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论船山诗学中的“量”与“法”[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9:42:39 哲学论文
摘要: 王船山以“量”论诗,从“现量”的三个要点:即:“现在”、“ 现成”、“ 现实”三层涵义,阐明诗歌创作要即景会心,浑然天成,不思而得,体现了他直觉审美理想;他的论诗之“法”,视“有法”为“无法”,“无法”为“有法”,抨击“死法”,倡导“活法”。两者都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王夫之;现量;性情
船山诗论与其哲学思想息息相关,是其整个哲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船山诗学的研究,总体而言,学界着力甚多,成果颇丰。但就其诗学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观念,尚有待进一步梳理。本文拟对船山以“量”论诗与论诗之“法”作粗浅探讨,以期增进对船山诗学的美学内涵及其在中国诗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
“量”与“法”都是重要的哲学概念。“量”是王船山由研讨佛教唯识宗和因明观而引入其诗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术语。根据台湾学者萧驰的统计,“量”这一术语在船山论诗的文字中共出现七次,即:《夕堂永日绪论内编》2次,《古诗评选》1次,《唐诗评选》2次,《明诗评选》1次,《姜斋诗集》〈题卢雁绝句序〉1次[1]。“法”是船山先生在《姜斋诗话》中论及最多的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视“有法”为“无法”,“无法”为“有法”;换句话说,“死法非法,活法即法”[2]。
一、以“量”论诗
王船山云:“禅家有三量,唯现量发光”[3]。先生所谓的“禅家”,实指佛教唯识学派部分,佛教“三量”,即:“现量”、“比量”、“ 非量”,先生在晚?曾作《相宗络索》,他这样界定“量”:“识所显著之相,因区划前境为其所知之域也。境立于内,量规于外。前五以所照之境为量,第六以计度所及为量,第七以所执为量[4]。”
他对“三量”的涵义也作过详细的揭示,篇幅所累,不一一赘引。“三量”中,先生尤重“现量”。“现量”概念,又包含多层涵义,船山先生作了以下阐释:“‘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义。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不参虚妄。前五于尘境与根合时,实时如实觉知是现在本等色法,不待忖度,更无疑妄,纯是此量。第六唯于定中独头意识细细研究,极略极迥色法,乃真实理,一分现量。又同时意识与前五和合觉了实法,亦是一份现量。第七所执非理,无此量。第八则但末那妄执为量。第八本即如来藏,现量不立,何况比非。故《颂》但言性,不言境量。”[5]
船山的定义中显然包含“现量”的三个要点:即:“现在”、“现成”、“现实”三层涵义。其所谓现在义、现成义和现实义这三层意涵与其诗学思想在整体上是相当一致。且看船山在论诗时如何运用这一概念:
第一,“现在”义(现前、目前、当下)
所谓“现在”,即“不缘过去作影”,也就是“现前”、“目前”、“当下”之意,着重于刹那间的感觉与审美经验,船山曾经?道:“‘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6]“推敲”的典故,尽人皆知,且多褒奖之意,但船山认为并不可取,好的诗?如同佛家所谓的“现量”,是“即景会心”、“不思而得”的。“长河落日圆”,是在当下所感受到自然景象;“隔水问樵夫”是人事巧遇当下直接反应,都不是刻意制造,预设安排,或由搜肠刮肚而得。诗人以眼前所临之境为限,既不能随意“神思”,也不能用典以诠今景。
船山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条目第七以全称判断的形式肯认了上文辨认的“初非想得”,“因景因情”的意涵:“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逾此限。非按舆地图便可云‘平野入青徐’也,抑登楼所得见者耳。隔垣听演杂剧,可闻其歌,不见其舞,更远则但闻鼓声,而可云所演何出乎?前有齐、梁,后有晚唐及宋人,皆欺心以炫巧。”[7]这段话中凸显了诗人写作中的身观限制,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意思相悖。但与船山一再强调的“触目生心”,“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寓目警心”等等的意思却是颇为相符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说明人当下身处时空的界线,“前有齐、梁,后有晚唐及宋人,皆欺心以炫巧”即批评“拟古”之风。诗中所能看出诗人的亲证现量,必不能挟带过去的经验及未来的想象,也不能跨越当下所处,描绘一个从未身处的环境,以及刻意造作的修辞与用典。
第二,“现成”义(直觉,非思考,不假思索)
“现成”,即“一触即觉,不假思量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