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写诗歌作文指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0:12 字数作文
写诗歌作文指导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写作现代诗。

3、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教学难点】利用意象表情达意。

【设备教具】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同学配乐朗诵自己的诗作《晨读》是在这晨读声里走进了春天

是在这晨读声里嗅到了桂花的馨香

有时教室外面飘着料峭的春雨

是清脆的晨读声驱散了湿淋淋的寒意

有时教室里荡漾着清亮的几缕阳光 是热烈的晨读把年少的心渲染得更加明亮 在诗文葱茏的密林里行走

从这个大组巡视到那个大组

竟轻易的从孔子的春秋

跨越到秋瑾的清朝

有时从第一排巡视到最后一排

前面是朱自清的月光下的荷香

后面居然是屈原在激越的吟诵诗行

在讲台上悄悄站定

那个在响亮的背诵的男孩

分明像我十年前的同桌

而那个小女生支支吾吾

不正是我当年背不下去课文时

可怜的窘样

2、引导:这是同学写于周记中的一首小诗,同学们听了以后是不是也想拿起笔来抒发自己激情呢?

或许你会问:怎么样写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诗。

二、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创作的特点:

(一)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1.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2.诗要分行。3.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

4.诗需要更多的想象,散文较直接。

举例:.白云(散文)

星期日下午,我做完功课,到郊外散步。看见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好象棉花糖。我的手没天那么高,不然就把那些棉花糖都拿下来吃。

2.白云(诗)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二)诗歌写作指导

.心象+物象=诗。

1、运用意象表情达意

我们学习诗歌时,已经对诗歌意象有所了解。意象就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的结合。诗歌运用意象表情达意,才能避免平铺直叙,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

(2)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表现作用。

①课件播放: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引导归纳: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细节使意象鲜明突出。

②课件播放: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见附录3)

引导归纳:一组或一串意象表现丰富的感情。

(3)练习,启发学生掌握意象的特点及运用:

①如果要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落泊的寂寞的状态、因为某原因放弃写作等,可以选择怎样的意象来表达呢?请将题中左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学生口答然后明确)

课件播放:

用线将左边的思想感情与右边的意象连接起来:

②讨论然后分组抢答:表现大城市街道的喧嚣,可选用哪些意象?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红绿灯、嗽叭、车铃、霓虹灯、商店里狂吼的流行歌曲、斑马线上提心吊胆的人群??

③练笔:1.以“月亮”“星星”“花”??想象他(她)们像什么?2.在上面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情意。

1.月亮

天上的月亮,

像母亲微笑的面容。

月亮啊!

请你天天陪伴我

──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2.阳光

阳光 在窗上 爬着

阳光 在花上 笑着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写诗歌作文指导)

阳光 在溪上 流着

阳光 在妈妈的眼里 亮着

(4)小结:判断诗作有无诗意,关键看有无运用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情意,这也是这所以称散文诗为“诗”的根本原因。同学们如果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写出来的东西就可以叫帮“诗”了。

2、语言讲究韵律,增强诗歌的音乐性: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1)启发:要将诗写得更好,还需要掌握其它一些技巧——讲究点韵律(包括节奏和押韵)和特殊的艺术手法。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韵律的一个方面:节奏。

①播放课件:配乐朗诵徐志摩《沪杭车中》(见附录4)。

引导学生欣赏:该诗一顿或两顿的居多,节奏显得急促,很好地表现乘车看到的景物快速多变的特点,表现诗人由此引起的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归纳:诗歌节奏要符合感情节奏。

②播放课件: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见附录5)。

思考:后两行为什么要分行?

引导理解:合符上文第每行顿三次的停顿;还可提高抒情速度。

归纳:节奏要符合内部停顿。

(3)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的另一个方面:押韵。

①提问:诗歌押韵有什么作用?

