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世昌有感
篇一:读《英雄邓世昌》有感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读《英雄邓世昌》有感
姓名:丁珂 学号:201140181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2006年去威海旅游,到刘公岛游玩时正好赶上鸿鸣在签名售书,便买了一本《英雄邓世昌》,其实当时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参观完甲午海战纪念馆以后,我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随后,在回家的火车上便认真读了这本书。也许是当时还小,并未感觉有很多感慨,只是被邓世昌那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只是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气愤。6年以后的今天我再次读了这本书,我所意识到的,我所收获的,远远不止当年那些。
邓世昌可敬:家境殷实却矢志海军
邓世昌的父亲邓焕庄是一茶叶商人,往来于广州和上海等地做生意。茶叶生意当时利润丰厚,邓家可谓殷实之家。与洋人做生意,生意上的甜头显然也影响了邓焕庄的价值观,思想在当时堪称开明通达,这也直接影响到了邓世昌。
少年时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目睹外国舰船与日俱增,在黄浦江上横行霸道,催生其忧患意识,发出:“中西互市久远,西
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厄塞,若我国不以西法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的慨叹。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长在一个殷实之家的邓世昌,没有走上当时受人景仰的科甲正途,也没有子承父业,从商致富,而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自己的前途上,采取了求实而非功利的原则和目标,从长计议,“留意经世之学”,潜心学习在当时被贬为“夷技”、“蛮夷之语”的西方技术和语言,并最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这所新式海军学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近代海军事业。
在当时,有“好男不当兵”之说,而邓世昌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报国之路。今天看来,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远见卓识,令人起敬!
邓世昌可贵:以夷为师 严厉治军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邓世昌“执事惟谨”,“治事精勤”。他能够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用到自己队伍中操演实践。
在北洋水师服役期间,邓世昌通过考察学习,深深意识到发展海军,必须认真学习西方海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所以极力主张向外购置舰只,用西法练兵。邓世昌除了敢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能坚持学为所用,立足依靠自己,让后人折服。
“致远舰”在他精心训练下,“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在治军方面,邓世昌不仅重视演习训练,而且也格外重视思想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点,实为可贵。
邓世昌可歌:舰沉坠海却义不独生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最为世人传颂的壮烈事迹,就是发生在百余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黄海之战。
战斗中,邓世昌沉着镇静,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主动迎战日主力舰。在“致远”舰体严重受伤后,他毫不退缩,激励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近日之事,有死而已!”为此,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面对这一气壮山河的举动,敌人恐惧万分,纷纷跳海逃命,但“致远”不幸中雷,战舰没入黄海,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坠入茫茫大海。
而在这生死时刻,邓世昌演出一幕动人心弦的英雄悲剧。随从刘忠抛给他一个救生物,但邓世昌“阉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与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那场景非一句“轰轰烈烈”可评述。自古以来,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最高荣誉,邓世昌用“义不独生”的举动,践行了其作为一个军人的不朽军魂。
放在历史的天空下回首这场海战,它带给中国的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屈辱催人猛醒,使人发愤图强,奋起前进,这场海战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新起点。
对于处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启发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在发展中要保持足够的清醒,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力促发展,增强国力。
百余年后的今天,中日两国以及整个世界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日两国都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了出来。但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两国人民不仅都不会忘记,而且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邓世昌以一片爱国热忱唤起官兵们的爱国情愫,正是在这样的治军理念下,在甲午海战极其危难的关头,全体官兵倾尽全力,义无反顾撞向敌舰,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幕爱国主义的悲壮乐章。
篇二:读《海军将领邓世昌》有感
读《海军将领邓世昌》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就是《海军将领邓世昌》。文章主要讲了在中日的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在船伤弹尽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冲向敌人的吉野号,最后被日军的一颗鱼雷击中并沉没,邓世昌英勇捐躯。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当我读到经过一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击,眼看就要沉没。而邓世昌却登上驾驶台,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见况,立刻冲击火力,轰击‘致远’舰。不久,‘致远’舰就沉没了。读到这里,我心想:邓世昌肯定活着。真的,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而且还拒绝救生,还亲手把自己心爱的饲养的太阳犬淹死。这表现出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必死之心,邓世昌是多么的伟大啊!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像邓世昌那样,有为国捐躯的必死决心。但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来报答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祖国。其实,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不止邓世昌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如:张自忠、江姐、赵一曼、刘胡兰其中,和邓世昌最相似的就是张自忠了。张自忠为国捐躯的精神,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
