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试析文学社团与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7:07:28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试析文学社团与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1]文学论文
【论文下载网 - 文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学社团 作家群 地域 昭通
[论文摘要]在文化全球化和现代性进程中,中国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以及其所带来的当代地域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迎接全球化和现代性进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又把相关地域丰厚的文化作为创作源泉,坚持文学的民族化、本土性和自觉性特征,赋予文学以强劲的生命力,使文学向着多元化和丰富性方向发展。而仔细探讨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原因,除了地缘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区域范围内文学社团的活动与发展对地域作家群的形成也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本文以近几年文坛兴起的云南昭通作家群为例,简要探讨了文学社团对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及贡献。
提到当代地域作家群,有论者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学”作为概括。这种说法,只是简单地注意到了地域作家群形成的地缘环境和地域文化因素。其实,地域作家群并不是单纯地以地理性的区域划分而形成的作家群体,也不是仅仅以作品背后反映的地缘文化因素的相似性而从形式上聚合的作家类别。地域作家群这个看似简单的文学概念,不仅包含作家、作品两大因素,而且涵盖了其背后广博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多种内涵。
地域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和特殊的重要性,而地域作家群的形成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风景。如以贾平凹、陈忠实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周大新、二月河、周同宾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阿成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还有西南边陲近几年兴起的以夏天敏、雷平阳为代表的昭通作家群 ,东西、鬼子为代表的桂西北作家群等等。这些以地域命名,以其背后具有特色的、深厚的地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并兴起在当代的区域作家群是对当今全球化语境的一个反驳,是文学向现代性不断追求时自身本土性的保持。纵观这些地域作家群的形成,是丰富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仅从文学社团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文学社团对地域作家群的形成及贡献。
文学社团是一种民间文学团体,是作家基于相近的文学主张等而自发结成的民间自治文学组织,严格的文学社团都有一定的文学宗旨、口号和规章制度等。文学社团作为一个组织,仅仅是创作者的一个聚合体。文学社团能有效整合同一地域内孤立创作的作家资源,为作家创作和文学发展提供健康环境,促进作家成长和文学发展。文学社团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治性质和文学创作的自觉性,大多数文学社团能立足于民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确立自身的文学价值。”文学社团能把分散的文学爱好者聚集起来,强化对文学的认识,并形成一种文学创作的主导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学爱好者把文学创作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文学当成自己的一种精神信仰、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来对待。这里仅以云南昭通作家群为例,来分析一下当地文学社团的发展对此作家群的形成及贡献。
在中国当下区域文学视野内,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实。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昭通的一批中青年创作者开始在文坛显露头角,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昭通文学创作的势头更加强劲,不仅在云南独树一帜,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1998年,《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昭通文学现象,称在一个贫困地区有这么多的青年以文学的形式反映改革现实和时代变化,是一种绝不同于流行趋势的令人兴奋的新气象。昭通作家群以其对文学纯真的坚守和强烈的使命,创作出了大批优秀作品,获得国内各种文学奖项。总体说来,有这样一批代表作家:曾令云、夏天敏、宋家宏、李骞、雷平阳、胡性能、樊忠慰等人,他们的创作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评论等,其中,雷平阳、樊忠慰的诗歌和夏天敏的小说最为引人瞩目。2005年,夏天敏以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10年,雷平阳以诗歌《云南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至此,昭通作家群为云南贡献了两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在昭通作家群的形成过程当中,文学社团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昭通文学社团踊跃兴起。昭通最早的文学社团是“野草文学社”和“荒原文学社”,其中野草文学社成立于1982年,为昭通师专学生创办,创办社刊《野草》,1995年创办社报《守望者》;而荒原文学社则为昭通师专、昭通教育学院的一些教师及其他学校文学爱好者成立于1986年,比野草文学社稍晚。从野草文学社走向文坛的知名作家有雷平阳、孙世祥(已故)等人;荒原文学社一成立则把“为人生为社会”确立为自己的创作思想,当今云南文坛上颇有名气的评论家宋家宏、李骞,著名作家夏天敏、黄玲,诗人傅泽刚都是昔日的社员。
