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一盏小油灯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3:39 体裁作文
一盏小油灯阅读答案体裁作文

篇一:一盏油灯(含答案)

一盏油灯

刘超

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口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铜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三十年前,五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事的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本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本不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了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十七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时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刚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归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唯独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

我愿用身躯做瓶,血液做油,筋骨做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开头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说它“极普通”是因为:________说它“极不普通”是因为:_______ 。

解析:这道题要在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这篇文章就是写小油灯的“极普通”和“极不普通”。“极普通”在文章开头写得很清楚。它“极不普通”是文章重点叙述的内容,解答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可以从小油灯的来历、经历、与“我”的关系几方面来思考。

答案: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做的;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融进了“我”的生命。

2、用曲线在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解析: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先在题目指定的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第四段主要写当年使用油灯的地点、原因以及油灯的作用,因此,油灯应是描写的对象,找出描写油灯的句子并不难,“暗淡的光环??宛如一片星星”。说明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描写的语句表达了“我”对油灯的什么感情;二是描写的语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有了思路以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就可以了。

答案:“暗淡的光环??宛如一片星星”突出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作铺垫。

3、文中“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

解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抓住文章中第9、10、11段的内容进行思考。妈妈的话点明了油灯的作用,油灯伴随着“我”到塞外、战场,为“我”驱散寒冷,驱走死亡的阴影。

答案:油灯已不是普通的灯,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它与“我”不可分离,它融进了“我”的生命,表明油灯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

4、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是:_______ 。

解析: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先要了解其内容。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段表明“我”的决心——用全部生命做油灯,然后再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我愿发扬油灯精神,为人民贡献一切。

5、选择对文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后面说的“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D、“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油灯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最好采用排除法。先认真读选项,发现错误就排除;如果没有发现错误,也不要马上确定答案,要把所有的选项看完之后再确定。A项没有发现错误;看B项,它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文章内容并不是歌颂“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品质,可以排除;看C项,文中说“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但不是“我”的象征,可以排除;再看D项,只要把文中这句话完整地看一遍,就会发现此项说法不正确,应排除。

答案:A

篇二:一盏油灯

一盏油灯

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铜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

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此柴油,

灯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 年前,5 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

电灯,家家户户都有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

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的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

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

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

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

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那盏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

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

委屈,看到了我的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

17 岁那年我投笔从戒到塞外,临行时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

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归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

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

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基础知识讲解】

“铜钱”是古代的一种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

“魂牵梦莺”指梦里惦着,白天想着。

“贫瘠”主要指土地薄弱,不肥沃。

“不谙世”指对人情世故不太熟悉。

“厮守”是指相互不分离,呆在一起。

“猫耳洞”指很小的洞。

“投笔从戒”是指文人从军的意思。这本是一个典故,后汉时超家境贫寒,在官府作抄写工作,

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生活呢!

本文还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铜钱,

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鸡肠来形容油灯的捻,极为形象。

则在描写教室里的一盏盏油灯时作者同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章写到“晚自习的时候,

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

一起,宛如一片星星”。这里既写出了学生们的勤奋,又将他们的天真之处描绘了出来。文

章的最后一句,作者也用了比喻的手法,“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

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一比喻无疑是作者无私奉献的宣言书,是作者从这盏小油灯和身上获

得的最伟大的精神。

【阅读技巧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小说,全文以一种朴实的文风,清纯的语言写了自己童年的一段让他终生

不忘的旧事。尽管题目是“一盏油灯”,但小说是在借着这灯来写人,来写一种精神的。这个

人就是“我”的母亲,而这种精神就是那种像油灯一样的永远照亮别人,永远奉献自己的精神。

作者之所以会对这盏灯给予了那么多的感情,就在于这是他的母亲送给他的,“妈妈说:有

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而这样的嘱咐又使

他永远留下这盏灯的内因所在。阅读这篇小说,要注意从小说当中所流泄出来的那种浓浓的

深情。

【阅读能力提升】

这并不是一篇太难的文章,但对于小说中所描绘的过去的那种生活,对今天的大部分学生来

讲是并不熟悉的,由于对这种生活的陌生,所以在体会作者的情感方面就难免会有些隔膜。

这样要读好本文就要在提升读者的情感方面下些功夫,只有这样也才会理解作者在小说最后

所抒发的“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样的感情。

而要从情感上进入作品,除了要用心去阅读作品外,还要注意在平时多去体验一下实际的生

活,多去积累一些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提高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深度,这样的话,就

可以较为容易地走进小说的世界之中。“生活是打开文章的金钥匙。”

【基本技能训练】

1、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油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① 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 (不超过15 字)