他们的死扞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实验小学五年级:周思彤
篇三:近代史《英雄邓世昌》读后感
风萧萧兮水易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读《英雄邓世昌》有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一句爱国名言深入人心。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生死危难之时救国、爱国、护国而牺牲的人士数不胜数,在战场上轰轰烈烈地牺牲,一直是许多英雄壮士引以为豪的志向,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也都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续保卫中国的每一寸热土。民族英雄邓世昌,他就是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勇于抗争性格的体现。对外国的侵略,邓世昌态度坚决,积极抵抗,为民族而牺牲,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为什么会选到这个人物来写读后感呢?主要是去年暑假参观定远舰,那时候对于定远舰,在上近代史课之前,我只知道它是晚清政府时期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时被日本击沉的一艘中国的海军舰。中国民族英雄邓世昌好像就在这艘军舰上英勇就义的。后来查过一些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它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在国外定制的较为先进的军舰。但是,洋务运动时期是短暂的。不久,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越来越深入黑暗与贫穷的深渊了!在被邓世昌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慑的同时,也为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感到不可调解的愤怒和惋惜。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书店买了《英雄邓世昌》一书,了解一下邓世昌的生平轶事。
一、 誓为海军,此生无憾
邓世昌生于富裕人家,父亲邓焕庄是一茶叶商人,往来于广州和上海等地做生意,经常与洋人打交道。当时卖茶叶的利润相当可观,因此,邓世昌家境算是比较富裕殷实。在与洋人做生意的过程中,洋人的思想在当时比较开明通达,这也直接影响到了邓世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少年时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目睹外国舰船与日俱增,在黄浦江上横行霸道,催生其忧患意识,发出:“中西互市久远,西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厄塞,若我国不以西法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的慨叹,于是 逐渐萌发了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邓世昌放弃了进士及第的光景,也放弃了从商致富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挽救民族危亡,采取了求实而非功利的原则和目标,从长计议,“留意经世之学”,潜心学习在当时被贬为“夷技”、“蛮夷之语”的西方技术和语言,并最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这所新式海军学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近代海军事业。
邓世昌不为功利,放弃了学文从商的机会,而将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联,忧国忧民,选择了与常人不同的道路。明知前路荆棘遍布,邓世昌却无畏将要面对的重重艰难,决心拯救被挨打任由宰割的中国。
二、 精益求精,严以治军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邓世昌“执事惟谨”,“治事精勤”。他能够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用到自己队伍中操演实践。
在北洋水师服役期间,邓世昌通过考察学习,深深意识到发展海军,必须认真学习西方海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所以极力主张向外购置舰只,用西法练兵。邓世昌除了敢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能坚持学为所用,立足依靠自己,让后人折服。
“致远舰”在他精心训练下,“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
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在治军方面,邓世昌不仅重视演习训练,而且也格外重视思想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点,实为可贵。
三、 舰沉坠海,义不独生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最为世人传颂的壮烈事迹,就是发生在百余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黄海之战。
战斗中,邓世昌沉着镇静,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主动迎战日主力舰。在“致远”舰体严重受伤后,他毫不退缩,激励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近日之事,有死而已!”为此,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面对这一气壮山河的举动,敌人恐惧万分,纷纷跳海逃命,但“致远”不幸中雷,战舰没入黄海,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坠入茫茫大海。
而在这生死时刻,邓世昌演出一幕动人心弦的英雄悲剧。随从刘忠抛给他一个救生物,但邓世昌“阉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与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那场景非一句“轰轰烈烈”可评述。自古以来,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最高荣誉,邓世昌用“义不独生”的举动,践行了其作为一个军人的不朽军魂。
放在历史的天空下回首这场海战,它带给中国的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屈辱催人猛醒,使人发愤图强,奋起前进,这场海战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新起点。
对于处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启发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在发展中要保持足够的清醒,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力促发展,增强国力。
