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的为“曲”之法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36:04 体裁作文
记叙文的为“曲”之法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记叙文的为“曲”之法作文

记叙文的为“曲”之法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李彬

 

记叙文是中学重点训练,且高考考场常用的一种文体。从近年来高考作文来看,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高考写作记叙文的考生不多,能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写出具有情节感、故事性佳作的更少。据2014年江苏高考阅卷组语文学科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介绍,今年江苏考生写议论文的居多,且大多数千篇一律。骆冬青教授甚至还用“可怕”和“恐怖”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考生普遍写出的议论文:“中学训练出来的议论文更可怕,中学老师限定的方向和写作格式‘三段论’,学生写出来后,看几篇就有想吐的感觉,怎么可能得到好的分数呢?”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的一番见解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恳请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把这种颠倒再颠倒过来。且不论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单从高考‘拿分’来看,写记叙文也分明优胜于议论文。今天在6家报纸公布的30篇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共计17篇,占56%。请读者诸君注意,今年高考作文答卷中的记叙文共占15%左右(抽样调查数据),恰恰是这15%的记叙文涌现了如此之多的‘拔尖之作’,你说高考作文若想脱颖而出拿高分,舍‘此’其谁?”

对江苏考生而言,写好记叙文已是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写好记叙文呢?清代文学家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由此而知,“曲”是文章结构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何“曲说故事”?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与技巧的问题了。前人创造了许多技法技巧,应该说都很实用。

现结合近年高考佳作,谈谈文章的几种为“曲”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设置悬念

悬念在叙事文学中有神奇的魅力,这魅力曾被清代的李渔一语道破:悬念就是叫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如果“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悬念能把读者推向一个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但又不马上解答,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使你非要看个究竟不可。常见的步骤有:先铺垫,再设悬,适时解悬。设置悬念常用倒叙的写作方式,或利用人物的反常言行,或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在一起,中途中断某件事情的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语言变瑰奇”,中外同理。

如契诃夫的小说《威胁》: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评点:一则简短的声明,竟吓得小偷心惊肉跳,赶紧原物奉还,也让朋友不明就里。寻找其中缘由,竟然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惩罚方式,令人捧腹大笑。

写考场作文,如果能善于挖掘那些蕴涵较强情感或深刻主题,并且初具故事意味的日常生活材料,运用恰当的讲述故事的技巧,就能将故事讲得“复杂化”,创造出一张一弛、起伏跌宕的魅力,让文章有看头、有引力。下面来欣赏一篇2012年江苏省满分作文。

忧与爱

    早晨,于惴惴不安之中,凌晨三点十分,我便醒了。紧张,焦虑,万分不安都藏于心底,心儿咚咚跳个不停。今日,我将走向考场。

    天刚蒙蒙亮,走出卧室便看到厨房亮着灯,与对面楼层的漆黑一片相比,我家的灯格外突兀。妈妈在准备早饭,可是我的心情迫使我吃不下去,便倒了一大杯水想要一饮而尽。“别,今天语文考三个小时,中途不能上厕所,少喝点。”妈妈连忙阻拦,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杯子。

    时间嘀嘀嗒嗒,坐立不安的我更加焦躁,口渴难忍可家人不让喝水也令我有几分懊恼。好不容易校车来了,我才风一般地冲下楼去,同校的学生们没有了往日的唧唧喳喳,都在看题目,我也拿出讲义继续翻看。

    看到校车上有饮水机,我便拿出水杯去接,水刚送到嘴边,送考老师便嚷道:“上午少喝水,考语文。”我再次放下了杯子,下了校车领了准考证,我便拉着好友的手去报刊亭买水,谁知她也来了一句:“别买了,上午考语文,仨小时呢!”我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又被从救我于水火之中的纯净水旁拉了回来,“考场里有水,你进去再喝。”我无奈地点了点头,此刻的我已没了说话的力气。