② 说这盏灯“极不普通”是因为 (不超过 20 字)

2、第四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 (不超过18 字)

3、“令我陌生的表情”指的是()的表情。(仅限 2 字)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这样

说? 。(不超过15 字)

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 (不超过 20 字)

5、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不超过15 字)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了我的生命”

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详解答案】

1、① 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制作的;② 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溶进了我的生命。

(要阅读了本文之后,理解作者的这句话并不是难事。)

2、突现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作铺垫。(因为作者当时年龄不大,所以对油灯是有好

奇心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可知,这段文字是为下文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的。)

3、愤怒;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母亲有这种表情。(回答本题也要依据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以及“我和”母亲的关系,母亲的性格等方面去理解。)

4、油灯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从作者最后几段的叙述中可知,“我”在各个

方面已经把油灯的品质承继了下来。

5、我愿发扬油灯精神,为人民贡献一切。(作者最后这句话是作者对油灯精神感受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是本小说主题所在。)

6、ACE。(B 项不能说本文的主旨就是歌颂油灯精神的,关键是通过灯来记事写人的;D 项本文不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而是记叙自己成长经历的叙事散文;F 项不是“反衬”。)

篇三:四年级上(好) 六单元《一盏小油灯》阅读和“第一次”作文

四年级上 六单元《一盏小油灯》阅读

一盏小油灯

在我家新做的写字台上,放着一盏擦亮了的小油灯,它与漂亮的台灯比起来,极不相称。一次,妈妈要把它拿掉,我急忙阻拦:"妈妈,不要拿掉,放在这儿有它的用处呢!"我把小油灯重新擦了一遍,放回原处。

提起这盏小油灯,还得从头说起。

我刚上小学时,住在乡下奶奶家。那时家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爷爷亲手做的小煤油灯。小油灯制作非常简单:灯身是一个小玻璃瓶,灯芯是用粗糙的纸捻成的。夜幕降临,小油灯亮了,发出温暖昏黄的光。奶奶戴着老花镜坐在油灯前缝补衣服;我呢,也总是伏在灯下读课文、做数学题……

一天一天,不知不觉地我越来越喜欢这盏小油灯了。每当我全神贯注地学习时,小油灯总是默默地陪我完成作业。有时,我遇到难题,眼睛模糊了,小油灯就渐渐由小变大,仿佛变成了老师慈祥的笑容,好像在激励我说:"明明,要开动脑筋,可不能半途而废啊!"于是我揉揉眼睛,振作精神,又认真地做了起来,一道又一道难题终于被我征服了。我因生病落下了功课,老师也是在这盏小油灯下为我补课。就这样,在这盏小油灯下,我学会了一加一等于二,学会了读书写字……小油灯发出的光尽管不大亮,我却感谢它,敬佩它。因为它把光明献给了别人,将自己的心血一点一滴耗尽了……小油灯每天晚上为我照明,一直陪伴了我两年多,使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上三年级时,爸爸接我进城上学。临走时,我背上书包 带上小油灯。爸爸见了,笑哈哈地说:"城里有电灯,你还要它干什么?"我听了,没有回答,爸爸哪里知道我的心事。我抚摸着小油灯,心想:"小油灯啊,我的好伙伴,咱俩永远不分离。看到你,就像看到了我的启蒙老师。"

现在,我仍然把小油灯摆在写字台上,因为它能(鼓励 勉励 激励)我好好学习

1、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句子意思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夜幕降临( ) .

我们的营房背靠高山,面临大盐湖( ) .

3、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四个意义段,写出每段的段意。(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4、“我把小油灯重新擦了一遍,放回原处。”“重新”说明什么

5、我知道作者写“一盏小油灯”是为了赞扬什么?

1、 重新说明小油灯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我十分珍爱它。

3、赞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生中有无数个“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我们总会碰到许多困难,遇到许多挫折,也正因为是“第一次”,我们总能收获更多的希望和喜悦,请你打开记忆的门闸,回忆生活中的“第一次”,选择其中的某一次,写一篇作文。350-400字之间。

篇四:一盏小油灯

一盏小油灯

徐刚民

母亲出生于民国二十年,刚生下来时,就失去了父亲,是靠养父把他拉扯长大的,母亲的人生节点里,始终与饥饿、贫困、屈辱、辛劳、挣扎为伴,步步泣血。

父亲的童年,是从生死的边缘爬过来的,爷爷靠赌博输掉了奶奶、输掉了姑姑、输掉了父亲本应引以为生的所有本钱。父亲几经波折,九死一生,直到二十九岁才有了我的母亲。那时他已参加工作,常年在外,母亲就成了家里唯一的主人,大大小小的事情就靠她一个人苦苦的支撑着。

