义大厦 查看地图 址 注:
址:上海卢湾区太仓路233号新茂大厦2106室 查看地图 注: 注:
注:
址:北京海淀区太平路44号院 查看地图 址: 注:
投诉此联系人
投诉此联系人
投诉此联系人
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1号院硅谷亮城7号楼 查看地图 址 注:
址:上海市卢湾区太仓路233号新茂大厦2106室 查看地图
址 注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13层 查看地图 注:
址: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查看地图 注: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
13
层 查看地图
投诉此联系人
投诉此联系人
投诉此联系人
投诉此联系人
注:
投诉此联系人
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6号人寿大厦22层 查看地图 注:工程部
投诉此联系人
址: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西里远洋天地61号楼2207-2209室 查看地图 注: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北卫家园12号 查看地图 注:经理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北卫家园12号 查看地图 注:项目经理
投诉此联系人
投诉此联系人
篇五:昌平规划
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昌平部分)的功能定位与空间发展综合评估 1.
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发展概况
1.1研究背景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提出“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
2011年2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两城两带”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着力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基本形成国家创新中心的新格局”,正式确立了“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地位。
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海淀北部、昌平南部两大区域为核心,涉及昌平、海淀面积约436平方公里。
其中,昌平产业带涉及昌平区内六环路以南、回南北路以北区域及阳坊山前地区,涉及阳坊、马池口、沙河、回龙观、百善、北七家、小汤山、东小口等8个乡镇,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占昌平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的15.5%,占昌平山前平原地区面积(586平方公里)的35.8%。昌平产业带距离北京市区7-13公里,以沙河—温榆河为纽带,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1.2北京发展新区
2006年以来,随着成功筹办奥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北京确立“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任务,科学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在北京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昌平承担了重要职能,充分利用相关建设条件,发挥区位、资源、环境优势,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功能变迁成效显著。2005年以来,昌平人口规模及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并迅速成为全北京市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发挥着城市发展新区的作用。 在昌平的发展格局中,昌平产业带这一区域正逐渐成为带动发展的引擎。2012年7月,刘淇同志在《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首都“两
城两带、六高四新”的空间布局,提出“尽快建成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加快建设北京科技商务区,推进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发展”。其中,昌平产业带占据了“一城一带一高一新”,即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中关村核心区、北京科技商务区(TBD),成为了北京市发展政策最为集中的地区和名副其实的城市发展新区。
1.3 事关北京发展的关键地区
昌平产业带生态环境优越、空间开阔、用地充足,是首都功能拓展和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地区。
地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范围调整的重要地区,是中关村更新布局、区域联合,整合资源、拓展空间的关键地区。
承担着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是大型市企民企汇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地区。 作为北京市重点新城的一部分,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是北京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地区。
北京“两城两带”格局中的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都直接涉及本区域,是北京将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地区。
1.4 相关规划要求
(1)2005年昌平新城规划
《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确定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定位为“大力推进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集聚,加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群、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城乡一体’的世界领先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在空间结构方面,由于编制新城规划时,“北部产业带”这一概念尚未形成,因此,新城规划并没有针对昌平产业带地区进行整体规划,新城范围与昌平产业带范围相互交错。在空间布局方面,新城规划强调依托八达岭高速公路和立汤路与中心城的连接,南北轴向发展;以昌平组团、沙河组团为重点,构筑“构建“两轴一带,多点一城”的区域空间总体布局,没有将产业带中的生命科学园、未来科技城、北七家等地区作为重点地区考虑。
(2)北京“十二五” 规划纲要
规划“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为依托,发挥北京北部区域创新资源密集优势,加大对产业布局的优化力度。整合优化未来科技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环保园、创新园、永丰产业基地等空间资源,加快北清路至七北路沿线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大力推进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集聚,加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群、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城乡一体’的世界领先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3)昌平“十二五” 规划纲要
昌平“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昌平产业带的定位、功能、布局问题,要求“发挥昌平科教创新资源密集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以‘七北路—北清路’为轴线,积极构建‘沙河—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重点打造各具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与海淀形成区域统筹、错位发展,共同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在东部,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研发创新中心。在西部,依托生命科学园等创新资源,加快建设科技商务区(TBD),打造中关村北部产业带国际化高端综合服务区。在中部和北部,着力建设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
(4)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规划将昌平产业带所在的昌平平原地区定位为5个城市发展新区之一,认为“该区域是本市开发潜力最大、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的地区,主体功能是重点开发,要加快重点新城建设,同时,要优化提升临空经济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基本成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严格保护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该规划进一步强调了昌平产业带地区加快城市开发建设、优化产业功能区,同时,明确了自然保护的重要责任。
2. 昌平产业带发展现状
2.1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重大调整
2009年以来,未来科技城以及北京科技商务区(TBD,Technological
Business District)先后落户昌平产业带。两大功能区的落入,使昌平南部的空间关系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北部产业带实施以前,中关村核心区涉及的重点产业园区主要位于八达岭高速两侧,呈南北轴向分布态势。位于东侧的宏福创业园、宏翔鸿企业孵化基地(北七家工业园),属于相对独立的村镇产业园区,与中关村昌平园缺乏空间联系。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