明确:押韵有利于音韵美。

②引导:诗歌的押韵除了起到音韵和谐的效果外,还影响诗歌的内容。

课件播放:朗诵李清照的《声声慢》、普希金的《致大海》。(见附录6)

学生思考:各押什么韵:表达感情的效果如何:

引导明确:前者押“?”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现作者凄婉的感情。后者押“ang”韵,铿锵、悠远、深沉,表达对自由的渴求。

归纳:押韵影响诗歌的内容。

(4)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简略介绍呼告、排比、反复、对偶、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引导学生根据写作内容选用。

(三)总结

课件播放:(本节内容归纳)

运用意象表情达意:(关键)

语言要讲究点韵律: 注意节奏:感情节奏,内容停顿

注意押韵:音韵和谐,影响内容

运用一些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呼告、排比、反复、对偶

借景(物、境)抒情: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四)作业:写一首现代诗,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反映社会生活。(课外完成)

教会诗歌读写 哺育高雅诗心

(教学体会)

一、读熟——感知诗歌的格律和分行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很多学生有误解,认为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是没有这方面要求的,为了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多的认识,我结合课本有关内容,介绍了世界诗歌发展的基本趋向——从格律诗转到自由体,外国20世纪前的许多诗歌是格律形式出现的,如雪莱、拜伦、普希金的诗歌大量是格律诗。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了停顿、押韵和分行的常识,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诗歌。

1、要朗读好诗歌,要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读时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优美韵律。这是因为作者流沙河以语义为单元作有节奏的停顿来组织诗句。

好的译诗也会注意到语种的区别,尽可能把格律的形式翻译出来。“以顿代步”是最常用的方法(即以语义为单位的自然节奏的停顿代替外国格律诗的“音步”)。《致恰达耶夫》原诗每一行分三个音步,译者弋宝权处理为每行三个停顿,加强译诗的节奏感,如:

并不能长久地/欺诳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通过朗读的比较学生发现,句内按语义节奏停顿的效果比按词语节奏停顿要好,气韵流转,情感呈自然流动状态。

不少学生认为诗歌一句一行,对如何处理分行没有什么要求。为了避免误解,我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这里分行一是合乎每行内部的停顿(每行顿三次),二是合乎感情节奏(两行安排为一行,读起来太拗口,影响抒情速度)。这样,学生强化诗歌诵读获得诵读技巧的同时,也体会了诗歌的感情节奏,很好地为分析内容和领悟技巧作准备。

2、押韵方面,我着重让学生整体读诗的基础上理解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体会出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致橡树》中押“己、藉、仪、起、意、霓、里、地”等字的“i”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达出爱情中的女性的感情;如《致恰达耶夫》中押

篇二:《诗歌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诗歌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邓村第一初级中学 王家新 邮编:443132

课 题:放飞心中的歌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赏析水平。

2、激发写诗的热情,尝试诗歌创作。

3、学习锤炼语言,体会创作甘苦。

设计思路: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中国的诗教传统近乎被摒弃,诗歌写作教学倍受冷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受应试影响——中考、高考作文试题拒绝写诗,诗歌写作教学也因此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弃儿”。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的人文性日益受到重视,诗歌的阅读与写作也正在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本课拟结合新教材中相关诗歌单元的阅读教学,就诗歌创作这一写作教学的难点进行探索,以诗歌特点为中心,联系学生的文学积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将诗歌赏析与诗歌写作指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特点,走近诗歌并尝试创作,放飞心中的歌。

导写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关于文学常识的问题,想考一考大家,看谁答得最快。请听题——第一题: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是什么?(《诗经》)第二题:我国第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名人是谁?(屈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激情总结:我国是一个诗歌发达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有着数千年的诗歌历史,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诗的王国”。我国也曾有过优良的诗教传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乎诗。”这句话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当代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诗歌等文学作品的读写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诗歌写作是一座极富开采价值的金矿,

诗歌写作中感情的抒发、意境的开掘、语言的锤炼,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都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写诗,可以让我们的创造力得到激发,使我们的想象更加丰富,情操得到陶冶,文学素质得到综合提高。2001年,宜昌市在全国率先打破了中考作文“不能写诗”的惯例,2002年,陕西省、湖北荆门市等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也都为写诗亮出了绿灯,也为爱诗的中学生增加了一份成功的机遇。有哲人曾经说过:“每个青少年本质上都是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诗歌的特点,尝试诗歌的创作,放飞我们心中的歌,大家喜欢吗?

