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以为可以永远活着作文
精选作文:精品阅读:以为可以永远活着作文
以为可以永远活着
林清玄
到银行去办事,听到一位年约七十岁的老太太和银行柜员的对话。
银行柜员:“老太太,你一次领这么多钱呀?外面歹徒很多,可要小心一点。”
老太太:“我要领了钱去买股票。”
“买股票?老太太,你都买什么股票?”
“我什么股票都买呀!最近涨得厉害,听说还会再涨,我这些钱要拿来买水泥股。”
“……”
老太太领完了钱,步履蹒跚地走出银行。
这一段简短的对话,使我怔了很久,老太太看起来虽然是七十岁的人了,身体还很健康的样子,而且她衣着朴素,看起来是省吃俭用的人。她为什么要在有限的余年去买股票呢?何况赚那么多钱要做什么呢?她所累积的财富,自己还有机会享用吗?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在这个社会,放眼望去,大家都拼命地在累积人间的财富,即使是已经家财亿万的富人或年华垂暮的老人都不例外。其实,财富对他们来说已变成没有意义的东西。一个生活已经温饱的老人,他可能有七八幢房子,有价值数亿的财富,可是他将不久于人世,这仅存的时光难道还要继续追逐财富,不能有更好地利用吗?
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人会相信自己是“不久于人世”的,我们看到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表现得好像要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他们的累积也永不满足。有一些有钱人,到临死什么都记不住,偏偏记挂他累积的财富;反过来说,他的子孙可能对他的死活也不记挂,只记挂在他名下的土地、房屋、股票、珠宝要如何瓜分。因此,一个富人的死往往造成了子孙的悲剧,就是因为人人只记着财富啊!
一个累积过度财富的人,往往也会自陷于不义。有财富的人谈恋爱,总觉得别人是在爱他的金钱,不是爱他的人;有财富的人交朋友,总觉得别人是贪图财富的酒肉朋友;有财富的人很难真心对待别人,因为他惯于用钱来处理问题……其实,有太多财富反而不能做一个完整的人,因为他的心变成黄金打造、钻石琢磨,不能享受人间无私的情义心与豪迈的英雄胆。
有时候,追求财富的问题不在财富,而在“追求”。从人类有历史以来,人都在尝试追求一些不朽的事物,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某种不朽的东西,不朽的渴望。在资本社会里,人把财富也当成不朽的追求了,我们看那些拼命追求财富的人,正是感觉他在追求不朽,否则怎么能那样狂热呢?
人不能永远活着,这真是一个悲剧的真理,纵使在宗教里一直讲永生不灭,也不能使我们永远活着。
“死亡不是我会遇到的事。”这是最大的妄念,因为无人不死。
“人生的悲剧不是我会遭遇的。”这是最惊险的想法,因为人人都有悲剧。
我们在人间里累积一些东西,追求一些价值,是为了什么呢?那催迫我们去追求财富最内部的动力是什么呢?如果能找出那个动力,说不定在财富里也有菩提呢!
【外一篇】
走出高等幼稚园
梁晓声
这也真是一种可悲。我们已然有了三亿多儿童和少年,却还有那么多的男青年和女青年硬要往这三亿之众的一部分未成年的中国小人儿里边儿挤。甚至三十来岁了,仍嗲声嗲气对社会喋喋不休地宣称自己不过是“男孩”或“女孩”。那种故作儿童状的心态,证明他们是多么乞求怜爱、溺爱、宠爱……
这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甚至尤以中国大学生们对时代、对社会的撒娇耍嗲,构成最让人酸倒一排牙的当代中国之“奶油风景”……
放眼现实你会看到另一种景象。恰恰是那些未迈入大学校门的一批,他们并非“天之骄子”,在人生的“形而下”中闯荡、挣扎、沉浮,因而也就没了假装“男孩”假装“女孩”的资格。假装小孩子就没法继续活下去,他们得假装大人,假装比他们和她们的实际年龄大得多成熟得多的大人……这是另一种悲哀。
明明还是孩子却早早地丧失了孩子的天真和天性,明明是青年又受着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却厚脸皮地装天真装烂漫装单纯。那么,把中国的大学牌子统统摘掉,统统换上什么什么“高等幼稚园”得了!
