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学堂-小玩童作文小学作文指导作文
精选作文:168学堂-小玩童作文小学作文指导作文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
一、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
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小玩童作文给大家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二、怎样写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平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范文:
记一次辨论会
今天是星期三,我们班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辨论会。班长亮开清脆的嗓门笑着说:“现在是辨论会现场直播,我是主持人周媛媛。”我们今天辨论的主题就是〈〈放弃射门〉〉这篇课文中福勒应不应该把球踢进球门?这个问题展开辨论。这里有正方和反方各八名辨论员,那就先请正方来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正方的孙丁程发言,他说:“福勒放弃射门是对的,因为他避免了对手西曼的受伤,是一种高尚的体育风范。”然后反方常建宇反驳说:“我认为他这样做不对,他让利浦队失去了一次成功的辉煌与擦肩而过。正方崔玉娃接下来又说:“我让为他这样做对,因为所以足球运动员都应该有团结精神。”刚说完,反方王巍争着又说:“这样做非常不对,因为这是取得他辉煌的重要时刻。如果不把球踢进了,他就不会成名了。”这时,正方陈清又说:“我认为他这样是对的,把友谊放在第一,比赛放在第二,这是非常好的足球风范。”正在这个时侯,反方的申海正准备说。王巍又争着说:“我认为不应该,因为他如果把这个辉煌都放弃了,就会让自己队的队员很失望的,队友好不容易把比分打平了,这样队员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正方陈皓祥又接着说:“我同意,他是把团结和友谊摆在了比赛的首位。这是所有运动员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主持人周媛媛这时侯宣布,辨论会到此结束。请大家按今天的辨论会,选出最佳辨论员,首先是朱一峰说:“我认为是正方说得比较好,以理服人。不像反方,抢着说,让别人没有机会回答,特别是王巍,他只顾自己说,不顾别人。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正方,而反方他们强词夺理,到了后来辨论会结束了,但同学们还沉静在辨论会那欢声笑语中。我们大家以后还想多开开这样有意义的辨论会呢!
篇一:呼唤绿色作文课堂
呼唤绿色作文课堂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有幸赴汉参加了
的。讲评课,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而是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下准药,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精彩点,由此引发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
目前作文教学的三个误区是:(1)、没有把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作文的源泉,分不清儿童与成人的生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过高;(2)、不知道要求学生写什么?只要把想到的看到的写出来,就行了,其实这样的文章未见得是好文章。这里有一个水平问题,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3)、作文教学是孤军作战。只凭每周的两节作文指导课是难写出好作文的。
针对这三个误区,杨教授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的三个策略:(1)关注童心。就是贴近生活,走进儿童心灵世界,关注儿童文化,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丰富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原生之“竹”转化心中之“竹”,转化笔下之“竹”,写学生会写的,想写的。(2)关注综合。就是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与思考、表达与想象的能力。(3)强调评价。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巧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管建刚老师主张写作是要与人交流的自我表达即称学生的习作是作品,既然是作品就应当发表。要想发表就应当多修改,他强调多改强于多写。他具体的做法,教师每日简评(积累素材),学生每周一稿,周一初选,入围的作品,盖初选录用章,周二终选,学生经过多次修改后,教师以编辑部的名义,颁发录用通知单,一旦被《班级周刊》选用,学生会得到“稿酬”。教师根据作品的文字技巧、文心技巧(说真话)刊登在《班级周刊》的精华版、升级版、大众版上,再由此得到相应的奖励,免做家庭作业一次、免考单元考试一次。这种评价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是拘限一种形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有的提倡以写日记代替作文,有的主张以写童话的形式为训练方式,还有的利用影视进行教学等,但不管是那种形式,只要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都可借鉴,都需要去探索、去研究,去攀登。呼唤绿色作文课堂,成就儿童作文的梦想。
篇二:作文新观点新观念doc
个人简介:
教育媒体人,做过多年语文教师,以发掘新人、助人成长为乐,对教育创意、作文教学略有心得。
从听、说、读落实到写的完整课程体系。编写者从儿童本位出发,找回写作的乐趣,激活生命内在的写作需求,引导儿童让儿童的写作从功利的应付学业之需,回归到儿童生命成长本身,让儿童在真诚的写作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表达自我,书写童心。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说自己的话,说内心真实的话,学会表达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写出童心、童言、童趣、童思。坚守儿童本位,让儿童亲近写作;五种类型的建构做适合儿童的写作课程;独有助写系统的设计让儿童能够写得更好。
亲近母语我的写作课小学四年级(完整构建儿童写作指导解决方案;突破写作教学难教、难学的困境,让孩子掌握写作方法,轻松到达写作目的地,爱上写作)坚守儿童本位让儿童亲近写作
独有的助写系统、五种写作类型的设计、写作技巧台阶式点拨,使儿童“一写一得”,为儿童写作打开一扇神奇的窗户,让孩子拥有一支有色彩和魔力的神笔。
孩子们为什么讨厌写作文?孩子们的作文为什么总是千篇一律?孩子们写作文时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背范文,抄作文选?写作能教吗?写作可教吗?写作是可以教的!不单可教可写,而且可以写得更好。