二、忆海拾贝,回放留在心中的歌。

在我们每位同学的心底,一定都藏有不少自己喜欢的诗歌。现在,谁能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歌大声地背诵出来,让我们共同欣赏?背诵之后,还请你告诉大家,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同学们听完之后,可别忘了掌声鼓励! 指多名同学诵读自己喜爱的诗歌,教师肯定、点拨、煽情。

三、诗苑掘金,探究诗歌的一般特点。

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家藏在心中的诗歌佳作;在平时的阅读视野里,我们还品读了为数更多的现代诗作。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畅所欲言,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并板书诗歌的一般特点:①鲜明的形象,②充沛的感情,③精炼的语言,④特有的形式和和谐的韵律。

四、名诗赏析,深入感知诗歌特点。

1、多媒体投影沈紫曼的《别》,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填充空白处的诗句,感受诗歌鲜明的形象: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像水面飘过一叶浮萍;/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像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像;/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像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学生的补充只要形象切题,即给予充分肯定,不必强求与原诗句“像林中吹过一阵清风”、“像想起一颗夏夜的星”雷同。续句之后集体赏析:这是一首语调轻松的赠别诗,四个形象化的比喻清新淡雅,意味绵长,形式优美。

点拨:别林斯基说过:“诗歌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形象来源于诗人丰富的想象,来源于诗人流动的感情。形象对于诗,就如形体之于人,没有形体,人亦不复存在,没有形象就没有诗。而充沛的感情,则是诗歌的灵魂,无情同样无诗。与在别的文学样式中不同的是,感情在诗中更直接、更集中、更鲜明、更强烈。只有当感情和形象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创造出诗的意境来。

2、、投影并朗读臧克家的《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启导提示:自读这首诗,品味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

学生赏读诗歌,教师引导讨论,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练。《三代》是一首现实主义杰作,全诗三句话21个字有着极深刻的内涵,它既是一幅典型的农家生活图景,也是普通农民悲凉一生的缩影:童年单调乏味,中年艰辛贫困,末年寂寞凄凉,有人称它为中国农民几千年来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严谨朴素、含蓄精练的小诗典范。

质疑:对于《三代》这首名诗,有读者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其中有一个词还不够形象,若加以改动,不仅更形象,意境也可翻新。你不妨也用探究的眼光找一找,看看哪个词还不够形象?可用个什么词来替换?(可用“睡觉”替换“葬埋”。只要言之成理,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保留不同的观点。)

3、投影并朗读徐志摩的《沪杭车中》,感受诗歌的和谐韵律:匆 匆 匆 ! 催 催 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 催 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引导赏析品味:诗的第一节以车轮与钢轨的碰撞为节奏,掠影式写景,诗中有画,旋律欢快活跃;第二节转入抒发“人生易老”的哲理,句子拉长,节奏由欢快转入舒缓,使人沉静。全诗韵律极为合谐。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积累的诗歌继续示例,进一步认识诗歌的特点。

五、升华认知,小结诗歌的创作方法。

结合诗歌赏析,引导归纳诗歌的创作技巧:巧于构思,创设意境(联系特点①②:形象与感情交融),锤炼语言(联系特点③④:精练与和谐)。然后下发打印资料——《同龄人的歌——中学生优秀诗作选读》,让学生比较借鉴,增强创

作信心。

六、下水实践,放飞心中的歌。

1、尝试创作:限定题材,以《父亲》或《母亲》为题,独立写首小诗。

2、现场“发表”前5名的诗作,并作鼓励性评点。

3、自由选题,独立创作一首诗歌,准备下节课的赛诗会。

板书呈现:

放飞心中的歌

诗歌的特点: 创作方法:

1、鲜明的形象 1、巧于构思

2、充沛的感情 2、创设意境 投影

3、精练的语言 3、锤炼语言

4、特有的形式

和谐的韵律

教学后记: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①以激发动机为先导。先以简单的问题引入,再激情总结调动写诗积极性,同时注意精选示例,在赏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摒弃空洞说教,注重具体感知。对于诗歌特点,教师不满足于一般教材中平面式的概括,而是精选现代优秀诗作,在赏析中给学生立体型的感知,化抽象为形象,读中导写,效果较好。③聚焦一点尝试创作,增强指导的针对性。以《父亲》或《母亲》为题,学生人人有话可写,既便于比较,又便于评点。④示例同龄人的习作,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对写诗的神秘感,增强了创作信心。在课后的赛诗会上,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不少人还写了三首、四首,其中不乏佳作,有三首诗歌还发表于《宜昌招考报》。

