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化女犯人
篇一:2015年尔雅通识课女子礼仪满分答案
2015年15尔雅通识课女子礼仪满分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在谈话礼节中关于谈话态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认真 A、
诚恳 B、
C、不卑不亢
高调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家慈是指哪个人物()。
? A、自己的母亲
? B、自己的父亲
C、自己的祖母
D、自己的祖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天主教禁止在周几吃肉()。
周五 A、
周日 B、
周一 C、
周四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德国人认为下列哪种花是无情之花()。1.0 分
百合 A、
康乃馨 B、
茶花 C、
郁金香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不太喜欢下列哪个称呼()。
A、某某经理
? B、某某博士
某某教授? ? D、
某某法官?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分 1.0
6男士西服的哪个口袋可以放钱包,名片夹等物品?() 1.0 分?
A、上衣外面最上的口袋 ?
B、上衣外面下摆的两个口袋 ?
C、上衣内侧口袋
D、裤装口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下列不属于涉外交往原则的是()。
A、不卑不亢 ?
? B、相互尊重 ?
? C、极尽奢华
? D、有礼有节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英国人忌讳一根火柴连点几根烟()。
? A、1
2 B、
3 C、
4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使用筷子的禁忌不包括()。1.0 分
吮筷子 A、
? B、使用公筷
粘筷 C、
? D、用筷子挑挑拣拣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内衣系列属于服装的哪种类别?()1.0 分
便服 A、
礼服 B、
职业装 C、
补正装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以下哪项行为在涉外交往中是举止有度,合乎礼节的 1.0 分 挽着手 A、
拍着肩 B、
拉着手 C、
D、保持一定的礼节距离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下列哪种脸型被公认为美人脸()。 1.0 分? 国字脸 A、
长脸 B、
圆脸 C、
D、椭圆形脸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下列不属于荣誉性称呼的是()。 1.0 分? 博士 A、
主席 B、
教授 C、
律师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篇二:福师《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一15秋答案
福师《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法经》将杀人、伤人等到危害他人人身的犯罪,规定于( )
A. 《盗法》内
B. 《囚法》内
C. 《杂法》内
D. 《贼法》内
——————选择:D
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时间是( )
A. 1931年11月
B. 1928年7月
C. 1930年3月
D. 1930年5月
——————选择:A
3. 元朝把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高的是( )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南人
D. 汉人。
——————选择:A
4. “八议”制入律是在( )
A. 《晋律》
B. 《新律》
C. 《北魏律》
D. 《北齐律》
——————选择:B
5. 重罪十条载于( )
A. 《晋律》
B. 《新律》
C. 《北魏律》
D. 《北齐律》
——————选择:D
6. 西周的婚姻实行的是( )
A. 一夫一妻制
B. 一夫多妾制
C. 一夫一妻多妾制
D. 一夫一妻一妾制
——————选择:C
7. 十恶中扰害封建家庭秩序的有( )
A. 内乱
B. 不道
C. 谋大逆
D. 大不敬
——————选择:A
8. 陵迟之刑正式入律始于( )
A. 秦朝
B. 隋朝
C. 宋朝
D. 明朝
——————选择:C
9. 用官爵抵罪的“官当”制度,确立于( )
A. 汉朝
B. 晋朝
C. 明朝
D. 南陈
——————选择:D
1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 《宋刑统》
B. 《大清会典》
C. 《大明律》
D. 《元典章》
——————选择:A
11. 春秋时期,制作“竹刑”的是( )
A. 子产
B. 叔向
C. 赵鞅
D. 邓析
——————选择:D
12. 秦律规定男犯人修筑城墙,女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 )
A. 司寇
B. 罚作
C. 鬼薪白粲
D. 城旦舂
——————选择:D
13. 后人大多把夏朝的法律称为( )
A. 尧刑
B. 舜刑
C. 禹刑
D. 启刑
——————选择:C
14. 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制定了一部简单的成文法,其名称是( )
A. 《泰和律义》
B. 《大扎撒》
C. 《条格》
D. 《风宪宏纲》
——————选择:B
15. 明代的中央决策机构称( )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枢密院
D. 内阁
——————选择:D
16. 清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
