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随想---李肇生作文
精选作文:中秋随想---李肇生作文
中秋随想
李肇生
一早上起来心情很抑郁,有种说不出的烦,打开窗帘,萎靡的阳光让我更加的烦心,随手打开手机的微信,是同学朋友们满满的幸福,情绪视乎好了那么一点,忽然下起雨来,刚才那点好心情也随之而去了。
肚子不适时咕咕的叫着,才愿意走出房间吃早餐,看着外面的沉重的乌云,哀叹了一声,烦。
向厨房走去,经过客厅的时候在看到那个位置,昨晚的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回荡,我潦草的吃了一些早餐便又躲近房间,没事也不出房间。打开手机将近要中午饭的时间,在房间写作业的我顿时抓狂了。
终于下定决心要出房,走到饭桌,爸爸就在我的对面,或许是因为愧疚我一直低着头吃饭,或许是昨晚不满的情绪现在还没有消退,让我不想碰撞到他的眼神。
想起昨天爸爸提到我不愿意的听的敏感话题,让我倍感的愤怒,这次我并没有沉默,而是顶撞他,爸爸忍住怒火没有骂我,但是他的脸涨的通红,说了一大段道理,没等他讲完,我就立即走进自己的房间。
当时我有种冲动想离开这个家,去很远的地方,去寻找我要的自由空气,在这个家里我快要窒息而死。
过后让我很苦恼的是,坚持这么久的事情,我也不愿意坚持了,因为每次他一提到这个话题,我就特别生气,又和他冷战了,两个人之间感情快要变成不可逾越鸿沟了,不被允许的事情,再坚持只能是自找苦吃的,这次我选择投降了。
即使我是理解他的用苦良心,但我永远原谅不了他每次提起这个话题。他明明知道我是不喜欢的,特别某些字眼让我很心酸。
中秋几乎是每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家都会很开心的聊天,而近几年,我却不愿意多说什么,也不知怎么了。
这个中秋也不例外吧,但我希望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许是我不懂事,或许我们之间还有误会没有消除,但我知道有一天我会变得懂事,我们之间的误会会消除。
就像那句歌词,“让心慌,让心痛,让心碎,都成为纪念”我会记住现在的任性,我会记住现在的我坚持做一件事的奋不顾身,我会记住我的叛逆,我会记住现在我的样子。
今天是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一天。
篇一:中秋节随想
中秋节随想
谈到中国的传统佳节,基本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准确地列举出一些来,比如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伴随着中国人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经过岁月长河的变迁与洗礼,已经凝聚了先辈们无穷的智慧。能够在这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的陪伴下成长,是我的幸福。
对大多数人来说,春节,这个团聚的热闹的节日,是他们最喜欢过的节日。但对我来说,中秋节却在我心目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记得在我刚记事、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年纪,奶奶就在家中教我背诵唐诗。李白的《静夜思》,就是我常背诵的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由于年纪太小,还不能理解诗中包含的浓厚的情感。但是,对于反复出现的“明月”一词,我却是极感兴趣的。后来,随着年龄的渐长,我的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接触到的诗词也越来越多。但也许是受小时候的影响,我对那些关于月的古典诗词尤为感兴趣。每当吟诵到关于月的诗句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秋的月亮。都说八月十五的月亮大又圆,在我看来,亲人团聚,共享中秋之月,才是至美。不知是从何时起,月圆便与中秋佳节举家团圆联系在了一起,这也让中秋愈发的充满了诗意。我们家属于比较传统的家庭,所以会特别重视一家团聚的节日。记得小时候,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叔叔伯伯们都会拖家带口地从市里赶回家一起庆祝。到了晚上,全家一起吃了团圆饭后,都会齐聚在小院中央的圆桌旁,大人们一边品着幽香的热茶,一边唠唠家长里短;我们一群难得聚在一起的小孩,也会欢快地躲在一旁顶着莹白皎洁的月光游戏。那幅场景,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十分温馨与幸福。
可惜的是,这温暖的一幕现在却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了。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中秋节离我越来越远了。虽然每年到了那个时间,知道是中秋节到了,可是内心却缺少了儿时那份对节日的兴奋与期待。每年的中秋节,不再是我们全家人年中团聚的日子,我的内心反而多了一丝愧疚与不安。随着社会节奏的变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爸爸和叔叔伯伯们都选择远离家乡,到更远、更繁华的城市去挣钱养家;我们小一辈也逐渐长大,也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到城里求学。现在,家中就只剩下老奶奶一个人守着三家的空房。虽然,近几年中秋也开始放假了。可是短短的假期除了徒增思念,根本无法让相距甚远的亲人团聚。每当这时,想起奶奶一个人在家无人陪伴的画面,我就伤心不已。