    进了考场,我先环视了考场一周,传闻中的考生用水呢?根本没有。讲桌上只有两瓶农夫山泉,这大抵也是监考老师的吧,我咽了咽干得难受的嗓子,在监考老师用金属探测仪探我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老师,考场哪儿有水?”前面瘦小的女老师腼腆地笑了:“你想喝水啊,桌子上那两瓶水你拿一瓶吧,我不喝了。”我羞涩地笑了,还是不拿了吧,那是老师的,我又咽了咽口水。

    找到考场,坐了下来,肚子开始咕咕叫,早上没吃饭,喝点水也是好的呀。我趴在桌子上,一手捂着肚子,一面听着心跳加快“咚咚咚咚……”

    耳朵紧紧挨着桌面,咦?仿佛有人向我走来又走了回去。我抬头一看,一瓶水正静静地站在我的桌下,那名齐耳短发、矮矮小小的老师对我一笑,一丝感动涌上心头,温暖我整个宇宙,我迫不及待地拧了开来,畅饮几口,想起早上妈妈、老师、好友的叮咛,我又放下了水杯,只是那份清凉早已沁入心脾,湿润了我的嗓子,甘甜了我的胃脾。

    “谢谢你们,妈妈,送考老师,好友以及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师。你们担忧我喝水过多影响正常发挥,同时那位女老师又担心我口渴难忍,我感受到你们的忧虑与背后那份朴实的爱!”

    特别是这位瘦小的老师,大抵我这一生与你只有一面之缘,可是你给予我的那份清凉我莫不能忘。

    忧的背后隐藏着爱,爱与忧本是同一物,有了爱才能感到忧虑不是吗?谢谢你们对我担忧,忧的背后的那份爱我更铭刻于心。

    忧与爱正在考场中进行着……

评点:这是一篇聪明机智的临场即题之作。作者借高考说事,讲述一个考生“喝水”的故事。考前焦虑紧张,没有心情吃早饭,只想喝水,因考语文需要三小时,身边的人对此“爱恨交加”,充满疑问,充满悬念:焦渴难耐的“我”,如何解渴?在家里,想喝水,母亲劝阻她:“别,今天语文考三个小时,中途不能上厕所,少喝点。”校车上,想喝水,送考老师嚷道:“上午少喝水,考语文。”下车后,好友不让她买水:“别买了,上午考语文,仨小时呢!”考场里,见到她口渴难耐,瘦小的女教师腼腆地笑了:“你想喝水啊,桌子上那两瓶水你拿一瓶吧,我不喝了。”文章以“喝水”为线索,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演绎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且巧妙地扣住了“忧中见爱”的主题。语言活泼诙谐,富有生活气息。层层设伏,小中见大。  

二、抑扬变化

“抑”,就是抑制,对人或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或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可分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和抑扬交错三种。先抑后扬或欲抑先扬运用得体,就会造成如同平缓的水流突然跌入深谷,随即激起千朵浪花的效果。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正反照应,而且曲折生姿,生动感人。当然,还有倒叙法、补叙法、夸张法等等。这些方法和技巧的恰当运用都能使事件或故事收到摄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来刻画贾宝玉形象。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后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是抑,最后一次是扬,目的在于以贬抑突出褒扬。值得注意的是,先抑后扬的目的在于扬,抑的部分或者是出于误会,或者是不重要、非本质的方面。所以,写人的抑常在外表,不要在人品方面好坏各半,否则本末倒置。

下面来看2014年江苏省满分作文:

青春万岁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评点: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老妈“慢条细理”,搬家时的爸妈诸多如此表现,引起我的同情与感慨:“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然而当“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沉睡的记忆闸门被打开了,青春的火焰再次被点燃,“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一抑一扬之间,“时光不能倒流,但青春是不朽的”的主题就得以凸显。

三、制造误会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和感情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误会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如山上看山,一峰背后又耸一峰,美不胜收。如小小说《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评点:围绕着“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这一问题,学生、老师和校长各有不同的说法,却没有一种答案是对的,小说通过极力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学校师生的不学无术。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也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原来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错   

 