我的外国朋友中,有一位是美国的中学校长。这位可敬的女士曾告诉我——她每接一批新生,开学的第一天,照例极其郑重极其严肃地对她的全体学生们说一番话。
她说的是:“女士们,先生们,从今天起,你们应该自觉地意识到,你们不再是孩子了。我们的美利坚合众国请求她的孩子们早些成为青年。为了我们的美国,我个人也请求于你们……”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男孩”、“女孩”这一种自幻心理是多么可笑的心理疾病,问题更在于——它导致一种似乎可以命名为“男孩文化”或“女孩文化”的“文化疟疾”!这“文化疟疾”,首先在大众文化中蔓延,进而侵蚀一切文化领域。于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中国之当代文化,在不经意间就变得娇滴滴、嗲兮兮、甜丝丝、轻飘飘、黏黏糊糊。电视里、电台里、报纸上,所谓“男孩”和“女孩”们的装嗲卖乖的成系统的语言,大面积地填塞于我们的视听空间,十多亿中国人仿佛一下子都倒退到看童话剧的年龄去了。许多报刊都在赶时髦地学说“男孩”和“女孩”才好意思那么说的话。三十大几的老爷们儿硬要去演“纯情少年”的角色,演得那个假模酸样,所谓的评论家们还叫好不迭……
真是一大幅形形色色的人们都跟着装小孩学小孩的怪诞风景画。这风景迷幻我们,而且,注定了会使我们变得弱智,变得男人更不像男人,女人更不像女人!
因为我和大学生们接触颇多,某些当公司老板和当报刊负责人的朋友便向我咨询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什么样的?
我的回答从来都是:凡张口“我们男孩如何如何”或“我们女孩怎样怎样”的一律不要,因为他们还没从“高等幼稚园”里毕业。
我给大学校长们的建议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天,不妨学说那位美国女校长的话。
篇一:高二期末考试作文:为了缺陷活着
高二期末考试作文:为了缺陷活着
为了缺陷活着
人们提到缺陷这字眼,总是无尽的哀伤与无奈。有人认为缺陷造成了不完整的缺憾。实际上,缺陷并不等同于缺憾。与此相反,生活有了缺憾,而更加完整。我们是为了缺陷活着。
我们为了缺陷活着,因为它带来了美。维纳斯像因为缺失了双臂,而永远将她的美注入了世人的心中。许多艺术家拒绝想象复原图,愿留下这缺陷美。我们理解爱与美之神的缺陷美,也应更理解自己身上和周身的缺陷美,并为了那样的美活得更好,而不是抚摸着缺陷伤神。
有这样的童话,一个圆身上有一个缺口,因此它滚得很慢。为了使自己滚得更快,它开始寻找缺失的那一块残片。也由于它滚得慢,一路上它得以观赏美丽的风景,有虫鸟为伴。它感到快乐。后来,它找到了那缺失的一片,成为完整的圆。它飞快地滚着,失去了美好的景色,失去了同伴。它觉得异常孤单,最终毅然舍去了那块残片,做回残缺的圆。这是如此鲜明的对比,一块残片,两种不同的道路。我们追求完美,实际上,若真能达成完美,结果或许会令我们开始想念拥有缺陷的时光。
我们为缺陷活着,更重要的是它使生活更加完整。天堂何在?你渴了,水便是天堂;你饿了,食物便是天堂;你累了,床便是天堂。如果没有地狱,怎么会有天堂?说得多好,没有其中的一项,断然是不会拥有另一项的。因为生活总是缺陷的,才使生活充满着闪光点。当我们体尝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才会更加珍爱生活的幸福。因此,我们活得更加开心,没有被生活中的种种缺陷绊倒。因为缺陷的存在,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是一个有痛苦与欢乐,有失去与获得的完整的生活。正如心因饱经忧患而益愈温厚一般。
生活的美与完整,不正是源于种种的缺陷吗?这不正是我们为缺陷活着的最好理由吗?我们不要求生活的完美,只追求它的充实。而缺陷正造就了我们所呼唤的一切。
我们就像那残缺的圆,背负着缺陷滚动着。不必在乎身上的缺口,可以慢慢地滚动着、滚动着。在所经历的旅途上,留下最美的回忆,获取最丰富、最充实的人生。
在对待种种缺陷时,想想自己不正是为缺陷而活着吗?于是,我们更坚定地走下去。
篇二:作文活着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批老斑羚为了挽救小斑羚的生命,让他们安全地跳过对面的山峰,而选择了牺牲了自己,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六米,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去丈量了它。
生与死是相对的,于是我陷入了沉思,“人为什么活着?”人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受不同的文化学识、生活环境及社会阅历的影响,产生不同的人生观。放眼世界,我们不可否认有些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则提倡人活着就应及时享乐,任意放纵自己,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革命烈士不是不珍爱自己的生命,而是为了得到生命。老斑羚也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更新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活着的目的。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仍不会忘记耶稣去世时对我们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人若为自己朋友舍掉性命,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耶稣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他对天父、对人类的爱。他的爱是博大无私的,空前绝后的。而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也该当活于爱,以自己的善行去实践基督的爱,在生命中,能充满平安与喜乐地对天主说:“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