篇三:小学生诗歌写作指导

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优美的诗篇

——雪使白狗身上肿——与诗同行

趣味故事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一古人在雪天作诗) 思路点拨

这就是诗?也许你看了会这样问。对,这就是诗。也许你会觉得不大好写,不过没问题,本讲就教你学习写写儿童诗。

训练题目

这次习作是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写诗。那么,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大胆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写出有趣的童诗。

训练要点

1.内容、题材、形式不限,自由写。

2.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要有童真童趣。

3.题目自拟。

4.习作写好后认真阅读,仔细修改,然后与同学交流。

方程式解说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学习写作儿童诗。

少年,是天赐的写诗的黄金时代,因为春风吻香的花瓣、蝶翅扇起的清风、蛙声喊出的月光??都是我们不竭的灵感,都能让我们的诗情汩汩流出。那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从儿童诗写起吧,从而迈出写诗的第一步?? 儿童诗就是指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要写好儿童诗,首要的是会想象,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么说:诗歌就是想象的艺术。

首先是进行相似联想,也就是根据你所写对象与其他事物形状的某些相似特征来展开联想。比如有一首《小烟囱》就是这样的:

淘气的小烟囱,

我问你:

好端端的,

你干嘛学抽烟呢

这首小诗就是抓住了烟囱冒烟、和人们抽烟时冒烟形状的相似性来写的。多么形象呀。

再比如一首《草莓》:

夏哥哥一来,

这位爱漂亮的小姑娘,

就羞涩地

戴上了火红的面纱。

草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物,可这首小诗把草莓想象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火红的面纱”不仅写出了草莓成熟时的颜色,而且有种羞涩的味道,耐人寻味。

这两首小诗就是启发我们要抓住事物的外表特征,展开联想。这属于间接联

想。它不需要绕弯子,直接就可以从相似性上入手。

有时还需要间接联想,就是从所写对象的功能(作用)等隐含特征想象到人的某些特征(品质),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比如以《流星》为题,就可以这样写:

(一)

为了,给人间,

送来光明,

你竟然不在乎宝贵的生命。

(二)

脱离了,

正常的轨迹,

粉身碎骨,

自然不是意外的结局。

大家看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了流星和人们一些相似的情况,第一首其实是借流星来赞扬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们;第二首则相反,旨在警示人们:凡事都得按规律来办,否则,就必然会毁灭。

这样,是不是说要写儿童诗,只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了?

当然不是,因为还要做到:

一、表现出童心童趣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心思去感受世界。比如一个大人说“太阳独自呆在天上一定会很寂寞吧”往往会被人笑话,而儿童这样说就很有情趣,当然,写进诗里也就味道了。再比如“结冰了,小鱼睡哪里?”这样的充满稚气的问题也只有及其附有童心的孩子才能想到,而且也展现了他们的善良心灵。比如下面两首小诗:

蝈蝈的家,一定安在了古琴中。

要不,它的歌声为啥总那么动听?

蝴蝶的家,一定有无尽的彩笔?

要不,它的衣服为啥总那么艳丽?

小雨的家,一定藏在爱哭的孩子眼里。

要不,它为啥总有流不尽的泪滴?

心愿

爸爸哦,不要嫌我倒着翻了日历,

我是想让你再回到年轻时光里。

小燕子,不要恨我关住了你,

我是不想让你把春天带了去。

黑夜呀,不要怪我用粉笔涂抹你,

我是想一直生活在白天里。

这两首小诗就很有童趣,在第一首里,作者通过大胆的间接想象,认为蝈蝈

的家一定在琴里,理由是它的歌声好听;蝴蝶的家一定有“无尽的彩笔”,因为它的衣服总那么艳丽,尤其写到小雨时,竟然说他是个爱哭的孩子,真的形象之极;第二首呢,则是更是富有童心,“我”竟然倒着翻日历,而且理由冠冕堂皇:是为了让爸爸“再回到年轻的时光里”,这神来之笔可谓及其美妙,既表现了孩子对爸爸的爱,又很符合孩子的心理,接下来的两小节也是如此。

