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7:02 体裁作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体裁作文

篇一:《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系科:中文系 姓名:许瑶琳

一、教材简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写自然的神奇力量为主题。文章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的伟大生命力。全文引领第五单元,奠定感情基调,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蕴涵人生哲理,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㈠教学目标

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揣摩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特点、课标要求以及三个维度的整合,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2.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㈡教学重难点

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对以环境描写、多角度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接触较少。因此,指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则为我教学的重点。难点则设为让学生感悟文章所体现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重视朗读和感悟,为此,我将朗读贯穿始终,开展了朗读、默读、诵读,自由读,选句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来帮助学生依据具体的语言材料,读中自悟,读中品味,读中积累,感悟柳树的精神,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本课将用两个课时完成,并配以幻灯片辅助教学。以下是我的主要设计流程:

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要认真指导孩子读通课文,读得字字响亮,读得正确流利。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懂作家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株柳树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这株柳树

的“神奇”。

㈡熟读精思,领悟话题

其次,熟读精思,领悟话题。在具体教学中紧紧扣住“神奇”展开,走近柳树,感受柳树。这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主体,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1.追随足迹,感知神奇(学习3~5段)

这层学习,紧紧抓住第五段描写柳树的句子。

教师多媒体展示青海高原的图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海高原环境的资料,通过师生交流对话,对青海高原有个整体印象。

激情导入:同学们,在青海高原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的柳树仍成长着,它是多么神奇啊!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株神奇的柳树?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近柳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4段,划出描写柳树生长环境的句子。“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句。

继而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柳树,你想象一下会长成什么样子?学生自由表达,然后自由朗读第五段,与文中柳树进行比较。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齐读该段,重读“巍巍然”、“撑立”等词,让学生感受柳树的粗实和伟大。

以上环节,扣住“神奇”,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并依据课文特点采用了图片展示、环境渲染、想象比较等方法体会“神奇”,同时巧妙地抓住关键字句,感悟作者情感,说、读、悟融为一体。

2.想象经历,感叹艰辛

这一环节,主要围绕作者猜想的内容感受柳树的“神奇”。请学生默读课文的6、7两节,体会在作家的想象中,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怎样的“神奇”?教给学生品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在默读课文时,要学会抓住每节中关键的句子,重点的词语,画下来,放在那一节中细细揣摩、品味。

⑴引导学生抓住“绝不宽容”、“不可思议”、“奇迹”来体会柳树生长的艰辛历程。

⑵老师范读第七小节中“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再配合狂风呼啸、雷电交击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柳树在摧毁中的状态及柳树激励自己的言语。对3个“多少”,4个“又”句,反复诵读,感受柳树的顽强。

⑶让学生回到第五段朗读,再次感受和体会柳树的坚韧。其间开展男女生比赛读,指导读出那种苍凉和坚强。

以上环节,抓住关键词语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口头表达和思想认识方面的语文素养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揣摩、品味语言的方法,情景交融,抹浓柳树的神奇色彩。

3.对比灞柳,感悟顽强

第8段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

多媒体展示灞河柳树,与书中插图进行比较。让学生比较两种柳树在外形特点、生长过程等方面的不同。抓住“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一句话,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对自己的命运时的坚韧,从而使情感又一次升华。

这一设计让学生联系上文、结合图片以比较来感悟这两种柳树的不同,真正体会到这一段落的写作意图,并逐步渗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

㈢研读探究,多元解读

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孩子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1. 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节。用以下句型,来让学生了解“一方壮丽风景”。

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深遂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 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一方风景)

2.配合歌曲《天堂》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抓住“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整体回顾,再次体会生命力的顽强。

3.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课后写在读书笔记上。

4.指导学生尝试背诵最后一段。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㈣拓展延伸,赞颂柳树

请同学们帮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个颁奖词,升华情感。课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以在人生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

