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研究现状[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8:15:40 医药学论文
关键字:治疗 中药 研究 功能 临床 作用 影响 明显 胃肠 胃排空
功能性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这类疾病发病率高,约占消化专科门诊人数50%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如上腹不适、饱胀、嗳气、烧心、反酸、呕吐等,严重者明显消瘦,体力下降。这些表现与中医邪陷中焦、心下痞塞、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证候表现相似,通过辨证施治,中药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因此,加强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可明确机理,筛选方药,提高疗效。目前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研究大致分传统方剂、验方的研究,拆方研究和单味药研究3类。现将其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传统方剂、验方的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黄熙等[1]用逍遥散加味对100例辨证分型为气滞(35%)、血瘀(21%)、实热(29%)、虚寒(15%),具胃脘胀痛等症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用药2周,并用胃电图作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前3型原胃电幅值与频率普遍升高,药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胃电图参数改善,原升高的各导联频率和幅值降低接近正常,与该方具理气清热消积的功能相一致。虚寒型治疗前胃电幅值降低,胃肠功能低下,治疗后效果不著。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秀峰等[2]以半夏泻心汤观察30例顽固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用药14天,用超声显象饮水探查法观察该药对胃蠕动次数、幅度、半排空、全排空时间的影响,结果临床显效2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7%;4项胃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解放军520医院谷中红等[3]应用实时超声显像法,对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有66%患者存在胃液排空延迟,其中随机选择20例予自拟中药胃回归煎剂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胃排空延迟恢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该方有明显促胃排空作用。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江汉才等以沉香化气胶囊(沉香化气丸改型)治疗30例由超声显像、用葡萄糖水作试餐证实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程3天,治疗后发现无论是胃半排空、全排空的时间均明显缩短,胃窦收缩频率加快。收缩幅度增大,胃窦运动指数提高,同时症状改善明显,与治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物实验提示该药胶囊剂型比原丸药剂型对小鼠胃排空作用更明显,说明中药剂型对疗效有显著影响。该院厉兰娜等通过检测小鼠胃内甲基橙残留率反证具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作用的胃复春片用于临床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腹胀痛症状的原因之一与该药能有效促进胃排空、改善消化功能有关。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贾培琳等[4]通过用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扑热息痛吸收试验法作胃排空功能及食管下段压力测定,用自拟平胃冲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用药2周,结果平胃冲剂加吗叮啉、泰胃美组优于单纯西药组,提示中药有调节消化道平滑肌功能、促进胃内容物排空、降低胃内压、增强下食道括约肌的抗反流能力。安徽中医学院鄢顺琴等[5]以枳术丸3种比例配方(枳实、白术分别为2∶1、1∶1、1∶2)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3种比例配方的枳术药液均使小鼠胃内酚红指示剂残留率上升,但以传统丸药组(1∶2组)最明显,其作用是增强胃的容受和贮存食物的功能,胃内压不致因食物涌入而增加,从而减少食后饱胀感。对用新斯的明加强胃肠肌阵发性收缩、造成胃排空加速,胃内酚红残留率下降的小鼠再用上述3组药液均可缓解胃排空,且以传统丸药组最明显。而阿托品造成的胃肠肌松弛,排空减弱的小鼠,传统丸药组与1∶1比例组均有增进排空作用。实验显示枳术丸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说明中药配伍剂量比例对疗效影响很大。
2 拆方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李岩等[6]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化物,就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进行拆方研究。排空作用柴胡枳实合煎>四逆散>柴胡、枳实分煎,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降低,小肠推进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味枳实有增强胃排空功能,对小肠推进无作用,而柴胡对两者均有增强作用。用X线双重造影观察硫酸钡于混悬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服用柴胡枳实合煎,结果胃全排空时间由治疗前174.33±26.77分钟转至125.00±24.21分钟,与正常对照组119.33±31.74分钟基本一致,证实该方有改善胃排空作用。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去枳实、柴胡>甘草,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增加,小肠推进比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味甘草即对胃排空、小肠推进有明显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对胃排空抑制比单味甘草明显 ,提示二药配伍可增效。而芍药甘草汤抑制作用大于四逆散去柴胡枳实的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