一九五一年,随着姐姐的降生,母亲有了第一个孩子,从此,命运也把她带入了为子女终生辛劳的苦难岁月。母亲先后生养过七个孩子,一个孩子半途夭折,六个孩子的成长,耗尽了她一生的心血。在那个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又遇到了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十分困难。很多家庭没有粮食,贫病交加,命悬一线。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中,母亲依靠自己的坚韧和勤劳,五十年代开荒种地,六、七十年代挣工分,八十年代包产到户,她和男人一样,起早贪黑,拼死拼活的干,把一个个子女送入了成年。

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缠着小脚,本来干不了重活,可在我们家,凡男人要干的活,母亲都要去干。我们村是一个山区村,海拔在一千多米以上,除过上代拓荒人留下的一百多亩红粘土地外,什么也没有。住在山里没有水喝,没有柴烧,这也成了母亲一生中最大的苦难。大集体那个年代,其他男人在家的人,都要养牛,生产队每年收完粮食后的麦秸、玉米杆、豆杆等都分给了养牛户,我们家什么也没有,母亲只有背上背篓,去到二十里外的龙王庙、碾子凹的地界上去偷柴禾,由于那时森林管护很严,没有现成的干柴,背回的都是些刚砍下来的鲜松朵、鲜柏朵,重量大,效率差。每到做饭时间,家里的房子周围浓烟滚滚,母亲就是这样在烟熏火燎中把生食做成了熟饭。一天一天,长年累月,在这样的环境中,母亲终于落下了病根,患上了肺癌,后来发现时已进入了晚期,在不知不觉中,生活夺取了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母亲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这个道理,她只知道这是为了养活儿女,只能这么去做。

在农村,一个家长要面对的事情,母亲也要全部扛下来,就是靠忍耐、宽容、厚道,甚至乞求。那年秋季,我大概有四、五岁的样子,全村妇女都在生产队的大场里晾晒黄豆,我和一群小朋友在一边玩耍,不知什么原因,一个比我大一点的远房表姐,狠狠的在我脸上抓了一把,鼻沟间一下子流出了血,我哭着跑到母亲跟前,本想让母亲护展一下,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替我擦了一下脸上的血。这时,坐在一旁的一位大娘看不过去了,就让我去告诉姑姑,我跑到姑姑面前,谁知姑姑反而大声斥责我不是,我气得直哭,当时在场的人都为我不平。但母亲只是从眼里挤出了几点眼泪。她能说什么呢,孩子在一块打架是常有的事,加之姑姑从小娇生惯养,向来蛮横无理,谁又能把她咋样呢!

在那年月,一个生产队一年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但就是这分粮食,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求爷爷告奶奶,让别人给挡缺粮款不算,分下的粮食,母亲一个人背不动,只能求助于人,人家方便时帮一下忙。不方便就靠母亲一个人往回背,每次剩下的粮食只有留在那里,可等下一次回来拿粮食时,总能发现粮食被人动过,眼睁睁看着一家人分到的救命粮,却无法全部拿回家。有一次,生产队在离家一公里外的山粱上分红薯,母亲就把我领上,等队上把红薯分下来时,已到深夜,可背红薯是份量活,离家又远,没有人帮忙,眼看着别人一个个都回了家,地里只剩下我们母子俩,没办法,她只有留下我看管红薯,自己一个人往回背,那时,我只有七、八岁,由于夜深人静,山里的猫头鹰不时发出一阵阵怪叫,我害怕急了,头发一根根竖了起来,不知等了多长时间,终于听到远处传来了母亲的脚步声。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女人之一。过去,农村没有电,粮食都靠老祖宗留下的石磨子去粉碎,庄户人家养的牛,就成了家里的命根子,轻易不借给人用,由于我们家没有牛,每次磨面就靠母亲一个人去推磨,就这样一年一年,她取代牲口,满足了一家人的吃喝。有一次,一个远房的姑姑,答应母亲使用她们家的牛拉磨,母亲就把牛拉回家,等把粮食磨完后准备卸磨时,可能由于天气热,大犍牛脾气大发,一下子用犄角把母亲抵倒在地,半会动弹不得,好在被邻居及时发现,捡回了一条老命,母亲整整在家休养了两个多月。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根本没有医疗条件,就是靠大病扛,小病养,艰难度日。在我们家里,老是离不了一个大缸,那些都是用野菜做成的酸菜,母亲经常是饿了一碗酸菜,病了一碗浆水,就是靠这些最原始的生存手段,去维持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个夏季的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刚刚睡下,突然牙疼发作,她大声哭叫,在地上打滚,仅有的油灯也耗尽了最后一滴油,屋里黑咕隆咚,让人悚的发慌。母亲让我到邻居家借点油,我摸着黑,连跑几家,可能由于夜深人静,也可能是我人小,一些家连门都没有叫开,最后两手空空回到了家,这一夜,母亲是怎样熬过来的,可想而知。在以后的成长里,这件事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成为一件抹不平,挥不去的死结。油灯就像我的母亲,它虽然很小,没有万丈光芒,但它每时每刻都发着亮光,照耀者我们成长的每一步。油灯也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耗尽自己的最后的一点油,油尽灯枯。

