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海城:"海茵茨偷药"材料作文,学生立意分析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7:40:53 高中作文
海城:"海茵茨偷药"材料作文,学生立意分析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海城:"海茵茨偷药"材料作文,学生立意分析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心理测试题。确实很能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它作文材料作文题,真的挺难的。看看我的学生的立意吧。

      情感型:例如、坚守善良,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爱心重于贪心,莫把善良逼入绝境,学会奉献,当贪心战胜了爱心,不要贪得无厌,劝君莫惜金缕衣,心怀善良,学会善良。
      说明:这些同学都是从药剂师的角度作文的。都是抓住了"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在一个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这样做,真是令人气愤不已。学生的情感不能接受,也受到巨大刺激。于是抓住这一点作文了。其实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容易被情绪左右。想一想,材料中主要人物不是药剂师,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商人唯利是图。那么,从此立意虽然可以但不是最佳。"选好角度"是说角度有层级有好坏。不能抓住一个就写。同时你再看看,这些立意是没有新鲜感的,是俗套的话题,对于人们的认知的提高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在我们大力提倡建设法治社会的时候,是讲法治,还是讲人情?是先讲法理后讲人情,还是先讲人情后讲法治?当然,药剂师或说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要尊重生命,可是要知道商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人。情感型的人往往思维不够深刻,不够理智,易冲动。这样写作文是不会得高分的。
      理智型:例如、是否应该坚守底线,道德花开香满人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要有度,生命诚可贵医德价更高,生命无价。
      说明:这些同学是从海茵茨的角度作文的。他们知道他是主人公,他们对材料是经过仔细冷静分析的。理性思维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是要权衡主次轻重的,是讲究方法的,所以,他们的结论往往是正确、深刻的。其实,从海茵茨角度看,是规则与道德的冲突,是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是情与法的冲突。

       辩证型:例如、坚守原则,情与法的碰撞,坚守法律弥以道德。
      说明:辩证地看问题,是哲学地看问题,是思想深刻,思维深刻的表现。当然,他们的作文是高分作文。他们讨论了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之间的关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是学生中的优秀者。从自我的角度看问题,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问题,从道德的本质角度看问题,从人文关怀人类幸福的角度看问题,不仅表示人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表明人的思维水平,其思想深刻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作文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为此,就要加强阅读量,学习哲学常识,不断加强审题、分析练习。

        在几个小组抽取了二十篇作文。
        从海茵茨角度作文的有6篇。
        从药剂师角度作文的有11篇。
        从警察角度作文的有0篇。
        从综合角度(辩证型)作文的有3篇。
       说明:什么角度最好?对于故事性材料而言,主人公角度、材料主旨角度、故事结尾的角度等。本材料主要角度是海茵茨角度,可惜只有6篇,而次要角度却有11篇,说明50%的人作文分数不及格或刚刚及格,作文判什么?一是审题立意,二是文章。审题立意的角度没有选好,作文的"格"就会低一层次,那么,你的作文角度也会被决定,不会很高了。综合角度是主要角度之一,可喜的是有三篇,他们是高水平的,理应得高分。这些文章,是全面的审题,辩证地看问题,由立意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是深刻的,没有单一的看问题,侧重讨论某种关系,联系地看问题。这必然为自己的作文加分。从警察的角度看材料,可以立意是:法规高于一切;触犯法律,必受惩罚等。除了那三篇,没有人看到"法",说明学生法治意识不浓,或者表现出他们的情感意识太浓了,也或许他们对这样的问题不熟悉,没有什么话可说。其实,道德法规只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不能以不变的标准衡量任何人与事,法不容情,人有情。事情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犯了法,要伏法,也可以在法律的精神下宽大处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确实还需加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另外,在审题时,不能抓住一个角度,得到一个立意就写,还应看看没有其他的立意,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的,几个立意比较一下,那个新颖,那个深刻,那个与现实联系最紧密?审题要学会"向前迈一步"。大家可能写什么,我要避开。这是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端点思维,执于一端,是简单化思维是极端思维。
    
       论某种关系的有3篇。只论述问题一面的有17篇,从前边的学生立意可以看到这一点,论"善良"只说"善良",不及其它。说明学生不会联系地看问题,思维简单化,我们要求药剂师善良有爱心,固然没有错,但是,我们要求他成为慈善家,是不是就过高了呢?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不考虑他人,只站在一方看问题,不考虑另一方,是不是"利己主义"呢?是不是思维的低水平呢?

      学生的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尤其是学习上的问题。这样分析下来,深深感到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啊!没别的,针对问题想法子加以解决吧!
        

篇一:海城:“一条未走过的路”材料作文立意分析

海城:“一条未走过的路”材料作文立意分析海城:“一条未走过的路”材料作文立意分析海城

<一条未走过的路>材料作文立意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叉,

而我,选择了——

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

人生从此变得截然不同。

[注]节选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过的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析导读:

材料的关键词是“选择”。那么,你抓住它去作文时,还必须考虑“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

材料中的“选择”是在“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叉”时选择走哪一条路,而非其他的什么选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两难选择,这样重要的时刻,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听从内心的呼唤、坚持自我追求,还是随波逐流?