A. 资政院院章
B. 钦定宪法大纲
C.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D. 议院法要领
——————选择:B
17. 西周中期,穆王命司寇吕侯制作( )
A. 《吕刑》
B. 禹刑
C. 九刑
D. 五刑
——————选择:A
18. 西周的土地法律上属于( )
A. 周王所有
B. 周室家族所有
C. 全体贵族所有
D. 全体国民所有
——————选择:A
19. 春秋时期,最先公布成文法的是( )
A. 郑国
B. 晋国
C. 楚国
D. 秦国
——————选择:A
20. 夏朝的五刑是指( )
A. 墨、刖、刵、宫、大辟
B. 墨、 劓
C. 墨、刖、宫、膑、大辟
D. 墨、 劓、宫、大辟
——————选择:C
2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实行“测罚”审讯的王朝( )
A. 宋
B. 齐
C. 梁
D. 陈
——————选择:C
22. 清朝时,为宁夏、甘肃少数民族制定的法律是( )
A. 《蒙古律》
B. 《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C. 《苗律》
D. 《回律》
——————选择:B
23. 秦朝司法审判的成例被称为( )
A. 廷行事
B. 法律问答
C. 格
D. 式
——————选择:A
24. 清雍正年间颁行的清朝第二部律典是( )
A. 《大清会典》
B. 《大清律集解附例》
C. 《大清律集解》
D. 《大清律例》
——————选择:C
25. 《十九信条》公布于( )
A. 1910年
B. 1909年
C. 1911年
D. 1908年
——————选择:C
26. 战国时期,“改法为律”者是( )
A. 李悝
B. 商鞅
C. 吴起
D. 韩非
——————选择:B
27. 秦朝男子具有行事责任能力的标准身高达到( )
A. 五尺六寸
B. 六尺二寸
C. 六尺五寸
D. 七尺一寸
——————选择:C
28. 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型律典是( )
A. 《大清律集解附例》
B. 《大清律集解》
C. 《大清律例》
D. 《大清新刑律》
——————选择:C
29. 明朝的基本法典为( )
A. 明刑统
B. 明大诰
C. 大明律
D. 明律疏
——————选择:C
30. 西周时期将故意犯罪称为( )
A. 非终
B. 惟终
C. 眚
D. 非眚
——————选择:D福师《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一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明代施行和监督廷杖刑的机构是( )
A. 刑部
B. 锦衣卫
C. 东厂
D. 都察院
E. 镇抚司
——————选择:BC
2. 汉律的儒家化的表现有( )
A. 上请
B. 恤刑
C. 亲亲得相首匿
D. 八议入律
——————选择:ABC
3. 资政院的总裁与副总裁必须具备的身份是( )
A. 王公大臣
B. 贡举生员
C. 地方大员
D. 三品以上大员
E. 后备军人及巡警
——————选择:AD
4. 《西宁番子治罪条例》适用的地区是( )
A. 蒙古
B. 甘肃
C. 青海
D. 宁夏
E. 云南
——————选择:BCD
5. 汉律中有关于亲属相隐的原则,无条件作免罪处置的情况有( )
A. 子匿父母
B. 父母匿子
C. 夫匿妻
D. 孙匿祖父母
E. 祖父母匿孙
篇三: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的影响及其启示
院 系:矫正教育系
专 业:教育学
学生姓名:冯炜
学 号:119031115211033
指导教师:张利
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的影响及其启示
摘要: 耻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一种群体强制力,对罪犯教育有重大的影响。耻辱刑是其具体表现。它的积极方面体现在教化功能、预防犯罪及促进改过;而其负面作用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易给罪犯贴上“标签”从而对其社会回归造成阻碍、对犯罪的责备易被泛化进而流变成为对犯罪人永久的伤害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耻感文化;教育;感化;耻辱刑
Abstract: Shame-based culture is one of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s a kind of external force,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ducation of criminals. Humiliation Punishment is its specific manifestation. Its positive aspect is reflected in the moralize function,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promotion to repent;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is obvious.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On the one hand,in shame-based culture criminals are labeled easil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criminals return to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condemnation of the crime is easy to generalize and become the harm to body and mind of crime. Finally, there is a reflect to the shame-based culture.
