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和作文教学
篇一:谈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聂红珍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2014年第06期
摘 要: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所在,很多学生对写作都有一种恐惧心理。相比语文学习中的其他部分而言,写作所花费的时间最长,所要思考的时间也最长,实施的难度也最大。
关键词:赏识教育 作文 教学
写作不仅考查学生的字词积累、语言组织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思想立意以及对表达方式的掌握。很多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屡受打击,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之情。其实,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做的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去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文章,先激发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然后再要求他们对自己每日的生活点滴进行记录,使他们每天都能够得到写作锻炼的机会。
赏识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肯定与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慢慢爱上学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一个热爱文学创作、喜欢文学作品的学生,会非常乐于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会惧怕写作。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赏识教育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一、作文教学,择优评改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是广大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很少会有学生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融入写作之中。学生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很多教师都表示,现在学生的写作都缺少生命力,常常无病呻吟,读后难免让人产生反感、厌恶之情。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采取行动,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让他们明白写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日记,影片和小说观后感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锻炼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心,使他们乐于写作。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应该本着突出学生的优点的原则,尽量多地挖掘学生在作文中的可取之处,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那里获取写作的自信心,得到不断进步的动力。
二、作文教学,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为了顺应应试教育的要求,广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写作个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的整个写作模式都被固定的条条框框限制住了,写出来的作品毫无新意,失去了文章本应有的生
命力。长期这样下去,所有学生的写作就都变成了一种风格,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去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并从中学习经验;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随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会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写作个性。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充当学生的信心“加油站”,鼓励他们不断地去发现自己的写作优势。
三、将赏识贯穿于整个作文过程中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赏识教育贯穿于这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对于作文题目的命名,教师需要挖掘学生别具一格的思维潜力;对于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表述方面,教师需要寻找学生文字组织能力的亮点所在;对于学生写作的整体思想深度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往新颖的立意方向上靠,而不是总是围绕固定的几个立意去写。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学生不论是在哪个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教师都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让他们有继续努力的动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的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赞扬学生,而是在赏识的同时把握好分寸。当学生的写作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时,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去批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足够的认识,并能够及时改正。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逐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消极的否定更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作用。长期的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写作风格的确立也非常有利。
四、赏识教育案例
大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潜力,而是缺少促使他们的学习潜能爆发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是激发他们学习潜能最好的催化剂,下面就来看看这个现实中的例子:王同学,班级中最普通不过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表现平平,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很少。总之,在整个班级之中,没有人会特别注意到他的存在。可是,他在去年的高考中,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原来这一切都归功于班主任对他的鼓励教育。一直以来,王同学在班级中的表现都不突出,很难得到各科教师的重视,再加上他性格比较内向,使得很少有同学主动与他交流。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发现了王同学的随笔本,里面是王同学空闲时写下的一些文章。班主任发现王同学的这些文章写得都非常好,很有文采,文笔也非常细腻。于是,班主任决定跟王同学谈一谈。班主任对王同学随笔中的所有文章都进行了点评,列举出了里面所有写得好的内容,班主任一方面称赞了王同学的写作功底,另一方面指出了其中的不足。除此之外,还对他平常的一些好的表现提出了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不断进步,争取有更好的表现。
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之后,王同学信心倍增,他暗自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辜负班主任对自己的期望,他要努力学习,做一个让班主任为自己骄傲的学生。于是,他不论是上课听讲还是课后作业的完成都变得越来越积极,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每天都快乐地学习,享受学习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孙汝艳.浅谈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8(3).
[2]齐玉珠.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沈阳教育论坛,2006(6).