人为什么活着?为真理,为信仰,更为了爱。
活着的意义在于爱与牵挂
活着的意义是我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活着的意义就是要奉献就是要使别人快乐
活着就是要《不断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尽情去体会,在你走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留念,太多的惋惜就好......
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意义.人,要为自己而活.意义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成功须付出汗水.成功,失败,大笑,痛哭,每一个环节都尽情的去体会,享受.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做什么都是做给别人看,自己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人活着连这些都不能自己去体会,享受,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我想说的就一句话:人要为自己活.活出精彩.
生命是客观的,又是短暂的.人活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体.人活着要完成一种承上启下的责任,一种的壮大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最好有值得为后来人所纪念的价值和意义.当然,要学会珍惜不可能再有
活着的快乐就在于能感受快乐
活着的意义?这是个大话题,挺沉重。文中说,生活是平淡的,但并不是说它无聊,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
去读一下这本书,它一定会让你对人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活着的内涵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思考过,我也不例外,我曾反复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是为了什么?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价值或其他?我久久思考不得其解,甚至常常陷入思想的困顿和盲区。直至读到余华的《活着》,我才仿佛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对待生和死、苦难和希望以及活着的本身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小说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他能让每个铁石心肠的读者落泪,读完这本书也使人感受到那种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心理历程。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
一。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该书的评价是:“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始终是压抑的,一直被作者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笼罩着,虽然人的终点不可避免都是死亡,但是如此脆弱而无常的生命让人难以接受。福贵的爹被气病而跌死,母亲因贫病死,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生子时难产而死,妻子家珍由于困扰她多年的软骨病,累病而死,女婿二喜搬运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水泥板压死,外孙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脆弱,而且越往后读,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就越大,越能体会到命运的可畏和活着的不易。生命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是生命的坚强在这本小说中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我没有看到他呼天抢地、哭哭啼啼,风雨过后,他的淡然和乐观,用最平缓的语气向小说中的“我”讲述自己的故事,还买了一头老牛与其度过残年,这让我感到淡淡的释怀。在外人看来,他活着已毫无意义,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击垮他!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
生命力在极端的状态下仍然可以顽强地生存,这是因为有了希望!
