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24:55 字数作文
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字数作文

篇一: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

中学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中学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第8课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自学讨论2.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本文先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的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3. 不是仅仅写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梳理巩固1. 严守国家机密,即便是亲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则性强。

达标检测1. 物质条件极差,前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外资料的严密封锁。突出当时条件的艰苦、创业的艰难,为更好地刻画人物服务。 第二课时

练习反馈 写他的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主要写他接受任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妻子彻夜长谈的情景。

自学讨论 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一切从头干起”,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交流提升 写他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通过写他组织参加并圆满完成氢弹的设计工作来表现的。 梳理巩固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本文以邓稼先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文章不仅仅写了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精神。三个部分各有侧重,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面貌。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写一个人物经历,尤其是时间跨度较大的,不平凡的经历,就必须对生活素材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点的概述,在详略安排上,作者独具匠心,把点与面两者交融,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3.注重细节,刻画人物。

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在写邓稼先参与地下核试验的研制这一事件时,写得最为详细,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有情节,有具体场景的故事,其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十分细腻动人。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4.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达标检测 (一)提示:要注意抓住例句的特点来仿写,例句采用反问的句式,假设了一种现象,然后再写出其结果。参考答案:假若鲜花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姹紫嫣红的花园 假若袁隆平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中国水稻之父”的美称。(二)1.亲临第一线 2. 环境描写;描写了戈壁滩上恶劣的气候条件,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对表现邓稼先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烘托作用。3. 一种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一种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主张就地解决后继续下井。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到现场查看后妥善处理。

篇二:8《 “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批改人________ 评价________ 学习目标

了解邓稼先及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扎实掌握“勋、蓦、桓、怯”等生字的读音和“暂露头角、销声匿迹”等词语,掌握使用小标题写作的好处。 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案通读全文,梳理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认真完成自测题目。

【自主学习案】

一 朗读指导

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 知识链接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抗日战争时期,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回国,接受并完成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被誉为“两弹元勋”。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一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2、写作人物通讯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现实针对性。

写作对象的选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对人们有激励和鼓舞作用。

(2)事迹要典型,可信度高。

(3)故事情节要生动感人,人情味要浓。

(4)叙述中要有点评,要“评”出深意,情理相生。

四 基础积累

【合作研究 文本探究】 1.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2.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初读这篇课文的感受。

3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体现邓稼先当之无愧为“两弹”元勋?

4.文章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文本理解

文章讲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探究点二 综合探究

1.仔细研读文章,说说邓稼先身上的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2.从这篇通讯的内容来看,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人物精神?

3.文章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课堂检测案】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1.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韦编三绝 道高望众 含辛茹苦

B.不功自破 移风易俗 一窍不通 汗马功劳

C.心旷神怡 趋炎负势 因地制宜 无边无垠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弹(dàn ) 几乎(jī ) 元勋(xùn ) 管辖( xiá ) ....

B.皱纹(zhòu ) 欺凌(líng ) 蓦地( mò ) 胆怯(qiè ) ....

C.和泥(huó ) 浩瀚(hàn ) 模型(mú ) 马鬃(zōng ) ....

D.月晕(yūn ) 豁口(huō ) 远渉(shè ) 鬓发(bīn ) ....

3. 下面几组字中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 租 诅 祖 沮 阻

B. 勋 埙 陨 员

C. 端 惴 湍 踹

D. 稼 嫁 家

4. 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 鞠躬 爆炸 宰割 苦闷

B. 崇高 坦诚 仰慕 残案

C. 大厦 蓬草 萦绕 长亭

D. 颤抖 焦虑 筹划 彷徨

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歌可泣:流泪 鲜为人知:少

B. 当之无愧:愧色 锋芒毕露:全、都

C. 妇孺皆知:小孩子 死而后已:罢了

D. 家喻户晓:明白 马革裹尸:皮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 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 教学设计>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 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教学反思: 反思我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了很多,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

一、课前必须要把教材研究透,要特别熟悉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中有关的相关资料。 这篇课文离学生实际太远,课文中的许多事情学生都不了解,如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三年经济困难等这些事情学生都不了解,尽管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邓稼先的事迹,课上也进行了交流。但是当有的学生问起:“中苏关系为什么恶化了?中国研制成功了原子弹,为什么还要研制氢弹呢?氢弹可原子弹有什么不同呢?”尽管这些内容与课文的重点关系不大,但是由于我课前没有充分查阅这些资料,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疑惑。课下查阅了资料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如果在课前充分了解有关原子弹方面的知识,就能在课上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惑了。

二、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相信学生,抓住重点的语言文字,使朗读与感悟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进行,我着力引导学生从插叙部分入手,抓住有关重点句子或段落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有的学生不能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去体会,为了让学生达到我预设的目标,我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或者让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去体会,而是代替学生说出了我自己的想法。学生读的不够充分,体会的也不深入。整节课中,我没有给学生恰当的指导,使学生通过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怀。以至于没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克服

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自学时有一部分学生不太投入,小组交流讨论时也不太热烈,全班交流时学生发言不积极。通过这节课,我需要反思的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如何让自己真正的走进文本(站在读者、作者、教者、学生四个角度去研究文本)?如何精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这些都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摸索、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篇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邓稼先》导学案

编写者: 黄国雄 单位: 藤县第三中学

审稿者: 单位:

学习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3、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并理清作者的思路。

4、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5、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一、预习·导学:

1、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筹划 彷徨 鲜 yù育 仰mù 直肠ái shǔ名 zhì友

任人 可 当之 芒 家 妇 )皆知 马尸

至死不

3、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任人宰割: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彷徨:

造句:① ②

二、学习·研讨: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按小标题分为六部分,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到课本上)

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A、用文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C、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记到笔记本上)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合作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你欣赏奥本海默打断别人的作法吗?(第二问可辩论) 3.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三)体会感情

请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诵读,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找抒情的语段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言

1、用“我觉得

2、用“我喜欢

三、巩固·延伸:

请你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学后反思:

篇四:两弹导学案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

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他们树立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

一、朗读课文,记忆注释和字词积累。

二、完成《语文实践与探究》P32(积累应用)。

三、了解作者:顾迈南,女,汉族,1931年11月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

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长篇通讯和特写著称,而且被国

内外报纸广泛采用。在此期间,还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

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

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

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

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

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

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16日

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四、自学中,你还有哪些未解决的疑问?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

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

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两弹元勋邓稼

先》。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说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并说出文章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课堂交流: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

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2、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试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并分析其人物刻画

的方法。提示:(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4)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

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事例见《教师用书》。)

3、文中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突出环境的艰苦,更好

地烘托了人物的崇高精神。

4、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互换,因为本文是以邓稼先

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先写接受任务,再写研制原子弹,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四、品味语言:

1、“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

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

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2、“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

值得!”(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

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

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

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4、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

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1、中国人成功地研制出“两弹”,这震撼世界的巨大成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联

系课文有关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

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

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

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

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

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

大深远的意义。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

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

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

3、、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

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

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

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总结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

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

品质,三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七、作业设计:完成《探究》上剩下的作业。

教后反思:

您觉得您教学的成功之处是:

您觉得您教学的遗憾和不足是:

对于不足,您将如何改进:

篇五:《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 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后讲解:“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障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元勋”,立大功的人。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稼先。

(二)阅读要求

1. 讲明本文属人物通讯,在阅读中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 了解本文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和三个小标题以过程为序的特点。

3. 用红笔在文中画出生词和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理解词义。

(二) 、词的落实

(三) 析文章的结构

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1.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2.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3.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4.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提问:能不能具体说说?

回答:本文先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的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提问:三个部分的标题设置是以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作者在写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时,是否仅仅叙写了过程?

回答:不是仅仅写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老师点拨: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果仅仅叙述故事的情节、过程而忽略了写人,就与人物通讯手要求相悖,因此,这三个部分中,在叙写过程的同时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来写,人物就鲜活起来了。

提问:作者在第一部分中侧重表现邓稼先的什么精神品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回答要点:写他的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主要写他接受任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妻子彻夜长谈的情景。 提问:邓稼先告诉妻子他要调动工作,并没有提到关于参加原子弹研制的消息,这写出了他性格特征的哪一方面?

回答:严守国家机密,即便是亲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则性强。

提问:邓稼先与妻子的谈话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他献身祖国的品质?

回答:“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老师点拨:这一部分重点写他接受任务那一天的激动心情:听到消息时的惊恐、胆怯,想到不能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惆怅,想到能为祖国研制核武器时的激动与喜悦,作者把人物复杂的情感全部浓缩在他与妻子说的一句话中,质朴无华,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突出了他为祖国利益而义无反顾和无私无畏!他的举动源于他对祖国的挚爱,文中写到他冲破阻挠回到祖国和战争年代颠沛流离的往事,就揭示了他思想感情的基础

提问:作者在第二部分中侧重表现邓稼先的什么品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回答要点: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一切从头干起”,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提问: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回答:物质条件极差,前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外资料的严密封锁。

提问:作者写这些目的是什么?

回答:突出当时条件的艰苦、创业的艰难,为更好地刻画人物服务。

老师点拨:这一部分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邓稼先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废寝忘食、含辛茹苦,精心勾画原子弹理论计算的轮廓,认真计算种种数据,自1959年秋接受任务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高效高质完成了理论研究工作,终于迎来了“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原子弹一声爆响! 提问: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品质?是怎样表现的?

回答要点:写他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通过写他组织参加并圆满完成氢弹的设计工作来表现的。

老师点拨: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事迹。重点写他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参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文章先概括叙述他与同伴的艰苦努力,详写在一次地下核试验前,他与大家冒着刺骨寒风和零下三十多度严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开庆功会时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抢救一夜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

(四) 板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一 结构与内容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扎实严谨,艰苦创业)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本文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分析本文写作特色(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1. 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本文以邓稼先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文章不仅仅写了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精神。三个部分各有侧重,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面貌。

2. 点突出,详略得当。

写一个人物经历,尤其是时间跨度较大的,不平凡的经历,就必须对生活素材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点的概述,在详略安排上,作者独具匠心,把点与面两者交融,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 注重细节,刻画人物。

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在写邓稼先参与地下核试验的研制这一事件时,写得最为详细,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有情节,有具体场景的故事,其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十分细腻动人。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3.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三、板书设计

二 写作特色

1. 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 注重细节,刻画人物。

4. 环境描写,侧面烘托。

四、作业:(可根据学生及相应条件的实际,灵活安排)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