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祖母与母亲的溺爱先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7:03 英语作文
祖母与母亲的溺爱先锋英语作文

篇一:关于溺爱的议论文

关于溺爱的议论文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过分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等到上学后,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令父母心痛,为此,代劳一切。每天的家庭作业不会做的,父母代笔完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试不及格时,父母找关系说情。渐渐地,女孩不仅情感上脆弱,而且学习缺乏毅力。上小学留一级,初中升不上,母亲通过“后门”把她移到一所乡镇中学,混了个毕业证书。然继父母再托人安排进公交公司当一名售票员 。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二:独生女欣欣,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宠爱她。平时,她只吃牛奶、面包、鸡蛋,一般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穿衣服从小要挑花色品种,要比别人漂亮。在家里对父母说话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在幼儿园连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几步路就嚷着要抱。到了5岁时,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象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三:清明时节,明明全家踏青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的苏州城外,明明被那些在坟前磕头、烧香、烧冥币的扫墓人吸引住了。“妈妈,他们在烧什么?” 明明好奇地问。“烧死人钞票。”“钞票也能烧?”任性的明明缠着父母非试试不可执拗不过的父亲只能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人民币,“咝----”,点燃了火光映红了明明兴奋的笑脸,也照亮了父母惘然的双眼。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四:张某是遗腹子,母亲在他身上寄予了全部希望,继父待他如亲子。祖父母更是百般溺爱,致使张某从小十分任性,什么事均顺其心,否则,就赌气不吃饭。一天,姐姐下班回家,将茶话会上分得的4粒糖果分给了弟弟,没有给他。他便大发脾气,踢了姐姐一脚,独自进了房间,等到姐姐开门去看他时,只见一条红领巾套住了张的脖子,一条生命就此终止。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五:小波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别大方,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用多少钱都可以。父亲以自己经商的经验开导儿子,没有知识在外做事,是要吃亏的。母亲对小波说,只要好好读书,什么都不要你干,笔者累死也心甘情愿。家长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方法上,一味顺从,不惜重金投资学习,但是不顾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结果使小波产生了特殊的优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口袋中装满零用钱,学会了吸烟、赌博、打架。学习没心思,考试不及格,留级还没人收。他干脆不进校门,和一帮哥儿门玩乐,最后成了小偷,一家人的希望成泡影。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六:一对中年夫妇,年过30才结婚。中年得子,欢喜无比,将孩子当作心肝宝贝,事事依着他。孩子特别淘气、任性、贪吃贪玩。读小学时,父母给的零用钱不够花,就开始东偷西摸,打架斗殴。读初中时,竟发展到了蒙面盗窃行凶。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七:金晶晶出生在一个令同龄人羡慕的富裕农民家庭。父母前些年开金矿,积攒下万贯家产,成为村里的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A6轿车,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出门到村里哪家打麻将都要开车去。家庭的富有,使金晶晶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非智力因素。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每月的开销是、2千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没有钱,就向父母要,少则千2千,多则上万。有一次,她撒谎要买东西,向父亲要万元,父亲一甩手给了他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是2万2千元,不到两个月就花光了。母亲多次训斥她,金晶晶怀恨在心。后来要不到钱了,竟然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把母亲砸死。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八:一位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工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则常常同桌吃菜,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

小小年纪,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笔者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他学坏后,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因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说什么:“将来当个工人,没文化一样开机器。”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终于被关进了监狱。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便好奇地观察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接下来,小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小蝴蝶一把: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脱茧而出了。但是它的身体萎缩着,翅膀紧紧地贴着身子,蠕蠕而动。他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就像他美妙记忆中的那些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终于,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拖着萎缩的身躯和干瘪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阵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它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的世界和这个好心帮助它的人。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出来,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过这一挣扎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够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其实,人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更需要自身的奋斗乃至挣扎。过分的呵护,只会使生命萎缩,甚至无异于扼杀生命。

13|评论(10)

篇二: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桂林分中心王老师

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然而爱孩子也要爱得理智,有原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滋长孩子的坏毛病,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在家里备受宠爱,然而事实证明,过分溺爱与娇惯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对子女的爱,就是因为过了头,才变成了“害”。水之所以能溺死人,是因为人被水淹过了头,吸不到氧气而窒息。