今天第五节是体育课。第四节一下课,我便把饭盒放进食堂,算计着体育课可以提前几分钟下课,以便买份好菜。

体育课果然提前了几分钟结束。刚解散,我便一溜烟跑到食堂,从成排的饭盒中拿出那个方形的,跑到窗口买了份排骨。

当我走出食堂时,才看到一群群学生冲向食堂,食堂里转眼便排起了一条条长龙。我得意地大嚼着排骨,看着那排成的长龙,心中十分得意。

当我向空中吐出第四块骨头,并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时,发现食堂门口有个女孩看着我。那不是隔壁班上那一个姓沈的么?反正挺漂亮,平时常听同学们提起她。我也看了她几眼,但终究觉得不好意思,便跑到运动场上,避开她的目光。

我坐在运动场上,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刚才那女孩。短头发、大眼睛,可我和她根本不认识,她怎么总看着我?我抬起头,却看见她也到运动场来了,就坐在对面的看台上,仍旧看着我笑。我越发不自在了,想不出她为什么总看着我。难道她……?这不可能,我又黑又瘦,一头鸡窝似的乱发,穿着一身旧运动衣,踩着一双已有一周没洗的脏球鞋。实在没有哪一点儿值得她看的。我赶紧几口扒完饭,站起身准备回教室。这时她也站起来,笑着跑了过来。

她笑的时候更漂亮了,一对小酒窝,风中飘逸的黑发……我有些呆了,看着她,想不出事情的原因,便转身想走。

“哎!等一等!”她喊出声来。声音甜甜的,像一串银铃。啊!她找我讲话了,这可是条新闻,下午我又可以向同学吹牛了。我转过身,看着她白皙的脸,全身感到不自在,麻木地挺起一张笑脸问:“有什么事吗?”这一刻我觉得全身在发烧,猜想着她要说什么,但怎么也想不出。

终于,她跑过来了。“没什么。”她又开口了,那声音使我有些陶醉。她又低头抿嘴笑了一下说:“我只想问问你吃完饭没有。因为——因为你用的是我的饭盒!”

评点:《错觉》是一篇典型的靠误会制造喜剧效果的佳作。因为想买份好菜,“我”便把饭盒提前放进食堂;又因为急着打菜,“我”才没有仔细辨认饭盒的真正主人。这一连串原因导致了此后事件的发生,是整个误会的动因。当“我”吃完饭,想回教室时,女孩竟跑过来,主动与“我”搭话。至此,误会达到极致。当女孩揭穿误会,期盼与现实间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再现了青春少年的朦胧情感。

四、情节突转

情节突转是指事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中途发生逆转。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变为逆境,完全出乎意料,反之亦然。如小小说《一幅国画》(片断)。

四年一度的干部选拔会议就要召开了。牛部长家里,可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一拨送礼的人都走了,牛部长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将一个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部长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的有点像鼠。突然,牛部长从画下发现了一行小字,他连忙凑上去看,还看不太清,又赶紧从上衣口袋拿出老花镜,看了起来。那是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上面写道:

“远观看似牛,近看不是牛。不把田耕地,只把香油偷。”

评点:牛部长怀着兴奋的心情欣赏礼品,谁知却是一幅讽刺之作,心情一下降到冰点。这种前面层层渲染蓄势,高潮时笔锋陡然一转,忽然出现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局的构思方式犹如平地一声春雷,让人耳目为之一震。

在一篇作品中,这几种为“曲”之法往往并不孤立使用,有时交互错杂,更使文章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若能仔细揣摩,并大胆尝试,定能不负努力,有所收获。下面来看2014年江苏四市联考的一篇满分作文。

意    

 

 “来来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本店今天七折优惠处理一批优质宜兴紫砂壶,不惜血本,大酬来宾,二十元钱一只,经济实惠,质量可靠。售出物品,概不退换!来!来!来!”