其实,这种节日的尴尬又何止是出现在我们家呢!随着社会节奏的变快,人们对物质的追逐相比十年以前更甚。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不得不背井离乡。传统的节日文化,已经遭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冷遇。前几年,韩国抢先将我国的端午节注册为他们国家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在韩国“端午祭”早已成了韩国江陵地区的一种地方庆典,他们有意识地对这个源于我们的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更好的诠释了端午的文化内涵。这给了我们国人大大的震惊。随后,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调整节假日。可是,在我看来,收效甚微。他们只是将节日与假日捆绑在了一起,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与发扬。很大一部分人,只是将节日单纯的等同于可以多休息几天的假日或者与吃喝挂钩的节日。例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元宵节”就更不用说了,名字里就带着吃的。这写变化,或许更通俗,但也却更
可悲。那些,与节日相应的故事、庆祝方式、美好祝愿等等都已经被大大地忽视了。
这种现象,不免使我深感担忧:没有文化内涵的节日该如何传承?作为一名90后,说实在话,我对很多传统节日,例如:重阳节的来历、文化习俗都不大清楚。我身边的很多90后也和我一样,我们每年都在假期里过着这些耳熟能详的节日,可是我们却只是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而已。可怕的是,按照这种文化传承方式,我们这一代绝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断层的最后一批受害者。即将崛起的00后,甚至以后的10后、20后??,在外来文化强烈的冲击下,他们是否还能够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中华文化历经千年,历史悠久、意味深远。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复兴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于是,越来越多的孔子学校在世界各国建立。可是,就从简单的中国节日文化来看,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忽视的东西,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外国人来学习呢?如果有一天,外国人比我们自己还了解和重视中华文化,这会是多么可悲,我们中国人颜面何存啊!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那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已经丧失了其作为独立民族的特征。
可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缺失,现在已经是一个令人唏嘘的事实。努力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建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华民族的太多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美德,同样要得到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的盛行,无疑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人,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我们曾经的文明,我们的传统,对此我们应该有高度的认识能力和保护的自觉性。
篇二:诗词随想作文范文
读诗词名句随想
那一片湖,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波光云影;那一个人,是“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豪迈大气。在某个雨过天晴的日子,他们相遇,他煮一锅东坡肉,在苏堤边徘徊,笑一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说湖,也是说自己。
“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种境界吧,对于女子,那定是“绝代有佳人”般的芳华,那是一种美的最高体现。对于艺术,那定是“此曲只应天上有”般的震撼灵魂,那是一种美的最高表达。对于生命呢?是的,生命呢?
我总是将世界上的美归于生命之美,那“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是怎样一种生命之美的无限升华?作诗之人笑
了,他是否在说他自己就是这最佳的佐证呢?他的生命是浓丽的,高歌一曲“大江东去”,身后巨浪滚滚;他的生命是张扬的,唱一出“明月几时有”,任留千古评说。然而他的心灵是淡雅的,它可以将无限豪情煮进一锅香气扑鼻的东坡肉;他的心灵是静守的,它可以在三百荔枝中笑谈古今事。也许,诗人本身就是用他的生平为我们述说了生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金戈铁马已去,望不见那一轮昔时明月。太匆匆,挡不住的是似水流年。那些人去了又来,他们传达的却是那不变的哲思:“淡妆浓抹总相宜”。
于是李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都化作杯中酒,于是曹雪芹的“千古奇谈《红楼梦》”都揾作梦中泪;于是钱学森在那枚火光上天后又钻回了实验室,于是罗雪娟在领奖台上金牌闪亮后又游回了那片碧蓝;于是霍金在《时间简史》
后微笑,于是齐达内在球场外低调??
