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7:17:32 医药学论文
关键字:筋膜 综合征 锻炼 组织 功能 护理 治疗 保持 护士 患者
摘要: 自1994~1999年共收治创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83例。早期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时采取的重要手段。文中重点阐述了应用新的医学护理模式后,针对83例患者的个体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的护理监护,重视和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Key words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Functional exercise Dynamic nursing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本病的发生与筋膜间隔缩小和间隔区内容积增加密切相关。我院收治的8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除12例爆炸伤因就医延迟造成截肢外,其余71例均表现有明显的间隔区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其中感觉两点分辨力障碍的有54例(占76.05%),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的有42例(占59.15%)。多年来本病的护理工作一直倍受关注,我院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采取了相应的动态护理监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3例,男62例,女21例,年龄14~68岁,平均46.74岁。致病原因:车祸56例,机械伤11例,爆炸伤16例。单纯软组织损伤11例,合并骨折72例。致病部位:小腿32例(胫腓骨骨折28例),前臂21例(尺桡骨骨折20例),大腿14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足7例。全部病例经确诊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术61例,截肢术12例,非手术治疗10例。其中皮肤行初期缝合13例,延期植皮缝合48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69例,功能部分丧失2例,功能全部丧失12例。
2 方 法
2.1 术前动态监护
(1)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多以局部明显的间隔区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为主要表现。在护理监护过程中,有71例病人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尤其当指(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指(趾)时,可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护理中要会鉴别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还是肌肉缺血引起的疼痛。前者可通过复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渐减轻,而后者则表现为受累肌肉被动牵拉痛或肢体远端痛,多表现为静止时仍存在疼痛。当本征晚期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消失,无疼痛感时,提示有病情加重的可能,更应加强监护。护士准确及时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和程度,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的重要依据。
(2)观察和监测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受累间隔内肌力减弱、组织肿胀,都会使动脉与皮肤距离增大,脉搏相对减弱。若脉搏真正消失,则可能是血管损伤或晚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致动脉闭塞。根据本征患者的不同表现,其中感觉两点分辨力障碍的有54例(占76.05%),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的有42例(占59.15%)。其中24例患者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而肌肉已发生缺血坏死,体温有上升趋势,报告医师后立即行切开清创、减压术。故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综合分析。护士此时的临床经验尤为重要,因为病情的细微变化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延误病情。由于我院护士对骨筋膜室综合征长期保持敏感,尚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1]
(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入院后常规记录各项血、尿标本的检验时间和结果,以备随时与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因本征除肢体损伤严重外,亦可引起全身的创伤反映,其中12例因缺血时间超过12~36h,出现肌肉广泛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9例血中可见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均上升,尿中出现肌球蛋白、尿隐血阳性。3例严重者出现早期休克、酸中毒、肾功能改变征象,立即行截肢处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故注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动态细微变化出现的时间,并及时报告医师,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对于12例截肢者,做好心理护理,细心做好解释工作。随着现代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沟通和善意的解释截肢手术的必要性,是保证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的前提。
2.2 术后护理
(1)对于骨筋膜室综 合征的患者,多为彻底减压术。在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治疗的61例中,皮肤行初期缝合13例,其余48例行切开复位后,需延期植皮缝合。其深筋膜保持开放,切口内留置负压引流管,且伤口渗液较多。护士配合主管医师除伤口每日换药1次,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外,注意抬高患肢。保护患肢伤口,密切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