小店老板声嘶力竭的叫卖声,一下子吸引了众多行人。渐渐地,小店柜台前,几个,十几个,几十个人围了上去,纷纷抢购难得的便宜货。顿时,小小的店堂内被前来抢购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几个年轻力壮的一马当先,那些老头老太也拼命往前挤。那老板忙得不可开交,喉咙已喊得破了,头上热气蒸腾,大汗淋漓。平时放钱的小木箱,早已塞满,只得临时抓起一把紫砂壶,权当钱箱……

正在这忙乱之时,一个壮年农民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只见他拨开人群,来到柜台前,把那紫砂壶往柜台上一放,粗声粗气地说:“老板,退货!”

“什么?退货?没门儿!你没听见我吆喝?本店出售的物品概不退换!”店主说着,指了指“一次性处理,概不退换”的字样。

“老板,平时可以不退,今日非退不可!”

“嗬,这么看,你是存心捣乱?我可是有言在先,说不退就不退。再说,我可没硬要你买,这就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着,店主得意的拍拍壮年农民的肩膀!

这时,在一旁急着要购买的顾客也已等不及,有几个还高声嚷道:“喂,朋友,你帮帮忙哦,自己要买的,怪啥人!”

那农民,并不生气,也不着急,只见他一边拿起紫砂壶,一边说:“好,老板,你说出的话可别后悔!”说着他揭开壶盖,往桌上一倒,只听得“哗啦”一声,从茶壶肚里倒出了一大堆钞票。在场的人一个个被这壮汉意外的举动惊呆了,那店主也吃了一惊,连忙回头一看,才发现在手忙脚乱之际,错将临时放钱的紫砂壶给了壮汉。

顿时,小店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样,谁也不吱声,你店老板更是尴尬得无地自容,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评点:本文是小作者将生活中碰到的一件小事经过精心加工、巧妙构思而写成的。事情本来很简单,即买卖双方,一个执意要退货,一个坚决不让,于是双方发生争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戏剧情节。作者由此展开思考:如果顾客是因为紫砂壶里有钞票而要求退货,那又将是什么情形呢?于是作者精心构思了这一戏剧性的故事,意图通过出人意料的情节表达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主题。本文有两次大的波澜:一次是紫砂壶畅销之时,壮汉要求退货;一次是店主坚决不让之时,壮汉揭开壶盖,揭穿谜底。两次波澜,折射出店主与壮汉两种人不同的精神境界。这一切都得益于“曲”的写作技巧。

篇一:练书写之道,教作文之法

练书写之道,教(习)作文之法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语文组谭萍

摘要:深思书写和作文指导,两者都需要在落实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自由创新的空间。本文从书写及作文指导的实际工作入手,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做法。

关键词:书写之道作文之法夯实基础鼓励创新

一.序言

参加“中学生写字与作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以来,我指导本届学生练字以及议论文写作历时两年,发现学生尽管定时临摹字帖,还是不能在练习和考试中明显地提高书写水平;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写出一篇符合议论文文体的文章,却难挣脱素材匮乏、语句用词简单庸俗、结构单一等弊病,对议论文写作有倦怠感。反思两年的工作,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指导书写练习时高估了高中生的情况,没有对书写规律等基础问题进行落实,使学生虽能临摹字帖却难解其中规律,临摹字帖却难为己用;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议论文写作教学划分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板块进行了过多规律的讲解,导致学生进入套板而远离自由创新。深思书写和作文指导,两者都需要在落实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自由创新的空间。练书写之道,教作文之法,异曲而同工。

二.现状及原因

书写及议论文写作指导现状:

1.历时两年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进步较慢,收效不佳。学生在临摹时基本能做到“形似”,但长时间内进入不到“神似”的状态,在作文和考试中又回到原来的书写水平,不能体现练字的效果。

2.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能较快认识议论文的特征并模仿范文写出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走出“素材匮乏、结构单一、用语简单通俗”等弊病。

3.学生在书写练习和议论文写作方面都出现了倦怠感。每周的年级统一练字成为了一种任务而不是一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重复临贴而收效甚微也带给学生厌倦情绪;每次议论文写作任务一布置都会回应到学生的叹气声,学生体会不到议论文写作的乐趣。