我曾经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是没有走出沙漠,却耗尽了所有的粮食和水,只剩下了五颗子弹。于是,其中有个人对另一个说,我去找水,你在原地不要动,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开一枪,好让我知道你的方位,如果你五发射完,我还没有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你自谋出路吧。四颗子弹用光了,留在原地的人还是没有看见那个人的影子,他绝望了,于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没过多久,他的朋友捧着水壶,顺着枪声找到了他的尸体。这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让我体会到希望的力量,活着就是希望,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有勇气去求生。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苦难面前,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状态呢?不幸和苦难虽然是整个小说的基调,但正是因为在那样层出不穷、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像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之旅时,才让人更加深刻体会到坚韧和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人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就是战争多于和平,苦难多于幸福。早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用不屈不挠的斗志向后人诠释了在那样苦难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脉脉相承的!时间冲刷了屈辱,消磨了痛苦,以前我不知道在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安逸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苦难、对困境的承受力有多少。但是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使我为之振奋,尤其是年轻的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让我感动,使我鼓舞。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打败劲旅古巴后顺利进入决赛,国内媒体已经提前将这块金牌入了帐,但是却忽视了俄罗斯争夺这块金牌的决心和实力绝对不亚于我们。她们的强攻使女排连负两局,
书写了什么,想传达什么,这一切你可以在书里找到。故事无非就是一个败家子在经历了无数周围亲人的死亡之后仍旧选择了活下去。在这里,我只是想说一些话,一些关于活着的话。
自小时候起,我就被教导“要有理想”,于是,活着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那时候单纯的我总会撅着小嘴说:“我要当科学家!”话里是万分的倔强,伴随着脱之不去的稚气。当然,说完之后,面对着那些玩具,我立刻就把“崇高的理想”抛到了脑后。
人之初总是单纯的像杯白开水,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强烈的目的,也许只是一时的好奇或一时的氛围让自己有了瞬时的冲动——这也包括活着。于是,那时的自己总会与“半途而废”相伴,也总会为了搭几块积木而拒绝吃饭——这一切,全看兴趣的大小。在现在看来,小时候的行为是这么的脆弱,因为背后支撑这行为的,唯有兴趣,全没有什么“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时的自己也从不会迷茫,不会对自己的生命感慨万千,于是,那时的生命,也是最有韧性的生命——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时间推移开来,白开水混进了各种汁水,变得五颜六色五味杂全。我开始明白,原来活着应该是有理想有信仰的,“理想和信仰是指引人生的路标”。
可是什么算是理想?什么算是信仰?
我曾经拿这个问题问老师,老师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你的理想。”我问父母,父母说:“考上名牌大学就是你的理想。”我问同学,同学说:“去问老师去!”
后来我明白了,他们也不懂。他们说的,只是目标,是短期的计划,即使形如“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时间跨度很大的目标,比之于生命,万物的生命,也不过是短期的一瞬。当我考上了理想的初中、高中、大学,我总是会问自己:“接下去做什么呢?”于是我迷茫了。当我无时无刻不在好好学习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我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更迷茫了。
我总认为,生命不该是用目标来堆砌的,这样的活着,和被奴役着没有区别。那是生存在驱动着自己活下去,我们就像一头牛一样被牵着鼻子耕地。当日落西沉,我们抬起头,看着身后被我们耕过的大片土地,为一天的收获而欣慰时,我们忘了,如果没有鼻子上的绳索,我们是不是可以做更美好的事呢?也许,这样的我们,在被解下鼻绳的时候,就变得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不会做了。这样的生命,早已在你带上鼻绳的那一霎那凋零。
这样活着,羁绊太多。
不要去相信大人说得,但是也不要去怪他们,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活着——他们的鼻子上早已套上了绳索。他们不过是被驯化的麻木了,是生活迫于如此。
那到底该怎么样活着?
记得《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眼里总是脱不了一丝妩媚。那是属于虞姬的妩媚。而在面对种种世人的压迫时,他的眼中也总会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刚强与决绝。那是属于虞姬自刎前的刚强与决绝。程蝶衣已经将自己完完全全变成了虞姬,于是他的生命也为虞姬而存在,为戏曲而存在。记得在国民党政权给他定卖国罪的审判庭上,他说:“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梵高的影子总会时不时的跳到我的脑子中。他站在一片金黄的向日葵中,头顶是明晃晃的太阳,梵高的脸躲在阳光中,让人分辨不清。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是金属的反射。梵高倒了下去,独留那幅“向日葵”在阳光下招摇着。然而,向日葵终是成为了不朽的画作,成为不灭的历史,于是,梵高也被世人永远的记住了。世人皆叹梵高癫狂,说若是梵高不疯,那他岂不是能创作出更多的画作。其实梵高没疯,他是最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因画而实现的。若没有那些画,他不过是个街头的乞丐。于是,他为了画而彻底忘记了自己。因而,他的画作也超越了所有常人的认知。
程蝶衣为戏而活,梵高为画而活。他们的信仰已经脱离了时间的束缚,艺术是不灭的永恒。于是他们可以一直坚定的活下去,他们的信仰从不曾抛弃他们。还有许多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们的毕生都在追求武功绝学。这些人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最求永远没有尽头。
然而追求终究是追求,我们是被牵着走,而他们,是跟着走。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这样的追求,终会落得寂寞英雄高处不胜寒,然后惨烈收场,成为说书人口中最最精彩的那一回。比如程蝶衣的抽刀自刎,比如梵高的向日凋零。
这样活着,羁绊太深。
那到底该怎么活着?