这些例子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要用孩子的想法去思考,不管是否符合事实,只要觉得符合儿童的心理、思维、视角即可,越是看似不符合事实,往往越具有诗意和童趣。也就是说不一定要按照科学的观点去期考问题,不要讲究你的思维是否合乎事实,这样才可能写出好的儿童诗。比如:有一首《月落》是这样写的:

天上的月亮,

是我贴上去的。

胶水用的太少,

没粘住。

风一吹,

就慢慢掉下去了。

在诗中,作者抓住儿童在看到月亮时的场景展开联想:表达了“我”对于月出(贴上去的)月落(胶水少,没粘牢而被风吹掉)的理解,这阳,充满了孩子气的天真语气,却将月亮的升落描述得意趣横生。大家当然知道月亮的升落与我们无关,可作者却不这样认为,而是用孩子的心灵感受这一切,但我们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不符合科学常识,而是觉得真有趣,那么,这也就够了。

二、会用恰当的修辞

1.夸张法

儿童诗要写出童趣,要写出童真,表达出孩子的天真(甚至天真得有点傻乎乎的),那么,运用夸张法就不失为一个绝妙的选择。所谓夸张法就是有意识的使用言过其实的词语来达到幽默或者强调的效果的一种方法。比如有一首《交通警察》就用了此法: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一定就是交警,

不信?

你看他只那么轻轻地,

单手一推,

几十万辆正飞奔的车子,

就一动也不能动。

这里,就是运用了夸张手法描写了交警的手势,看似不符合道理,简直有些傻乎乎的呢,可是,也正是这样,才显得有趣。

另外大家还要注意的是夸张主要是在数量、时间、行为、速度、程度等上进行加油添醋、夸大描写。再请看一个例子:

打雷了

呼噜噜,呼噜噜。

爸爸打呼噜了,

小淘气听了,

连忙躲进妈妈的怀抱,

大喊着:

打雷了!打雷了!

这里,爸爸打呼噜,小淘气却大喊打雷了。这样的夸张笔法就写出了小孩子的幼稚、天真,可爱,自然也就会深受小朋友们喜欢。

2.比喻法

就是把一样事物比作另一样事物,要注意两者要有相似性。而儿童诗中最常用的比喻法又分明喻和暗喻。

明喻就是直接把甲比做乙,常用句式为:甲像(若、似)乙。比如:

猴子

猴子像个顽皮的小丑,

整天在树上荡来荡去,

一会儿拉拉榕树公公的胡子,

一会拔掉桃树阿姨的装饰品。

这里就是抓住了猴子和小丑的相似性——都淘气、活泼、不安分,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诗歌情趣性。

还有暗喻法,也就是不直接说出比喻的事物,而是用“甲是(成了、成为、变成)乙“的句式来表达,当然也要求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体具有相似性。比如这么两首小诗:

一、闹钟

妈妈就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

都那么准时地叫我起床

二、蚊子

哼小曲的

吸血鬼。

这里的第一手小诗形象地把妈妈比做了闹钟,因为妈妈每条都能准时喊“我”起床,这正和闹钟的性质差不多,所以作者这样比喻。地二首用吸血鬼来比喻蚊子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准确地抓住了蚊子老是“哼哼哼”的特点说它哼小曲,这样也就使诗歌极其富有情趣。

3.拟人,就是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有思想。请看:

小草

整整一冬,

是谁,把你泡在了在绿色的颜料桶?

一不小心,

却被顽皮的春娃娃倒了出来,

让这个大地一片葱茏。

这首小诗金金几十个字,却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特点。并且把春天拟人为淘气的春娃娃,准确传神而又趣味横生。

再请看:

一、灯

太阳刚想睡觉,

你就起床了。

二、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

还神不神气?