[3]卢元错,陶礼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篇二: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作者:王社红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3期
摘 要:小学生写作文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赏识教育就像一把打开学生习作之门的钥匙。赏识能让学生得到自尊心的满足,赏识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的表现。 关键词:赏识教育;作文教学;闪光点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犯这样一个毛病,一篇作文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你说学生在玩吧,但你看见学生在课桌前认真地在写、在思考,你说学生在写作文吧,但哪有两三个小时还没有写完几百字的作文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既然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这里面肯定存在一定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原来学生是厌烦了写作文,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才会有上面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如何改变这种写作现象呢,我觉着不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像一把打开学生习作之门的钥匙,引领学生达到写作文的理想境界。
一、赏识能让学生得到自尊心的满足
小学生从写一句话到一两句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重大变革,这里面教师要有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首先要循序渐进,从小做起,作文的层次是一点一滴的慢慢提高,不能擅自增加学生作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过程,确定先由词语再到句子,由段落到文章的转变,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符合逻辑关系。教师要学会引领学生到社会、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组织语言,最好能让学生自己产生语言,体味语言的产生,没有身临其境,那就是幻想,而幻想也得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所以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
二、赏识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的表现
学生就是写得不好,我们也要从中发现闪光点,让我们共同为学生的劳动成果感到高兴,找出来的闪光点就是学生下次写作的最好素材,我们试想,学生把每次的闪光点都能汇集到一篇作文中,那这篇作文就是我们赏识出来的成功作文。此外,我觉着评语是对学生赏识的最佳表现方式,在这里,能体现出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作文发下来后,首先看的就是评语,从评语中再回到自己的作文中,从中进行思考,当时是如何描述这个事物的,我这次的成功就是我下一次的成功。此外,利用学校的后墙及时张贴一些好的作文,也能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这就是其他学生的学习典范。得到表扬的学生感到了兴奋和自豪,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会从中受到启发。
篇三:浅谈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习作教学中,用欣赏的眼光阅读学生作品,发现其中的亮点,让学生树立自信,让习作回归自然,贴近生活,学生便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规范表达,那么,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让教学变得轻松愉快,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作文教学
1、习作中赏识
以爱来感染学生,爱是最美的语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波动。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生思维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得到加速发展。此进程中,思维发展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习作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要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
首先,在习作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生作文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如作文训练要:“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因此,给学生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
其次,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赏识教育是以赏识来促使学生进步,通过一点点的积累来获得最终成功。教学中,教师要看到学生差异,不能“一刀切”。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再次,在教学上,我以引导为主,促使探索,在赏识中自主解决问题。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另外,让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从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写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2、评语中赏识
作文评语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一条最基本的途径。评语要体现对学生的亲切感,注重交流,注重赏识激励。作文批改中,有时教师的一条小小的赏识性评语,都能激起学生一生对写作成功的追求。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努力挖掘他们习作中的优点,对好的段落,好的句子,好的词语以及立意、布局的优点加以赞赏,尤其对于后进生更应沙里淘金,劣中寻优,用批语予以褒扬,哪怕是几个字,如:“妙”“好极了”“真棒”等等,学生都有可能从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提高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讲评中赏识:
赏识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它对于人的情绪就像阳光对于草木一样,能激发人的心理需求,使人产生愿意,欢乐的情绪,多数有出息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赏识下踏上成功之路的。而作文讲评则是作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讲评中注意对学生的赏识,那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的。有些学生就因为老师在作文讲评中,表扬了他的文章而强烈地爱上了作文。记得,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位学生,平时默默无闻,作文水平很一般,上课也难得举手。在一次作文讲评中,我在班上大大表扬了其文章中的几句较有新意的语句,并说老师很欣赏,她当时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从此,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在以后的习作课上,劲头特别高,举手也特别积极。随后我出了一篇题为《最难忘的一件事》的文章中,这位学生竟然写了前几天这件作文受到表扬的事,记录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亲自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可见,作文讲平中的赏识也是一条满足学生成功感的有效途径,它与评语中激励学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作文赏识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赏识是一种真正的喜爱和感情的表达,教师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有被欺骗的感觉,其次,赏识中教师需要在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作文的不足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优点的激励下去改正缺点,最后,赏识需要长期坚持,从学生的习字到选词到段落训练再到结构布局等,赏识贯穿的是学生整个的发展过程。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妙用赏识教学法,学生的作文兴趣一定能得到培养,作文水平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篇四: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
赏识培植自信点亮心灵 激励形成动力促进成功
《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总结
辛寨镇中心小学 语文课题组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作
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个性化体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毫无童真、童趣。为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把作文教学研究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较强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2011年开始我校《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立项后,师生积极实践,努力提高实验效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成员都是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指导作文功底的教师,为提高研究水平,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周宏赏识教育理论,研讨新课标,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学习了《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等一些书籍和杂志,并作了适量的摘抄记录和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此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作文指导书籍,积淀文学功底,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作文教学,讨论课题的进行,大家交流经验,群策群力,使课题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发展。对学校的读书、征文等活动,大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争取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由于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加上选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大都有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大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热情较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较强,日常的课题研究资料得到了及时的收集和整理。 注重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反思,不断把感性的认识、平时的做法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教师之间还相互听作文教学的研究课,课下进行讨论,不断提高。
二、加强过程管理,丰富研究活动
严格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是课题研究能否得到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首先是严格落实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课题计划
落到实处,我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认真上好专题研究课,作好课题研究记录,及时总结经验。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并积极撰写相关的故事和论文。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
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我们既注重课堂教学,又紧紧抓住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课堂上培养写作兴趣,激发个性表达的欲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愉快地去用文字表达。在借鉴许多老师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游戏激趣
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老师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很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因此,在作文前设计游戏,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官兵捉贼》、《穿针引线》,学生个个手舞足蹈;《鸡蛋变凤凰》、《对着干》,孩子人人喜笑颜开;《“咬”出来的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回味无穷??这样以来,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还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表演激趣
