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资讯

社会学论文:一年来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动态报告(1998-1999)[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13:37:12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一年来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动态报告(1998-1999)[1]
社会学论文:一年来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动态报告(1998-1999)[1]社会学论文
【找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一年来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尹湾汉简:199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六号汉墓出土了一批简牍,内容涉及西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近年来,有关此方面的论文不断问世。199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连云港市博物馆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合编的《尹湾汉墓简牍综论》一书。其中所收录的27篇论文,着重于对简牍内容的综合研究,包括对简牍所见上计、行政建制、官吏除迁、盐铁生产、兵器管理及汉赋等的论证考述。其中不乏高水平之作。该书同时还收录了对尹湾汉墓出土文物进行研究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关于此的文章散见于其它杂志。《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发表了高大伦的 《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一文,对《集簿》中所列户口资料提出了疑问。作者参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从"户口及户与口的比例"、"获流"、"人口性别比"、"老年、少儿人口及老少比"、"高年受王杖的问题"、"老龄化问题"六个方面对《集簿》进行了考察,发现东海郡女性人口偏多、老年人口偏多。作者认为这当是与汉代赋税义务有关。因为按规定,服各种劳役、兵役的都是成年男性,因此,在户籍统计中向上级多报女性人口、老年人口的做法就可以达到隐瞒丁口数目,以逃避服役或贪污税赋款的目的。《集簿》中虚报户口的问题反映出西汉中期以后,国家控制力减弱,官场腐败开始表面化。一般来说,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因属第一手资料,容易被研究者认为是真实可信的。该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既不轻信其中的统计数字,又能从虚假的数字之中发现真实存在的问题。
  《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发表了朱绍侯的题为《<尹湾汉墓简牍>解决了汉代官制中几个疑难问题》的文章。他认为尹湾汉简的出土解决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了乡里与亭邮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机构。2,可以确定"三老"是荣誉头衔,而不是在编乡官,更不是乡官中的第一把手。3,理清了国与邑的机构建制和吏员编制。还说明了汉代地方盐铁官,属于与县平级的独立机构。《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还发表了他的另一篇文章:《<尹湾汉墓简牍>是东海郡非常时期的档案资料》,作者根据《尹湾汉墓简牍》所记,发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如:东海郡都尉的官秩高于太守、东海郡有12个小县也设有两个县尉、东海郡的官职提升多与镇压山阳铁官苏令暴动有关、东海郡武库储存有过量兵器等,从而得出《尹湾汉墓简牍》是东海郡非常时期的档案文献的结论。

  二、民族史及中外关系史:《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刊载了王素的《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该文所谈的的北凉是指河西沮渠氏北凉和高昌沮渠氏北凉两个政权。前者为所谓的五胡十六国之一,后者为前者的流亡政权。这两个政权四位统治者所建年号,或者与出土文献不合,或者为传世文献漏略,曾经引起很大争议,国内外研究成果甚多。有的研究者因为沮渠氏北凉在自建年号之外,还曾奉用过大夏真兴、承阳两年号及北魏缘禾、太缘两年号,所以认为北凉使用了两套年号。也的研究者发现了北凉自建年号的规律,如以下依时间顺序排列的三组六个年号:玄始-承玄,义和-承和,建平-承平,显然有规律,"承"均可作继承解释。王素发现在这三组年号中都有中断,如玄始、承玄间中断了5年,义和承和间中断了5年,建平、承平间中断了3年。作者发现前两次中断都是因为其间采用了大夏的真兴、承阳两个年号或北魏的缘禾、太缘两个年号,第三次中断则是因为河西沮渠氏北凉灭亡。由此作者得出了新的认识:北凉自建年号中所用的"承"字并不仅仅是继承之意,更主要的是为了抹去自身曾臣属大夏、北魏的丧权辱国的历史,抹去其间曾经国破家亡的历史。该文的新贡献不仅在于澄清了在北凉年号问题上的混乱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提醒人们注意年号设置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涵义。 1998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黎虎所著《汉唐外交制度史》。全书50万字,共三编,上编为汉代外交制度,中编为魏晋南北朝外交制度,下编为唐代外交制度,分别从外交决策制度、外交专职机构、外交关涉机构三方面对上述三个时期的外交决策制度进行了研究。作者在具体讨论之前,首先对中国古代外交发展史的发展阶段做了划分:第一,先秦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外交基本上是在中国本土范围内进行的。第二,汉唐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打开了通往世界的道路,进入了与域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新阶段;第三,宋元明清时期,其主要特点是盛极而衰,并逐步由古代外交而向近代外交转化。在这个大背景下,作者进而又对汉唐外交与此前的外交做了进一步的对比,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外交主要是配合兼并战争的一种权宜之计,还没有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汉唐时期,外交的巨大发展,促进了外交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主管外交的机构,已逐步发展为国家政权机构的重要部门之一。作者还指出,在中国古代,最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