这两首小诗都运用拟人,第一首把太阳和灯都进行了拟人,很是符合也往到来时的情景,但比直接说太阳落了,灯亮了要有味道得多;第二首把汽水拟人,通过对开启瓶子时的生动描写,让人觉得很是符合儿童心理。

4.对比法

我们知道,对比法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自然,这样的儿童诗也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里,就先请大家看一首运用此法的佳作:《蝴蝶》:

不管今天多么漂亮,

你也法掩盖,

丑陋的曾经。

这首小诗就抓住了蝴蝶现在的美丽和曾经是毛毛虫时的可恶这两种特点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而创作出来的。

再比如《快和慢》:

星期一很慢,/星期天很快;/上课时间很慢,/看动画片时间很快;/家里吃饭时间很慢,/吃肯德基时间真快;/我过生日那天最快。/真奇怪,我的心情为什么也有长有短?/

这首儿童诗就是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时间总是很快,否则就满,这和我们的现实情况十分吻合,可以说是钻到了孩子的心里,自然也就容易把读者深深打动。

另外,运用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说出自己的态度,在对比中自然也就表达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5.通感法吧

什么是通感法呢?就是我们在感受一种事物时,能够把听觉、嗅觉、味觉等沟通起来,进行相互转换,从而让诗句更有感染力。比如一首名为《书包》的儿童诗就运用了此法:

我的书包,/装满了和煦的春光。//我的书包,/装满了爸爸的期望。//我的书包,/装满了我的梦想。//哦,我的书包,/装满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你看,这只书包,简直拥有魔法,不仅能装书本,还装进了“春光”,装进了“爸爸的期望”,还有“我的梦想”,更装进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在这里,作者就是运用了通感技巧。童年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段时间,却被形象地转化为触觉和视觉装进了书包里。这部很有意思吗?同时,也体现了小学生的乐观、自信和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之感。

再比如一首《友情》:

篇四:古诗改写的写作指导

古诗改写的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改写?

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也就是说,思想内容不做大的改动,而在表现形式上却有较大的变化。因为内容统一,对改写的要求统一,便于评判优劣,所以改写是考试作文常见的形式之一。

(二)、改写的形式

1、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2、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3、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4、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叙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5、改手法,主要指改变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将以说明为主的说明文,加上多种修辞,使其具有文艺性。

(三)、改写的要求

1、内容的改写。即可以将写人改为写事,或者将写事改为写人。

2、结构的改变。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把倒叙改为顺叙,或者对材料予以重新组织等。这一要求相对简单些,一般不作为一次改写的全部要求,而是作为要求之一出现,同时还有改变人称等其他要求。

3、人称的改写。如把第一人称的作品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的作品改为第一人称。以后者为最多。因为改为第一人称,写起来比较容易些。改为第一人称,可以增加心理描写,也可以适当地直接抒情议论。

4、文体的改变。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或记叙文;把小说改成剧本;报告文学改成消息等。但在考试作文中,常见的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或记叙文。这是因为诗歌文字少,命题不占太多篇幅。

把诗歌改成散文或记叙文,因为诗歌概括性强,跳跃性大,因此在改写时必须增添一些细节描写使之丰满起来,不必拘泥于原诗,应在原诗基础上加以想象,使之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此外,也有把小说改写成“课本剧”的。

5、语言的改写。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

(四)、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

诗词改写成记叙文,由于文体不同,改写前必须清楚两种文体的特点。诗词是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强烈地抒发感情,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现实生活。而改写后的记叙文则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明确了两种文体的特点,按照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来改写,就不会把诗词改写成译文了。 诗词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广阔。对其改写应该首先把握诗词的主要意思,进行巧妙构思。其次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

具体来说,在改写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诗词,读懂诗词。在阅读中可以结合注释,请教老师或查找相关资料等,把诗词的内容弄懂,弄通,准确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把握住诗词的整体脉络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或时间?诗词提到的是什么人?这个人在做什么?在哪里做的,做得怎么样?人物的心情如何?诗词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动笔写作。

(五)、改写时的几个注意点

(1)诗词的跳跃性很大,所以在改写时,不要受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能纯粹地、机械地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诗词。改写虽然是再创作的过程,但是不能完全重新创作,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3)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应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对跳跃部分要适当地补充出来,变概括为具体;对表达含蓄的地方,也可以适当地“明朗化”。

(4)改写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5)对改写文中的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详细刻画,令其形象丰满;对诗词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好必要的充实和渲染。这样,一篇符合要求的改写文就诞生了。

《游子吟》改写评析

(一)、赏析原诗

《游子吟》

唐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学生作品评改

夜,好深沉。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透过窗,慈爱的母亲正在微弱的灯光下缝制衣服。儿子正在收拾行李。夜,好不静谧,此时无声胜有声。

母亲的一针一线都贯穿了儿子的心,每缝完一针,都会把目光集中在儿子身上,那忧郁的眼神,那犀利的目光,能拔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突然,针扎破母亲的手指,一股殷红的鲜血流了出来,儿子马上走过来:“娘,您没事吧?让儿看看。”

“娘没事,”母亲马上把手藏起,“咳,娘老了,眼睛不行了,干起活来也笨手笨脚的,你不会嫌弃娘吧?”