本书是亲近母语团队研发的母语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从听、说、读落实到写的完整课程体系。编写者从儿童本位出发,找回写作的乐趣,激活生命内在的写作需求,引导儿童让儿童的写作从功利的应付学业之需,回归到儿童生命成长本身,让儿童在真诚的写作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表达自我,书写童心。是继“日有所诵”之后重磅推出的儿童母语学习写作课程,更是实用有趣的儿童写作指导范本。
卖点:
1.亲近母语整体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近母语课题组集聚十余年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完整构建儿童写作指导解决方案。
2.具有儿童性、序列化、课程化三大特点。
坚守儿童本位,让儿童亲近写作;五种类型的建构做适合儿童的写作课程;独有助写系统的设计让儿童能够写得更好。
内容推荐
针对目前写作教学难教难写的现状,亲近母语研究院集聚十余年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编写了该套儿童写作课程用书。
该套课程用书从编写体例的安排到写作技巧的点拨都坚持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说自己的话,说内心真实的话,学会表达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写出童心、童言、童趣、童思。
从童诗作文开始,逐步加入生活作文、观察作文以及从图画书学写作,中高年级涉足专题作文,实际上遵循了写作循环上升的原则,实现写作引导的缓坡而上,让孩子慢慢爱上写作。
该套课程用书还设计了独有的助写系统,就像一张张写作的地图,引导孩子能轻松到达写作的目的地。
作文讲评的重要性何在?什么是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作文的“说话力”和“敏感力”如何训练?怎样让学生迷上作文?管建刚老师在本书中为您一一解答。独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诙谐晓畅的语言,将给读者带来一段愉快而难忘的阅读之旅。
内容推荐
本书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的又一力作。书中汇集了管建刚老师的六个精彩演讲,内容涉及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内容、写作技巧、写作语言等诸多方面,切中小学作文教学积弊,对一线教师极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丛书之一。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作者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学主张,它们是:“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可谓不少,情境作文教学法、“前”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个性化作文、读写结合,乃至读句、读段仿写,专门的想象训练,等等。我承认,这些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或多或少都有作用。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切中问题的症结。我认可管建刚的说法,许多方法着力点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字技巧”,而忽视了“文心技巧”。换句话说,教师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怎么写,怎么写得好上,而不只是设法让学生想写、爱写。管建刚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的
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还要有一系列的讲评策略。讲评课无法备一次用若干次,因为每次作文都不一样,讲评课最能检验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临场应变能力。
管建刚否定“作文教材”,认为作文教材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必然流于“普泛”,而作文最强调个性。这是有道理的。叶圣陶有一篇文章叫做《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说的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思所感,多写日记。确实,鲜活流动的生活感受写作教材是无法涵盖的。美国的小学作文就没有教材。没有教材格外考验语文教师的水平,教师必须精心安排,周密组织。管建刚有一系列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到作文中来,这无疑是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即便面对作文教材,教师也要像课程标准说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美国的小学作文就特别强调、讲究学生的参与,作文也有不少是命题的,学生要花若干天查阅、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交流探讨。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增加了知识,扩大了眼界,提高了材料的组织提炼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锻炼了思维。正如管建刚所说,作文要注重质量而不是要求每学期有多少数量。有人概括美国小学作文观为“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
让学生把眼中事物化为心中事物,留心观察的关键是“留心”
管建刚说,写作“本质上属于内部的心灵发现”。宋代陈郁在《藏一话腴》中就说过:“写形不难,写心惟难。”中小学生的写作强调的不应是贴近生活,而应是贴近自己的心灵。
综观管建刚的作文教学,其要点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用丰富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管建刚的敏锐、勤奋、智慧再一次展现了出来。
内容推荐
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作者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张,是在丰厚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土壤上开出的美丽的思想之花。自谦为“一管”之见,实有超迈的视野。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的作者是管建刚。
学生作文说了自己内心的话,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说话”,有着不一样的效应和价值。一个人正JI,A经地拿起笔来说的话,等于一个作业,打个等
音,得到重视、得到真诚的回应了吗?没有,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学生还会怀着喜悦的心来写作、来表达吗?