深思熟虑,痛定思痛,反思指导工作出现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1.书写及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工作对学生基础关注不够,夯实学生在书写及议论文写作基础的工作做得不够。这导致了学生在临贴时的“形似”停留在“表面功夫”层次,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2.指导书写的方式单一,除了让学生临贴之外少有寓教于乐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书写及议论文写作指导中后期没有给学生较多创新的空间,没有给学生灌输足够的创新意识。

3.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单一,鼓励面狭窄;学生缺乏交流平台,不能在对比中获得进步。

三.具体做法:

(1)教师要正确估量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进度,重视“夯实基础”的工作。很多高中教师认为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应该有一定的书写基础。其实在电脑、手机充斥的今天,学生的书写水平较以前同年级的学生是有较大差距的。一旦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字时草率地跳过“汉字书写规律”等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的书写训练就很可能陷入“空中楼阁”的状态。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接触过议论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议论文和记叙文在文体方面的差别和界定比较模糊。所以教师要正确估量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进度,重视“夯实基础”的工作是指导书写和作文的“地基”。

(2)每阶段指导的重点要有所突出,教师评价标准要与阶段重点相呼应。①在教导书写和议论文的起初阶段主要注重学生书写和行文基础的夯实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评价书写方面应该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笔画运笔规律、汉字结构规律等的掌握,而议论文写作方面侧侧重于肯定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认知。只要学生在这些基础的方面有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②在教导书写和议论文的中级阶段,教师要侧重于评价学生书写上对汉字结构的整体把握;议论文方面素材多样性以及行文用语的评价。③在教导书写和议论文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侧重于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我们指导学生练习书写不是为了让他写的字像某个出字帖的人所写的,指导他们写作也不是为了让他们模仿某篇高考满分作文。只要学生写的字和文章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那就是值得肯定的。

(3)教师要在教学、指导中灌注创新意识。注重在培养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激发他

们的创新意识,实现书写练习和作文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方面,以议论文选材为例。近年来,高考议论文素材指导工作中有很多老师侧重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但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学生的选材范围无意识地约束了,面对学生有个性而不失整洁之美的书写以及与大众不同的议论文作文主题及形式,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肯定,细心地去肯定学生在议论文选材甚至在某句用语上的创新。议论文写作是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观点看法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充分地论述自己的观点,所写的文章符合议论文文体的需要,那么其他的一切形式都应该是自由的,可以自主创新的。这个社会需要的应该是创新性人才。鼓励学生创新是书写和议论文指导实现飞跃的重要环节。

(4)教师端正评价态度和更新评价方式。一般来说,很多教学项目中教师表扬的往往是表现最优秀的学生,比如年级书写作品展示的就是书写很好的作品。这样容易忽视大部分学生的感受,使表扬和鼓励集中在少部分人的身上,所以教师要把评价的面放大到“有进步的学生”“一直很努力的学生”“作文虽然不算优秀但在结构或者语句上有所创新的学生”身上。及时肯定学生每一小步的前进,从而消除学生对书写训练以及议论文写作出现的倦怠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样一件没有收获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忍受,所以教师的评价态度以及方式影响着学生在练字和作文的路上能走多远。

(5)以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交流。传统的教师讲授法固然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与“有进步的学生介绍经验”“小组合作探讨各种汉字书写结构”“同桌合作运用新的结构来写议论文”“年级优秀书写及美文展示”等方法结合在一起不是锦上添花吗?

书写和议论文写作指导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进步。

参考文献:

[1]季希银.《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楷书钢笔书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8,06.

[2]裘成源.《好字是怎样练成的》[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0:10.

[3]戴健林朱晓斌.《写作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1.

建议:

1.能否把书写与作文的实施过程分开写。

2.写字与人生、作文与人生等要有体现。

3.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怎么做,不同层次学生如何因材施教。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

形式如何多样化。学生提高之不易,表现在哪,如何突破。引擎在哪?