目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从孩子的降生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情为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但过分溺爱并不能使孩子成才,望子成龙这句话应该改为育子成龙,因为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是颇令人担忧的,曾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是家长、老师、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害了孩子,有人说,孩子就如成长中的小树,需要及时修枝、打杈,这样才会使孩子长成有用之材。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时时有优越感,稍不顺心就拿生死当筹码,有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而轻生的,也有因为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轻生的。这都有由溺爱导致的。

溺爱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和约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会想到自己,自私自利,会以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得孩子只知享受别人的爱却不知爱别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自私、冷漠、任性、放纵等不良性格。

其实,爱孩子,可以智爱。放弃用过分控制或纵容的方法对待孩子,用慈爱而坚决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当孩子做错了事,父母要讲明是非,纠正错误,再以适当的方式表示亲昵,使其感到父母依然爱他的。这样能激起孩子对父母由衷的爱戴与尊敬,也能使他感觉与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别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孩子会把自己痛苦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环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随着孩子的成长,

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在你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关爱孩子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情感,全世界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心血,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独立思考和做决定,让他们学习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放啊,而不是处处被照顾的无微不至,这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要教育好孩子就不能一味溺爱,有节制的爱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性格,更加独立的面对生活,更加健康地成长。

溺爱孩子就是坑害孩子

2012-12-18 18:54:44| 分类: 教育小贴士|举报|字号 订阅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渐上升,少儿的身体素质急速下降,生存能力降低。这跟教育改革、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跟家长的溺爱分不开的。溺爱是匕首、是毒药、是坑害你的孩子,看一看溺爱孩子的 十种表现你占了那几种?

1、包办代替: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

2、大惊小怪:孩子稍微有点事,大人就忙前跑后。

3、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4、害怕哭闹:只要孩子哭闹,一切原则全部作废。

5、当面袒护:家长教育观念有分岐,当着孩子争执。

6、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

7、过分关注:全家人时刻关照他,陪着他。

8、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9、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10、祈求央告: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用恳求的态度。

上面这些资料源自一期心理访谈节目,名字好像叫“从大学教授到破烂王”,讲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几十年前本是湖南一所大学的法学教授,因为儿子在十几岁时犯下了一桩震惊全国的特大文物盗窃案,妈妈为了帮助儿子逃避处罚,也犯下了包庇罪,母亲和儿子一同坐牢,儿子出狱时已是人到中年,而妈妈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家庭的悲剧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出狱而结束,出来后,妈妈觉得孩子这样都是自己造成的,觉得对不起孩子,不能让他再吃苦了,于是,老人家不让孩子出去找工作,整天闭门在家,靠她出去捡垃圾为生,先生和他们虽同住一个屋檐,但也是形同路人了,一家三口各住一个房间,孩子这个时候都已经是几十岁的人了,还只能靠妈妈来养活,而且,长期的禁闭生活,已经让他产生了严重的精神症. 真人真事,让人痛惜,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家庭的悲剧,心理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家庭教育中溺爱带来恶果的极端例子.

溺爱=过度阻碍,很是同意他的观点,溺爱其实不是爱,至少不是真爱,它是披着爱的外衣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溺爱从出发的原动力到满足的对象,都来自于给予者,是给予者在满足自己内在的小孩,而"被爱"方只是他的投射对象,是他的替代品而已.所以,在被溺爱者的内心,往往深藏着愤怒,并充满着窒息感.

看完以后你还溺爱你的孩子吗?

溺爱与真爱容易混:

溺爱是无原则的

真爱是无条件的

体会一下,千万别混了,如果混了,效果就会是反的,你不想在机场被儿子拿刀刺的话,就不要溺爱孩子。

从更深层次来讲,溺爱表面上是无私伟大的,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是一种利用另一个生命来满足自己欲望的表现和行为,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溺爱孩子的家长其实根本没有为孩子着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家长有个经典的行为就是,如果看到孩子很痛苦,他们表面上会采取措施,等到孩子下一次再痛苦的时候,他还是用以前的办法,结果10几年都过去了,孩子依旧痛苦,自己还在沿用老办法,这一点就能证明,这样的家长根本没有为孩子着想,因为他从来不看效果,也就是说他其实并不关注孩子的痛苦,如果换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话,这位家长会体会到孩子的痛苦,他们会把孩子的痛苦当做是自己的痛苦,为此他就会想法设法让孩子不痛苦,他们要看到最后的效果,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会用一些笨办法,但如果这些办法都没用的话,他们会另寻出口,比如他们会逼自己看书,拜访专家,参