喜欢模仿、表演,这是孩子的天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常常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在作文教学中也可采用表演激趣。例如:记一次活动。先课本剧表演。让学生:(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2)选出一篇适合表演的课文;(3)分好角色,熟读课文;(4)讨论一下除了文中的叙述,每个角色还可以增加一些什么话;(5)给每个角色配上适当的动作、表情。恰当的表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培养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实践激趣
许多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不仅在幼儿园的手工课和小学的美术课上学会了许多小制作,而且平时自己也能发明、制作小玩艺儿。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口语交际习作八”是〈身边的艺术〉,结合本次练习,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小制作,品种、式样和材料等都不限。课上,先让同学
们都把自己的作品摆在课桌上,有纸筒鸟、橡胶泥水果拼盘、树枝鸟窝??虽然有的作品十分精致,有的作品略显粗糙,但是每件作品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令人爱不释手。然后激励学生把怎样制作这件物品的方法、步骤记下来,也可以把一件你喜欢的别人的作品写一写。这样,交流作文时,有位同学介绍的石头画,既像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又像一篇语言生动的小型说明文。
4、童心生趣
“童心是小鸟,羽毛最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这歌词写得多美啊!的确,童心是最纯真的,最可贵的,孩子们总是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童真的心灵诠释生活。因此,要想让学生对作文(习作)保持长久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放飞童心,自主作文。新课标中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习作很感兴趣,如写“五一、十一”节旅游见闻的,周末回家种瓜果蔬菜的,爸爸被评为“优秀教师”的等等。习作不仅内容五彩斑斓,而且有的语句令人回味无穷。如一位同学写她跟妈妈去散步,捡街边的落叶做标本,她写到:“看到这些黄叶,我知道时间又要过去一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我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妈妈操心。我还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何等浅显而又深刻的感悟!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说真话,追求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艺术地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把作文写好。
四、注重行之有效的阅读:加强阅读赏析,以读促写。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写作反过来也促进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是学生取得可言之物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小学中高段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了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
1、学什么题材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
2、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容易学习的写作特色,让他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各类各篇课文都有它的写作特色。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分析,学生的领会,再创造机会让他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是学以致用的一个具体做法。
3、课外优秀作文赏析、借鉴。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提倡学生多读好书,并且每到语文早读课时,由一、
(1)推荐的文章内容不限,当然如能结合最近所学的课文类型选择文章更好;
(2)推荐者给大家朗诵文章时,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注意哪些地方最精彩;
(3)朗诵完毕,推荐者先谈谈推荐本文的理由;
(4)全班同学评议,说说本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听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在赏析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范文的长处与自己习作的短处对照分析、评点,从而启发学生怎样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线索,梳理顺序,用词准确等等。通过这样具体比较,使学生明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又为什么不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写作能力有了较快地提高。
4、坚持写读书笔记。
一些有经验的老师都认为:通过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自实验以来,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好词5~10个,佳句至少3句,再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两个问题。这样训练的效果确实不错,许多同学通过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作文也比以前写得生动、具体,富有一定文采了。
5、各班成立图书角,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资料,还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去选择阅读的书籍,鼓励学生相互借阅、推荐好的书。在午诵时,相互推荐一些美文读给大家听,既增加了大家阅读的兴趣,还积累了更多的文章。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沉淀语言。丰富习作素材。
实践说明,从整体的原理出发,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先读后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办法,从而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确实效果较好。特别对于写作能力较低的同学,效果就较为显著。