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顽强,才是绿色生命的永恒。来结束教学。

㈤作业布置

1.背诵最后一段,达到默写的水平。

2.在积累本上摘抄文中优美字句。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紧扣“神奇”,从三板块描绘了柳树的状态,让学生体会柳树顽强的生命力。此板书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凸显文章重难点,方便学生理清课文。板书如下:

五、创意说明

我认为本次教学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读中自悟,读中品味,读中积累。重视朗读、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教学最后让学生设计颁奖词,由读到写,学练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令人敬畏 顽强生命力

篇二: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三、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根据课文特点,紧扣“神奇”展开教学,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为此预设了以下四个学习活动:

环节一:图文对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1、投影一幅广袤无垠的青海高原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学生结合课文3自然段,感悟柳树生存环境的恶劣。

2、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柳树的外形体会柳树的神奇: 环节二:引发想象,感叹生长中的柳树

1、 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画出柳树所经历的磨难及在高

原上“撑立”的不容易的句子,体会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的“神奇”。

环节三:整体回顾,深刻体味人生哲理

1、小结上文的学习,引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2、探讨柳树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揭示人生哲理及积累名言。

五、说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缺憾:一、课堂容量大,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环节,学生体会朗读不够充分,都是点到即止,一带而过,明显有"赶"的现象。二、重新组合文本,忽视了对字词的理解。虽然在预习第一课疏通了字词,但对于词语的理解还是要放到课文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的。三、让学生想象说话来体会柳树的生存之艰辛,教师引导的不到位,显得空洞无力。四、朗读的指导和揣摩词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篇三: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辛安小学 陈海强

一、说教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二、说学生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

鉴于以上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会课文中8个四会字和5个二会字,重点理解“锻铸”“虐杀”“摧毁”等10个词语。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分两个板块开展教

学,一是以青海高原地貌的图片、录像导入,让学生直观感知青海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二是通过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节检查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意、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怎样的柳树等四遍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形式不同的读书,为第二课时进一步精读课文扫除障碍。

第二课时根据课文特点,紧扣“神奇”展开教学,这是明线,以作者的情感深化为线索,这是暗线。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为此预设了以下四个学习活动:

环节一:图文对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1、投影一幅广袤无垠的青海高原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由读读课文3-5自然段,想一想并说一说,这株柳树是极其平常的柳树,为什么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2、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柳树的外貌体会柳树的神奇:

[扣住“神奇”,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并依据课文特点采用了比较、环境渲染、图片创境设情等方法体会“神奇”,同时巧妙地抓住每节最后一句话让学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学生自己。说、读、悟融为一体。] 环节二:引发想象,感叹生长中的柳树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怎样的“神奇”。

2、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读第6自然段的语句并抓住“有幸萌发”“保存生命”“继续存活”三个方面体会柳树的神奇,然后用“(什么条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灵活地说一说在这三个生长过程中柳树的神奇,接着通过

朗读和体会“奇迹般”“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来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学生的情感。

3、在初步体会柳树长粗过程的语句的基础上想象柳树遇到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以及其它灾难的情景,并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读增强体验,然后抓住“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通过说和读来感悟作者情感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抓住关键词语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着在作者想象的基础上,进而描述情境引发学生再展开更为具体的想象,让学生对柳树顽强的感悟更加直观和强烈。同时,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在口头表达和思想认识方面的语文素养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间。]

环节三:整体回顾,深刻体味人生哲理

1、小结上文的学习,引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2、探讨柳树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揭示人生哲理。

[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下家乡的一棵树

(2)搜集有着柳树精神的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紧扣“神奇”,由物及理,设计如下的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坚强毅力 不屈不挠 艰苦卓绝

篇四: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米东小学 牛文丽

一、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3、养教训练点: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热爱生命、坚毅顽强、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品格。

三、教学过程:

我现在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根据课文特点,紧扣“神奇”展开教学,这是明线,以作者的情感深化为线索,这是暗线。 1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为此预设了以下四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走进柳树,初步感受神奇。 1、上课伊始,我首先多媒体出示作者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图片,让学生说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对作者家乡柳树的整体认识引出课题, 同时为自然过渡到体会青海柳精神和意志作好铺垫。

2、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株柳有多神奇,竟然让作者望而生畏”走进柳树,去了解它的外形特点,感受它的神奇。

学习活动二:走入柳树,感悟顽强。

1、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6、7自然段,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怎样的“神奇”。

2、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读第6自然段的语句并抓住“有幸萌发”“保存生命”“继续存活”三个方面体会柳树的神奇,然后用“(什么条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灵活地说一说在这三个生长过程中柳树的神奇,接着通过朗读和体会“奇迹般”“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来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学生的情感。

3、在初步体会柳树生长过程的语句的基础上想象柳树遇到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以及其它灾难的情景,并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读增强体验,然后抓住“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通过说和读来感悟作者情感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与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着在作者想象的基础上,进而描述情境引发学生再展开更为具体的想象,让学生对柳树顽强的感悟更加直观和强烈。同时,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在口头表达和思想认识方面的语文素养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间。] 学习活动三:对比柳树,感悟精神。

1、在与名贯古今的家乡灞河柳树的比较中,还能看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吗?边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找到关键词句来体会灞河 2

柳树的特点,并适时用图片来展示两种柳树的形象和生长环境的不同。

2、让学生比较两种柳树在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吸引人处等方面的不同,然后抓住“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一句话来体会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处,并说说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对自己的命运它是怎样做的,从而使情感又一次升华。

[这一设计让学生联系上文、结合图片来感悟这两种柳树的不同,真正体会到这一段落的写作意图,并逐步渗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学法上的指导。]

学习活动四:整体回顾,深刻体味人生哲理。

1、小结上文的学习, 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揭示人生哲理。

[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紧扣“神奇”,由物及理,设计如下的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 !

3

篇五: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说课稿

明光小学 周和芳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意蕴深厚、字字珠玑的文章。要让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读出情,读出味,我决定以?柳树?的形为突破口,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一读柳树之形状,认识这株柳;二读柳树之生长环境,赞颂一株柳;三读柳树之成长历 程,感动一株柳;四读柳树之品质,敬畏一株柳。

纵观本课的教学,以下几点是我较为满意的:

一、引导学生以重点词为突破口,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如抓住?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体会柳树的高大,抓住?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体会柳树的?粗实而坚硬?,抓住?绿得苍翠,绿得深沉?感悟柳树不一样的绿。特别是对?锻铸?一词的理解,不仅理解其本意,更结合文意让学生明白是?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在?锻铸?着这棵柳树,从而深入领会柳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二、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诵读文本,在反复诵读之中升华情感。全篇课文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典,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读有所获,读有所感?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柳树生长环境中的关键词句,抓住柳树生长过程中熬干旱,躲严寒,抗风雪,斗雷电的关键词句,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从

而不仅让这株柳树的高大形象深深地映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更让这株柳树不屈不挠与艰苦环境抗争的精神永记孩子们的心中。

三、课堂小练笔,感悟形象,内化语言。一直以来追求的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更要写写练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亦在深入感悟柳树的不屈抗争精神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们走进柳树的内心,以?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一声惊雷在天空砸响,闪电从天幕劈下来……?为提示语,让孩子们抓住柳树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展开深入描写。从孩子们描述中,我看到了?肆虐的风雨?,听到了?烈日、寒风、雷电的咆哮。?更看到了?柳树那挺了又挺的身姿?,更听到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呐喊?是呀,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是会还我们一个惊喜的。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追求课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课堂容量偏大,整节课有赶的现象,有些地方学生说得还不够充分。另外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如果能兼顾一下作者的体验,让孩子们不仅能走进这株柳树的内心,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相信这节课会更厚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