Key words:shame-based culture;education;persuasion;humiliation punishment
耻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传统罪犯的教育感化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打算就积极和消极两大方面论述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之影响,并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一、耻感文化之内涵及其在罪犯教育矫治中之表现
(一)耻感文化之内涵
“耻”古语中作“恥”,《说文解字》释其为:“辱也。从耳,心声。”①《六书总要》注曰:“耻??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据此,笔者以为,所①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223页.
谓“羞耻”,就是人在行恶、犯错或受辱之后内心的不安感受,是人在追求“善”之过程中对于名誉(气节、操守)受污、自尊心受损的否定性反应(“反应”是对外部刺激的回应,这在下文将有叙述)。传统文化讲求人须有耻,以行恶为耻,历经数千年之传承积淀,才有了富有特点的传统耻感文化。
“耻”在传统道德中居尤重之地位,它被列为 “八德”之一,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但“耻”并不同于耻感文化——“耻”是一种观念意识,而耻感文化是社会诸多机制互动的结果,是历史的积淀。
耻感文化的形成与古老的祖先崇拜有关。与西方之“原罪”不同,中国人一出生,即背负“原债”。所谓“原债”,就是新生儿甫一来到世上便所欠的一笔恩情债。老祖先认为,婴儿的诞生沐浴着祖先的恩泽、荫庇,在此认识之基础上,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扬,“祖先的恩泽”被逐步神圣化,由此诞生了特有的十分重视祖先家族的耻感文化。在此文化中,不报恩“还债”、履行家族义务就会受到群体的排斥、谴责,这些负面的评价就会让人产生“耻”,进而造成特有的约束力。
“耻感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视他人反应和评价的文化。己之行为为人所敬,为群所钦,
①即生荣誉之感;反之,己行为人所鄙,为群所否,即生羞耻之心。孟子说人生有“三乐”,“俯”
“仰”之间便是耻感文化之表现。 “天”、“地”明显是虚幻的,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和评价方是真正让人感到愧怍之原因。
(二)耻感文化在罪犯教育矫治中之表现
在笔者看来,耻感文化的具体表现主要就是耻辱刑,包括古代正式的耻辱刑与今天非正式的耻辱刑。耻辱刑以侮辱人格为基本惩罚方式,它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长久地存在,与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背景紧密相联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耻辱刑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有:(1)墨刑。《说文解字》中说:“黥,墨刑,在面也。”墨刑也叫作黥刑,于犯人面部刺刻并以墨窒之,留下印记,使其难与良民为伍,不能正常回归社会,亦便于官方监管。(2)髡刑。古代男子之恒定状态本是留蓄须发,此刑则是强制将罪犯须发剃掉,让他的非正常状态一见便知,饱受折磨。(3)刺字。该刑由古黥刑发展而来。在宋时是“盗”罪的附加刑,刺字以为累犯之标记,刺配刑由此形成。此后这种刑罚绵延历朝, 且在律法中对刺字部位还有字数等皆作了详细之规定。②
今天虽没有明文规定的耻辱刑,但实际中仍然存在。比如罪犯剃光头,着囚服(之前审判时亦着标有“XX看守所”的服饰),入监后必须自称“服刑人员”。
二、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是一种群体强制力
“耻”古作“恥”, 在词源学上指羞愧、屈辱之情状,由一耳一心构成。由字形即可看出,人之羞愧之情感体验源于他人之评价。如前所述,“耻感文化”尤其重视他人反应和评价。它强调外部的约束力,是一种通过“借助于外部强制力来行善”的文化,异于西方①
②崔传增.张洁小说与“耻感文化”[J].小说评论,2004(3). 尹戴忠,赵孜.“视”“看”历时更替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之借内在力量行善的罪感文化。
罪感文化是个人主义之产物,集体的生活方式则形成了耻感文化。在罪感文化之社会中,个体是社会之细胞,是一个社会的最小构成单位。每个个体都在追求自身的人生价值,个体仅对自身的行为负责,独自承担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故,罪感文化下的社会控制需要由内向外,是内向或内化的。而在耻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在社会中之自我是大自我,集体之自我。个人之行为与其所处的集体(家庭或家族)有关,是集体行为的组成部分,要对集体负责,受集体的监督和评价(嘲笑或赞许)。个体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在于在集体中获得赞许并使其所处的群体(家庭家族)感到荣耀,而非受到嘲笑,蒙受耻辱。因此,罪感“借助罪恶感在内心之反映来行善。羞耻感是对别人批评的反应”。“反映”是由内向外,无需要外人在场,而“反应”则是对外部刺激的回应,因此,反映是个体的,而反应是群体的。“一个人产生羞耻感,是因其或被当众嘲笑、贬斥,或是其自身产生被嘲笑的感觉”。羞耻感看似来源于内心实则在外部有其丰厚的形成土壤,它(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教育感化女犯人)“需要旁人在现场”。因此,耻感文化只能产生于集体组成的社会。①而耻感文化下的社会控制必定也是通过群体(家族和社会)得以实现的。