五、重视互评互赏、多元展示交流
互评互赏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并具有浓郁的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一起认真倾听,并热情给以赞许。
1、同桌互评互赏。写好作文后,同桌先对习作赏识一番,画出好词,好句,好段。由于各自写作能力的差异,学生习作的水平就有差异。而同桌相互朗读欣赏,无疑缩小了赏识的范围,使更多学生有获得赏识的机会。尤其对习作较困难的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习作情趣。
2、小组互评互赏。四人小组,轮流评改同一篇习作,首先默读全文划出你喜欢好词、好句、好段,再从书写、内容、语言、层次等不同作出评价,写下批语,最后由每位同学朗读赏识的词、句、段或者新颖的开头和结尾。一般不依次读全文,以免占用过多时间。让他们在四人中间推荐一位优秀者的习作。
3、全班交流,重点评赏。对于优秀习作,在全班予以朗读,引导同学们进行评议:发现闪光点,欣赏精妙之处;然后让全班同学猜一猜这是谁的作文,最后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试想,这对小作者该是怎样大的一种鼓励和鞭策。对于问题习作,大家各抒己见,诚恳地提出修改建议。正是这样,擅长写作的同学喜欢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文水平;不会写作的同学,希望大家多给他出出主意。所以,每当上这种课(作文读悟)课时,学生们总是争相发言,教室里热闹异常。
4、教师赏识点“火苗”
沙里淘金:为了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用“放大镜”找优点,“差”中寻优,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放过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标点,写得好的一句话,一个标题。发现习作的闪光点,利用口头评语赏识。
隆重推出:作文较差层次学生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我在评讲,表扬他们作文时,着力创造一种“隆重推出”的氛围。 朗读欣赏
星级评价 设立不同的星级,如:创意星,真情星,幽默星,语言星??一篇习作至少要达到两到三个星级,最高等级为五星,最低等级为一星,设立星级评价,教师总能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学生总能得到鼓励,并在写作中努力展示自己的强项。
篇五:赏评,就是最好的指导——作文教学中赏识教育
赏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摘要】
我认为作后讲评,是语文老师研读学生作文后的一个表现形式,一个最好的表现形式。一个老师重视讲评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修改——在有效的讲评中渗透“赏识教育”,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而当前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弊大于利,甚至“有弊无利”;99%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老师的“心”是好的,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帮的结果却是“坏的”。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创作出的作品是有艺术生命、不可重复的“唯一”。为此,我高呼:给习作指导“减肥”,给习作讲评“增肥”!其实,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关键词】指导;讲评;评价
【正文】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指导,要按照习作评价标准来操作,而对“作后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作文本匆匆忙忙地发给学生完事,并不对讲评课进行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及时反思。一项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调查问卷中,能反映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63%,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习作“讲评”入误区
(一)“作前指导”光耀全场,“作后讲评”不受重视
听了为数不多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也是“作前指导”光耀全场。自然,听课的人也主要去看“指导”;当然,上课老师用心准备的也是“指导”。“讲评”,只是“作前指导”下的一个附庸环节。这并不是真正的“讲评”,它只是公开课为求得所谓的教学环节的完整,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不得已而为之。我所看到的“讲评环节”,无非学生读刚写的作文,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折腾一点的,搞点花俏博得教师和学生一
笑一乐。这样的讲评,缺少了教师认真研读全体学生的作文,缺少了学生仔细研读自己及他人习作的机会,更缺少了教师准确把握全班学生作文的现状、问题和优势,也缺少了学生对自己、对他人习作情况的全面了解、感知。这个致命的“缺少”,导致无数的教师,以为花那么多时间去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没有意思,也没有必要;也导致了无数的学生对习作的“讲评”的冷漠与忽略!更导致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无法提高!
(二)“作后讲评”围着“作前指导”转
“作后讲评”课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讲评必须按着“作前”的要求,按着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来。我曾看到多次担任作文比赛的评委,组委会都会给评委一个评分标准。实际上,没有哪一个评委傻到对着评分要求打分。“作后讲评”,据说,是按着“要求”“标准”来评,有点滑稽。
课标中,有各年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要求。其实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自己的课标,学生第一,学生为大,学生比课标大。我们唯有从学生出发,一步步往前走,它是我、我们、一线教师要做的——落实课标。
(三)作后讲评课不被重视的原因
1.作文教学的重点一直落在“指导”上,“指导”的重点落在帮学生“生产”作文上。
习作前“指导”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极度不信任,是最没有地位、被称为“三十年来还是处女地”的作文教学的自以为是和自我膨胀。有的学生,你出作文题,看有几个空白着交上来?也有的学生,没有老师辅导,真写不出几个字。可别以为是因为你没有指导而认为你的“指导”功劳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了指导的奴隶,没人知道,他只能跪着,站不起来——学生不会“作文”。
一线教师说:“我不指导,学生怎么会写?”他们忘记了,学生学的是母语,学生在认识字之前,对母语的表现规律已经有了潜在的认识和把握。如此“指导”,学生的作文怎么可能还有自己的儿童的生态与姿态呢?如此“指导”,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的灵动性,怎么不荡然无存?学生的作文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指导”后面,把自我全部抛开!其结果只能是绳牵牛鼻子——拉着走!
