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9:37:08 高二
(一)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二)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三)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五)性状分离比
1、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显︰隐=3︰1;
2、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隐=
三、与基因有关的概念
(一)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
(二)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三)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四、基因型和表现型
(一)概念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二)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别
(一)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
(二)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
【知识梳理】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常用符号及含义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步骤:→套袋→传粉→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高茎豌豆在杂交中无论是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F1都是高茎,F2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一)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二)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 (三)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四)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五)遗传图解(见右图):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
︰Dd︰dd=1︰2︰1,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一)目的:对孟德尔假说合理性的验证。
(三)预期结果:Dd×dd→Dd︰dd=1︰1。
(四)实验结果:F1高茎×矮茎=30高︰30矮≈1︰1。
(五)结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产生D和d两种数量比例相等的配子。
四、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性状的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判断
(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高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也叫杂交法)
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2、自交法
若A
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 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以上结论是在统计大量后代的基础上得出的,若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则此结论不成立。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1、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设A、B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A为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B为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1)自交法:若亲本A A,则亲本A为纯合子。
若亲本A A、B均出现,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A为杂合子。
此方法是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最简便的方法,但不适用动物。
(2)测交法:若亲本A×B→只有A,则亲本A可能为纯合子。
若亲本A×B→只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 若亲本A×B→有A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
注意:若待测个体亲本A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概率计算
(一)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再生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二)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1、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高二