此刻,给了答案:“我”选择的是“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

一条未走过的路”。显然不是好走的路,陌生的路、艰难的路。但是坦然、自信的走独立自主的路。

结果呢?“人生从此变得截然不同。”一可能是自己与自己比人生与此前“截然不同”了,一是可能自己的人生与其他的人的人生“截然不同”了。“截然不同”是人生好了还是不好了,我以为还不能十分鲜明的看出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看出的,就是“我”选择了,我坚持了我的选择。

这样,就成功吗?或许有人认为“人生从此变得截然不同”就是一种成功。

其实,我认为,两条小路象征着人面对生活的两难的困境,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是人的独立性、个性的表现,告诫人们不要随波逐流,要做一个自立的人,勇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面对困难顽强进取。

一般人会认为,人生常常面临选择,而如果踏上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则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与幸福,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就必须从无人问津的小路出发,走别人的没走过的路,不畏艰险,才能获得辉煌的成功。是的,通常是这样的。但是从这首诗节选的部分看,表明的不完全是这个思想。所以“一旦做出了选择,应坚持不懈,努力创造不一样的精彩。”这个立意是值得商榷的。就节选看是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选择了就成功,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就成功,这都是简单思维。事实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分类列举事实,分类去讨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去审题、构思、行文。

篇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安县中学费天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巩固在全面理解材料基础上立意,做到切合题意。

能力目标:学会从多角度立意。

德育目标:写作立意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多角度立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基本方法

先请学生回忆过去学习过的审题立意方法,大家补充。

PPT展示:

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多向辐射法

求异同法

(一)评讲月考作文

材料:

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

美!”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

(一)、月考作文情况反馈(PPT展示):

切合题意36人64%

基本符合题意11人20%

偏离题意9人16%

(二)这则材料可以用哪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明确,板书:

多向辐射法

老师引导学生去用这种方法去思考立意方向。

(三)、PPT展示月考作文出现的的一些立意方向,让学生判断是否切合题意。老师明确:

1、跳出来看世界更美(切)2、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切)3、学会选择(偏)4、奋斗后更能感受到美(切)

5、要勇于低头(偏)6、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切)

7、顶峰的风景最美(偏)8、换一种角度更能感受美(切)

9、找准自己的位置(偏)10、幸福就在身边(切)

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则材料。

这则材料可以从多角度立意,从父亲带儿子爬山、欣赏山下美景,可以考虑两个大的方向:一是“跳出来看世界更美”“距离产生美”,二是“过程和结果”“奋斗就是一种美”。从儿子的话,可以从这个方向立意:“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追求生活的本真”。

(四)PPT展示本次作文三篇不同层次的作文,学生阅读,评价。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54分,切合题意,语言精彩,结构鲜明,有一定深度。

《美,就在身边》48分,切合题意,语言流畅,论据材料较准确,论证较有力。

《无限风光在顶峰》35分,偏离题意,书写不太好,卷面不整洁,语言枯燥无味,有个别语法错误。

(前两篇完整展示、阅读,略微讨论,

结果——爬上了金字塔(成功,实现梦想)

原因——鹰:实力非凡

蜗牛:持之以恒

从鹰的角度立意——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

从蜗牛的角度立意——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提炼中心法:爬上金字塔需要超群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

立意——拥有天赋仍需坚持不懈的毅力

PPT展示:

材料2、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1)学生讨论这则材料该用什么方法立意最好

讨论、综合:多向辐射法

给五分钟时间思考并分小组讨论,然后分别请三个学生起来分析这则材料的立意角度,其他同学判断立意是否准确。(学生应该基本

能准确把握立意方向,老师适当补充或完善即可。)

四、课后练习

根据拓展练习的

篇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

不可分。

(二)、由果溯因,分析原因确定立意;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1.有人养了一条名贵的狗,整天用坚固的铁链拴住,可有一天,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就拴不住狗了。

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祸患常积于忽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一口井里网捞了三条大鲤鱼;

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

篇四: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学生生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审题要求

(一)审题内容

1.审明概念

题目或题干中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

⒉审明主旨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

⒊审明关系

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那么,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突出主旨以及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⒋审明题材

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

⒌审明体裁

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仅以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感性认识,辨明文体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几乎历年都有因“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考生。故此,1997年在《考纲》中增加了“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要求,2000年起的新《考纲》将“符合文体要求”列在“基础等级”要求五点中的

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四)审题四忌:

一忌另起炉灶,二忌喧宾夺主,三忌抓现象弃本质,四忌主旨不明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山东题:“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分析】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辽宁卷】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分析】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正是主旨所现、精华所在。“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引申义为人们应该追求内涵,而不是美丽的外表,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应当低姿态,不张扬显露。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重庆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

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分析】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综合整则材料来看,应该追根溯源来分析起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关爱与拯救,习惯与生命,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全局入手,更能把握命题者意图。

(四)、由物及人法(把握寓意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天津题: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分析】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有如下角度:

(1)水的启示----谈“幸福”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珍惜”----如父爱、母爱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五)、分析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江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分析】关系性命题作文,以议论为主,重点是找到“忧”与“爱”具体内容,并且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爱”则侧重爱心。忧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家庭、社会和生活就会充满爱。正所谓“爱之愈深忧之愈切”。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忧中有爱,爱中生忧;爱亲人、爱生命、爱自然、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皆可用“与”来关联。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判断情感倾向:“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安徽题: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分析】要审准题,关键是抓准角度。

公共设施到底怎样使用,怎样管理?依据材料,可以有如下角度:

(1)使用者的角度:公共设施要妥善使用,妥善保管,尤其要注意他人安全。批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言行。

(2)留言者的角度:生活中只要有心、细心,就能避免任何问题和危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3)共同背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需要都来维护和建设。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

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广东题:阅读以下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每个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十)、寻互补法

【材料】江西题: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分析】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将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