加讲座和家长训练营等等,总之他们要看到效果,而不是敷衍孩子,我们说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爱孩子的家长。

溺爱的含义

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对孩子的溺爱可能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

溺爱的类型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二)温室培养型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溺爱的危害

溺爱属于教导方面的异常,是一种家庭功能失调,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爱。溺爱所造成的后果有多方面:

1.自我中心化倾向

孩子从小就受"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

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代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2.妨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和住房单元化,孩子很少出门,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少,在进入小学、中学或大学时,还要家长、同学帮他做事。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无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都有家长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3.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习惯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动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4.不利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宝宝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溺爱的矫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孩子爱得适当,爱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应怎样做到对孩子关系而不溺爱呢?

1.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家给大家一起玩;吃东西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2.不要轻易满足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爱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然而很多父母觉得爷爷奶奶辈的教育跟不上形式,但是又不好过多指责。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

篇三:10典型表现 透视你在溺爱孩子

10典型表现 透视你在溺爱孩子

【导语】:我们都知道溺爱是不健康的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可是,有些家长却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爱到底算不断是溺爱。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0大典型表现,看看你有没有对孩子溺爱。

10典型表现 透视你在溺爱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也就被家人宠爱万分,当成掌上明珠。可是,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是有害,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有些家长却迷 迷糊糊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的表现,认为这只是自己平常对孩子的爱,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清楚,看看你有没有溺爱 的表现。

溺爱孩子表现1: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溺爱孩子表现2: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溺爱孩子表现3: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溺爱孩子表现4: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溺爱孩子表现5: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溺爱孩子表现6: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 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溺爱孩子表现7: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 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 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溺爱孩子表现8: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溺爱孩子表现9: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

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溺爱孩子表现10: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溺爱孩子的“三宗罪”

一、使孩子软弱无能

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如果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

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二、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因为父母的溺爱,常常会让孩子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并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因为他在家里被当成了小王子、小公主,到了幼儿园里,他就希望能够 得到同样的待遇,但老师和其他孩子并不把他当成小王子、小公主看待,这就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他与他人的交往。

三、不受别人的欢迎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他没有理解这样一个道理:不仅是他有需求,其他人同样也是有需求的,有获取,也必须要有付出。受到溺爱的孩子往往只知道过多地获取,却很少给予,所以往往不受同伴、同学的喜欢。

我们怎么会溺爱孩子的?

理由一:只有一个孩子,不对他好对谁好

专家指出,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会宠溺自己的孩子。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其他家人把全部的精力 和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并很自然地认为,反正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不对他好还对谁好?!而在一个有四个或五个小孩的家庭里,孩子受到溺爱的机会就要比 独生子女要少得多。

理由二:补偿自己童年的不足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小时候,父母管教得特别严厉或者生活不是很富裕,所以到了他们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走入另一极端,对孩子完全放任自由,予取予求,并认为:我的孩子的生活当然应该比我小时候好。

理由三:已经没有时间陪孩子了,总要对他好一点

有一些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孩子,于是,这些父母常常无止境为孩子购买贵重的玩具,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以此来弥补他们无法经常陪伴孩子的遗憾。

理由四:孩子已经很可怜了

对于那些身有残疾的孩子,或者父母离婚的孩子,父母总会觉得对孩子有亏欠,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补偿他,这些父母常常会特别溺爱孩子。

如何走出对孩子的溺爱?

理解“不溺爱”的含义

不溺爱孩子的教育并不代表是没有爱的、特别严厉的教育。比如,在孩子生日时,你可以让他的多个愿望都得到实现;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满足孩子某些特别的愿望。关键在于,在这种时候,你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因为有特别的原因所以你才会这么做的。

不溺爱孩子还意味着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这包括孩子要能够完成和承受与他年龄相称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话,他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增加他的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做好,那他也能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对待失败。

溺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果特别溺爱刚出生的宝宝还不是非常有害,因为他有理由得到格外多的关怀,比如吃饱穿暖、有人抱、没有病痛、有干净的尿片等等。但是几个月后情况就不同 了,孩子很快就会发现,只要他一哭闹,爸爸妈妈就会马上跑到他的身边嘘寒问暖。从这一刻开始,父母站在了溺爱孩子的边缘,比如在半夜里几次从床上起来,把 哭闹的孩子抱在手里不停摇晃;或者每过几分钟就跑去照顾孩子、陪他玩等等。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在家里享受特别待遇,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而父母也习惯 了一切都顺着孩子。