怎样让学生的话得到回应?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读,有的老师张贴在墙上,有的老师办“班级作文博客”。我的法子,办“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拥有固定的显性的读者和潜在的隐性的读者,这些读者会以口头交流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回应作者。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首先,他坚定地认为,写作文说到底是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写作文无非关涉三种人:一种是教作文的人,即老师;一种是写作文的人,即学生;一种是作文里的人。这三种人,“写作文的那个人”是关键,是核心人物,“教作文的那个人”是为了“写作文的那个人”服务的,即使“作文里的那些人”也往往是“写作文的那个人”。学生既然是作文教学中的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是他们自己的事。反之,不以“写作文的那个人”为主体、为核心展开的教学不应视为最好的作文教学,甚至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其次,管建刚坚定地认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说:“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写作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他们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意思非常明白,“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只能学生亲历亲为亲悟亲身体验。为此,他语出惊人:“他人的施舍不能解决真正的温饱”,否则,学生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学生应当自己去找饭吃”。他还十分勇敢而有见地地说:“教材救不了作文教学的命。”谁是作文教学的“救世主”?是学生自己。只有学生才能自己去擦亮作文这颗星星。在此,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管建刚认为,“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金矿”。所以,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开发内在的金矿,是开发生活的金矿。而这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又建立在两点上,一是学生都有巨大的可能性。用马克斯·范梅南的话来说:面对儿童就是面对可能性。不可否认,学生有自己学会作文的可能性,而且有写好作文的可能性。二是,作文是学生自己的发现,用管建刚的话来说,作文是学生自己心灵的发现。可见,唤醒学生的“心”,就是唤醒学生的可能性,就是唤醒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自豪感。基于以上的认识,管建刚的结论是:作文教学同样应该贯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原则。他既认为,这是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更认为这是作文教学的方向,方向偏了、错了,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这就是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张。可贵的是,他的作文教学主张来自他内心的发现,全是他用最普通的、平实的而又有个性的话语来表达和阐释。管建刚说的全是“自己的话”,而不是“普通话”——他开始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
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张也是一个系统。在“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主张的统领下,他提出九个具体的主张。这九个主张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技巧“指导”,可以休也
写作有没有技巧?——既“有”又“无”。所谓“有”,有的是“文字技巧”,如“悬念手法”“前后呼应”“场面描写”等等。所谓“无”,即老舍所说的“最大的技巧即无技巧”。这个“无技巧的技巧”,我姑且名之为“文心技巧”。“文心技巧”包括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文心技巧”没有实实在在的训练,却巨大地左右着作者的写作。一个有了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的人,写出来的文字、对文字的感觉,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这是光有“文字技巧”的人无法进入的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夏丏尊先生会说“写作最大的技巧是读者意识”。
“作前指导”的“技巧”指导,属“文字技巧”。文字技巧,对中后等学生,需要。要思考的是,技巧的指导,该放在学生写作之前,还是学生写作之后。这是个必须认真思考的严重问题。
作文上的帮助,你是否确定,你的帮助是正确的,有效的,人家需要的?如果不能确定,那么,你的帮助很有可能是一种负面的帮助,这种帮助,会使学生陷于一种“伪作文”的境地:我们极有可能在学生年幼的心灵上,刻下假作文、套作文、空作文的印痕。该学生自己用劲的时候,就得学生自己用劲,不用教师瞎帮忙;帮的也许是倒忙。一个蛹出现了一道裂缝,幼蝶在里面挣扎了很久,没出来。有个孩子不忍,用剪刀将蛹剪开,幼蝶倒是脱蛹而出了,但它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永远无法飞翔。一些不恰当的作文上的帮助,会使学生的作文永远无法“飞翔”。
在我看来,“作前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文字技巧”,弊大于利,甚至“有弊无利”;99%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教师的“心”是好的,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帮的结果却是“坏的”: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的说话的语气与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与方法是不一样的,嘿,偏偏,教师“指导”一两年后,学生的作文都长一个样儿!