文学社团一般都是有办社宗旨的,成员之间会形成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相近性。文学社团这种略带有“集团”性质的团体,其影响能远远超过几个人的影响,这也文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学社团 作家群 地域 昭通
[论文摘要]在文化全球化和现代性进程中,中国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以及其所带来的当代地域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迎接全球化和现代性进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又把相关地域丰厚的文化作为创作源泉,坚持文学的民族化、本土性和自觉性特征,赋予文学以强劲的生命力,使文学向着多元化和丰富性方向发展。而仔细探讨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原因,除了地缘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区域范围内文学社团的活动与发展对地域作家群的形成也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本文以近几年文坛兴起的云南昭通作家群为例,简要探讨了文学社团对当代地域作家群的形成及贡献。
提到当代地域作家群,有论者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学”作为概括。这种说法,只是简单地注意到了地域作家群形成的地缘环境和地域文化因素。其实,地域作家群并不是单纯地以地理性的区域划分而形成的作家群体,也不是仅仅以作品背后反映的地缘文化因素的相似性而从形式上聚合的作家类别。地域作家群这个看似简单的文学概念,不仅包含作家、作品两大因素,而且涵盖了其背后广博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多种内涵。
地域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和特殊的重要性,而地域作家群的形成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风景。如以贾平凹、陈忠实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周大新、二月河、周同宾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阿成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还有西南边陲近几年兴起的以夏天敏、雷平阳为代表的昭通作家群 ,东西、鬼子为代表的桂西北作家群等等。这些以地域命名,以其背后具有特色的、深厚的地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并兴起在当代的区域作家群是对当今全球化语境的一个反驳,是文学向现代性不断追求时自身本土性的保持。纵观这些地域作家群的形成,是丰富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仅从文学社团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文学社团对地域作家群的形成及贡献。
文学社团是一种民间文学团体,是作家基于相近的文学主张等而自发结成的民间自治文学组织,严格的文学社团都有一定的文学宗旨、口号和规章制度等。文学社团作为一个组织,仅仅是创作者的一个聚合体。文学社团能有效整合同一地域内孤立创作的作家资源,为作家创作和文学发展提供健康环境,促进作家成长和文学发展。文学社团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治性质和文学创作的自觉性,大多数文学社团能立足于民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确立自身的文学价值。”文学社团能把分散的文学爱好者聚集起来,强化对文学的认识,并形成一种文学创作的主导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学爱好者把文学创作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文学当成自己的一种精神信仰、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来对待。这里仅以云南昭通作家群为例,来分析一下当地文学社团的发展对此作家群的形成及贡献。
在中国当下区域文学视野内,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实。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昭通的一批中青年创作者开始在文坛显露头角,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昭通文学创作的势头更加强劲,不仅在云南独树一帜,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1998年,《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昭通文学现象,称在一个贫困地区有这么多的青年以文学的形式反映改革现实和时代变化,是一种绝不同于流行趋势的令人兴奋的新气象。昭通作家群以其对文学纯真的坚守和强烈的使命,创作出了大批优秀作品,获得国内各种文学奖项。总体说来,有这样一批代表作家:曾令云、夏天敏、宋家宏、李骞、雷平阳、胡性能、樊忠慰等人,他们的创作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评论等,其中,雷平阳、樊忠慰的诗歌和夏天敏的小说最为引人瞩目。2005年,夏天敏以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10年,雷平阳以诗歌《云南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至此,昭通作家群为云南贡献了两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在昭通作家群的形成过程当中,文学社团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昭通文学社团踊跃兴起。昭通最早的文学社团是“野草文学社”和“荒原文学社”,其中野草文学社成立于1982年,为昭通师专学生创办,创办社刊《野草》,1995年创办社报《守望者》;而荒原文学社则为昭通师专、昭通教育学院的一些教师及其他学校文学爱好者成立于1986年,比野草文学社稍晚。从野草文学社走向文坛的知名作家有雷平阳、孙世祥(已故)等人;荒原文学社一成立则把“为人生为社会”确立为自己的创作思想,当今云南文坛上颇有名气的评论家宋家宏、李骞,著名作家夏天敏、黄玲,诗人傅泽刚都是昔日的社员。
文学社团一般都是有办社宗旨的,成员之间会形成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相近性。文学社团这种略带有“集团”性质的团体,其影响能远远超过几个人的影响,这也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