安安就是这样的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安能很乖地与大人们一起坐在桌子边上吃饭。但是妈妈为了能让他快点吃完或者不让他把桌子弄脏,就越来越顺着他的意 思,最后安安就变成了饭桌上的捣蛋鬼。最后,他不仅在吃饭时表现恶劣,而且也习惯了在家里,无论是游戏、讲故事或者看电视时,一切都要按他的意愿来进行。

扔掉“甜毒品”的7个要领

儿童专家认为:“被溺爱的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节制,要求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但溺爱满足的仅仅是一种替代和补偿的需要,而绝不会是孩子对爱、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的追求。所以,从现在开始,扔掉你手中的“甜毒品”吧!

学对孩子说“不”

要想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第一步就要给孩子定出一个界限,让孩子能够接受你说“不”的时候。比如孩子已经有了二十辆玩具小汽车,当他缠着你再买一辆;或者临睡前已经讲完了第三个故事,孩子还要您再讲的时候,就一定不要再对孩子让步。

有时候做父母的会觉得很难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比如在超市里,孩子吵着闹着一定要买糖果,你马上就会觉得其他顾客的眼睛都看着你。这时,你一定要将政策贯 彻到底,告诉孩子如果他要这么闹下去的话,下次就不带他一起出来买东西,如果孩子继续闹下去,你下次就一定不要再带孩子一起去买东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 知道你所讲的话都是当真的。

不要怕如果你对孩子说了“不”字,孩子会不喜欢你。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对自己亲爱的孩子说了一次“不”,而觉得你是坏妈妈或坏爸爸。

不忽视自己的需求

不要认为孩子是你全部的生活内容,不要让自己成为“牺牲品”。你也有自己的需求,请你不要忽视这一点。如果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你就一定要及时制止,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在获取的同时,也要付出,爸爸妈妈和他一样,都有自己的需求。

接受孩子发怒或者提不起兴致

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精神抖擞、表现出色,任何孩子都会有发怒哭闹、调皮捣蛋的时候,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当孩子发怒或者对一些事情提不起兴趣来的时 候,你不妨坦然接受,不要过于紧张。如果孩子一出现问题,你马上就跑去安慰他或者满足他的一些无理要求,那么孩子就会习惯于用吵闹来解决问题。 让孩子独立

你是孩子的妈妈(爸爸),并不是家庭文娱委员,所以不必要每时每刻都陪着孩子玩,你完全可以让他独自玩一会儿。即使他是你的心肝宝贝,也并不一定要时时刻刻处都在你生活的中心位置,总是围着他转或抱着他。

相信自己的孩子

不要帮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相信没有你的帮助,他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如果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将水倒进杯子里,那就让他自己做。小事上的成功,也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变得坚强和自信。就算失败了,孩子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面对挫折。 不用玩具“淹没”孩子

篇四:浅谈家庭教育中溺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插目录)

目 录

绪 论………………………………………………………………………………………2

一、被溺爱孩子的表现及其成因 ................................................................................................... 2

(一)任性 ............................................................................................................................... 2

1、父母对其教养缺乏耐心,对孩子的过度严厉。 ..................................................... 2

2、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 ................................................................................. 3

3、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 ............................................................................................. 3

4、模仿别人的结果 ......................................................................................................... 3

(二)自私 ............................................................................................................................... 3

1、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 3

2、物质生活的优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行为 ................................................................. 3

3、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 ......................................................................... 3

4、责任感缺失 ................................................................................................................. 4

(三)软弱 ............................................................................................................................... 4

1、父母的“搭桥铺路”,不信任 ................................................................................... 4

2、家庭的重智教育因素 ................................................................................................. 4

3、对亲人的过分依恋 ..................................................................................................... 4

二、家长溺爱孩子的表现及心理 ................................................................................................... 5

(一)九种表现 ....................................................................................................................... 5

(二)八种心理 ....................................................................................................................... 5

三、溺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 5

(一)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 5

(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 6

(三)溺爱让孩子内心无爱 ................................................................................................... 6

四、父母如何走出溺爱的误区 ....................................................................................................... 6

(一)让孩子学会分享 ........................................................................................................... 6

(二)放手但不放纵 ............................................................................................................... 6

(三)培养责任感、拥有生活技能 ....................................................................................... 6

(四)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 7

(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7

(六)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群体活动 ................................................................................... 7 结 语…………………………………………………………………………………………7 参考文献