我不能不冒着被一线教师的唾沫淹死的危险,摸着良心说,这里的罪魁祸首,正是教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指导”。我遇到很多教师,都觉得教材上的作文,没什么好“指导”的,不会“指导”,可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每次,都拿着根鸡肋,翻着花样,想做出鲍鱼的味儿来。作文前,教师都要花上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作文。好心的语文老师从材料选择到内容安排,从作文提纲到文字修饰,从详写到略写,从开头到结尾,不厌其烦,面面俱到。有一位语文老师偷偷跟我说了句真心话:我们的起步作文,就是“填空”,学生把我们老师的“空”填出来,就是作文。
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先写呢?哪怕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宁让学生暴露出真实的缺陷,也不要所谓的老师“指导”下的伪装的完美。只有见到学生真实的当下水平,教师才能做最真实的切中学生当下发展的指点和训练。这就像一个糖尿病人,应该做“馒头餐”测试,他不,服用降血糖药物去测量,结果当然“正常”。这个自欺欺人的“正常”你要来干嘛?
一线教师说:“我不指导,学生怎么会写?”他们忘记了,学生学的是母语,学生在认识字之前,对母语的表现规律已经有了潜在的认识和把握。如此“指导”,学生的作文怎么可能还有自己的、儿童的生态与姿态呢?如此“指导”,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的灵动性,怎么不荡然无存?学生的作文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指导”的后面,把自我全部抛开!
下页余下全文篇三:怎样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怎样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何孟冰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质量不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学作文的成人化。那么,如何还学生习作本色,体现学生本真呢?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作文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珍视儿童的童心、童言和童趣,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的要求,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为之营造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成人化儿童化
作文教学质量不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学作文的成人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求稳求实,生怕有什么差池,宁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制订的成人化作文评价标准起了误导作用,使我们教出来的小学生一拿起笔来,就似乎成了成年人,想成人所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学生作文中,假话、套话连篇,内容空洞,感情虚伪,言不由衷,这直接造成学生对作文的抗拒与畏难情绪,失去写作的兴趣,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还学生习作本色,体现学生本真呢?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作文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珍视儿童的童心、童言和童趣,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的要求,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为之营造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一、尊重儿童的真实感受,少一些立意上的拔高
小学生写作文,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反映童年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作文应该是儿童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他们抒发真实情感的天地。叶圣陶先生曾说:“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过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叶老认为,写作和说话一样,“立诚”是最要紧的。“写成的文字平凡一点,浅近一点,都不
妨事。胸中只有这些平凡的经验和浅近的情思,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远,便是勉强了。最要问清楚的是,这经验和情思是不是自己胸中的?把它写出来是不是适应生活上的需要?如果是,那就做到了一个‘诚’字了。”
所以,我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真正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生活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学校生活、课外生活、与同学间的喜怒哀乐、与父母间的亲密或误解以及儿童眼里的社会、世界??所有这些都被儿童感知、体验而贮存。因此,我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使其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的大门,拨动儿童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热情。一是命题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即选择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触动的、感兴趣的、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二是命题力求有新意,以满足儿童好奇、好胜、探索、求成的欲望,使其欣然思之。
叶至善回忆父亲叶圣陶先生教他作文的做法能给我们诸多启示: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我们就应该拥有一颗童心,蹲下来看学生,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的作品。有时它们可能稚拙可笑,但是我们要的是真情、真体验、真感受、真兴趣。如果我们的学生因为老师的要求对习作没有了兴趣,丧失了信心,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呢?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才能走向成功。
二、尊重儿童的语言特点,少一些语言上的苛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运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话语系统,他们用这套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
但足以表述他们的生活。有小孩子那种未经雕饰的天然美。我们先来看一下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获奖文章。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郦思哲)
【专家点评】
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郦思哲同学的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且隐隐有一种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
这篇仅有107个字的作文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成熟的技巧,也没有新奇的形式。但是它有的是最为可贵的“我手写我心”,有的是用儿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叶老曾说:“小学作文之教授,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我想叶老所讲的“自然之趋势”是强调作文训练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不必去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修辞的运用。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语言特点,欣赏儿童原汁原味的童言。对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样他们的作文中才会有富有灵性的语言、率真的情感和张扬的个性。