因此,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之下,罪犯的教育感化方式与西方应当是有区别的。耻感文化的影响即通过这些教育感化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利用家族和社会舆论对犯罪人造成压力,强化犯罪人的耻感意识,从而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但是这必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影响。
三、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之影响
耻感文化在对罪犯的教育矫治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对教育矫治罪犯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负面效果颇为突出。本文主要通过耻感文化之表现耻辱刑加以论述。
(一)积极影响
耻感文化对罪犯改过回归的积极影响可大致分为下列三个方面:
1.教化作用
耻辱刑作为耻感文化的表现,其本意正是利用耻感文化,施加一定的侮辱强化犯罪人之羞耻心,以引导其向善。它虽为刑罚,但却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放射出道德价值之光芒,承载着教化之功能。羞耻之心是耻辱刑的逻辑起点。②耻辱刑养人之羞耻之心,使人以作恶为耻,从而在日常趋善避恶,检点收敛己行,避免犯罪;而如若有人犯了罪,耻感文化会发明犯罪人之耻心,使其内心羞愧难当,以罪为耻,因己犯罪而颜面尽失,有利于其真心悔过。
利用人们的羞耻之心可以起到教化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通过群体强制力来实现的,也就会对罪犯造成过大压力(畏罪潜逃、自杀者即如是)。
2.家族羞耻心利于犯罪人改过 ①
②丁一平.中华传统耻感文化形成的根源探析[N].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第42卷(2). 尉琳.中国古代耻辱刑与传统耻感文化[N].光明日报,2007-1,第9 版.
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特征乃家族主义和集体性责任,它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当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人认为,与罪犯直接相关的集体就是家族,所以,若成员犯罪,家族就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悠悠历史,家族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耻辱的印记表面上看仅施于一人,实则烙于全家族。即使在今天,这种表现依然突出。如今,一人犯罪虽不会再连累九族,但其亲戚还得承受来自街坊或乡党的议论,和因此产生的造成巨大压力。是故,家族的“羞耻之心”可内化为犯罪人的趋善避恶之力,促其知罪、悔罪、改过自新。①
耻感文化依靠家族之羞耻心对罪犯施加威慑, 是有利于犯罪人的改过的,但这种威慑力应当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否则便会转利为害。
3.群体压力对犯罪人的积极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土壤是农耕生产方式和血缘家族,这决定了其生长出来的社会和法律的特点是尤其重视身份和伦理的。受当时历史条件之限制,人们不得不结成群体以求生存,由此也就在群体的每个成员那里产生了群体归属感,在这种归属感的影响和制约下,成员都非常珍视自己的群体身份。而一旦某人犯了罪,群体对其作出负面评价,他就会受到群体的排斥,因此而饱受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犯罪人也就不得不积极改过。
(二)消极影响
如前所述,耻感文化对罪犯的教育感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标签现象
20世纪中期诞生于美的“标签理论 (LabellingTheory)”揭示了:在耻感文化下,整个社会对罪犯表现出厌恶、责备、排斥。因而一旦某人被判刑、被贴上“罪犯”标签之后,此种源于自己内心、家族耻辱感和社会舆论的不安、精神折磨就导致了罪犯回归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回归不能就易自我放逐、破罐破摔,甚而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非但不积极悔过、改正反倒变本加厉实施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利默特(E.M.Lemert) 是“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社会上的所有人均有过尺度大小不一之偏差行为, 愧疚感未必会由此而产生,其时仍能持有合理的自我概念;然而一旦诸种偏差行为遽然被发现,大白于天下,行为人被施加正式的社会控制 (比如被判刑),其就会马上被社会印上非常消极的印记。被社会视为另类,其自我概念亦会产生相应之变迁,而直奔社会确定的印记而去,终致越发严重,难以挽回。②若是有社会越轨行为之青少年过早被贴上“罪犯”之标签,就更易于将羞耻之心与社会理性失掉,最终沦为更深层次之犯罪人,反倒难以发挥教化的作用。
2.耻的泛化
在笔者看来,在耻感文化下,耻的泛化指的是当某人犯罪之后,人们的以罪为耻的观念会扩展为对该人的其他(甚至所有)方面的否定,人们对其犯罪行为的憎恨、厌恶、谴责的情绪会演变为对其人格的侮辱。耻的泛化一方面表现在他人对犯罪人的憎恨、贬斥扩展到其他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犯罪人自己对自己的厌恶、否定的蔓延,这种厌恶、否定①
②朱志闯.刑罚体系刑种的另类阐释——以耻辱刑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为解读基础[J].法制与社会,2009-3下:第36页. 林山田,林东茂,林璨璋.犯罪学 [M].台北:三民书局,2006:第162页.