“怎么会呢,娘,明日进京,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与你相见,儿子不能照顾您老,儿子不孝啊!”儿子趴在母亲在膝上抽泣。

“男儿志在四方,他日待儿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娘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娘,你放心吧,我一定会金榜题名的。您要保重啊!盘缠的事我自己会想办法的,待他日高中后,定用八抬大轿来抬您呢。”

“嗯,娘真高兴啊!”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说。

雨,还在继续下个不停。

次日,儿子背上包袱,满怀希望地登上旅程。母亲静静地伫立在门边,深情地望着儿子远行的背影,眼里满是泪花??

经过春雨的一番滋润后,大地换上了绿装,桃红又是一年春,沉睡于地下的种子又被春姑娘唤醒。我们做儿女的就像路边的小草,怎能报答春天给的光辉呢?

篇五: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例析(一):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

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短诗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

悲喜态度不同。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人生》

三、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题。可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露珠,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如何正确看待环境”。 《不同环境不同的美》

[审题参考]

1. 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2. 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3. 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活出不同的精彩》。4. 凭借??、依靠?? ,(“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风云变幻不忘“借”》《只因有你》。5. 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 6. 选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 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或少的显现本质。9. 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考题例析】

孝感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当代有位诗人在诗中写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热爱生命》从诗歌本身看,这是一首哲理诗。

首先我们要明白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中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围绕“成功”、“爱情”、“奋斗”和“未来”四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回答。诗中所热爱的不是最终的成功和未来的美好结局,不是爱情的获得和奋斗目标的实现。诗作里溢出的热爱,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风雨兼程”、“吐露真诚”??这些都是体现热爱的种种表现。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一句话,人生要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崎岖和荆棘,但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奋斗,注重过程,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

其次,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诗歌第一节中“选择了远方”(有理想),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管结果成败,这是态度;“便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持之以恒,这是行动。再如诗歌第四节中“只要热爱生命”,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即在热爱生命的过程中,不怕坎坷、挫折、曲折,顽强地拼搏,这是态度;“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是结果。在选取其中某一点立意时,不能忽略其他两个方面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选择诗句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来立意。如“选择远方作为人生的目标”、“为了一个目标执着追求”、“热爱生命”、“追求过程的精彩而不在乎结果”等等写记叙文,可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写议论文,可结合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感想??不管选择哪种文体,建议拟一个新颖抢眼的标题,给阅卷老师第一美感也是很重要的。

【考场作文一】

永不言弃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啊,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永不言弃的坚毅意志,又怎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览景需要永不言弃,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莫不如此(引用所学课文中的话开篇,现出作者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借登山览景扩展到做其他事情也需要永不言弃,紧扣了标题)

永不言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李连杰,中国著名影视演员,然而他并不是命运的宠儿18岁拍摄电影《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第二年他就摔断了腿;好不容易等到《黄飞鸿》系列电影大卖,他的经纪人又遭枪杀,事业再次陷入低谷??在一次次事业进展不顺利时,一次又一次跌倒时,李连杰也曾痛苦、彷徨过,但他明白,那些逼得他走投无路的困难又何尝不是让他变得强大的理由呢?于是他咬紧牙关,不放弃,跌倒后继续站起来,终于成为国际知名演员试想,他若放弃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又怎能有如此成就?唯有对困境抱有一种“永不言弃”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更坚强,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本段列举李连杰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成功”角度阐述了“永不言弃”的重要性)