老人对生命的态度总是让我很敬畏。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后,眼前的一切都已经变得无所谓了。他们不担心是否会被炒鱿鱼,不担心是否有战争,不担心下一周的股市行情——或者说是不愿去操心了。这就如同余华所说的——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么说来,老人的态度也就是孩童的态度了。在我们绞尽脑汁去寻思到底什么是活着、该怎么活着的时候,造物主在我们背后偷偷的笑了。原来,他早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终点就是起点。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手握答案,只是这轻易而来的结论在没有经历现实的验证之前我们不愿意相信。于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验证它。验证结束,生命也就接近终点了。
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去绕这么一个大圈呢?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再一开始就结束呢
呵呵,无数大家都说不清的事,我怎么又能说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余华的《活着》以后说一些关于活着的话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们去多言。我们还是像福贵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然后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跟一个路过的人一起翻阅那些或痛苦或甜蜜的回忆,最后拍拍屁股,在夕阳下抽着烟斗回家去。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
下页余下全文篇三:作文素材要这样活着
作文素材要这样活着
2012-11-1217:21来源:作文网作者:桔梗
小编导语:活着,活着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怎么样的生活也有很多,你要这样的活着,还是那样的活着,那都是属于你的选择,做好自己的选择,人生可以活得清楚,也可以活得糊涂,只在于你自己的选择,更多经典美文的素材尽在巨人作文网。
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onwwhatyou'regoingto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
——《阿甘正传》
我们的生活,可以活得清楚,也可以活得含糊。
生活中的有些人,他们走父母为其铺平的路,顺从着命运的安排。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做这件事,甚至自己一辈子的意义。他们不会思考太多,他们安稳地活着,没有太多烦恼,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又或许快乐地过了这一生。他们的人生,就像从未打开巧克力盒子,自然没有品尝时的惊喜,亦避免了品尝到偶尔的苦涩。
而有些人,他们读书,有了思想,学会了思考,有着追求。他们会尝试,会冒险,会经历。于是他们进入了盒子里的游戏:苦涩,香甜,浓郁,迷醉,清新,淡雅···他们活得清楚,他们知道自己的梦,自己存在的意义。但是现实中的他们,也会充满矛盾与挣扎。这样的他们,也许有一部分,足够幸运,尝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巧克力;而或许也有一部分,最后依然没有遇到属于自己的味道,这样挣扎矛盾地过了一生···
所以三毛没有对奥克塔维沃说出那句话——“你可以一方面学木工,一方面借书看。”她不敢说,她怕这个建议可能造成这孩子一生的矛盾,也可能使这世上又多了一个受苦的灵魂。
我亦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内心的世界与现实的挣扎。
后者的生活更像一场冒险,一场赌博。不知道自己会输会赢,但参加了人生的游戏。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仍然会选择后者。快乐伴着痛苦,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活着。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勇敢地去尝试,去冒险,让自己的心砰砰砰砰地跳,这让我知道自己是活着的。
我们的生活有痛苦,但我仍然想感恩。我们不需要去忘记我们的痛,相反,我们需要它们,因为这些经历,会变成我们的故事。让我们这一生,有故事可说,让我之所以成为了我,唯
一的一个我。
篇四:作文材料:
活着的最高境界
作文材料:
活着的最高境界
作文材料:
活着的最高境界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作“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