篇四:做好新入监女犯的矫正教育工作
做好新入监女犯的
矫正教育工作
甘肃省女子监狱
静 云
做好新入监女犯的矫正教育工作
甘肃省女子监狱 静云
现阶段,新形势下的监狱事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监狱“三化”建设的提出推进了监狱发展进程。提高改造质量成为工作的重心,不断创新矫正教育方法和手段是监狱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对新入监的女犯矫正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模式单一、形式化突出、不被重视等问题。因此,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育做些理性思考,寻求有效的途径,以达到提高改造质量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矫正教育,是矫正机构从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罪犯依法实施的转变思想、灌输知识、培养技能的系统影响活动。只有把握矫正教育的实质,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出矫正教育的新理论。
一、女性犯罪构成特点分析
(一)、从年龄结构看。犯罪年轻化。20—35岁押犯占58%。平均年龄为46岁。
(二)、从文化结构看。文化程度低下。在押犯文盲就占押犯总数25%,小学和初中占62%,这种现象除了表明落后愚昧和法律知识贫乏是导致犯罪的一般规律外,也显示了女性犯罪的历史文化原因。
(三)、从身份结构看。逮捕前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居多,占押犯总数85%以上。许多女性走出偏僻的家乡投身到日新月异经济浪潮中去,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吸引迷惑,而个人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道德观念不能
与时俱进,受到外界物质生活刺激后,心理失去平衡而犯罪。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惜利用非法手段捞取不义之财,满足自己膨胀的私欲。
(四)、从犯罪类别上看。犯罪类型复杂,多样化。女性犯罪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领域,除了杀人,伤害罪以外,抢劫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逐渐上升。三涉犯罪也有女性参加。暴力型、财产犯罪仍为女性犯罪主体,调查显示,暴力型犯罪,人数占押犯总数的38%左右。财产型犯罪占押犯总数47%,以诈骗,盗窃拐卖人口居多,一般恶习较深。
从以上犯罪构成可以了解到当今女犯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利于把握了解女犯犯罪的诱因和根源,以进一步了解新入监女犯的特点。
二、新入监女犯的特点
大多数女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本身价值取向偏差,道德观念极其低下,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虚荣心强,入监后狭小的监狱区域,固定的生活范围和交往群体,加上以自我为中心,对事不能客观分析和理智判断,喜欢无端的主观猜测,容易钻牛角尖。这种现象在新入监女犯中显得更为严重,突出表现在部分女犯心理扭曲,需求畸形,爱慕虚荣,相互攀比,自我表现突出,呈个人英雄主义,人格扭曲,其结果往往使一部分罪犯心理失衡,无心改造,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悲观厌世,打架斗殴,自伤自残,违规违纪,难以自控。主要特点如下:
(一)罪责意识弱化,客观归罪居多。部分罪犯对自己的犯罪没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法律角度的认识对“罪”与“错”混淆不清,甚至一些罪犯对“罪”为何物,无所知,更有甚者竟糊里糊涂走进监狱。职务罪犯沉缅
于往事的回忆之中,留恋过去的犯罪生活,认为自己收了人家一点钱算什么,是人家自愿给的,表面上认罪,暗地里不能认罪悔罪,有的动辄叫家里人为其申诉,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犯罪的主观原因,推给社会和他人。实际中不愿意暴露真实想法,具有隐蔽性。思想不外露,但在暗中观察民警管理方法,了解情况后便有了自己的所谓设想,身体有点病想得到照顾,小病大养等。
(二)自我意识强烈,身份意识淡薄。第一次走进监狱,既感到新鲜又感到神秘好奇,但这种感觉是暂短的,身临其境后仍然不能接受角色的变化,即使同是罪犯,也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她人,放纵自己,忘记了身处何地,自己是谁,对他犯指手画脚。以自我为中心,重权利,轻义务。只关心自己的权益,片面强调公平,不愿意履行义务,不愿意接受监规监纪约束,而且对民警教育管理非常敏感,动辄以“侵权”、“维权”;为借口,与民警抗衡。