他们懂得张扬生命,在生命应该闪光的地方。但他们也懂得静守心灵,在心灵应该安静的角落。只有“淡妆”时的质朴才能衬出“浓抹”时的华彩,只有“浓抹”时的艳丽才能显出“淡妆”时的空灵。
生命,以何种形式来表现她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让生命在花开的季节狠狠开放,用喷薄的美丽震撼世界,开到荼糜。让心灵在繁华过后留一泓清泉,涤荡灵魂。
如果生命是一池清澈的湖水,请张扬生命,静守心灵,给其一片西子湖般的美丽。在生命的最终,我们带着裙角还未风干的池水,看着湖中自己的倒影,可以露出欣喜的笑容: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诗词名句随想
“饱读诗书气自华。”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如一杯香醇美酒,悠长缠绵;如一声冲霄清吟,豪迈坦荡。诗的浪漫,诗的缠绵,诗的愁绪,诗的意境;词的豪迈,词的清丽,词的哀怨,词的氛围,给予我以极大的乐趣与思索。
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寥寥数字,却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衣絮飞扬,超然脱俗。连绵起伏的群山,幽长蜿蜒的小径,浓绿灵秀的田野,遍地的似锦雏菊以及微微的风。陶渊明,这样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就生活在这一片独好的风景里。可是,他却是在放弃了荣华富贵,退出仕途之后,才过上如
此恬静的生活的。诚然,放弃就意味着获得。有时候,我们需要放弃。当我们放弃一样东西时,上帝不会亏待我们,他会赠予我们另一样东西。
㈡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萧索,悲壮。易水边,飒飒的风声,华盖下燕太子殷殷的期待与满腹的担忧。而荆轲,却坚定着他的信念——刺杀秦王。“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一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伟大人物,虽未刺秦成功,可他的勇气,他的决心却时刻在告诉我们: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个桀骜不驯的灵魂,一代诗
下页篇三:小学生端午节作文600字:端午节随想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600字:端午节随想
端午节随想——读《我们的节日》有感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们早已掂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们的节日》一书,还为我们介绍了植树节,劳动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的来历和活动方式,让我们在愉快的阅读气氛中领略了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节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让我们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篇四:课堂随想作文800字
课堂随想作文800字
课堂随想作文800字记得是哪一天去了,老师提了那个放牛娃的故事。故事是说一个记者与放牛娃的一段简短的对话:
记者说:“你放牛是为啥啊?”
放牛娃:“生牛崽呗!”
记者:“生牛崽干吗?”
放牛娃:“卖钱呗!”
记者:“卖钱干吗?”
放牛娃:“娶媳妇呗!”
记者:“娶媳妇干吗?”
放牛娃:“生娃娃呗!”
记者:“生娃娃干吗?”
放牛娃:“放牛呗!”
??
听完之后同桌对我说:“恩,看咯,好可怜他们,没点志向。”我笑着问:“那我问你呀,你现在在干嘛?”
同桌:“读书噻。”
我又笑着问:“那读书干嘛。”
同桌:“当然是考大学啊!”
我继续问:“那读大学干嘛呢?”
同桌不耐烦了:“找个好工作咧。”
我没停:“找个好工作干嘛?”
同桌犹豫了下:“这个,结婚,然后生孩子,额,怎么跟个放牛娃似的啊?”我偷笑着说:“你自己说的啊!我没说o~”
这是个老问题了,很多人都发表过看法。放牛娃到底可怜吗?如果站在同桌的角度来看,她觉得是可怜的。而放牛娃自己觉得自己可怜吗?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而得出的结论只有在自己和于自己立场相同的人看来才是对的,而其他人则不是。同桌其实和放牛娃,很多人,包括我,都于放牛娃有相似之处,只是活着的条件有不同,而本质上无太大区别,那何必可怜别人呢?放大一下说,当自己可怜和别人的愚昧,而自己却和那些人也一样,那究竟谁最可怜呢?当然不是指同桌,我这是放大的说。
从乡村走到城市,本质没变,只是欲望升级罢了。从城市走向乡村,本质也没变,而欲望降级了。当然还有其他别的因素,但无非都是想改变生活。养羊和读书,卖羊与工作,本质都一样,外在的不同罢了,都是为人生存繁衍而出现的,没值得可怜与鄙视的,我们都一样。
突然下课了,我想了半天,都没听讲,不知道咋的,最近碰到个问题就这样似的想了半天,没人打扰停不下来。后来发现可人也想了这个问题,呵呵,不错呢他。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