4.能否得出经验一二三。。。。

5.以上只是胡说八道。。。。。

篇二:作文中穿插歌曲的妙用

作文中穿插歌曲的妙用

毋庸置疑,流行歌曲是深受少男少女们喜爱的一种文化载体,其

歌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音乐的节奏,深深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触动着敏感的灵魂。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对流行歌曲的观察体验,我们不难发现,歌词对中学生写作有许多参

照价值。

一、歌曲名称的妙用

与作文题目相似,每首歌曲的名称都或多或少地概括了整首歌的

主题,阐释了某种人生感悟和情绪。由此推论,歌曲名称对写作有一

定的参照意义:

其一、有助于作文拟题创新

近年来,随着作文考试的改革,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越来越受到

命题者的青睐,而自拟题目的能力也是其考查范围之一。标题是作文

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

情。俗话说:“秧好一半禾,题好一半文。”如果将一些流行歌曲歌

词恰当地引用或活用于自己的写作,往往能起到化普通为新颖的功

效。

譬如表现对网络的热爱与迷惑,可用《因为爱你》、《让我喜欢让

我忧》;表现对于亲情的珍惜,可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懂你》;

表现追求理想,可用《我和我追逐的梦》、《星星点灯》;表现对待挫

折的态度,可用《从头再来》、《笑看风云》、《阳光总在风雨后》、《忘

忧草》;谈论幸福,可用《幸福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打开幸福

的柴门》等。这类标题,或充满人生的哲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或含

蓄婉约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让人在陌生的话题中寻觅到熟悉的感觉,

极富时代气息和感染力,能引起读者无穷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

其二、有助于内容的创新

歌曲的名称本身属于语素和句子的范畴,倘若用“一线穿珠”之

法,以话题作线,将一些相关的歌名统率于一篇文章之中,不失为一

大创新举措。譬如有一位同学写军训生活,就采用了上述方法:

每天我们都《心情不错》,把操场当成《青苹果乐园》,踏着《勇

敢前方》的《脚步》前进,满怀着《壮志雄心》《奔跑》,品尝着《时

间的味道》,《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大约在《黄昏》,我们和教官《面

对面坐着》,谈起人生的《路》,他总是说自己《潮湿的心》里有《挥

不去的思念》,他《喜欢》做学生的《感觉》,可是在《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不会等待》,他的《年轻时代》早已过去,我们也告诉他《放

轻松》《让往事飞》吧!

这样的行文,应该说别出心裁、匠心独用,在考场上定能让阅卷

者眼前为之一亮。

二、歌曲内容的巧用

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巧妙地引用流行歌

曲的歌词,借他山之石,可给作文的语言带来形象生动、活泼风趣之

感,使得文章增添文采。引歌入文,别有一种生动新鲜之感。

其一、首尾导入歌词创造独特情境。

元朝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也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

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

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歌词用作精美的开头,往往

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或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用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

常常会使之成为点睛之笔。譬如开头导入歌词: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

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

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

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问世间情为何物》)

引用歌词与题目契合,入题快,开门即见山,给人明朗、开阔的感觉。

2、音乐像水汽一样在空气中弥漫。是那个长得像文哥的黄磊唱

的《似水年华》:“视而不见别的美/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年华

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

“无奈选择了放手/看年华似水流/仿佛生命从此也跟着流走/

时间走过了深秋又走过了寒冬/走到一切不能再回头/我们沉默着束

手/看年华似水流……”都说水流无痕,但那是一段多么纯净多么清

澈如水一般的花样年华呀。音乐像水汽一样在空气中弥漫。在如水般

弥漫的音乐中我睁开了眼,看着眼前的水汽朦胧。

《年华似水》

开头和结尾处引用了黄磊《似水年华》中的歌词,首尾呼应,

使情感的抒发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载体,让文章拥有了抒情音乐般的优

美旋律,久久回荡在心中。

其二、借鉴歌词特殊的表现手法。

歌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表现手法纷繁复杂,在此仅采撷几种

特殊的手法:

1、白描或工笔凸显细节之美:

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你从前总

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同桌的你》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