2.习作讲评课的“一次性”。
真正的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是“一次性“教学,而不是“长期排练”而成,亦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评课,他无法演练,无法磨课,无法反复,“一次性”是它的特征,不断变化是它的本质。
教师的“指导”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好心办坏事”“帮倒忙”。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学生作文不是想着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提纲、老师提供的技术和技术的要求,来完成“作业”,这样的“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变一律、面目一致的作文——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一千张“标准照”,毫无意义。
二、豪华落尽见真淳,习作“评价”在激励——多元评价,以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重在激励。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所以,指明了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魅力,让多元评价——赏识教育成为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
(一)差异评分,树立“信心”
差异评分法指同一次作文,好生与差生的评分标准不同,佳作优惠,给足高分。99分、100分,甚至110分、120分都可以。“差生”优待,即使他的文章在与他人比较时算不上好,但在与自己作纵向对比时已有很大进步的习作也可给好分数。分数只是一个数字,只要能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何必吝啬分数呢?同时教师在讲评作文时,也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语言。“这个标点用的恰当!”“你的词汇真丰富!”“这个句子把雪人写活了!”“读你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你的作文很有大家风范,将来一定是个大作家!”如此的评价性的语言一定让学生“喜出望外”。
例如,一次,有个后进生上交了一篇只有一行字的周记,字迹也很潦草。我没有为此生气,而是找他进行了朋友般的交流:“你的选材真有意思,如能多写几笔,一定能把逗蚂蚁的事情写得更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我有意夸大他作文选材有意思这个闪光点,尊重他的情感,关注他的体验。这个学生听了眼里闪着异常兴奋的光芒。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说起作文来,不知不觉中他已把作文说得头头是道。第二天他交给我一篇重写的周记,端端正正地写了足足五行。我给他的习作打了一个优秀加星的等级,这个学生高兴极了。后来,他端正了习作态度,习作水平也逐渐提高。
(二)巧立名目,凸显“亮点”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只要经历一次成功的体验,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因此,首先要学会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以“低标准”来评价学生。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的一个标点,一个好词,一句佳话都即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同时在评价中不妨增加评价尺寸,设立“优秀开头奖”“优秀结尾奖”“精彩细节奖”“精巧构思奖”“认真书写奖”“灵活创新奖”……
我们可以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写的句子和他自己的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自己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理播下了一个“我要写出精彩”的种子——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让更多的学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习作成功的乐趣,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一致的。
(三)善用评语,倾注“爱心”
平时,我们在讲评学生作文课上,更多的时候既不能概括全班习作的优点与成绩,又不能对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予以充分肯定。这无疑,打消了学生进步与求取的积极性。发挥评价的功能的作用值得尝试!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注重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要倾注自己的“爱心”。
如有充满关爱的:“你这次的作文,让我看到了助人为乐的你,让我也体会到你的坚持不懈,不过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等你好吗?”这样的评语在传递一个信息──你关心着这颗小小的心灵。如赋予一个幽默的学生写他做的饭菜如何好吃,你不妨夸张地来一句“馋得我口水流下三千尺”。又如学生写作中忘点小数点了,不妨批上“你被评为最受欢迎顾客,因为只需2.5元买的钢笔你竟然花了25元。”学生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不妨写下:“别说老师了,我想就连鲁迅小时侯也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你真了不起!向你学习!”“将来你就是大师,因为,我小时候的作文还不及你一半呢?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学无止境,祝你成功”……
学生读了这些评语,怎能不会一遍又一遍地读啊看啊,在会心的微笑中受到启迪,在成功的陶醉中鼓起希冀,从而让学生受益无尽!
三、咬定“评价”不放松,立根原在“赏识”中
正如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是每一个人的普遍要求。小学生由于身心的发展,知识的增多,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认同——这种需要正是他们进步的内驱力。
当教师赏识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我们带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细微进步,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呼唤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无限生机;当学生拥有赏识的心态,拥有赏识的思维习惯,不但能做好作文,更能做好一个人,做好一个“真人”!
不过我在此并不是说习作指导可以“删除”,可以“摒弃”,可以“废弃”,而是“减肥”! 因为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创作出的作品的确有艺术生命、不可重复的“唯一”。同时,教师要在讲评中,尝试赏识教育,让多元评价成为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不断提高的动力,让作文教学重新焕发生命,让学生的习作再次兴味盎然!
参考文献、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习作教学的改革》 作者:邹道军
3.《对习作评价的思考》 作者:徐寒燕、徐耀洪
4.《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作者:管建刚
5.《谈作文评语的作用》 作者:李志敏
6.《我从不上“作前指导”》 作者:管建刚
7.《作文教学需要赏识教育》 作者:姜丽敏
8.《“小”批语作“大”文章》 作者:马 玲
9.《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作者:占丽丽
10.《写作文批语要追求真、善、美》 作者:朱朝辉
11.《赏识教育,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作者:贺建霞
12.《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指导意见》 作者:严考全
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
作者:张新元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