三、珍视童趣,允许非标准的理解。
小学生写作文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他们眼中独特的世界,思考他们身边的问题,产生有别于成人的情感,是天性的流露。一堂语文公开课,教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
谁穿得漂亮。”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其实,教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因为春天来了。”
孩子用了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话去解释花儿开的原因,如果老师非要把孩子灵动的语言换成标准的答案,童趣尽失,索然无味!以后,他们就会迎合老师的心理,揣摩老师的心思去理解问题,来换取老师的“欣赏”,骗老师的高分。这不是悲哀吗?
然而,许多教师违背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为了所谓的“不跑题”,一味地以“标准”要求儿童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也可谓细之又细,如何开头,如何承接,如何结尾,都有规矩;如何写事,如何写人,如何写景,都有格式。再推荐大量的“优秀作文”作为仿写范例。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他们经常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一些材料按一定的格式组装起来,形成立意相似、构思类同、表达接近的“孪生”作文。这些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套作”,尽管非常规范,但毫无生气,很难令人产生共鸣。
四、让写作也成为儿童之间的交流方式。
我们除了尊重孩子心理特征,正确看待他们的作品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造成学生作文成人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问题。当他们写每一篇习作时,他们都觉得看它的是老师,评分的是老师,所以他们要写老师所想,写老师所好。尽管老师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尊重儿童,但不管怎么样,老师始终是成人,儿童的写作难免走向成人化。所以我们要以改变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写作也成为儿童之间的交流方式。
前段时间,我给学生读了《我们班的博客——三年级进行时》一书,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也要建立自己班的博客。我灵机一动,除了在网络上建了班级博客之外,还设了四个“博客本”在学生间流传。结果这些“博客本”大受欢迎,学生争着在上面写文章和发表评论。他们会在上面讲自己的生活和烦恼,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之丰富,语言之生动,感情之真切,任何一次的写作训练都无法媲美。里面虽然也有不少不尽正确的观点,却都是大实话,童趣盎然,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后来我在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中看到他以《班级作文周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文章的
机会,改变了学生的作文态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直觉:让写作不再只是作业,而成为儿童之间良好的交流方式,这样不但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活泼的写作环境,还是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真谛,写出他们的童真、童趣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的作文指导和评价能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很好地贴近儿童心理,珍视儿童的童心、童言、童趣,再给他们创造一个活泼自由的写作环境,那么,学生的作文就能从成人化回归儿童化,他们就会写出让我们刮目相看、怦然心动的精品作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
篇四:浅谈小学作文入门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作文入门教学的方法
[摘要]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
生面对作文题目完全不懂得怎样去写,对上作文课头痛不已。因此教师要把调
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是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与阅读积累的好习
惯,使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最后还要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小学作文入门教学是指在小学三年级阶段教师所开展的作文教学活动。这一阶段
的学生正处在写作文的起步阶段,许多同学都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怕写、厌写
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搞好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儿童初步掌握一些写
作技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作
文开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小学作文入门教学
呢?根据本人多年在一线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觉得指导学生入门写作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
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
生“忧”,生“忧”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
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就要在作文教学中
选择贴近童心的教学内容。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让二年级学生写一段话,他们人人都能写出
来,而到了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却连笔都动不了。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的要求
太多,教师既要求结构完整,又要求过程具体、语言生动,这些“清规戒律”使
得这些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从而变得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了。新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发现:兴趣是直接推动儿
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是教师指导学
生起步作文
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动而写。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说、演演、看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比如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大胆地将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击鼓传花、成语接力赛等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学生玩得开心,印象深刻,写的时候也会有话可写。