百余年后的今天,中日两国以及整个世界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日两国都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了出来。但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两国人民不仅都不会忘记,而且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邓世昌以一片爱国热忱唤起官兵们的爱国情愫,正是在这样的治军理念下,在甲午海战极其危难的关头,全体官兵倾尽全力,义无反顾撞向敌舰,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幕爱国主义的悲壮乐章。
看完这本书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百多年历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了解祖国的过去,正如江泽民主席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50周年时讲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建美好的明天。当今世界,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变,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没变。历史从来不怜悯弱者!要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振奋民族精神,集10亿人民之力量于一个合力,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现状。
在辉煌的中国古代,汉、秦、唐都是强大的帝国,在那个时期,只会有别的国家来中国学习经验,和中国平等的贸易,如果他们侵犯中国,当时的朝代就会给予他重创。匈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近代中国,却只有被别人欺负的分。一个国家,如果长期的处于繁荣昌盛的局面,那么总有一天,她会衰落下去。我想,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不过,衰落只是暂时的。苟以国家身死已,亦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祖国面临危难之际,还不是有许许多多的进步人士,为了民族的兴亡而舍生忘死吗?在那么多的前辈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不是再一次站起来了吗?现在的中国,其综合国力虽位居世界的前列,但许许多多的不和谐的国际因素任然在影响我们的发展。台湾的分割、别国的不认同、许多高科技领域的落后??我们依然面临着居多的挑战。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说能为祖
国做多么大的奉献,但要实事求是,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负自己一份应有的责任。这是我现阶段对大学生的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要求。
篇四:读《海疆英魂》有感
读《海疆英魂》有感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而通过《海疆英魂》这本书,我看到了中国的软弱,也认识了以死殉国,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邓世昌。
《海疆英魂》这本书是邓世昌的平生叙述,对中日甲午海战更是有详细的描述: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战中,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火炮连连击中日舰。不料,致远号受了重伤,日舰包围过来。危急关头,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时,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最后沉入一片血海,享年45岁。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在描写“致远号”被击中,邓世昌落水后,《海疆英魂》有这样一个片段: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读邓世昌有感)水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邓世昌视死如归,他早已把生命献给祖国;邓世昌破釜沉舟,拼尽最后力量与日军抗战;邓世昌名垂千古,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邓世昌,他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对祖国的热爱,他把他的每一滴热血都流进了祖国的大海。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虽然邓世昌生在封建时代,但他的那种爱国,忠国之心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他那种“只解战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精神中华大地能有几人可之媲美?
邓世昌,我将敬佩二字送给您,您的名字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我们永远记住您!
山东临沂兰山区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尹春晖
篇五:观《甲午风云》有感
观《甲午风云》有感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被邓世昌浓厚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这部电影讲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领海内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战。海战中,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后旗舰被日本的“吉野号”击伤。邓世昌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攻打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炮弹用尽,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无一生还。
甲午海战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大大加深,各国列强任意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日本借助战争赔款,经济飞速发展,从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在几十年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教训,在甲午战争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不能只铭记甲午战争,而应该记住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和教训,那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历史,为的是吸取历史的教训,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应该忘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不应记为谋求民族独立打响的黄花岗起该忘义的枪声;不应该忘记万里长征的悲壮场面;不应该忘记天安门城楼上伟人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豪言壮语;更不应该忘记为了中华民族富强而前赴后继的人们。
中国梦,我的梦,为了梦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