浅谈家庭教育中溺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溺爱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家庭中常见的一种不良教育方式,不良的教育方式正是青少年不良品德形成甚至导致自我毁灭的重要原因。本文重点探讨家庭教育中的溺爱行为对孩子性格及行为养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矫正措施。

关键词:溺爱;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矫正措施

“爱子之情,人皆有之。”但是如果对孩子一味的顺从,过多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将他们置于保险柜中,这种宠爱往往就会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孩子小时生活不能自理,做父母的当然要尽哺养之责,悉心地照顾他们。但孩子长大成人了,就应该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穿自己的衣,吃自己的饭,这才是英雄好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语)溺爱骄纵只会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致使孩子的缺点因长期得不到矫正而养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要么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要么放纵欲强、难以管教、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皇帝、小公主,到了外面就毫无独立能力,永远让父母当他们的保护伞。此时,家长们就该忍着负疚的折磨,悔时晚矣!

下面就现今家庭教育中的溺爱现象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方案。

一、被溺爱孩子的表现及其成因

(一)任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会有点任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人和谐相处。

1、父母对其教养缺乏耐心,对孩子的过度严厉。

由于经济社会的影响,有些父母只是忙于赚钱,工作中的琐事早已缠绕身心,自然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松散了。只要孩子一不听话,刚开始时爸妈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也就觉得烦了。他们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很正常,等他长大了就会好的。”于是就放任自由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如果孩子还在小的时候就缺乏教导的耐心,一味的妥协,只想着等到孩子长到后会自动“变”好,那只是奢求。但与此同时,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渐渐地也就变得任性。

2、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

有些孩子任性,是父母惯出来的毛病。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备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总是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就会得寸进尺了。

3、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与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导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替代,这样就会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现在很多孩子闹起脾气来,谁都吃不消,他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看到别人的好东西就直接上去抢,从来不与他人商量,如果硬劝阻,就会哭闹不止。这样的儿童就可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

4、模仿别人的结果

环境的潜移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家庭或亲友中有人任性,孩子曾不止一次亲眼看到任性的表现,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于是孩子就会模仿,学着表现任性。比如,许多亲友一起庆祝节日,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大人面前有任性的行为,而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教育他,反而迁就他,满足他的要求。这无疑对孩子起到了一个反面教材的作用。有些不懂事的孩子,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模仿他的样子。他们不只是模仿小孩子的任性,成年人的任性,孩子同样会模仿。所以父母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

(二)自私

孩子的自私自利,往往表现在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性格特征。自己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拿得越多越好。这样的孩子往往很难与人相处,并且会令人生厌,交不到知心朋友。过分自私自利的孩子,从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甚至还会在父母有事情的时候,因为自己被冷落而对父母发火,是父母伤心流泪。产生自私自利的的原因,一方面是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

1、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现代家庭中处于4:2:1(祖辈、父母、孩子)的氛围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呵护是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增强,吃穿玩都要好的,家中一切必须以他的情绪变化为中心,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一味的吵闹,家长拗不过,也只得从了,而这种妥协正是滋长儿童自私观念的温床。就这样,孩子不自觉地就以家庭的“中心人物”自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

2、物质生活的优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行为

社会愈进步,物质生活愈丰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孩子的需要中,助长了孩子的霸道、自私。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有好吃的好玩的,而自己却得不到分享时,父母就会说“别哭,咱们也买!”从而滋长了孩子对物质的索取,孩子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3、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时,

便加以嘲讽、鄙视、打击,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变得只能自我封闭,尽量不与他人接触,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使孩子自私。此外,父母及长辈对孩子万般宠爱,处处迁就,造成孩子从小就有“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得不到只要大哭大闹就能得到”的想法。于是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处处都要别人迁就,常提出一些无理要求。

4、责任感缺失

父母倾其所有将毕生的爱都给了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在家中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替孩子打理生活,督促孩子的学习,以至于让孩子忘记了什么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事,只要离开了父母就对自己的生活变的茫然。而父母也错

误的把孩子的锻炼当成苦难,结果,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殊不知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时候培养起,只有这样,长大了才会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三)软弱

父母的溺爱会造成孩子软弱的性格。性格软弱的孩子一般都胆小,做什么事都害怕失败,不敢去尝试,怕惹来别人的嘲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认为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强,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缺乏独立性,过分的依赖亲人。一个性格软弱的孩子,会严重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中学会坚强。