永不言弃,即使失败了也光荣我想到徒步走遍全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进行了近十年艰苦卓绝的漫长旅程后,就只剩下生命禁区罗布泊了在生存几率几乎等于零的残酷现实面前,余纯顺没有退却,没有放弃临行前,他对随行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也许真的会失败,但我不能放弃这个梦想,就是失败,我也要当失败的英雄!”不幸他的话应验了但他那种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却使他屹立成一个大写的“人”,铸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不倒的丰碑!(本段列举余纯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失败”角度说明了“永不言弃”同样重要)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成功的诀窍有三个:第一个是,决不放弃;第二个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个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短短的三句话,留在世人心坎上的,却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引用名言论证,简短而有力)也许我们曾因成绩不佳而想放弃学习,但只要想到“中国达人秀”刘伟,我们全身就又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也许我们曾因前途渺茫而想放纵自我,但只要想到“轮椅哲人”史铁生,我们就又重扬了信心的风帆(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名人的激励作用让我们永不言弃)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彼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绿叶还在在理想的前路上,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永不言弃!(联系文题所给材料中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结束全篇并点题)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事例翔实,观点明晰为了印证“永不言弃”的观点,文章第二、三段列举了李连杰、余纯顺等人的事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引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揭示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段,文章还引用了丘吉尔的话作为论据,这是道理论证从表达上看,文章结构层次井然,叙议结合,语言通畅

发展等级:文章从所给材料诗歌的第一节入手,提炼出“永不言弃”的论点,体会感悟深刻在论据上,有事例也有名言,有详述也有略写,中外结合,选料较为典型在论证方法上,例证与引证相结合,正反兼顾整体上看,本文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综合评分:23(内容)+23(表达)+8(发展)=54分

风雨兼程

有一句诗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由此可见,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才能到达远方(引用文题供料中的诗句,就地取材,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当我们选择了为科学而献身,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哥白尼为了坚持“日心说”,甘愿被绑在绞刑架上让大火烧死;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家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差点被炸死;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放射性元素镭,整日沉于实验室,不畏艰苦,不舍昼夜??他们都选择了科学的远方,没有谁去想是否会成功无论一路充满多少艰辛,淌了多少血泪,他们只顾风雨兼程,因而在人类发展的旅途上留下了一串串耀眼的脚印(从“献身科学”的角度列举了哥白尼、诺贝尔、居里夫人等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艺术而献身,不要去想身后是鲜花还是冷雨,只顾风雨兼程“我的人生,是为了上台做准备!”还记得台湾京剧名旦魏海敏这样评价自己魏海敏10岁入台湾海光剧校,至今已和京剧舞台结缘40载从学校最闪亮的小明星到海光国剧队的当家青衣花旦,再到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家,她用她的勤奋与汗水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超越她不在乎疼痛与否,亦不在乎成功与否,既然选择了艺术的远方,就要用一生的激情去追随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便只顾风雨兼程正因如此,魏海敏到达了舞台艺术的顶峰(从“献身艺术”的角度列举了魏海敏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祖国献身,不要去想前路是寒风还是荆棘,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选择了大漠深处,与世隔绝,只一心研究核事业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他受到了严重辐射可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惦记着稿纸上那些计算原子的数字,牵挂着祖国的利益既然选择了为祖国献身,无论身后有多少艰难和险阻,管他岁月与沧桑,便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做到了,他的人生真是一曲悲壮的凯歌!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他用生命的热情阐释了爱国的高度!(从“献身国家”的角度列举了邓稼先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今天,当我们选择了为民族之复兴而读书,我们一定要用青春的热情点燃生命的火把,不要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是成功还是失败,既然选择了璀璨的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驶向光明的远方,才能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复兴强大(联系实际表决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我们选择了怎样的远方,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展望未来,深化中心)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引例充实本文按照“引—议—联—结”的思路行文作者首先引述了文题材料中的诗句,提出中心论点,这是“引”接着,作者采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式,依据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拟定了三个分论点,并一一结合材料与事例进行了简要分析,这是“议”随后作者联系现实生活,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这是“联”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概述了三个分论点,重申了中心论点并展望了未来,这是“结”从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完整,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发展等级:文章内容较为充实在选择论据方面,作者做到了准确、典型和多角度具体运用时有详有略,紧扣了论点不足之处是,论证方法显得有些单一

综合评分:24(内容)+22(表达)+8(发展)=54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