2、淡化作文的“清规戒律”。儿童作文所反映的是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体现儿童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遗憾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并没有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是不断地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结果往往是不自觉地泯灭了他们的写作才情和个性。孩子们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确”,学会了编写几代人似曾相识的“红领巾的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孩子们的妈妈都有了“一双大大的眼睛”。作文课上,学生要揣摩的不是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写什么才能得好评,获高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敢于吐露真言,就要淡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清规戒律”,给学生一个自由书写的空间。帮助儿童解除心灵的枷锁,告诉孩子:作文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就是写你想说的,想告诉别人的话。日子久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
3、习作指导循序渐进。二年级还是写话训练,到了三年级对学生突然提出过高要求,就会让学生感到为难,对习作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教师的习作教学要循序渐进,要与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相衔接,由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叙述,由写几句话到写几段话,在学生想写,乐写并敢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对习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习作水平。例如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指导学生习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写作范围,紧扣“课余”二字;二是把一件事较完整的写下来。而对于学生作文中词句的推敲润色,表达的生动具体,老师不可做出过多的要求。
4、习作评价注重鼓励。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坚持鼓励原则,应尽量用鼓励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
表扬鼓励式:这种形式要求在写作文批语时,要多看到学生作文的优点,用肯定的语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持之以恒,把成绩发扬光大。对于作文中不足的地方,在批语后面稍加提示,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表扬、鼓励在前,对于后面提出的不足,学生便乐于接受。交友谈心式:这种形式要求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如果仅仅用寥寥几行批语难以说清楚,就加上一段交友谈心式的指导性短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所谈的内容能打动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受益。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兴趣。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刹那间”这个词,于是在批语中这样写道:“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如果今后能多看点书,多积累一些好词,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棒!”)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二、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并不贫乏,可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没什么好写的。他们形成这样认识的原因就是积累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要使学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学生脑海里必须要有丰富的习作素材积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以下几个途径:
1、要靠平时的观察。
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
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我刚给学生讲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去,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运的是并没有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和从里面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短文跃然纸上。接着请同学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意犹未尽,等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写作时我们都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心”,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作文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能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比如在双休日,不布置机械作业,让学生跟大社会,大自然广泛接触,课外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母亲节到来之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亲情作业:“我给妈妈送欢笑”。这个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学生开展了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
我还发现带着老师安排的任务去搞活动,学生会更用心地有意识去观察和体验。
2、要靠坚持课外阅读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如此大的阅读量,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还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的相关资料,可以是课中穿插阅读的相关文章,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还可以是学生开展的自主阅读。但是在农村课外读物匮乏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教师可以号召班级内的同学拿出自己在家里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图书角,相互交流阅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书源紧缺的困难,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书目上把把关,从而保证学生读到适合自己的健康读物。我还发现学生几个人在一起阅读的兴趣要比单独一个人高,阅读完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相互交流一下阅读后的感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
3、要“重视文本”。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能够让他们在写作文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准备。
4、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材料。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读完一本书,搞完一次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并利用晨会十分钟展示他们的观察日记。记得在四月底的时候,我乡教办组织各校师生开展了一次义务植树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我带领同学们在公路两旁栽下了几十株松柏。劳动时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回校后我要求同学们在当晚的日记中把当日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一写。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