(三)焦躁恐惧心理,缺陷心理突出。新入监女犯存在不适应环境,心理产生异常,无端猜疑,情绪变化大,自控失调后容易出现自杀,报复念头,压力大的人数居多,有数据表明,表明,新入监女犯的脱逃自杀,患精神病率高于其它教育阶段。
(四)功利思想明显,改造意识不强。新入监女犯对于服刑改造目标认识不清,新入监女犯多数改造动机和目的不端正,她们的服刑不是以矫正恶习为目的,而是单纯追求早减刑早回家,一切都是以自己是否有实惠来权衡。具有功利性,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和提高素质获取新生考虑很少,而更多关心考核、评审、 奖惩制度减刑等眼前功利,揣摩自己得什么样的
分级处遇,刑期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数新犯下监区后想分个好工种,计分考核高,劳动轻松,又急于表现自己,目的是骗取民警的信任和重用。
除了以上特征外,还具有女犯身上普遍存在的特点。1、惦挂家庭,思念亲人。2、敏感多疑,心胸狭隘,遇事易激动。易受外界因素影响。3、依附性强,不能独立处理和思考问题。4、爱慕虚荣,极欲表现自己。5、嫉妒心强,报复心重,常为小事争斗。6、思想偏颇固执,认死理,认知能力低下等特点。
三、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育对策
一位哲学家有四个弟子,这位哲学家问他的弟子,怎样彻底除掉这块地上的杂草,第一个弟子回答用锄头锄掉;第二个弟子回答用火烧;第三个弟子回答撒上石灰;第四个弟子回答把根挖掉。这位哲学家没有说出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一年以后,四个弟子来到哲学家约定的这块草地里,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师傅,也没看到杂草,看到的只是一片庄稼。四位弟子不知道师傅这样做的用意,等到师傅死后整理遗物的时候才明白这个哲理,试图把这个哲理写进他的著作。从这个典故得到的启迪是,对罪犯的矫正教育过程就是除去罪犯心灵上的杂草,种上庄稼,入监教育阶段是锄掉杂草播种种子时期。凸显性别差异和新入监这个特殊时期,更不能忽视“女”性特点,注重“月经期”、“更年期”两期心理变化,使入监矫正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内容更贴近罪犯实际,跳出“三课”教育的束缚,强化生存教育和法制教育。避免观念陈旧,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避免手段落后,形式多,针对性差,可信度低,缺乏开放意识和新观念。面对入监教育中问题,我们不能仅着眼于问题产生后如何解决,而更应考虑如何少
篇五:对缺乏关爱女犯的教育思考
对缺乏关爱女犯的教育思考
陈靖麒 缺乏关爱女犯是指那些由于家庭、社会性原因,生理、心理性原因或综合原因造成缺乏关怀而处于改造不利地位的女性服刑人员。家庭原因主要是指女犯没有家人或家人无法联系,或家里经济困难无法顾及该犯,或家人对该犯犯罪造成的创伤无法原谅进而抛弃不顾等原因。社会性原因主要是指一些外省籍、外国籍女犯因为路途遥远、语言不通、经济支援较少等原因。生理原因主要是有明显的疾病、身体残疾或有明显精神症状等;心理原理则是由对家庭及社会存在认知偏差、沟通障碍及潜意识创伤原因引发的关爱缺失。缺乏关爱使她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到她们的教育改造。
一、缺乏关爱女犯教育改造的特征分析
(一)心理特征。
缺乏关爱女犯其心理特征主要有消极与逆反两大类表现。消极心理主要为:女犯和亲人朋友往来联系少了甚至中断,害怕受到亲人或者社会的指责,负罪感与自卑感加重,整日忐忑不安。甚至有的女犯因为没有家人的关怀产生恐惧、迷惘、焦虑、烦躁不安、无所适从、失落甚至绝望。这些心理情绪严重影响女犯的改造,引导不好就有可能自暴自弃,放弃改造,有的甚至会萌生铤而走险或自杀等想法,导致严重后果的。逆反心理表现为:在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当中,归属
和爱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女犯对归属和爱的需要也是最为强烈的,因缺乏关爱导致她们不会爱别人,亲情和感情脆弱,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部分女犯对待感情比较冷漠,仇视社会,报复心理严重,有严重暴力倾向。但在嚣张、强暴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脆弱的心,她需要的是心理的关爱,是人们对她的重视。
(二)行为特征。
有的表现为悲观消积,无所谓的态度,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类女犯对前途失去信心,认为反正都到了这一步了,改好改坏一个样,对改造生活消极应付。有的则表现为严重暴力倾向,对监规纪律等制度的约束,她们感到不舒服、不自由,对干警的严格管理认为是和她们过不去,于是就经常性的违反制度,破坏监规。
二、矫治基本思路:
对缺乏关爱女犯要形成一个教育改造体系,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心理疏导、个别教育、行为矫正、监区文化等措施,全方位关心她,让她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学会情绪自我控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了情况、建档案,便沟通
首先,摸清缺乏关爱女犯的基本情况, 家人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建立档案并适时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作为缺乏关爱的女犯,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
其情况也千差万别。 在全面把握女犯基本情况的同时,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该犯与家人之间的沟通渠道,帮女犯与家人掌握沟通的方法技巧、引导家属共同关注女犯改造生活和心理、生理状况,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突出行为规范教育
缺少关爱的女犯,缺乏控制能力常常表现为行为规范差,爱说谎,自由散漫,不守纪律。为了促进她们的行为矫正,通过学习行为规范与监狱罚制度加强了纪律意识与自控行为养成。每个阶段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培养一个方面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行为规范教育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有提高。反复地通过奖惩,帮助女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三)、强化心理疏导措施
大部分缺乏关爱女犯心理发育滞后,要强化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出发,着力做好女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培养女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她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引导她们认识到亲情的珍贵,友爱的不可缺少,与人为善的重要。还引导她们和家人沟通,
让她们感受到家人对她们的关爱。教会她们一些心理调适的心理学方法。
(四)、加强个别教育。
具体分四个三阶段:一是分析沟通、安抚、倾听阶段。在此阶段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女犯的情况,以个别教育为主,倾听为主,安抚为主,谈话以信任和引导的方式进行,让女犯敞开心扉,流露真实想法,干警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或者经验帮助有思想困惑的女犯,给予宽慰。二是建立沟通的关系,适时教育阶段。和女犯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女犯感觉监狱警察是可信、可敬、可畏。通过感情建立,理解信任的柔性教育而非硬性的灌输,使罪犯在自己人生价值观,人生态度方面有新的认识。三是激发自我教育阶段。介绍监狱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等内容,让女犯思维有相当的想象空间。鼓励她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挖掘特长。四是行为为养成教育阶段。此阶段应安排女犯进行适当的劳作,进行适当的评比,在纪律执行方面、在内务卫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综合考察的内容予以记录在教育评估档案。
(五)打造温馨的监区文化。
首先,从文化物态层面来说,营造爱心教育环境,让每一个空间都成为体现人文关爱精神的阵地。大到花草绿荫的格局,小到零碎饰品、格言警句的张贴,让女犯们随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心情更舒
畅,有利于缓解压力,避免极端行为。再次,从监区文化行为层面来说,组织缺乏关爱女犯积极参与文娱活动,使她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给她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培养她们良好的兴趣爱好, 增强改造的信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她们的情操,在愉悦中受到教育,逐渐脱离扭曲的心理和自闭的状态,矫正不良行为,既培养了团体意识和健康的人格,
三监区 陈靖麒
2012年8月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