在母亲人生的字典里,只有付出,从来没有回报,就连她的离去也不附加任何条件。一九九二年冬季,母亲经常感到胸口疼痛,身体也越来越难以支撑。于是我和哥哥、弟弟商议后,立即动身去省人民医院为母亲检查,最后确诊为肺癌晚期,我们始料不及,怎么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呢?无奈!头脑冷静后,还是反复咨询了一下医生,在确认无法医治后,我们陪着母亲,先后参观了省历史博物馆等景点,也算是我们唯一一次陪伴母亲旅游。回到家里后,大家装作和往常一样,一切如旧,仅靠简单的治疗,维持着母亲最后的生命,直到她病重睡倒,至死母亲连自己患什么病都不明白。

母亲是在孤独中离开人世的,她一生中养育了六个子女,但就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她们一个个难以尽孝。大姐重病在身,算是勉强伺候了母亲一个冬天;大哥早年丧妻,孑然一身,又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弟弟一家住在城里,弟媳腿有残疾,还要上班;大妹刚刚坐月子,哺乳幼子;小妹正直新婚,难破农村旧俗,好像老天爷故意作梗,与我母亲过不去。只有妻子在顽强料理家务的同时,尽心尽孝,为老人送药送饭,直至去世。

母亲是笑着走的!她已十分满足,她带走了人生所有的痛苦,给子女留下了坚韧、朴素和宽容,这些东西足以使我们终生享用。(原创作品,剽窃必究)

作者简介:徐刚民,字仲德,号山客,男,陕西商洛市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在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九八四年参加工作,任职于商州区政府部门,主任科员。著有《徐氏宗谱》、《巩氏家谱》、散文集《山客拾录》等八十多万字作品。现退居二线,特长民间文化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任商州民间文化研究会主席。

撰稿人:徐刚民 邮箱:1067495041@qq.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柴湾社区十七楼一单101号

联系电话:13992469589 邮编:726007

篇五: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502班暑假学俱乐部阅读内容

1.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

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天气也格外冷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我早早

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 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 透过纷纷

扬扬的雪花 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 在这沉沉的雪夜 这灯光

显得分外明亮 、 耀眼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

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

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喜欢( ) 前进( ) 寒冷( ) 急忙(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

分外( ) 吃惊( ) 明亮( ) 往常( )

3、 给文章第3自然段前部分加上标点。 3分

4、 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2分

(1)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

教育事业。

5、 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圈出文中反映张老师冷得厉害的词语。 2分

6、 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

(1)"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

a、 张老师冷得厉害。

b、 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 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2)"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

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2 大 豆

大豆原产于我国,在古代称为"菽",已有五千多年栽培历史。本世纪初,

大豆还只有我国和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种植。近几十年,世界上到处引种,成为栽培面积扩大的最多的作物之一。目前,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一亿多亩,产量(占、居)世界第三位。大豆品种众多,我国现有的品种不下五千种。无霜期在一百天以上的地区,就可以种植大豆。我国北起黑龙江的最北部,南至两广,大豆分布极广。东北地区、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三大集中产区。大豆色泽有黄、青、褐、黑和双色五种。子粒大小差别很大:小粒品种百粒重只有四、五克,大粒品种百粒重可达五十克,小粒的重量约是大粒的十分之一。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钟开放,开放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全株的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月。

1、“产量(占、居)世界第三位。”应选括号中的_____ _____字。

2、“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钟开放。”中的"多"是不能改成"都"的,因为_

3、对“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钟开放,开放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这句话错了:因“8-9点钟”最多只有一个小时,怎么能说开放“一个多小时”呢?

B这句话对的:因“8-9点钟”是指花初开的时间,“一个多小时”是指一朵花开放的全部时间。

4、明明说大豆的花“开放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又说“全株的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月”? 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5、文中在说明大豆“子粒大小差别很大”时,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2分)

3、一声尖响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

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选自小小说《伞》)

1.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是_____________

2.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__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__ ;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5.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

个部分。

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