1、父母的“搭桥铺路”,不信任

孩子都是父母的“无价之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更是把这种爱发挥到了极致。想方设法让孩子的一切都一帆风顺,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设想周全。父母的这种“搭桥铺路”,其实也表现为对孩子的不信任。周而复始,孩子对此也就习以为常了。可当要独自解决问题时,他们就束手无策了,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更加没有信心去面对。

2、家庭的重智教育因素

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优异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内向、胆小、冷漠、不关心集体,毫无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那些磨砺,自然也就锻炼不出坚韧的品格。

3、对亲人的过分依恋

总有一天孩子要挣脱父母的怀抱靠自己强健的双翼去搏击风浪。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行为会因为独立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但有的孩子却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过分依恋行为。如:孩子五六岁了还缠着和父母玩,让父母抱,一不遂心愿就哭闹不止??很多父母对此也就只好听之任之。殊不知,孩子的这种过分的依恋行为是不正常的,这也是软弱性格的一种表现,父母应及时加以矫正。

二、家长溺爱孩子的表现及心理

(一)九种表现

一是特殊待遇。诸如给孩子开“后门”,让孩子在家高人一等。二是过分注意。如家人时刻谈论孩子,当众滔滔不绝的评论、夸奖孩子。三是轻易满足。对孩子有求必应,不求也给,尽量给予物质享受。四是放任自流。对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习惯,不作要求,听之任之,致使生活懒散没有节律。五是不让劳动,使孩子养尊处优。六是祈求央告。不是鼓励、严格要求孩子,而是祈求孩子学习,在孩子面前无可奈何。七是大惊小怪。孩子身体稍有不适就诚惶诚恐,或是做了一件平常小事就四处夸耀。八是剥夺自立。孩子可以应当做的事,父母都包办代替。九是当面袒护。如爹管妈护,妈管外婆护,等等。

(二)八种心理

1、置换心理。家长认为:我现在对孩子好些,将来孩子也会以同样的一颗爱心来回报自己。于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要求,造成孩子欲壑难填。2、补偿心理。大多由于家长经常外出对孩子缺少关心或缺损型家庭,感到有负于孩子,企图通过物质满足来补偿自己的抱憾。3、隔代效应。祖辈对孙辈的喜欢往往缺乏一种直接的责任感,因此,对孩子常常迁就多于严格要求,满足失去分寸和理智,从而造成溺爱。4、从众心理。家长为了表示自己与别人一样疼爱孩子,并不吝啬,因此不顾实际,盲目从众攀比,忘记了对孩子应有的要求。5、投射效应。家长不希望在孩子身上再现自己的童年境遇,于是把改变现状的夙愿集中投射到孩子身上。为此,在物质上对孩子尤为优厚,在其他方面则无原则依顺,娇惯宠爱,长此以往,造成溺爱。6、收买心理。家长用奖励和种种不适当的许诺,收买孩子对自己的好感,以此宠爱孩子。7、忧虑心理。有些家长因孩子自幼体弱多病,惟恐稍有不测,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甚至揽月捉鳖也在所不惜,在生活上保护过度造成溺爱。8、光环效应。一些家长因孩子天生丽质或聪颖过人,喜形于色,对孩子不适当夸奖,迁就代替了原则,只要孩子将来能为自己增光添彩,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忽略了光环下的阴影,即使旁人提及孩子的不足之处,也百般为之袒护,致使孩子飘飘然唯我独尊,挥霍无度骄横无比。

三、溺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爱孩子,并不就意味着为孩子包办一切。爱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父母对子女的爱应是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成长所需要的精神养料,而不是让“爱”变成束缚孩子聪明才智的绳索和阻碍孩子身心健康的桎梏。家庭教育中的溺爱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其实是将年幼的孩子过早孤立了起来,使孩子失去了最初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由于得不到锻炼,变得胆小,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合作,不能与人和谐相处,缺乏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即就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学习生活各方面能力

篇五:家庭教育中溺爱的十种表现

附: 家庭教育中溺爱的十种表现

当今父母都知道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不但不会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会起到不良影响,可是大多数家长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1.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享受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过“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特殊,习惯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无时无刻的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也是嘻笑逗哄个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这样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实现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求着跪着要孩子去上学、做作业,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就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

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也不会帮助父母减轻负担,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把孩子变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抱着睡,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的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甚至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说生病了、头痛、头晕作为挡箭牌。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的;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使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的不和睦。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