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浅谈我国山水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7:04:31 社会学论文
山与水,沉稳与灵动的写照,威严与慈爱的象征,坚毅与柔情的代表。山与水的寓意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统一,正是山水代表的对立两面组成中国泱泱文化的厚重底蕴。
山与水是中国广阔疆土的筋脉与血液。山是塞北的荒野无垠,厚重博大,水是江南的小桥流水,缠缠绵绵,玲珑剔透。自古以来,山水就是中国古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些朦朦胧胧或刚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山峰的宏伟傲岸,水的灵动洒脱。中国的山水画不似西方油画的浓墨重彩,夸张的人物表情以及在中世纪压抑人性的思想。中国的山水画以最精练的笔法,最朴素的色调缔造深邃的意境。清幽淡雅的画面包含深切的人文思想及中华民族的底蕴
若将山与水比作人,山是一位横刀立马,铮铮铁骨的汉子。他英勇无敌,不苟言笑,展现给世人的永远是坚如磐石的一面。而水则是一位温婉柔情的江南女子,亭亭玉立,深情款款,如阳春三月的杨柳,妩媚中又不乏刚韧。
山与水,代表中国文化的南北两派。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地理环境造就南北文化的差异。北方的巍巍青山,关陕峻岭造就豪放派的无畏无惧,壮志凌云。因而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气概,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悲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豪迈。而江南水乡的温润清净,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陶冶了婉约派温婉缠绵,淡淡愁思。于是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苍凉,“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有千种风情,更哪堪与何人说”的恋恋不舍。北方的高山文化不因江南的柔美婉约而逊色,江南的溪流文化也不因塞北的素雅苍茫而无光。
山峰亘古绵长,永远扎根脚下,不论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永远坚守一方乐土,不随波逐流,只愿尽忠职守,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即使有一天老去,也要把自己的尸骨埋葬于脚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永远明白自己一生的职责就是坚守。
流水潺潺,一生追逐,为梦想不停奔走,绝不停下奋斗的步伐,直到干涸的那一天。她能屈能伸,灵活变通,不会固守既定的条条框框,她善于发现,善于寻找,善于感悟,一生认定一个目标便不轻言放弃。
我读《华音流韶》系列,萌生感悟,山与水,不正是卓王孙与杨逸之吗?卓王孙冷若冰霜,武功盖世,天下第一,有钢铁之躯,有顶天立地之气概,却永远只是这不苟言笑,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形象,让人看不到他柔情的一面。而武林盟主杨逸之,不愧为水的最佳代言人。他一袭白衣,清风朗月,有魏晋名士的风骨,又有江南骚客的情思。他武功绝顶,凭借风月之剑行走江湖,一招制敌,却也有自己的软肋,而相思,正是他内心柔软,最难以触碰的痛楚和牵挂。他横刀立马,风月为剑,却只把柔情留给相思,他仗剑天涯,出生入死,只为相思的一抹微笑,他如水般灵动,又如水般执着。而卓王孙虽能凭借他的实力让相思得到很好的保护,但面对挚爱他的相思,却永远如高山般严肃,让她看不到想要的温柔。
山水文化,是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中最耀眼的奇葩,是历代文人墨客挥就妙笔生花的源泉。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面对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体味它的静穆与空寂,恍若中国五千年的风霜,蕴含着深沉的人文主义光环。
山峰驻足,只为等候与坚守,流水潺潺,只为追逐与期盼,岁月悠悠,山水依旧。
论文出处(作者): 中文系汉语言1101 占雅梅
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