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

对半《外婆的澎湖湾》

这样的细节描写较之于“我想念我的同桌”、“我忘不了我的外婆”要

来得更形象生动、更让人感怀,多想想这样的歌词,对医治“学生腔”

是不无裨益的。

2、拈连、移用的修辞手法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父亲》

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远停在我的心上/你像那天上月亮/你不会随波流淌/永远靠近我的身旁。《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还会想起从前/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已经有了太多改变/电话那头习惯的问候/对我可是一种敷衍/手中握着你的信笺/我无法握住彼此的明天《你在他乡还好吗》

其三、对歌词的包装改造

歌词本身可以看作是一首诗,不妨通过扩展其内容或仿拟其形式,借其外衣重新演绎:

也许是我不懂的词太多/也许是你的错/也许所有考题已经全部做错/也许不必再说/从没想过考试会这样结束/心中没有把握/只是记得监考老师的斥责/一次次的来过/Don‘tbreakmyheart/再次考过/不愿看到我那糟糕的结果/独自等待/默默承受/希望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材料作文“破案六步曲”

材料作文“破案六步曲”原创吕志刚材料作文的材料,不论是现实事件,历史故事,还是寓言哲理,多能从中找到案件的诸多要素,而分析材料与立意选择乃至构思成文的过程与破案经过相类甚多,姑以“破案”之法论之,望以助破解。

1、审视材料如刑警勘查罪案现场,寻找作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

2、分析材料如从罪案现场留下的物证(即几个已知条件)之间关联中判断案件性质(即在核心主题)。

3、寻找写作角度如对罪案资料的梳理,从中寻找最佳突破口。从主题与各个物证条件的关联入手调查往往最易破案(题)。此法也适用于组合性短语的命题作文。

4、大胆设想,深入追问。围绕中心主题与关联条件展开联想,这是一个推理过程,如同对罪案人自身特征、犯罪心理、行为原因等的推想过程。

联想后,自设问题反复追问质疑是进一步推理分析的过程。

这一推想过程要不断将设想的情景与案件的已知要素不断联系碰撞,在假定、求证、质疑追问、进一步调查取证、肯定或否定,再次假定、求证、质疑追问、进一步调查取证、肯定的过程后,方能最终排除嫌疑,锁定真凶。

这一推理过程要有条理,案件材料中的核心要素要调查清楚。如是什么,作出界定;干什么的,作用作揭示;彼此有何关联;对案件事实结果有何影响等。

推理还需有层次:

薄,需要进一步追问,问动机、问结果、问影响。在追问与自我回答中推出

篇四:创设情境积累素材指导方法重视讲评------作文教学四步曲

创设情境积累素材指导方法重视修改------作文教学四步曲

江苏省金湖县戴楼镇中心小学王爱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作文时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唱好“创设情境、积累素材、指导方法、重视修改”四步曲。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有了感受,有了激情,学生才会有要表达的欲望,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的动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而精心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小动物带到教室里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种动物的外形、皮毛颜色和大小,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再如写《xx的对话》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让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里活动?动画课件的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作文;再例如:我在让学生写《妈妈》这篇作文时,课前就开始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乐曲,让学生欣赏这优美的旋律,品味那使人动情的歌词,然后不失时机地用极富真情的语言感动学生,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叙述出妈妈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创设出一个个逼真的情境,抒发出一种种强烈的感情。

精心创设情境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使作文教学走进科学化、艺术化、创造化的轨道,营造出生动的、活跃的作文课堂氛围,能大大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

二、注重积累素材,为有作文的源泉活水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作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积累、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

1、学会广泛关注。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

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

2、进行细心指导。教师应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把每天观察到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写作方法,掌握作文的谋篇布局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

例如,学习《石榴》这篇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突出引导观察的顺序,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强化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片断训练可以合学生熟练掌握作文谋篇布局的方法。

四、重视修改讲评,提高学生写作的技能

“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

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反复修改后的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作文修改中不断提高写作的技能,鼓足学生乐于作文的勇气,真正使学生热爱作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